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位北大天才少年效力美國,為何留不住人才

2021-01-12 騰訊網

近日,第二屆阿里數學競賽落幕,全球5萬人參賽只有4人獲得金獎,其中一位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數學天才張鉞,這已經是他第二次獲獎了。他北大畢業後,到美國留學,博士畢業後留在了美國,年薪達到6位數美金!(來源:李老師講最真教育/江淳編輯)

張鉞,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2014級本科生。大學期間獲得2014-2015和2016-2017學年度國家獎學金,北京大學唐立新獎學金,2017年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高年級組一等獎(全國第一名),2017年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幾何個人賽銀牌和團體賽金牌,2017年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H獎,2016-2017年度獲得北京市三好學生、北京大學「學生年度人物·2017」、北京大學創新獎(學術類)和北京大學三好學生標兵。絕對的少年天才。

畢業後張鉞去美國攻讀博士,兩年就畢業了,但畢業後沒有選擇回國,而是留在了美國。據說年薪高達6位數,而且是美金。

張鉞就讀的北大數院,多年來人才輩出,比較有名的數學天才,像張偉、朱歆文、許晨陽等人,這些數學天才把世界範圍內的獎幾乎拿遍了,獲得的學術成就令世界矚目,但最後這些人都選擇留在了美國,和張鉞一樣為美國效力。

有人感嘆,為什麼中國的人才都跑到美國了?國家每年給北大清華撥款那麼多,難道是為美國培養人才的嗎?

說什麼都沒用,我們的人才還是留在了美國。個人認為,大家也不要譴責這些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我們急需要做的,是想辦法如何吸引這些人才回國效力才對?

第一:改善我們的用人機制,不要再論資排輩了。

論資排輩在我們的用人機制中是最嚴重的了,我們必須改變觀念。

一個人不論多年輕,只要有學識有能力,就必須重用。自古英雄出少年,為什麼放到現在反而不行了呢?

大學裡,只要有能力的年輕人,可以破格提拔為教授;能力特別突出的,直接評為院士也不為過。

我們一定要愛惜人才,不要再用條條框框限制這些人才。如果這些人才在國內能得到重用,他們未必願意出國。

第二:提高待遇,不惜一切代價。

任正非曾說過,華為員工都不是人才,錢給多了,不是人才也變成了人才。

對這些少年天才國家更應該給更優厚的待遇,想方設法把他們留下來。一個明星一部電影都可以掙一個億,這些科學家難道還比不過一個明星嗎?

我們就用錢砸,上億上億的砸,總能讓他們滿意的。總之,必須是不惜一切代價吸引人才。古人有三顧茅廬請人,我們現在為什麼不可以?

要拿出我們的誠意來,這是最重要的。

第三:淨化學術環境,讓些天才人物感覺可以發揮自己的能力。

實際這些科學家,人家真正在意的未必是錢,因為人家也不缺錢,那在意什麼呢?就是學術環境。

我們一定要淨化學術環境,不要再有學術造假等事件的發生。我們要讓這些科學家感覺到工作的舒心和自由,他們沒有太多形式的約束,可以最大程度發揮自己的潛力,可以一心一意搞研究。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第四:我們的領導不要老用「不想幹可以辭職」來威脅人,有的人真不怕威脅。

反正我們小地方的領導經常用這句話訓員工,只要員工有不同的意見,領導總會說:不想幹可以辭職,單位離開誰都能過。

大部分人都默默忍受了,但也有一些人忍受不了就辭職了。我想我們的科研部門的領導更不能說這樣的話,不要認為國家離開誰都能過。真正的人才是不受這些氣的,人家就辭職不幹了,你能怎麼著?

有人說,中國離開誰都能過,走就走吧。但這些都不是普通的人才,是改變社會、改變人類的科學家。

美國為什麼想方設法吸引全世界的科技人才,因為未來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一定是科技的競爭。

我們也不要老是抱怨這些人才不回國,抱怨有用嗎?更不要罵這些人沒良心,罵罵有用嗎?我們必須深刻反省,人家為什麼不回來?我們更要想辦法吸引這些人才回來!

中國從來不缺人才,但如何用人才,如何留住人才才是目前最需要考慮的問題!大家說呢?

相關焦點

  • 北大培養的數學天才,如今齊聚美國,其中一位說出的原因令人深思
    北大曾經培養的4位數學天才,如今齊聚美國並留美發展,其中一位留下三句話解釋原因,令人深思。這4位數學天才分別是:許晨陽、張偉、朱歆文、惲之瑋,都是北大數學系畢業,屬於同一時代,被稱為「北大數學系的黃金一代」。張偉最終選擇在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任教;惲之瑋選擇在麻省理工大學任教、史丹福大學、耶魯大學任教;朱歆文選擇在哈佛大學、西北大學任教。
  • 21世紀初,4位北大數學天才「出走」美國,究其原因值得我們反思
    就像是當年那4位北大數學系的天才,他們之所以會在學有所成之後齊聚美國,那應該是有他們的理由。其中,這4位數學天才裡面的許晨陽針對「為何留在美國」說出了原因。許多人看到這之後才明白了他們為什麼要留在美國!
  • 13歲被北大培培育4年,留美深造一去不回!嫁給美國老頭
    而國家也非常重視這些天才。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就開始破格錄取天才少年,並在國內掀起了一股"魔術熱",很多孩子因為天賦被提前錄取上大學。多年前,我國有一位天才少女,13歲被北大發現,並培養了4年。沒想到,這位天才少年在美國深造後卻一去不復返,她不僅改了國籍,而且嫁給了一位老美國人。
  • 北大數學系四大才子,出國深造後卻全都留在美國,現狀如何?
    北京大學的數學系一直以來都是王牌專業之一,這裡集中了來自全國的數學天才,廣大學子也以能考上北大數學係為榮。在21世紀伊始的時候,北京大學的數學人才更是呈井噴式浮現,一時間這裡甚至成為了全國的數學人才中心。
  • 又一位從美國「逃」回家的中國人,美國給1000萬美元年薪都留不住
    而在國外留學的留學生畢業後直接在國外工作了,我國就有許多人才留在了美國,但是有成就後,也有回國奉獻國家的人才。施一公我國如今的強大世人可見,有許多外國科學家都要紛紛來到中國,可謂我國魅力巨大。我國有一位天才,出生在河南省鄭州市,他叫做施一公。
  • 天才少年放棄清華保送,選擇出國留學!網友:支持他的選擇!
    1996年出生的顧昱洲,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天才少年。據新聞報導,顧昱洲在小學五年級時,就直接被名校優先錄取。十五歲時,他憑藉著優異的信息學競賽成績,被清華大學看中,提前籤約。這樣開掛的人生不知要讓多少人羨慕,可是,這位天才少年卻放棄了清華保送的機會,選擇前往麻省理工學院就讀。
  • 物理「天才少年」曹原,放棄美國籍回國,卻遭中科大教授質疑炒作
    兩年前,一位來自中國名叫曹原的天才少年,攻克了一個困擾學術界百年的難題---石墨烯超導效應。這一年,出國留學年僅22歲的曹原發現:當兩層平行石墨烯堆成特定的角度時,就會產生超導效應。這一發現不僅解決了困擾物理學領域整整107年的難題,也讓曹原這位來自中國的22歲少年一躍成名,成為登上世界頂尖學術雜誌《Nature》,年齡最小的中國學者。曹原 發現開闢了「凝聚態物理」新領域,目前國內外許多物理方面的專家學者都在試圖拓展他的研究,而這樣一位天才少年,也引起了世界各地高校的注意。
  • 81%的留學生都留在美國?中國為何總留不住人才?三句話令人深思
    在清華大學裡,聚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神童"與"天才"。但是根據清華大學2018年正式發布的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竟然有81%的同學會選擇出國留學並且不再回國,其中絕大多數的"天之驕子"都選擇了美國。這是為什麼呢?為何我國每年都有如此嚴重的人才流失?許晨陽的話或許會給我們提供一些借鑑。
  • 北大「黃金一代」數學天才,任教六年後出走美國,怒扔三句話
    作為國內土生土長的數學天才,許晨陽是典型的80後,年僅18歲就考上了北京大學的數學系,大學期間成績優異,優異到令人只能望其項背的地步,不僅提前一年本科畢業,還只用了2年的時候就拿到了北京大學研究生學歷。在獲得普林斯頓大學的數學博士學位後,他在美國的數學界已經是小有名氣的天才了。
  • 被北大送往美國的張益唐,寧願在美國餐館洗碗,也不願意回國發展
    天賦過人的他,曾經也是北大數學系的一名天才學生,本來在中國學術界或者中國歷史上都可以留下深遠影響力的他,卻最終選擇留在了美國發展,使他留在美國發展的動力,當然也可以說是其他中國人想要不惜一切代價留在美國的動力。
  • 「北大天才少女」田曉菲、黃思路,為什麼全部嫁給了美國人?
    「北大天才少女」田曉菲、黃思路,為什麼全部嫁給了美國人?前言:「此去應多羨,初心盡不違。」是鄭谷在其《送徐渙端公南歸》中留下的名句。畢竟在那時候,國家培養一個人才是需要付出很多的。不單單是黃思路,北京大學還有一才女更令人氣憤,其起點更高,卻更讓人失望,那她是誰呢?▲田曉菲與美國丈夫二、田曉菲在最高的學府中,往往都有著全國最頂尖的天才。
  • 北大「天才學子」出家八年終還俗,少年得志,未必就一定是好事
    這樣的人往往少年得志,但是由於缺乏一定的社會經歷而容易做出一些讓大家不理解的事情,今天的主人公柳智宇就是這樣一位人物。北大「天才學子」出家柳智宇是何許人物?少年成名,轟動了世界的數學天才。其父親是一位高中的物理老師,學校人稱柳大俠,從稱呼可以看出來是一位性情中人。也許是繼承了父親豪邁的一面,柳天才也是敢想敢做之人。高中之後,柳智宇的人生就像開掛一樣:滿分摘得國際數學大賽金牌、保送北大、申請獲得了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全額獎學金等等。如此輝煌的戰績,他的人生路不難想像以後必定是坦途。
  • 柳智宇-北大天才少年棄紅塵
    勿以成功學標準看待柳智宇出家 柳智宇隱居北京龍泉寺,成為「淨人」,也就是尚未剃度的修行者。這一消息已被龍泉寺的僧人所證實。 柳智宇這些人的舉動,讓我們又看到了中華文化的覺醒,和當代大學生對人性的追求,而不是僅僅把眼光套牢在錢財名利上面。 在此,我們祈福柳智宇成就一個吉祥圓滿的佛性人生。
  • 21世紀初,北京大學有四位數學人才「出走」美國
    就像北京大學數學系的那四個人才一樣,他們在完成學業之後,應該有自己的理由去齊聚美國。其中,這四位數學天才中的徐晨陽給出了「為何留在美國」的理由。只有在許多人看到這個之後,明白他們為什麼留在美國!當然,中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當然也不缺乏優秀的數學人才。如果我們要提到數學人才,我們必須談論「黃金一代」,Xu晨陽,他的瑋,張偉和朱歆文。徐晨陽進入北京大學數學系,其他三人於進入數學系。可見,北大數學系人才濟濟!有一點遺憾的是,北京大學的四位數學人才沒有留在中國,而是選擇在美國定居。那麼他們為什麼選擇呢?
  • 北大校長誠摯邀請,卻被「美國洗盤子也不回國當教授」拒絕,最後怎樣
    #美國洗盤子的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北大作為我國的頂級學府之一,為我國輸送了太多的人才。但是其中也出走了不少的優秀人才,尤其在出國留學後,回國效力的人才就更少了。其中,引起人注意的就是一位就是今天要講的主人公張益唐:寧可美國洗盤子,也不回國當教授!到底怎麼回事呢?大家一起去看看。
  • 北大數學系四大天才,曾是母校驕傲卻全部留美,如今過得怎麼樣?
    在北京大學數學學院成立數十年來,培養了許多優異的人才,更出現過號稱「黃金一代」的驕傲人物。讓人惋惜的是,「黃金一代」裡面有4位放棄在祖國搞研究,而跑去美國從事研究工作的數學天才。▲哥倫比亞大學他們分別是在麻省理工學院任教的許晨陽、惲之瑋,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教的張偉,在美國西北大學任教的朱歆文。
  • 北大4位數學天才成美國終身教授,從未計劃回國,理由讓人沉默了
    北大是我國最高學府之一,而數學系素有「第一學府第一系」光是從這裡來看,就能夠理解北大數學系的實力,北大也是培養出了不少的數學天才,然而這4位數學天才如今全在美國發展。 張偉
  • 北大數學天才許晨陽出走美國,留下了發人深省的三句話……
    「清華和北大,無疑是國內最頂尖的學府,但令人遺憾的是,這兩所學校每年培養出來的頂級人才,但凡是出國留學的,大多不願意回國效力,這種為他人做嫁的現象,令人感到惋惜和疑惑。」
  • 數學天才張益唐:寧肯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回國當教授
    其中就有一位北京大學的數學天才,在北大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到美國深造之後就一去不返,甚至最艱難的時期靠刷盤子、打零工度日。 在面對回國唾手可得的教授身份,他依然堅持留在美國。 他就是張益唐。
  • 遺傳學天才冒死回國效力,為何又返回美國,在美國大放光彩
    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歷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訓文丨司過境遷(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中國自古就有禮賢下士的優良傳統,所謂人才是第一生產力首當其衝的自然是那些在外留學的高端技術人才,其中就有錢學森、楊振寧這些的大師級別的人物不辭艱辛回到祖國,在各自擅長的領域發光發熱。這其中有一位人才很是特殊,他被譽為是中國遺傳學之父,也曾冒著生命危險返回祖國,最後卻選擇離開中國,再次回到美國,在他的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