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時會遇到一個臨界點,轉速達到每分鐘7000轉時,周圍一切事物的存在感都會消散,車會失重,都消失了。能感受到的只有身體,穿梭於時空當中,每分鐘7000轉,你明白了你是誰,你能感受到它的到來,逐漸來到你的耳邊。」
在海外票房口碑雙贏的《極速車王》(FORD v FERRARI)終於在影院重新復工後上映。片中真實還原了那段福特歷史上最振奮人心的歷史,無論是作為車迷還是影迷,我覺得都不應該在2020年錯過這部電影。
由克裡斯蒂安·貝爾(飾肯·邁爾斯)與馬特達蒙(飾卡羅爾·謝爾比)主演。喜歡貝爾的朋友都知道,但凡是雙男主的影片,貝爾總會讓另一個男主黯然失色,但是馬特·達蒙表示我無所謂,只要不是大家都來救我,那這電影我演了。正片看完,兩個主角的演技確實為電影增色太多。
劇透警告!
以下涉及大量電影內容劇情
卡羅爾·謝爾比(馬特·達蒙飾)在一陣驚悸中回過神來,他是唯一贏得勒芒24小時耐力賽的美國人,後來因為身體原因,不能再參加比賽了,新的身份是「謝爾比美國汽車公司」的老闆。
謝爾比的好朋友,肯·邁爾斯(克裡斯蒂安·貝爾)是二戰時期的坦克駕駛員,退伍後開了家修車行,會時常帶著兒子皮特去參加一些沒有獎金的賽車比賽。
福特汽車銷量每況愈下,在一次內部會議上,銷售總監李建議福特參考法拉利的理念,不只局限於家用,而要迎合年輕小夥子們的喜好,製造「性能車」。湊巧這時法拉利破產,福特決定收購法拉利,但卻發現只是被法拉利利用自抬身價,老闆恩佐·法拉利還大肆辱罵了亨利福特二世和他的部下。也正是這件事,讓福特決定與法拉利賽場相見。
福特與謝爾比合作,在野馬發布會上宣布福特進軍賽車領域的消息,邁爾斯和兒子也應邀出席,兒子皮特觸摸了新車,被福特副總裁利奧制止並冷嘲熱諷,邁爾斯則用更加激烈的言語回擊了利奧,兩人還沒相識就已結仇。
隨後利奧的阻礙讓邁爾斯多次沒能成為福特車隊的車手,但福特慘敗是不爭的事實,謝爾比直指福特公司一份文件都要經由20多人的官僚作風,賽車的製造和車手的選擇都被高層插足。但優勢在於福特的賽車開到了極速350公裡每小時,「we are faster than he is 」。謝爾比的這番言論不僅戳中了官僚主義對賽事帶來的直接弊端,也肯定了福特公司的造車實力,聰明的得到了車隊的負責權。並以自家公司為邁爾斯擔保,讓福特老闆同意邁爾斯參加Daytona大賽。不負眾望,「Daytona比賽」上邁爾斯展現出驚人的實力成功奪冠。
最終,來到勒芒大賽,這是個24小時的耐力賽。福特老闆和法拉利老闆都到場助陣。然而,出師不利,邁爾斯的車門卻一直關不上。他進入維修站進行修理,車隊的一名工程師拿來一把榔頭,簡單粗暴地把車門牢牢砸進車框,邁爾斯重新上路。
與其他車手不同的是,邁爾斯並不心急,他追求完美的路線,每個拐彎超車,都有著自己的節奏,找到最佳的超車位置果斷超車。
面對自己操控的這個大型又精密的機械品,他總是稱呼她「my girl」,一個girl體現了邁爾斯對車的溫柔。像賽場上這樣:
▲也像教導兒子時那樣,be kind才能夠體會到汽車的極限和潛力
法拉利車隊的班迪尼是邁爾斯的對手,雖然邁爾斯超了班迪尼一次,但由於邁爾斯本身落後,需要再超班迪尼兩次才可贏得勝利,在最後一次決定性的超車時刻,二人激烈角逐。
▲眼看邁爾斯漸漸追上,班迪尼耐不住性子將賽車開到了9000轉。嘭一聲,爆缸了。
福特公司的官僚之風依然牢不可破,他們決定讓福特的三輛賽車同時到達終點,為了「拍照好看「,起初邁爾斯帶著一腔熱血用完美的走線打破了圈速記錄。最終還是以大局為重等待後面的隊友。最終三輛車一起通過終點,可遊戲規則卻判定另一位隊友贏得比賽,因為對方起跑點更靠後,看似荒唐的規則其實一切都是利奧提前策劃的陰謀。
邁爾斯的冠軍被無恥的掠奪了,他沒有責備謝爾比,而是說了句:「你向我保證的是比賽,並不是獎盃。」隨後兩人討論著如何改裝賽車能更進一步。
或許這才是真正的車手,只專注於比賽本身,在賽場上要超越的對手只有自己。守住了車手的專業性和尊嚴。眼前的勝利是一時的,真心的熱愛是一生的主題。
福特GT40
「福特GT40」在影片中備受矚目,賺足了眼球。要說起這款車,也是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
福特GT40車型發展歷史
1963年,沒有太多賽車製造經驗的福特與英國一家製造賽車底盤的公司Lola合作。當時在GT組別使用福特V8引擎並且表現不錯的Lola MK6 賽車,成為了福特GT40的雛形。
1964年,車身高度40英寸(約一米),擁有Lola製造賽車底盤,搭載4.2L V8引擎和輕量化玻璃纖維車身的初代GT40在紐伯格林1000公裡耐力賽亮相。並於同年參加了勒芒24小時耐力賽。可惜萬事開頭難,沒有比賽經驗的福特車隊與組裝而成的新賽車並沒有在這兩個比賽中取得成功。
1965年,福特邀請謝爾比(Carroll Shelby)接手自家車隊。很快,在謝爾比的帶領下,福特車隊一舉拿下2月份的戴通納2000公裡耐力賽冠軍。在奪冠之後,謝爾比繼續改進自家的賽車,他決定將最新研發的7.0L V8發動機裝入這臺GT40中,打造出了全新的GT40 MKⅡ。
1966年,肯·邁爾斯駕駛GT40 MKⅡ在戴通納24小時耐力賽,賽百靈12小時耐力賽中奪冠。該車型在同年更是以包攬前三名的成績,完成對勒芒24小時耐力賽的統治。
第一代量產GT—40年從賽道到街道
福特GT,第一代面向大眾的福特超級跑車在21世紀初量產面世,作為致敬GT40的車型,為什麼要把名字改為簡單的GT呢?原來是因為當年GT40的商標所有權並不在福特手中,而當年那家擁有GT40商標的賽車公司開價4000萬美金,福特索性不要這個「40」,改名為福特GT。雖已不是當年賽場披荊斬棘的統治者,但依然是福特賽車,依然是美國車迷情懷的歸屬。
第一代福特GT,售價15-20萬美元。搭載5.4L V8自然吸氣發動機,500馬力678牛米的動力數據在當時也是超跑中的佼佼者。對標的車型是當時的法拉利的F430,確實是將60年代福特與法拉利的biff玩到淋漓盡致。
第二代福特GT
正所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第二代福特GT上市之後,福特車隊在勒芒24小時耐力賽GTE Pro組別中,取得了冠軍,再一次登上了勒芒的頂點,為第二代福特GT街車做了「自來水」宣傳,再一次點燃了車迷內心對賽車的激情。
而最近將要上市的福特GT Heretage Edition,是為紀念GT40在1966年勒芒賽事取得冠軍。
新車以新款GT車型為基礎,添加了和當年GT40賽車類似的塗裝與拉花。動力方面搭載3.5L V6渦輪增壓發動機,660馬力,745牛米的動力數據搭配雙離合7擋變速箱。百公裡加速可在3秒內完成。
最後,欣賞一下官方宣傳片中超燃的一個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