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檸檬
A.你是否參加過相親活動?
B.你是否參加過單身派對?
C.你是否出入過單身酒吧?
D.你是否經常上美容院和美甲店?
E.你是否積極學習化妝技巧?
F.你是否和好友討論過如何才能找到一個好男人?
G.你是否計劃過在某日前把自己嫁出去?
H.結婚是否是你最大的夢想?
以上幾條,如果你大部分回答「是」,那麼恭喜你,你已經是一名「婚活女」了。
WHAT
什麼是婚活族?
「婚活」一詞最早起源於日本社會學家山田昌弘和記者白河桃子合著的《「婚活」時代》一書。這兩名作者把日語「婚姻」和「活動」兩詞合成「婚活」一詞,意為一切與結婚相關的活動。他們鼓勵未婚青年主動出擊,比如對內積極裝扮自己,參加化妝、健身或者溝通課程等;對外積極相親,參加約會交友等活動。因為坐等意中人出現是遠遠不夠的,於是「婚活族」們到處參加相親、交友活動,期望能早日結婚。在「婚活」一族中,大齡女性佔了絕大多數,「要拿出找工作的架勢去尋找結婚對象」,「婚活也要敬業精神」等,成了「婚活女」們的響亮口號。
做「婚活族」,先了解自己
美國兩性專家Dr. Pat Love認為,在尋找伴侶的過程中,要保持積極的態度,鍥而不捨。每天只要留意一個人,與他或她對視和微笑,那麼每天留意的人之中,可能就有你的終身伴侶。但是,如果把過多的關注和心力投入到這件事情上來,也許你就不再有自己的生活和獨立的思想了。
心理學中有個葉克斯·多德森動機定律,做事的動機和可能取得結果之間呈倒U形的關係。做事不努力不行,但目的願望過於強烈往往也會有志者事不成,凡事只用七成力,才是最好的力道。一個人的生活豐富而充實,自然就會產生一種吸引異性的磁場。
做個「婚活族」也是如此,要真正找到好的歸宿,明白自己到底需要什麼,明確自己的定位才最重要,而不是「唯婚是活」。保持一定的自我度,反而能讓自己更有魅力。
婚活戲
85後的婚活計劃
與剩女不同,1988年出生的莫莫早早就籌划起了自己的婚事。
在同學們還在忙著找工作、到處應聘、遞個人簡歷的時候,莫莫則把重點放在了「找一個合適的人結婚」。在莫莫媽媽的單位,很多將近30的優秀女孩尚待字閨中,找不到合適的男朋友,成了「剩女」。莫莫媽媽認為,必須要及早下手,免得也一不小心成為剩女。她認為,對一個女孩來說,嫁到一個如意老公,就是女人一生最成功的事業。
於是,莫莫尚未畢業,就開始了相親歷程。幾次相親不是很滿意,莫莫就把目光轉向了交友派對,覺得這種方式節奏快,能在短時間內見到更多的備選對象。同時,莫莫也開始積極學習化妝、穿衣打扮之道,她還報名參加了一個家政班,打算練出一手好廚藝。
剩女愛上「8分鐘約會」
還沒有好好享受單身,小悠突然發現,自己已經29歲了。看著身邊的朋友一個個結了婚生了寶寶,她開始著急了。去年,小悠在一家婚戀網站註冊成為會員,上網瀏覽其他會員的資料,查看回復其他會員發給自己的郵件,成了生活中重要的內容。
小悠還參加過「8分鐘約會」:男女面對面溝通,8分鐘的時間一到,女士坐著不動,男士則依次輪換位置,起身坐在下一位女士的對面。小悠說,在交談的時候,她會觀察男士們的每一個細節表現,包括他的穿戴打扮、坐姿、眼神、談吐用詞等。有印象好的,兩個人就會互留電話,在活動結束後再單獨約會。
30歲之前要把自己嫁出去
去參加「萬人相親大會」,陽陽是鼓起了很大的勇氣的。畢竟在這麼多人面前展露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不是想儘快把自己嫁出去,如果不是想著也許會有機會遇到自己的Mr. Right,陽陽寧願在家呆著看看碟聽聽音樂。她非常希望能在30歲之前把自己嫁出去,她說這是她目前工作的重心,今年的一件大事兒。
既然是本年度最重要的計劃,自然要全力以赴。網絡交友、參加相親會、託親朋好友給自己物色……除了這些之外,陽陽還把每個月的薪水拿出一大部分,專門用於包裝自己。周末的時候,她會一改平時「宅女」的作風,拉上女伴去咖啡館、西餐廳裡坐一坐,因為不排除在這些地方會遇到一個意想不到的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