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華,「體育」與「美育」再發力!

2020-12-26 澎湃新聞

國際體育賽事、各大藝術賽場

離我們很遙遠?不!

東華人常常帶來亮眼表現

校園文體活動?

也是東華生動的「課堂」

如何實現「面向人人」的學校體育?「課內、社團、競賽」「學會、勤練、常賽」,這所高校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鑰匙。在藝術資源極為豐富的魔都,能否打通校園內外藝術場館間的「牆」,主動借力,增強育人合力?

今天,東華大學體育美育工作推進會召開,亮出了學校體育美育工作的新定位、新目標,並即將發布東華大學關於進一步加強新時代體育、美育工作的實施辦法。東華大學大學生美育實踐基地在會上啟動,首批3家合作共建單位為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復星藝術中心、上海蘇寧藝術館,將為大學生開展美育實踐提供更多優質文化藝術場地及資源。

同時,中國手球協會與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在東華大學籤署合作諒解備忘錄,我校女子手球隊與江蘇青年女子手球隊進行了一場精彩的交流賽。

以體育人,開展面向人人的校園體育

一直以來,東華大學遵循「以學生的全面發展與成才為中心」的辦學理念,在國內高校中較早提出並堅持踐行「以體育人」的校園體育發展理念。

真正將「每一片操場、每一處體育館、每一塊運動場地」打造成體育育人的陣地,讓學生參與的「每一次體育教學課、每一次課外體育活動、每一場體育競賽」成為體育育人大課堂。學校從「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戰略高度抓好體育工作,以體育項目為依託,通過課堂教學、社團活動、課餘競賽三結合,擴大「以體育人」平臺,基本實現讓每個學生掌握一項體育技能,開展面向人人的校園體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目前,學校建有39支校級運動隊、65個學生體育類社團、17個教工體育類協會,以訓練、比賽、沙龍等形式開展各類活動。在足球、撐杆跳高、手球、射擊和攀巖等項目中取得了優異成績,贏得良好社會聲譽,學校進入「中國高校體育競賽榜」前20名。

(超級組男足參加中德四強賽)

2002年,東華大學就曾推出「三個自主」體育教學俱樂部改革,2016年開始推進「大學體育個性化」教學改革,以三大球、三小球、三特色(旱地冰球、攀巖、健身操)9個運動項目為主體,將傳統體育課改為體育俱樂部,學生可自由選擇,大學體育課變成了學生愛學樂學的「香餑餑」。有的體育「金課」還成了學生未來的深造方向。王婉婉原是東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專業的學生,在交誼舞課上,她被舞蹈的魅力深深吸引,課餘常和樓曉娟老師探討舞蹈技藝,交流學習心得。畢業後,王婉婉毫不猶豫地選擇上海體院的舞編專業繼續攻讀研究生,並多次在國內外大賽中獲獎。

(東華大學高水平女子手球隊獲全國大學生錦標賽冠軍)

以足球為例,近年來學校著力打造集足球運動隊、足球精品課程、足球社團三位一體的發展模式。校高水平男子足球隊隊長袁瀟就是其中的受益者。袁瀟的父親當年與華紡足球隊擦肩而過,因此從小踢球的他,早就從父親那兒聽說了東華足球隊的悠久歷史。這支曾包攬中國大學生足球聯賽、中國大學生五人制足球聯賽、全國大學生運動會足球比賽三項頂級大學生足球賽事冠軍的高校勁旅,令他心嚮往之。2015年,袁瀟如願考入東華。「在校期間我們參加各種賽事和國際交流,既提升了實力也拓寬了視野,更重要的是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在完成繁重比賽任務的同時,學習上袁瀟從不鬆勁,主動與任課老師溝通,高質量完成學習任務,還遞交了入黨申請書。2019年,袁瀟被保研至該校人文學院攻讀碩士研究生,向著更高的目標努力。

(相關體育課程和項目資料圖)

目前,學校建有包括男足、女足、女手、田徑(撐杆跳高)、射擊在內的5支高水平運動隊,在高水平項目上勇爭一流。攀巖、軟式曲棍球、體育舞蹈、男籃等一批以普通學生為主的重點項目運動隊,力抓項目普及,爭取競技水平有突破,通過參賽打出知名度。學校先後培養輸送了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男子撐杆跳高比賽銀牌獲得者姚捷、亞洲大體聯亞洲杯亞軍女子足球隊等體育人才及隊伍;2016年承辦首屆世界大學生攀巖錦標賽;2019年舉辦第四屆中法大學生體育文化周……「十三五」期間,該校大學生運動隊在國際、全國和上海市各級各類體育賽事中戰績優異,獲亞洲亞軍2個,全國冠軍62個、亞軍67個、季軍62個,上海市冠軍127個、亞軍136個、季軍130個。通過「以體育人」大課堂建設,校園體育在東華成為落實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主陣地,塑造健康人格、弘揚健康理念的主渠道,豐富校園文化和大學精神的主平臺。

「人人美育、美育人人」給人以奮進力量

足不出校,便可聆聽文化藝術界大咖帶來的「大師課」;時尚、藝術、設計與美的不期而遇,每天都在這座校園裡發生……東華大學美育工作根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厚土壤,積極探索創新特色傳承發展模式,打造以「德育」為核心,以「藝術」為引領,以「智育」為目標的美育育人體系。

學校構建多維公共藝術課程體系,做細做精做深每一門課。美育教育被納入大學生培養方案,目前已開設《中國民族音樂賞析》等106門藝術類課程,多門歷史文化、哲學文學等門類的人文素養課程,打造「線上+線下」美育大課堂。《中華傳統文化之戲曲瑰寶》等4門超星爾雅通識課程選修學生近3000人,面對優質在線課程加持,同學們的選擇多了,興趣也更濃了。

(相關美育課程及學生作品代表等)

立足紡織、服裝等學科優勢,學校將時尚設計學科發展與美育工作開展有機結合,建成良性循環體系,形成有特色的美育育人機制。今年夏天,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大四學生李若思的作品在COACH設計師項目中脫穎而出,作品直接變身為高端時尚品牌的商品。其實,通過學校的時尚美育課程,李若思早已打牢了專業基礎,在可感可觸、可體驗的美育環境中,在沉浸式的藝術實踐活動中,她一次次找到了「感覺」。坐擁東華設計園、工作坊、大師工作室等美育資源,「李若思們」在大膽和放鬆中,盡情嘗試讓人「眼前一亮」的東華設計。東華率先在國內建成完整時尚學科生態鏈,依託首批國家級一流專業「服裝設計與工程」、「服裝與服飾設計」,匯聚時尚美育名家。東華時尚周、畢業展演季、時尚設計展演,每年輪番上演的校園活動是設計類科班生的靈感策源地,看秀、逛展的活動標配,也成為東華學子校園生活的美麗組分。「美在身邊、人人向美」的美育氛圍讓大學生們浸潤其中。同時,依託上海大學生服飾藝術實踐基地,精心組織「服•禮華夏」傳統服飾禮儀文化展演主題教育活動,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創立「琴箏雅裳文化傳習基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教育和非遺教育相融合,開展古箏、古琴、傳統服飾體驗等形式多樣的傳習實踐。

作為上海學生藝術團聯盟成員單位,東華大學學生藝術團現有合唱團、民樂團、舞蹈團、戲劇團、西樂團5個團隊,200多名團員。學校堅持走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學生藝術團培養之路,以高標準促高水平發展,民樂團登上非洲肯亞的大學舞臺,東華合唱團曾獲俄羅斯聖彼得堡「歌唱世界」國際合唱節等多項國際賽事金獎。

(東華合唱團獲第17屆俄羅斯聖彼得堡國際合唱節金獎)

紡織學院研一學生喬悅是團齡「4+」的舞蹈團團員,團裡的學習訓練對她來說是件「特別幸福的事兒」。從群舞到獨舞,她在心中種下了敬仰藝術、追求藝術之美的種子。每當在學業或生活上遇到挫折挑戰,喬悅耳畔就會響起練功房裡「再來一遍」「再嘗試一下」的聲音,助她「乘風破浪」。「學校舞團讓我懂得什麼是『美』,如果去塑造『美』,如何去成為『美』的過程。」 站在學校的美育平臺上,喬悅眺望著更加寬廣的藝術世界。她帶著更多同學走近「藝術之美」,用行動去歌頌、去分享、去引領,用青春的力量讓藝術提升我們的審美境界,美好每個人的生活。

(舞蹈《花兒》)

早在2008年,學校創立了「藝術與我」美育品牌,12年來,「藝術與我」從藝術展演延伸為舞臺育人新載體,打造貫穿全年涵蓋藝術講座、主題活動、專場演出的系列校園文化活動。融理論講授、藝術鑑賞、表演示範等於一體的「藝術大講堂」,邀請名家大師進校園,傳承傳播經典。5年來,顧繡上海代表性傳承人錢月芳等藝術名家帶來近50場「大師課」,吸引近3萬人聆聽學習,學生大呼「解渴」。根據我國著名纖維科學家、教育家、東華大學老校長錢寶鈞生平故事製作的校園原創大師劇《錢寶鈞》,植根於東華文化基因和育人特色,成為有深度有溫度的校園美育載體,被作為大學生思政教育和師德師風教育的生動教材。

「五育並舉」融合發展的東華模式已經開啟,在全校「一盤棋」的工作機制下,體育美育課程、資源、隊伍、品牌建設……排兵布陣,多點齊發。主動把工作起跑線前移,為的是進一步發揮傳統優勢,加快形成育人新優勢,為黨育「強」人,為國育「全」才。

來源:教務處 體育部 團委

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 人文學院 宣傳部 等

撰稿:孫慶華 李盈頡

資料圖來自校內相關學院、部門

攝影:楊玉璋 譚俊宇

原標題:《在東華,「體育」與「美育」再發力!》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東華大學讓體育美育工作落地有聲
    在全校「一盤棋」的工作機制下,美育體育課程、資源、隊伍、品牌建設……排兵布陣,多點齊發,可圈可點。12月1日,東華大學體育美育工作推進會召開,東華大學大學生美育實踐基地在會上啟動,意味著東華大學體育美育工作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 東華大學加強體育美育教育 啟動大學生美育實踐基地
    中新網上海新聞12月1日電 (孫慶華 李盈頡  許婧)東華大學體育美育工作推進會
  • 如何有效推進學校體育美育工作?東華大學有良策!
    那麼,各大高校應該如何有效推進「面向人人」的學校體育美育工作?這所高校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鑰匙——在藝術資源極為豐富的魔都,通過打通校園內外藝術場館間的「牆」,主動借力,增強育人合力。 12月1日,東華大學體育美育工作推進會召開,亮出了學校體育美育工作的新定位、新目標,並發布東華大學關於進一步加強新時代體育、美育工作的實施辦法。
  • 東華大學不斷創新教育教學方式 讓體育美育打贏「翻身仗」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任朝霞)如何實現「面向人人」的學校體育?如何讓校園美育浸潤到每位學生?近日,東華大學召開體育美育工作推進會,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新時代體育、美育工作的實施辦法」,全面啟動教學改革,明確具體工作任務表,真抓實幹,把體美教育從「軟要求」變為「硬指標」。近年來,東華大學以體育項目為依託,通過課堂教學、社團活動、課餘競賽三結合不斷擴大「以體育人」平臺。
  • 課內、社團、競賽,學會、勤練、常賽 東華大學體育美育落地有聲
    東華大學體育美育推進會現場(央廣記者 吳善陽 攝)央廣網上海12月1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通訊員孫慶華 李盈頡)如何實現「面向人人」的學校體育?「課內、社團、競賽」「學會、勤練、常賽」,這所高校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鑰匙。在藝術資源極為豐富的魔都,能否打通校園內外藝術場館間的「牆」,主動借力,增強育人合力?
  • 東華大學不斷創新教育教學方式 讓體育美育打贏「翻身仗」-中國...
    近日,東華大學召開體育美育工作推進會,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新時代體育、美育工作的實施辦法」,全面啟動教學改革,明確具體工作任務表,真抓實幹,把體美教育從「軟要求」變為「硬指標」。近年來,東華大學以體育項目為依託,通過課堂教學、社團活動、課餘競賽三結合不斷擴大「以體育人」平臺。
  • 東華大學:讓每一次體育教學課成為育人大課堂
    圖說:東華大學體育美育工作推進會現場 來源/採訪對象提供將「每一片操場、每一處體育館、每一塊運動場地」打造成體育育人的陣地,讓學生參與的「每一次體育教學課、每一次課外體育活動、每一場體育競賽」成為體育育人大課堂。
  • 東華大學開啟體育全面教改 20條舉措「以體育人」
    東華大學近日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新時代體育、美育工作的實施辦法」徵求意見稿,開啟體育全面教改。該辦法「以體育人」,推出五大類20條舉措,不只抓學生個體,同樣抓各院系總體,將體育工作效果納入學校二級單位群體考評,獲得「優秀稱號」的二級單位學生體質測試成績合格率必須達到95%以上。
  • 教育部:加快推進學校體育美育改革,打好體育美育改革發展攻堅戰
    多知網12月8日消息,近日,教育部在北京召開貫徹落實新時代學校體育美育文件工作推進會,對教育系統抓好中辦、國辦《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落地落實進行安排部署。
  • 加快推進體育美育改革 教育部要求打好體育美育改革發展攻堅戰
    北京商報訊(記者 程銘劼 趙博宇)12月7日,教育部召開了貫徹落實新時代學校體育美育文件工作推進會,對教育系統抓好中辦、國辦《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落地落實進行安排部署。
  • 體育美育要「硬起來」了
    王將攝/光明圖片「非常清晰地界定了學校體育和美育在整個教育乃至每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中的意義和價值。這本身就是一場移風易俗的思想觀念的革命……體育、美育包含的內容已經極大地豐富了。」16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介紹了中辦、國辦日前印發的《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以下均簡稱《意見》)相關情況。在很多人心目中,學校體育就是跑跑跳跳,就是保持體質健康;學校美育就是吹拉彈唱。
  • 聽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談體育、美育、勞動教育新進展
    「『十三五』期間,全國義務教育階段體育教師的數量從50.2萬增加到59.5萬,小學和中學的體育器械達標率分別達95.38%和96.56%;義務教育階段美育教師由59.9萬增加到74.8萬,小學、初中、高中的藝術器材配備達標率為95.07%、96.12%、93.26%。」
  • 2020,體育美育加分了,中國教育會更好嗎?
    (年終特稿)2020,體育美育加分了,中國教育會更好嗎?  中新社北京12月25日電 (記者 馬海燕)如果你問一個中小學生家長,這一年對孩子影響最大的是什麼?不是疫情帶來的學習方式轉變,不是全國95.32%的縣(市、區)已基本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而是體育美育要算在中考成績裡了,將來還有可能算在高考成績裡。
  • 「十三五」期間體育美育教師不斷「配齊」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說。12月14日,教育部召開第五場「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了「十三五」期間我國加強學校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的有關情況。其中,全國義務教育階段體育美育教師不斷「配齊」「配強」,體育教師由50.2萬人增加到59.5萬人,美育教師人數由2015年的59.9萬人增加到2019年的74.8萬人。
  • 「十三五」學校體育美育勞動教育成效顯著
    ■聚焦教育2020收官系列發布會在教育部今天召開的教育2020「收官」系列第五場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表示,「十三五」期間,學校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成效顯著,學校體育政策體系更加健全、教學改革更加深入、條件保障更加到位、評價體系更加完善;學校美育工作高質量發展;大中小學勞動教育進入新階段。
  • 名家開講|體育美育並行,為多彩童年奠基
    》和《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印發,對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美育工作進行了系統設計和全面部署。通過開展體育美育,以體樹人、以美育人,可以讓學生擁有強健的身體、健康的心靈,讓童年生活更加多彩。
  • 教育部:配齊配強師資隊伍更好落實體育美育
    師資隊伍規模的擴大有力保障了義務教育階段體育、美育工作的開展。「十三五」期間,體育、美育工作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效,離不開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就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體育、美育工作進行了系統設計和全面部署,使體育、美育的地位和價值得到了進一步明確,也為「十四五」期間做好體育、美育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撐。
  • 臨潼區教育局召開推進中小學體育美育工作座談會
    12月10日下午,臨潼區教育局推進中小學體育、美育工作座談會在臨潼區驪山初級中學會議室進行,臨潼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張樹軍,副局長許壁,教育科、區教師進修學校、區教研室、青少年活動中心負責人,城區各義務段學校校長及學校體育美育工作分管負責同志參加了會議。
  • 「十三五」,學校體育、美育這樣「重」起來 | 教育2020「收官...
    74.8萬......學校體育、美育工作整體質量不斷提升。下面我分別就學校體育和學校美育「十三五」期間的一些進展情況,給大家作一個通報。首先是體育,我想從四個方面給大家做一個介紹,關於學校體育的政策體系建設,關於學校體育的教學改革,還有關於學校體育的評價體系改革,以及關於學校體育推進機制方面的一些進展,給大家做一個通報。
  • 教育改革,中考之下,體育和美育的重要性顯而易見
    最早提出在中招考試中加入體育的是 1979 年召開的「全國學校體育工作會議」,進入 80 年代後,中招體育考試的試驗在全國範圍內展開,到了 90 年代,中招體育考試變得更普遍。1990 年國務院在《學校體育工作條例》明確規定,「體育課是學生畢業、升學考試科目」。1993 年,全國已有 9 個省市進行體育考試試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