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持續緊張牽動著世界。近日,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的研究員郭良平,發表了一篇名為《新冷戰,中國勝出之道》的文章,並總結道:由於中國的發展已經成型成熟,當前沒有一個大國能夠阻擋中國的崛起。
而在「吹捧」了一番「經過40年發展,中國已成為全世界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國家」之後,郭良平話鋒一轉,給出了遏制中國的藥方——「除非西方國家全部聯手,否則無法打斷中國的上升進程」。
新加坡學者強調了中國在製造業的優勢
對此我們要說,所謂的「西方國家的聯手制華」,發生的概率極小。
從美國的外交來看,雖然川普政府一直在煽風點火渲染「中國挑戰西方秩序」,但是就目前的反饋來看,除了最忠誠的澳大利亞之外,甚至連美國的頭號盟友英國,都沒有明確表態支持美方的做法。
更有趣的是,英國此前宣布將在2026年之前將華為在英國的市場佔有率控制到0。這句表態更多的是給川普一個臺階下——等到2026年,川普即使獲得連任其總統生涯也已經結束,到時候英國到底對華為採取什麼措施,那就是英國人自己的事了。
涉華問題上澳大利亞是跟隨美國最緊的一個
而英國在5G領域的例子,也表明了西方國家一個共同特點:願意繼續推崇美國作為世界領導,但是更願意在商業貿易同中國展開合作以使得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2020年,新冠疫情作為「黑天鵝事件」爆發後,原本就很難組織起來的所謂西方反華聯盟就更加難以出現了。當前的歐洲各個主要的國家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控制疫情和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沒人想跟著川普一起發動「新冷戰」。
歐洲各國在5G上的態度很明顯:更想同中國開展貿易
德法兩國的態度也證明了這一點。此前,美國在WHO改革談判中的胡亂作為引發了兩國不滿,法德隨即以「退出談判」的方式進行抗議。歐盟雙核都不不願意跟著美國一起搞對抗了,可見其他老牌歐洲國家在中國相關話題上的積極性會更差。
某種程度上說,美國人自己也成為了一個負面例子,歐洲各國看到了美國在應對國內疫情上的低能表現,同時美國在WHO框架內的胡作非為也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美國人自己的權威。
退群之後還插手WHO事務,已經令歐洲多個國家不滿
對中國而言,自身的崛起進程屬於「持久戰」,中美的博弈是這段持久戰中的主要內容之一。
由於中美關係存在結構性的共生關係,美國真正的高端玩家在中國有著極其廣泛的利益,這使得川普政府想搞新冷戰也很難真的搞出點名堂——中美關係要是真的走到了冷戰的格局,那麼美國政商精英們從中美經貿合作獲得的利益將蕩然無存,屆時用不著中方出手,這些美國政商精英就不會放過川普。
中國在應對疫情上表現出更好的國家組織能力
如今,美國國內也正在開始一場討論——如何處理好中美之間的關係。
《華盛頓郵報》認為,當前的美國需要的是國際合作而非對抗,中國是美國可能選擇的合作夥伴中能力最強的一位,打壓中國和阻礙中美之間的正常交流,可能會導致美國內政亂局進一步惡化。
而中國現在在堅持對外開放,依靠自身的龐大市場消化來自於川普的衝擊。這讓川普陷入了一種錯誤的狂熱狀態中,他越是加大對中國的打壓力度,越是會加速美國國力透支能力下滑的進程。
事實上,正如文郭良平所判斷的那樣,只要中國保持足夠的定力,即便是美國這樣的霸權國家,單憑自己單打獨鬥也將無法打斷中國的發展。從這個角度上說,美國的政商精英們應該好好思考下如何處理川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