來源:北京商報
作者:陶鳳 王晨婷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王晨婷)12月22日,國新辦召開《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發布會。國家鐵路局總工程師嚴賀祥介紹,國家鐵路局正組織開展《「十四五」鐵路發展規劃》研究編制工作,將推動時速400公裡級高速鐵路關鍵技術、600公裡級高速磁懸浮系統技術儲備等重大科技研發。北京商報記者採訪多名鐵路方面專家了解到,十年前,高速列車就已經能跑出400公裡以上的時速,且均符合安全標準。
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介紹,截至2019年底,全國鐵路營業裡程13.9萬公裡,其中高鐵超過3.5萬公裡,位居世界第一。預計2020年末,全國鐵路營業裡程達到14.6萬公裡,其中高速鐵路3.8萬公裡,中西部地區鐵路營業裡程9萬公裡。鐵路複線率和電化率分別達到60%和73%。形成了具有獨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鐵建設和裝備製造技術體系。
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實現時速350公裡商業運營,系列化產品譜系基本形成。智能型動車組在世界上首次實現時速350公裡自動駕駛。鐵路大功率機車、重載車輛、通信信號等裝備水平大幅提升。
嚴賀祥說,按照國家有關工作部署,國家鐵路局正組織開展《「十四五」鐵路發展規劃》研究編制工作。在推動鐵路科技創新發展方面,推動時速400公裡級高速鐵路關鍵技術、600公裡級高速磁懸浮系統技術儲備等重大科技研發,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在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新技術促進分會專家委員解筱文看來,中國高鐵向400公裡運營時速前行,已眾望所歸。從高鐵技術發展情況看,中國在400公裡運營時速的全套技術及生產製造方面不存在問題,只是「讓不讓幹」的問題。早在2010年12月3日,在京滬高鐵棗莊至蚌埠間的220公裡先導段聯調聯試和綜合試驗中,CRH380A高速動車組就創下時速486.1公裡的最高運行時速。
衡量高鐵安全性有三個重要指標,國際標準規定,脫軌係數不高於0.8,輪軸橫向力不高於48,輪重減載率不高於0.8。2010年,CRH380A高速動車組在京滬高鐵先導段跑出486.1公裡時速時,這三個指數為0.13、15和0.67,分別是安全極限的16%、31%與84%,還優於350公裡時速高鐵的安全性。
鐵路運輸工程師王達水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因為鐵路軌道運輸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時速400公裡的高速列車,是不可以直接在350高鐵線路上以400的時速來運營的。「輪對的規矩變化技術,具有安全風險,不僅僅是在變換軌距的過程中,更體現在列車運行中的每時每刻。但如果以時速400公裡的列車來進行350時速的運營,則將絕對提高列車全線運行速度,線路運營效率也將同步提升。這是時速400公裡高鐵潛在的經濟效益。因為系統工程有一個80法則:系統以80%負荷工作,是最佳運行狀態。」
時速400公裡之上,是否還有可能突破呢?解筱文告訴北京商報記者:「2014年,中國研製的更高等級高速列車CIT500在室內輪軌實驗室的靜態實驗時速達605公裡。現在已過去幾年,中國高鐵技術持續得到新發展,相信在技術發展方面將更成熟和穩健。」
不過,測試時速與運營時速還有較大的區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去年12月21日,在山東濟南舉辦的2019國際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高端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前鐵道部部長傅志寰表示,中國正在開發時速400公裡級高速列車系統,開展磁懸浮關鍵技術、低真空管道高速列車的研究,但暫時還不能開發出時速500公裡高鐵。
「不是說在試驗上不可能,而是在運用上有它的問題,因為高速列車的能耗與速度平方成正比,高速列車對環境噪音的影響是與速度的六次方成正比。如果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還要做大量的工作。」傅志寰當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