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捧殺?新加坡學者:沒有一個大國能阻擋中國崛起,除非西方聯手

2020-12-12 騰訊網

中美關係持續緊張牽動著世界。近日,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的研究員郭良平,發表了一篇名為《新冷戰,中國勝出之道》的文章,並總結道:由於中國的發展已經成型成熟,當前沒有一個大國能夠阻擋中國的崛起。

而在「吹捧」了一番「經過40年發展,中國已成為全世界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國家」之後,郭良平話鋒一轉,給出了遏制中國的藥方——「除非西方國家全部聯手,否則無法打斷中國的上升進程」。

新加坡學者強調了中國在製造業的優勢

對此我們要說,所謂的「西方國家的聯手制華」,發生的概率極小。

從美國的外交來看,雖然川普政府一直在煽風點火渲染「中國挑戰西方秩序」,但是就目前的反饋來看,除了最忠誠的澳大利亞之外,甚至連美國的頭號盟友英國,都沒有明確表態支持美方的做法。

更有趣的是,英國此前宣布將在2026年之前將華為在英國的市場佔有率控制到0。這句表態更多的是給川普一個臺階下——等到2026年,川普即使獲得連任其總統生涯也已經結束,到時候英國到底對華為採取什麼措施,那就是英國人自己的事了。

涉華問題上澳大利亞是跟隨美國最緊的一個

而英國在5G領域的例子,也表明了西方國家一個共同特點:願意繼續推崇美國作為世界領導,但是更願意在商業貿易同中國展開合作以使得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2020年,新冠疫情作為「黑天鵝事件」爆發後,原本就很難組織起來的所謂西方反華聯盟就更加難以出現了。當前的歐洲各個主要的國家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控制疫情和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沒人想跟著川普一起發動「新冷戰」。

歐洲各國在5G上的態度很明顯:更想同中國開展貿易

德法兩國的態度也證明了這一點。此前,美國在WHO改革談判中的胡亂作為引發了兩國不滿,法德隨即以「退出談判」的方式進行抗議。歐盟雙核都不不願意跟著美國一起搞對抗了,可見其他老牌歐洲國家在中國相關話題上的積極性會更差。

某種程度上說,美國人自己也成為了一個負面例子,歐洲各國看到了美國在應對國內疫情上的低能表現,同時美國在WHO框架內的胡作非為也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美國人自己的權威。

退群之後還插手WHO事務,已經令歐洲多個國家不滿

對中國而言,自身的崛起進程屬於「持久戰」,中美的博弈是這段持久戰中的主要內容之一。

由於中美關係存在結構性的共生關係,美國真正的高端玩家在中國有著極其廣泛的利益,這使得川普政府想搞新冷戰也很難真的搞出點名堂——中美關係要是真的走到了冷戰的格局,那麼美國政商精英們從中美經貿合作獲得的利益將蕩然無存,屆時用不著中方出手,這些美國政商精英就不會放過川普。

中國在應對疫情上表現出更好的國家組織能力

如今,美國國內也正在開始一場討論——如何處理好中美之間的關係。

《華盛頓郵報》認為,當前的美國需要的是國際合作而非對抗,中國是美國可能選擇的合作夥伴中能力最強的一位,打壓中國和阻礙中美之間的正常交流,可能會導致美國內政亂局進一步惡化。

而中國現在在堅持對外開放,依靠自身的龐大市場消化來自於川普的衝擊。這讓川普陷入了一種錯誤的狂熱狀態中,他越是加大對中國的打壓力度,越是會加速美國國力透支能力下滑的進程。

事實上,正如文郭良平所判斷的那樣,只要中國保持足夠的定力,即便是美國這樣的霸權國家,單憑自己單打獨鬥也將無法打斷中國的發展。從這個角度上說,美國的政商精英們應該好好思考下如何處理川普了。

相關焦點

  • 學者:聽任西方國家聯合起來 中國處境或比蘇聯還糟
    參考消息網8月14日報導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8月13日發表了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郭良平的題為《「新冷戰」中國勝出之道》的文章。文章認為,中國的發展已成形成熟,沒有任何一個大國能夠阻擋它的崛起。摘編如下:美國對中國的技術封鎖和貿易上的限制越演越烈,大選年兩黨都在比誰的反華調門更高,以往美工商界強大的「擁抱熊貓」遊說集團現在是一片寂靜。這些不僅僅是大選年的鬧劇,「新冷戰」的態勢業已形成,至少美國在心理和思維上正進入全面「新冷戰」模式。但此「冷戰」非彼冷戰。
  • 新加坡學者:這一次中國的崛起截然不同
    澳大利亞東亞論壇網站9月29日刊登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所主席王賡武的文章,題為《這一次中國的崛起有所不同》。
  • 西方世界再向中國使出毒計,中國不得不防!
    最近半年來,生在中國的中國人大多都有一個感受,那便是中國離成為世界中心越來越近。不論是南海仲裁案的大獲全勝,還是全球霸主美國的黯然退場,這都表明中國已然拿到了大國競賽的入場券。同時,在這半年多的「大國競賽」中,我們也看到美國越來越力不從心,而中國卻正值壯年!
  • 《華爾街日報》阻擋中國崛起,竟寄望一種病毒?
    不過仔細分析,還是能得出一些幫助大家更好認識當前世界新特徵的內容:其一,文章標題直接使用充滿西方殖民色彩的專有名詞,即所謂的「亞洲病夫」(Sick man of Asia),清晰地折射出了具有種族主義色彩的優越感。
  • 領導力與大國崛起
    這種常識簡單來說,就是告訴自己和他人,你要走什麼路,同時也知曉路上會遇到什麼障礙;但沒有關係,你的狐狸式快思維與刺蝟範的慢思考將使你能保持前行,直至抵達目標彼岸。加迪斯認為,這也是真正大戰略思維的精髓。
  • 新加坡學者馬凱碩:中國人的生活開始變好,西方根本強硬不起來
    長期以來西方國家以強大的軍事實力、發達的經濟以及推行的普世價值觀在世界上籠絡了不少信徒,哪怕全球88%的人都生活在「西方」之外,但依舊有不少人奉西方價值觀為「信條」。不過面對重新崛起的中國,過去淡定從容的西方人開始焦慮,並將中國視為「威脅」。
  • 中國崛起呼籲大國智庫
    中國正在和平崛起,這是一個世界公認的事實,但當今中國的崛起,主要還是體現在GDP、製造業、軍事和科技等「硬實力」方面,思想文化、價值觀念、社會制度等層面的「軟實力」則明顯不足。大國崛起必有大國智庫。所謂大國智庫,主要指與大國實力地位相匹配、能為大國政策外交提供智力支持的一大批優秀智庫組成的強大智庫體系。然而,堪稱世界大國的中國,偏偏還沒有一個大國智庫體系。
  • 西方推演30年後的亞洲,三大強國崛起,有一個成為超級大國
    當初西方強國為了自己國家的發展,侵略了許多弱國,後來這些西方強國為了保持自己的強勢地位,就對發展中的國家進行圍追堵截,許多發展中國家都倒在了這些西方國家的自私自利下,不過還是有很多的國家強勢崛起,因此這些西方國家推演了30之後的世界,會有3個國家崛起,其中有一個還能成為超級大國。
  • 同為亞洲大國,同在強勢崛起,為啥西方能接受印度卻敵視中國?
    中國和印度都創造過輝煌燦爛的文化,是世界公認的文明古國。兩國一個在東亞,一個在南亞,人口眾多,幅員遼闊,資源豐富,是當今世界發展勢頭最強勁的兩個發展中國家。可是,同為亞洲大國,同在強勢崛起,為什麼美國等西方國家能接受印度卻敵視中國呢?西方國家為什麼接受印度?
  • 新加坡總理:沒有國家願意加入沒有中國的聯盟。美國必須接受!
    視頻採訪李顯龍據觀察者網轉載彭博社對新加坡總理李顯龍17日的採訪視頻稱,李顯龍表示,他希望拜登上臺執政後能專注於制定一個「有利框架」,與中國建立建設性的關係。RCEP籤署會議「我想沒有多少國家願意加入一個會排除其他國家的聯盟,尤其是一個沒有中國的聯盟。我想這不僅是新加坡和亞洲國家(這麼想),即使在歐洲,也有一些國家希望與中國做生意。
  • 「沒有多少國家願意加入一個沒有中國的聯盟!」
    編輯:小馬日前,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進行公開演講時的一句話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李顯龍表示「沒有多少國家願意加入一個沒有中國的聯盟!」很顯然,這句話是針對他講話前剛剛籤署的RCEP協定的高度肯定,也體現了新加坡政府對這一協定的積極態度。令人玩味的是,李顯龍本人這幾年來對中國的態度一直在變化。
  • 為何害怕中國崛起?西方國家以己度人,英國一位學者說出關鍵
    奇蹟之所以稱為奇蹟,就是因為很少在現實中發生,而中國可以在短短幾十年時間內迅速實現崛起就是一個真正的奇蹟。事實上,在大部分國家眼裡,新中國雖然已經成立,但那時的我們積貧積弱,不過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想要獲得發展難如登天,尤其是西方的老牌工業強國,更是堅信中國無法在短時間內有所進步。
  • 西方國家小人之心,為何害怕中國崛起?英國一位學者說出關鍵
    在西方國家的眼中,中國就是「東亞病夫」,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們對我們並不關注,也認為我們沒有什麼威脅,然而近幾年,他們的態度轉變了,已經不再認為歐美是世界強國的集結地,反而認為亞洲有望成為世界中心,隨著世界局勢的變化,他們對我們根深蒂固的印象也隨之變化,對於中國的崛起開始有所擔心,
  •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西方缺失」危險並非源自中國崛起
    來源:參考消息約瑟夫·奈:「西方缺失」危險並非源自中國崛起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9日在美國外交學者網站發表文章稱,「西方缺失」的危險來自其自身,而不是中國的崛起。文章編譯如下:上個月,當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發表講話並就中國的崛起發出警告時,他遭到了相當多歐洲人的質疑。然而,中國是在這個一年一度的會議上被提及最多的國家。今年會議的主題是「西方缺失」——一種對於西方衰落的普遍不安。許多歐洲人存在一種過度的西方衰落的心態。
  • 中國已經崛起,為何西方國家仍舊排斥中國?
    按道理來說,中華沉淪,會遭到如此對待,那麼一旦王霸之業復成,執耳之勢再造,那麼中國必然再次屹立世界之巔,贏得全球矚目,華夏族人也應得到各國的敬重,中國也會贏得世界認同。然而我們看到的是,現實並未按照我們的設想去前進和發展。如今的中國已經崛起,經濟振興,軍事剛猛,文化復甦,一片欣欣向榮。
  • 澳大利亞記者:中國是一個亞洲大國,西方卻將她當成出氣筒
    問:中國是什麼?答:中國是一個亞洲大國,西方人將其作為發洩情緒的出氣筒,宣洩資本主義引發的憤怒、宣傳誘導所造成的困惑以及對美國帝國主義滅亡的恐懼。這段自問自答的內容來自一名澳大利亞記者,「中國是什麼」,這名記者的回答很顯然並不能代表主流的西方人,大多數西方人對中國的態度取決於他們的媒體如何報導,取決於媒體背後操縱的大手——政治決策者以及資本家們。但這個問題被拋到網上後同樣引發了很多人的關注,一直以來,西方國家人眼中的中國為何會被不斷地妖魔化呢?
  • 中國青年報:沒有一個春天能被阻擋
    原標題:沒有一個春天能被阻擋 一 時間進入倒計時。這一刻,在萬眾期盼中到來。 學者們認為,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是世界近現代工業化進程的產物,是生產社會化的一般要求與後起工業化國家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日趨嚴酷兩種客觀因素共同促成的」。像中國這樣的大國,只要還處於工業化進程中,還在追趕發達國家,就有必要保持「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能力。
  • 為什麼說中國一旦崛起,就很難有力量可以阻擋?原因只有四個字
    ,希望能壓制中國的發展。但是很顯然,他們低估了中國的實力。有專家曾經分析過中國的發展趨勢,認為中國一旦崛起,就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擋。原因只有四個字:萬眾一心。 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很多國家都想要在中國汲取利益。按照很多西方國家的想法,中國保持落後趨勢是最好的,這樣可以方便西方國家進行掠奪。
  • 日本歷史上的兩次大國崛起,是怎樣被美國「玩」殘的?
    如果說1840年的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的話,那麼1853年美國海軍製造的「黑船事件」則無疑是日本近代史的肇始。中日這兩個奉行閉關鎖國政策的東方國度,都未能在世界殖民主義的大潮中倖免。只不過,清王朝為了應對外敵入侵走上了「師夷長技以自強」的近代軍事革新之路,而日本則乾脆全盤西化,甚至連西方殖民主義那一套也照學不誤。
  • 李顯龍:中國也是美國治下繁榮受益者,新加坡為何如此推崇美國?
    圖文/當今世界如此精彩說到新加坡,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該國的華人眾多、經濟發達,甚至還要該國聞名於世的鞭刑。其實,我們國人對它還是蠻有感情的,畢竟該國是一個以華人為主的國家。新加坡是一個地處赤道附近的東南亞島國,於1965年8月脫離馬來西亞獨立建國。該國面積只有720平方公裡,人口約564萬,其中華人佔75.5%,其它人口主要為馬來人以及印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