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拍了一部《水滸傳》,楊志變成獨眼龍,潘金蓮形象讓人意外

2021-01-09 史家霸唱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沉澱,孕育出偉大的中華民族,在世界歷史上,中國的歷史從根源上可以說聯繫著全世界,很多外國史學家也都紛紛前來研究中國歷史,其中日本和韓國對中國歷史就有著不同意義的「喜歡」。

自唐朝以來,日本就派遣使者入唐學習儒家文化,現在日本很多的建築都可以看到中國文化元素,而中國的四大名著,不僅僅在國內,更是在世界上都有著非常高的地位,《紅樓夢》還特地成立的研究的組織。

《西遊記》更是被日本、美國、印度等多國進行翻拍,而《水滸傳》也沒能夠逃過被翻拍的的魔爪,1973年,日本開始翻拍《水滸傳》,為了《水滸傳》更加貼切中國元素,日本還造了一條帶有宋朝風格的古街。

在取景方面雖然是在中國取的,但是裡面的人物卻沒有原著的韻味,在原著當中,梁山好漢108將,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特色,及時雨宋江、豹子頭林衝、行者武松等等,在這些人物當中,他們的背景都被交代的清清楚楚。

而宋江更是一個貫穿全劇的人物,上梁山、被招安、以及對抗方臘,不過日本的《水滸傳》只有26集,可能是時間上的緣故,並沒有過多的介紹宋江,而是將重點放在林衝身上,以林衝作為主線。

就連武松、武大郎、潘金蓮、西門慶之間的愛恨糾葛都被大改,他們將重點放在了武松跟潘金蓮的愛恨情仇上面,按照他們的發展,如果不出現西門慶這個人,怕是武松要跟潘金蓮走到一塊去了。

這部劇播出之後,並沒有引起很大的反響,而日本方面似乎是打算用這部《水滸傳》來促進中國跟日本之間的文化交流,但由於文化差異確實有,而且日本水滸製作組,也沒有過多的研究中國的文化,導致人氣慘澹。

在人物選角上面,日本製作組看上去更加隨意,魯智倒是像一個酒肉和尚,楊志完成成了獨眼龍,更像是一個江洋大盜,而潘金蓮的形象倒是有點現代風,而且給她的戲份多以跟武松西門慶之間的互動。

其餘人的形象,跟日本武士很相似,可能是為了更加照顧日本觀眾,總體來說,日本版的《水滸傳》還是以傳統娛樂為主,它難以做到還原原著,據說,日本拍攝《水滸傳》花費了6億日元。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和潘金蓮是怎樣的?與《水滸傳》中形象一樣嗎
    譬如說,武大郎和潘金蓮這兩個人物的形象是否存在謠傳的可能?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武大郎和潘金蓮兩個人物的形象多半都是從《水滸傳》原著或者被改編的影視作品中了解的。那麼我們就了解一下《水滸傳》原著中兩人的形象。
  • 美國要拍水滸傳!誰演潘金蓮?泰森演李逵,強森演魯智深
    近日,美國媒體公司奈飛(Netflix)電影官方推特發布聲明,稱將拍攝由中國經典小說《水滸傳》改編的電影,導演是日本人佐藤信介,編劇是美國人馬特·桑。 水滸傳反映的是中華文化,怎麼能保證美國人最後拍出來的是基本符合原著情節和人物性格的故事,而不是對水滸傳以及中華文化的扭曲? 而如果說,萬一最終的成片是嚴重失實的,那些看了失實的影片的外國人,會怎麼看待水滸傳和中華文化?
  • 被水滸傳黑出翔的潘金蓮,竟然是個賢妻良母?
    潘金蓮和武大郎潘金蓮和武大郎的故事經過水滸傳和金瓶梅的演繹已是家喻戶曉,很多人在看水滸傳的時候都會不齒於潘金蓮和西門慶的苟且行徑,而對於武大郎的慘死也是心有戚戚。潘金蓮而武大郎的妻子潘金蓮更不像我們印象中是一個貪戀身體欲望的蕩婦,相反,潘金蓮是一位名門出身的大家閨秀,而且在武大郎和潘金蓮的婚姻生活,她們兩個人也是一直恩恩愛愛和諧有加,那麼為什麼這樣一對相敬如賓舉案齊眉的模範夫妻會在水滸傳中被演繹成截然不同的樣子呢
  • 美國網飛翻拍名著《水滸傳》,日本導演+美國編劇,這能拍好?
    該電影將由日本導演佐藤信介執導,他曾經導演的中日合拍電影《王者天下》,改編自同名漫畫作品,故事背景設定為中國戰國末年,作為一部漫改電影,《王者天下》的還原度、成片質量和觀眾評價
  • 英雄時代的淫娃蕩婦——《水滸傳》中的潘金蓮
    成書於元末明初的長篇著作《水滸傳》,最先刻畫了潘金蓮形象並使其婦孺皆知。在這部充斥著陽剛之氣的英雄傳奇式小說裡,作者施耐庵為映襯梁山英雄代表的男性世界,突出忠義好漢的正面形象,用少而精妙的筆墨塑造了三位妖豔動人的「淫婦」角色,即貪淫喪命的楊雄之妻潘巧雲、鳩殺親夫的武大之妻潘金蓮以及忘恩負義的宋江之妻閻婆惜,皆成為英雄時代的淫邪之源、罪惡之花。
  • 《水滸傳》是一部怒書,《金瓶梅》是一部哀書,它們有什麼關係?
    其次,在人物形象方面《金瓶梅》也利用了《水滸傳》中的一些已經取得的成就。西門慶、潘金蓮、王婆,武大等人物,在《水滸傳》裡,雖然所佔的篇幅不多,但他們的性格特徵卻是鮮明的。西門慶的狠毒,潘金蓮的虛榮、王婆的貪婪、武大的憨厚猥瑣,都有生動的描寫。
  • 《水滸傳》:為人處事,寧做「軟弱」的林衝,莫當「剛強」的楊志
    《水滸傳》一百單八將,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品貌和性格。施耐庵的如椽大筆,時而細緻描摹,時而點點刷刷,讓一百多張面孔栩栩如生躍然紙上。細緻處,寫法如同《史記》中的列傳,圍繞核心人物發展故事線索。點刷處,配合故事線索安插人物,為整體增色添彩。
  • 河南工地意外挖出黑色骸骨,專家解讀墓碑後稱:墓主是青面獸楊志
    《水滸傳》,中國四大名著之一,這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為主要故事背景的英雄傳奇章回體小說。施耐庵在這部小說中描繪了一個個令人熱血沸騰的故事,如今早已家喻戶曉,比如「魯達拳打鎮關西」、「武松血濺鴛鴦樓」等等。
  • 外國人翻拍《水滸傳》,好漢的綽號該怎麼翻譯?
    作為一部漫改電影,《王者天下》的還原度、成片質量和觀眾評價,都還算中上。但《水滸傳》的複雜程度,連中國人都很難有把握拍好,至今,公認最好的98版《水滸傳》,在央視劇版四大名著中,評分依然墊底。另外,日本導演拍《水滸傳》,早有先例。1972年,中日實現邦交正常化,日本為此拍了許多中國風的影視作品,其中就包括水滸傳。
  • 潘金蓮丨一個所有人都知道,但並不是所有人都真正了解的女人
    清朝文人李漁在其《閒情偶寄》裡說小腳「香豔欲絕」玩弄起來足以使人「魂銷千古」他竟將小腳的玩法歸納出了48種之多如:聞、吸、舔、咬、搔、脫、捏、推等 (聽起來很熟悉不是?到第二日,婦人梳妝打扮,穿一套豔色服,春梅捧茶,走來後邊大娘子吳月娘房裡,拜見大小,遞見面鞋腳。月娘在座上仔細觀看,這婦人年紀不上二十五六,生的這樣標緻。但見: 眉似初春柳葉,常含著雨恨雲愁;臉如三月桃花,暗帶著風情月意。纖腰嫋娜,拘束的燕懶鶯慵;檀口輕盈,勾引得峰狂蝶亂。玉貌妖嬈花解語,芳容窈窕玉生香。 這一段描寫是不是很眼熟呢?
  • 《水滸傳》成書過程,故事情節、人物形象源自此書
    提起代表中國古典文學的書籍,《水滸傳》一定是繞不過去的一本書,從其誕生開始就一直被各個傑出之人推崇,例如金聖歎老先生曾將《水滸傳》與著名的《史記》、《離騷》等千古流傳的書籍放在了同一水平,魯迅也對水滸中潛在的思想做了深度分析。
  • 日本拍了一部抗日劇,裡面的八路軍是什麼樣的形象?讓人意想不到
    雖然這些電視劇跟抗日有關,但由於過分誇大歷史事實,將我軍戰士拍成神仙,而多被人詬病。真實的抗日戰爭遠比這些抗日神劇要殘酷一萬倍,而將國人艱苦奮鬥贏下抗日戰爭,拍得如此輕描淡寫,本身也是對歷史的一種不尊重。
  • 趣看|外國人翻拍《水滸傳》,好漢的綽號該怎麼翻譯?
    佐藤信介與綾瀨遙《水滸傳》的複雜程度,中國人都很難有把握拍好,至今,公認最好的98版《水滸傳》,在央視劇版四大名著中,評分不是最高。日本導演拍《水滸傳》,早有先例。1972年,中日實現邦交正常化,日本為此拍了許多中國風的影視作品,其中就包括水滸傳。本劇的街景和路人的服裝設計讓人看起來比較舒服,取景全在日本完成,改編自施耐庵的原著和橫山光輝的同名漫畫。
  • 為何《水滸傳》裡潘金蓮能留名千年?明朝隱藏著什麼樣的社會觀?
    所以出現了潘金蓮這樣的反面美女形象,用來教化女性思想。」影視作品中潘金蓮的形象但是黑格爾的名言曰:存在即合理。為什麼在元末明初的歷史時刻,會出現潘金蓮這樣的歷史人物及其文學作品形象呢?《水滸傳》中的潘金蓮,是一個大戶人家的丫環,因為長得好看,被老爺惦記著,經常對她動手動腳。
  • 「潘金蓮」王思懿,跟丁海峰傳緋聞,和武大郎在「炊事班」蒸饅頭
    1970年出生的王思懿,在1995年拍攝《水滸傳》時,她才25歲,1998年,央視《水滸傳》熱播,她扮演潘金蓮一炮而紅。2000年,趁著熱度,她又和鞏漢林、潘長江一起上了春晚,演小品《同桌的她》。1994年,王思懿在天津拍一部臺灣和內地的合拍劇,聽央視版《水滸傳》正在挑演員。同劇組的天津演員王文升去報名了,確定在《水滸裡》出演「霹靂火秦明」,王文升推薦王思懿也去《水滸傳》劇組試戲。王思懿去一試戲,導演王扶林很滿意,確定讓她演潘金蓮。
  • 98版《水滸傳》潘金蓮露面,48歲與其拼命扮嫩,不如優雅的老去
    1月15日,98版《水滸傳》中扮演潘金蓮的王思懿在一個短視頻服務平臺上發布了一段對河北省公益視頻的祝福。影片中,王思懿穿著灰黑色衛衣如何搭配淡黃棒球帽,整體設計風格青澀健美,十分時尚潮流。單憑這身裝扮,王思懿一點也不像48歲的女人,而是和年輕人有些相似。
  • 水滸傳中,若論步戰單挑,林衝能否壓制魯智深?楊志:我看夠嗆
    《水滸傳》是古代經典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部古典「武俠」小說。書中最具有「武俠」精神的梁山好漢,莫過於花和尚魯智深。魯智深是筆者最喜歡的一位梁山好漢,其次才是行者武松。梁山上雖有一百單八將,但其中的「真好漢」並不多。什麼樣的人才是「真好漢」?
  • 《水滸傳》楊志:一個與潑皮無賴無謂爭鬥改變了自己命運的好漢
    《水滸傳》第十二回「汴京城楊志賣刀」,英雄末路,給我們展現了一幅宋代的《清明上河圖》;有市井,便有閒人,於是潑皮無賴牛二「挺身而出」,成了楊志的「刀下鬼」。《水滸傳》寫牛二的潑皮無賴勁頭,甚至誇張地說開封府都奈何不了他,意在渲染《水滸傳》的市井氣氛圍,沒人會真的相信一個官府連個潑皮都對付不了,那官府還有存在價值嗎?!
  • 「楊志、蔡京、董超薛霸」,央視《水滸傳》已去世12位演員
    央視《中國文藝》欄目有一個節目叫《致敬經典》,他們在2018年「央視《水滸傳》再聚首」專題時製作了一個短片,紀念那些已經去世的《水滸傳》演員。讓人悲傷的是,這個短片剛製作完成時只有十位演員,後來節目製作過程中又有一位演員李彥去世,這部短片增加到十一人。而2019年年底程思寒去世後,這部短片估計還要再增加長度了。
  • 「潘金蓮」是個貶義詞嗎?
    李雪蓮要證明自己不是潘金蓮,但「潘金蓮」就是個貶義詞嗎?潘金蓮形象及其相關的故事情節,最早出現在《水滸傳》中。爾後有《金瓶梅》和明代沈璟創作的傳奇《義俠記》。20世紀,「五四」前夕,歐陽予倩用這一題材編演了一出「新戲」,取名《潘金蓮》。1940年代,田漢創作了同一題材的京劇《武松》。1980年代,魏明倫創作了荒誕川劇《潘金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