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院田浩、周忠祥課題組在高性能壓電單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2020-12-14 哈爾濱工業大學新聞網

哈工大報訊(田浩/文) 近日,我校物理學院田浩教授、周忠祥教授與清華大學材料學院王軻副教授、李敬鋒教授合作報導了關於鈮酸鉀鈉(KNN)高性能無鉛壓電單晶的文章。相關研究成果以《Ultra-large electric-field-induced strain in potassium sodiumniobate crystals》為題,於2020年3月在線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刊物《科學進展》(ScienceAdvances)上。

壓電材料是一類能夠實現機械能和電能互相轉換的重要信息功能材料,在微機電系統(MEMS)、能量回收、醫療診斷、無線通訊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基礎。2019年全球壓電材料與器件市場規模已超過250億美元[1],其中以鋯鈦酸鉛PZT為代表的含鉛壓電材料佔據了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歐盟RoHS指令規定:鉛基壓電材料在電子電器產品中的使用或將從2021年開始不被豁免。部分應用領域的無鉛化替代會是未來電子工業材料產業化應用的新賽道,目前全球無鉛壓電材料的市場規模正以20.8%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速增長,並有望在2024年超過4億美元[1]

近些年來,無鉛壓電材料的研究數不勝數,其中鈮酸鈉鉀壓電材料(K1-xNaxNbO3,簡稱KNN)由於其較高的壓電係數和居裡轉變溫度,顯現出它巨大的發展潛力。田浩教授和周忠祥教授研究團隊創新性地利用單晶生長過程中的成分梯度,生長出了具有可控成分梯度的高質量KNN單晶,晶體材料在1kV/mm的電場強度下具有高達0.9%的應變表現,實現了高達9000pm/V的大信號壓電係數(圖1)。此外,晶體的壓電性能在25°C至125°C的範圍不隨溫度減弱,顯示出優異的溫度穩定性,整體性能遠遠優於鉛基單晶。

研究團隊通過原位高能X射線衍射證實此高壓電性能源於非180°電疇的翻轉(圖2)。通過對沿成分梯度的系列晶體進行分區域的電疇和極化特性觀察,研究團隊發現超大壓電響應只存在於鉀/鈉比為43/57的晶體材料附近,該區域電疇結構呈現複雜的人字形(圖3)。

圖1.KNN晶體材料(KNN43)的壓電性能。A室溫下KNN43晶體的電致應變及與其他鉛基材料的比較;B不同材料d33*的溫度依賴性。

圖2.晶體的原位倒易空間圖。A初始狀態下數據採集幾何空間示意圖,倒空間中的hk和hl平面;B和C電場作用前後的302衍射峰變化;D和E電場作用前後的310衍射峰變化。

圖3.KNN晶體的壓電性能與疇結構。A 壓電係數d33隨鉀含量的變化;B KNN晶體;C 宏觀自發極化方向隨成分變化示意圖;不同K含量晶體(D 0.37,E 0.43和F 0.45)的電疇結構;G由組分梯度誘導的電疇翻轉回復力示意圖。

我校胡程鵬博士、孟祥達博士和清華大學的碩士畢業生張茂華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參與此研究的合作者還包括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John E. Daniels教授、哈爾濱工程大學李立教授和天津大學呂且妮教授等。本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項目的支持。

此外,今年1月田浩教授和博士生王宇與西安交通大學李飛、徐卓教授、美國賓州州立大學陳龍慶教授等研究團隊合作,在《Nature》報導了關於透明高性能壓電材料研究的最新成果。研究團隊通過交流極化的方法製備出了同時具有高壓電和電光效應以及接近理論極限透光性的弛豫鐵電單晶(Transparent ferroelectriccrystals with ultrahigh piezoelectricity,Nature, 2020, DOI: 10.1038/s41586-019-1891-y)。

論文連結: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13/eaay5979

參考文獻:[1] M. Gagliardi, Am. Ceram. Soc. Bull. 99,7 (2019).


相關焦點

  • 工學院段慧玲課題組在金屬材料強度尺寸效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材料屈服強度隨晶粒尺寸減小而增加的現象由著名的Hall-Petch關係描述,然而,材料的屈服強度隨樣品外觀尺寸增加而減小直到變得與樣品尺寸無關這一重要特性的內在物理機制及統一描述卻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 多鐵性材料及原型器件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大李曉光教授研究組成員董思寧博士後研究員、殷月偉助理研究員在相關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 在多鐵性新材料探索方面,董思寧博士與中國科學院物理所李建奇研究員研究組合作,設計併合成出一種具有室溫多鐵性的
  • 北大物理學院劉開輝課題組實現30餘種高指數晶面、A4紙尺寸單晶...
    2020年5月27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劉開輝研究員、王恩哥院士與南方科技大學俞大鵬院士、韓國蔚山科學技術院丁峰教授等合作在高指數單晶銅箔製造方向上取得重要進展。銅在現代信息社會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被廣泛應用於電氣、電子、通信、國防等關鍵領域。然而,目前市場上的商業用銅基本上都為多晶銅,其中存在的各種缺陷致使電子、聲子輸運效率大幅降低。理論上,具備完美晶體結構的單晶銅可將銅的本徵電學和熱學性能發揮到極致,預期會在低損耗、高散熱的電力、電子器件應用等方向產生重要影響。
  • 馮旭課題組在格點量子色動力學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這在研究核子內部結構、精確檢驗標準模型等多個方面,都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粒子物理標準模型迄今已經得到了眾多精確的檢驗,而尋找超出標準模型的新物理是當今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目標之一。在高精度前沿,人們通過實驗與理論的高精度對比來尋找新物理的跡象。在高階電弱過程中,由於標準模型的貢獻被高階壓低了,新物理的貢獻就會被凸顯出來。這使得高階電弱過程成為人們探索新物理的重要實驗場。
  • 中南大學王輝教授團隊在固態製冷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中南大學物理與電子學院、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成員、超微結構超快過程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成員、計算材料物理團隊負責人王輝教授及其合作者在固態製冷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在此基礎上,研究團隊開展了進一步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由氫鍵關聯分子取向動力學和壓力對分子取向無序抑制的的微觀物理機制,為深入理解固態相變熵及其加快固態製冷技術走向應用提供了重要科學價值和指導意義,近日又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題為「Understanding colossal barocaloric effects in plastic crystals」的學術論文
  • 我國科學家在二維超導天線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近年來,二維層狀單晶超導材料在國際上成為備受關注的研究重點。相較於傳統非晶態、多晶態超導薄膜,二維層狀單晶超導材料由於其極高的單晶質量,因而能將超導態保持到納米級的原胞層厚度,這使得探測樣品的本徵二維超導的新奇屬性成為可能。儘管二維層狀單晶超導材料擁有豐富的量子現象,其在新功能納米器件方面亦擁有巨大潛在應用價值,但現階段科研人員對二維層狀單晶超導材料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在物理屬性方面,基於二維層狀單晶超導體的新功能器件的研究尚且處於空白狀態。
  • 中國科大在生物質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針對這一難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江鴻教授課題組與俞漢青教授課題組合作,通過耦合快速熱解、常壓蒸餾及化學蒸汽沉積技術,分別成功製備了高熱值且穩定的固相生物煤(bio-coal)和高性能的碳納米材料(少層石墨烯和碳納米管),為實現廢棄生物質熱解技術商業化應用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 合肥研究院在EAST高歸一化比壓長脈衝H模物理研究中取得進展
    合肥研究院在EAST高歸一化比壓長脈衝H模物理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7-06-27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 材料學院黃小蕭教授課題組在鋰硫電池性能提升領域取得突破
    哈工大報訊(材料/文)日前,材料學院黃小蕭教授課題組在鋰硫電池性能提升領域取得突破,相關學術論文「鋰硫電池中氮氧與金屬錳單原子對多硫化物的協同催化研究」(O-,N-Coordinated single Mn atoms accelerating polysulfides transformation in lithium-sulfur batteries)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
  • 物理學院馬仁敏課題組與合作者實現高性能鈉基等離激元波導與雷射
    對於微納光子器件及集成晶片來說,尋找光頻段低損耗的金屬材料成了該領域研究人員多年來努力的目標。近日,北京大學納光電子前沿科學中心、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馬仁敏課題組與南京大學朱嘉、周林、祝世寧研究團隊,喬治亞理工蔡文杉等研究組合作,在鈉金屬薄膜和等離激元光子器件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 上海科技大學研究團隊在低介電常數材料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王宏達課題組與孫兆茹課題組開展實驗與理論協作,在低介電常數(low k)材料探索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Inorganic Low k Cage-molecular Crystals」為題,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Nano Letters上在線發表。
  • 北理工在自癒合高強度水凝膠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海藻酸鹽水凝膠是一種具有3D多孔網絡結構的軟材料,其在生物醫學、光、電、載體等許多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但是,海藻酸鹽水凝膠大多力學強度較低,使用過程易發生機械損傷且損傷後性能大大降低,無法繼續滿足使用要求。因此,發展並製備具有自癒合性能且具有高強度的水凝膠多功能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鄭州大學化學學院在碳點可控制備及其複合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找化工醫藥原料,用化學加搜索 導讀 近日,鄭州大學化學學院盧思宇副教授課題組在碳點可控制備及其複合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建立了一種以碳點為構築單元製備碳化聚合物點與納米晶雜化材料的普適方法。
  • 四川大學化學學院近期取得一系列科研進展
    導讀 近期,四川大學化學學院取得一系列科研進展:不對稱合成科研團隊在催化不對稱自由基-偶極交叉反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遊勁松教授團隊在基於高度扭曲的七元環二醯亞胺聚集誘導延遲螢光材料構建高效非摻雜
  • 快來看看,8月的清華取得了哪些科研進展?
    化工系陸奇團隊在電化學二氧化碳轉化製備高附加值化學品受含氧基團影響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團隊在綠色反溶劑抑制非輻射複合實現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方面取得新進展材料學院楊金龍教授課題組合作發明燒結不收縮高強度泡沫陶瓷電機系首次研製成功
  • 我國學者在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Claude Delmas等提出了一種簡單的預測鈉離子層狀氧化物構型的方法,並在實驗上證實了該方法的有效性,為低成本、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的設計製備提供了理論指導。其中,鋰離子電池雖然已成為佔據全球電化學儲能規模市場80%份額的「絕對一哥」,但由於其資源的稀缺性和較高昂成本,產業發展面臨「天花板」,而資源儲量豐富、成本低廉的鈉離子電池,便成為了極佳的補充。然而,鈉離子電池的性能卻受到可用電極材料的限制,尤其是以層狀氧化物材料為主的正極材料的限制。
  • 化學學院彭海琳課題組在高κ自然氧化物柵介質的二維電子學研究中...
    為進一步延續摩爾定律,開發高遷移率新型超薄半導體溝道材料和高介電常數(ε > 10)超薄高質量氧化物介電層,成為科學界和產業界的近20年來主流研究方向之一。近日,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彭海琳教授課題組首次報導高遷移率二維半導體表面氧化成高κ柵介質並應用於高性能場效應電晶體器件和邏輯門電路,該研究工作突破了二維高遷移率半導體器件與超薄介電層集成這一瓶頸,有望推動二維集成電路的發展。
  • 清華航院張一慧課題組在三維仿生軟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清華航院張一慧課題組在三維仿生軟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3月5日電 3月4日,清華大學航院張一慧教授團隊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發表了題為《基於理性仿生設計的軟質三維網狀材料》(Soft Three Dimensional Network Materials
  • 清華電機系李琦、何金良在高溫電容器介質薄膜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清華電機系李琦、何金良在高溫電容器介質薄膜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10月12日電 10月3日,清華大學電機系李琦副教授、何金良教授及合作者在《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期刊上發表了題為《一種顯著提高聚合物電介質高溫儲能特性的通用化、高通量、環境友好的製備方法》(A Scalable, High-Throughput
  • 武漢大學張晨棟課題組在一維範德華納米線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相比於三維晶體材料中的化學鍵,二維材料層間相對較弱的範德華相互作用在其分離與堆疊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二維材料的蓬勃發展也驅使著研究者們重新審視更低維度的材料體系——原子級尺度的範德華納米線。而在一維體系中,一個最重要的特徵便是不可忽視的電子關聯相互作用,它的存在導致費米液體模型失效,取而代之的是玻色化的Luttinger液體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