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的留學生都留在美國?中國為何總留不住人才?三句話令人深思

2020-12-14 高考學習課堂

清華大學是我國的最高學府,我國2.7億的學生群體中至少有2億以上都夢想過考上清華,從清華大學畢業,但是每年只有極少數的學生可以實現"清華夢"。

在清華大學裡,聚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神童"與"天才"。但是根據清華大學2018年正式發布的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竟然有81%的同學會選擇出國留學並且不再回國,其中絕大多數的"天之驕子"都選擇了美國。

這是為什麼呢?為何我國每年都有如此嚴重的人才流失?許晨陽的話或許會給我們提供一些借鑑。

許晨陽1999年考上了北京大學,也是至今北京大學數學系的"傳奇人物"。

他考上北京大學後,本科階段提前一年讀完全部課程,又在北京大學數學系讀研,提前一年獲得碩士學位,遠渡重洋來到美國名校普林斯頓求學,27歲就拿到了世界一流學府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的博士學位。

學成之後,許晨陽感念祖國的恩情,他拒絕了很多邀請,回到母校北京大學教書,這一教就是整整六年。在這六年裡,許晨陽在代數幾何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也在國際數學界打響了自己的名氣。

2017年,許晨陽作為一名"80後"學者,跟施一公、潘建偉等世界級的科學家一同獲得了我國的未來科學大獎,這可是被稱為"中國版諾貝爾"的至高獎項,要求獲獎者必須對國際學術界做出過突出貢獻。

許晨陽在北大教書六年,對我國的高校環境了解得非常透徹,他也曾作為"新時代學者"到美國名校留學,但是跟"流失人才"不同,許晨陽第一時間考慮了回國發展。

但是後來許晨陽決定離開北京大學,接受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邀請到麻省理工任教。

許晨陽作為頂尖人才,學成回國任教六年,如今卻被麻省理工大學"挖走",從他的身上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到一個國家人才流失的縮影。許晨陽在臨走前留下了三句話,直接言明了我國留不住人才的"真相"!

這三句話分別是,"我國對青年人才支持不夠!"、"國內高校風氣太浮躁!"、"國內的學術造假得不到懲處!"

這三句話也指出了我國學術界和高校教育的現狀,學術不是"生產",是需要耐下心來做研究才會有所收穫,是需要"守得住心靜"的,但是國內學術界比較急功近利,很多中國學者總是想要快點拿到項目資金,很快地出學術成果。

還有就是造假問題,相信所有的科學家都對學術造假非常憤怒,有的科學家辛勤研究很長時間,確保無誤卻會發布成果,有的"科學家"卻"編造"數據,甚至出現抄襲現象。許晨陽看不慣這一點,但是又沒有辦法改變這種現狀,於是只能離開這個環境,尋求更適合自己的"研究土壤"。

許晨陽臨走前說的這三句話無疑是發人深省的。許多的年輕學者為何不肯留在中國?因為中國的環境不是很"適合"他們發展,如果這個環境不發生改變,那麼即使像許晨陽一樣想要報效祖國,勉強留在中國一段時間,最終也很可能會選擇離開。

筆者認為最重要的,就是改變當下的"環境",營造出更適合學者、科學家們做學術、搞科研的"環境",這樣才能留得住年輕人才!我國教育部也高度重視這一點,已經出臺了很多措施打擊高校"唯SCI論文"至上的浮躁風氣,相信會在不久的將來取得成效。

在未來,如果我國也有適合科研工作者的,比較純粹的,能讓他們靜下心來心無旁騖做學術研究的環境,能夠適合他們生存的"土壤",相信就會有越來越多的"流失"人才選擇回國,也會吸引眾多美國、英國等國家的頂級科研人才來到我國發展。

對此,你是如何看待的?你贊同許晨陽臨行前說的三句話嗎?歡迎在評論區中留言。

相關焦點

  • 復旦陳平:中國培養出來的人才,卻甘願去為西方「抬轎子」
    在這份報告中,有81%的留美清華生選擇了留在了美國或在其他國家發展,不願回國。清華大學有這樣一個怪現象,當同學們剛踏入大學時,大家的理想可能都是完成學業之後就會選擇踏入社會報效祖國,可是真正進入清華大學後,就會發現大多數同學都會選擇出國留學,而且選擇出國的國家,大部分人都會選擇美國。
  • 留美博士留在美國:中國佔92%,排名世界第一
    紐約時報報導,各國留美博士留在美國發展的,中國佔比最高,達到中國留美博士總人數的92%,這個比例達全球留美博士第一,第二名為印度,佔比81%,然後是加拿大、德國和臺灣地區。令人遺憾的是,如今這些人卻齊聚美國。惲子瑋與許晨陽都在麻省理工學院任教,張偉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教,朱歆文是美國西北大學任教。
  • 我國科研投入僅次於美國,人才卻總被「挖牆腳」,原因讓人深思!
    圖片來源:澎湃美數課科研成果上,到2018年我國SCI收錄的科研論文就有41.8萬篇,EI和CPCI收錄的總論文數超過了30萬篇,無論是論文數量還是論文引用次數,也都僅次於美國,總而言之,我國的科研並不缺錢,更不缺成果。
  • 清華留學生為何大多不願回國?施一公坦言:中國學生有一「通病」
    但是目前教育面臨的一個重大的舞臺,出國留學和移民國外被不少人看作是一種榮譽,已處理導致國內人才的流逝。我們不可否認,的確在國外的教育環境和國外的科技水平都比我們現在要好得多,也有一篇研究就有以清華大學為例,指出81%的清華留學生都不回國,這又是什麼原因呢?施一公對此坦言指出:中國學生有一種"通病",那麼這又是什麼病呢?
  • 前有顏寧,後有徐晨陽,為何都跑去國外了?中國為何留不住人才?
    中國的人口非常多,在我國近代史的發展過程中,國家也格外重視國民的教育問題,在人才的培訓和發展上,也不遺餘力地給予許多優質的教學設備和師資力量,許多人才和英才源源不斷地湧現,因此中國的教育綜合水平並不低,而人均的學習能力也不差。
  • 中國留美博士生中,80%都不願回國,我國人才外流的原因是什麼?
    近年來人才流失嚴重一直是我國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根據相關調查顯示,如今在中國的留美博士生中,有80%都不願回國,這樣的數據不得不令我國警覺。那麼,為何如此大比例的留學生都不願意回到國內效力呢?導致我國人才流失嚴重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 《紐約時報》:中國留美博士92%選擇留在美國,你怎麼看?
    近日,《紐約時報》發表消息稱,留美博士畢業後大部分都會選擇留在美國,其中中國的博士最多,佔到了92%,比例高居世界第一,第二名為印度,佔81%。此消息一出,便引起了廣大網友熱議。我們知道,留美博士大部分都屬於我國高端和緊缺人才,他們高智商、學識淵博、綜合素質好、科研能力強,而且大多數都是我國985、211高校培養的優秀學生。如果真如《紐約時報》報導的那樣,這無疑是我國人才方面的一個損失。
  • 我國近8成留美博士畢業不回國,美國憑什麼吸引人才?值得深思
    毫無疑問,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是我國兩所頂尖學府,在高考中脫穎而出被這兩所大學錄取的同學都是一流人才。很多大學生在本科畢業後會進修深造,優秀高校的保送名額也不斷增加,除了能在國內讀研,名校畢業生更多的會選擇去國外進行深造,而美國、英國等國都是留學生比較喜歡的國家。
  • 給房給車給綠卡,美國為何還留不住錢學森?答案只有六個字
    這幾天,一個名叫許可馨的公派赴美留學生「火了」。在微博中,她公然聲稱自己是「恨國黨」,還說「中國人都是賤骨頭」,並表示自己在美國的別墅裡每天都有肉蛋奶,日子過得很滋潤,一點也不想回國。許可馨之所以這樣「跪舔」,無非就是向美國「納投名狀」,以方便自己將來拿綠卡。
  • 這些留學生講述為何離開美國回國發展
    【編者按】中國赴美留學生是身處兩國人文交流最前沿的一個群體。從中國改革開放一路走到21世紀第三個十年即將展開,人們對留學目的、就業選擇、發展前景等問題的考量都在發生著變化。誠然,個體的抉擇都是獨特的,一次採訪難以概述全貌,但這些真誠的口述實錄有一個共通點令人印象深刻——人才流動本質上是機遇的流動。
  • 又一位北大天才少年效力美國,為何留不住人才
    他北大畢業後,到美國留學,博士畢業後留在了美國,年薪達到6位數美金!(來源:李老師講最真教育/江淳編輯)張鉞,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2014級本科生。畢業後張鉞去美國攻讀博士,兩年就畢業了,但畢業後沒有選擇回國,而是留在了美國。據說年薪高達6位數,而且是美金。張鉞就讀的北大數院,多年來人才輩出,比較有名的數學天才,像張偉、朱歆文、許晨陽等人,這些數學天才把世界範圍內的獎幾乎拿遍了,獲得的學術成就令世界矚目,但最後這些人都選擇留在了美國,和張鉞一樣為美國效力。有人感嘆,為什麼中國的人才都跑到美國了?
  • 中國高材生給外國人「抬轎子」,也不願留在國內?陳平教授這麼說
    隨著社會的發展,各國的人才交流越來越頻繁,我國很多高材生都傾向於到美國,英國,發展。每年國內去國外留學的人數有很多,多則幾十萬,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學生選擇的留學國家,美國是最多的選擇。為什麼學生們都紛紛奔赴美國,復旦大學的陳平教授就此現象發表過自己的言論。
  • 引得來,留得住!廣東為何成為高學歷人才的「心頭好」?
    1 廣東「引得來」才,更「留得住」才在軟科製作的一份《2019年廣東省高校畢業生就業主要流向》表單裡,廣東高校畢業生留本省就業率平均水平高達85.87%,尤其是廣東工業大學、深圳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這4所學校,留粵就業的畢業生更是超過九成。
  • 因為中國留不住人,才讓晶片專家去了美國?不要再以訛傳訛了
    而如今中美關係日益緊張,我國正面臨著美國的晶片制裁,為了突破美國技術的壟斷,國內正急需這方面的專家,這時候外界便開始流傳著各種各樣的傳言,有一篇報導內容是:世界上頂級晶片專家前六名都是中國人,最後一點的討論的就是因為中國留不住人,才讓晶片專家去了美國發展,那麼,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並不是,希望謠言止於智者,不要再以訛傳訛了。
  • 81%的清華留學生選擇定居國外,施一公:我們的學生都很「聰明」
    2020年初,清華大學公布了一則數據:在清華出國留學的學生中,畢業選擇回國的人只有19%,也就是說有81%的清華留學生選擇了在國外定居,不再回國。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比例,據2019年清華公布的出國留學比例來看,2019年清華大學出國深造的研究生佔比8.4%,本科生佔比24.6%。這也就是說,清華每培養5個學生,就有一個學生選擇了「逃離」中國。
  • 解析:美國讓人「崇洋媚外」的陽謀,中國為何給外國留學生獎學金
    反觀他國人才,藉助美國更好的平臺提高自己,回去又能幫助自己國家提高,雙贏。當然這種雙贏,贏得最多的還是美國,首先部分人才會選擇留在美國。其次,如果你參與某個項目和研究價值巨大,你想回國,抱歉,資料留下,人可以走。還好只要人在,項目和研究都能重建。
  • 復旦大學教授:中國高校培養的人才,卻心甘情願給西方「抬轎子」
    時至今日,這樣的事情還是時有發生,甚至很多國家費盡了心血培養出來的優秀人才,最後也選擇了去外國工作,這就讓人感到非常惋惜,所以人才流失也一直都是一個備受人們關注的話題。根據教育部門統計出來的數據,從改革開放直到去年,我國出國的留學生總數已經達到305.86萬人,然而學成後回到國家的卻只有144.42萬人,最為可悲的是在這些回國的留學生,博士生的數量僅佔6%!三、為何人才難留?
  • 回國,還是繼續留在海外?這些留學生經歷了什麼?
    有人嘆曰,這場戰疫,中國打上半場,其他國家打下半場,留學生家長打滿全場。三月下旬,隨著歐、美國家的學校陸續關閉校園,有些留學生輾轉回國,還有不少學生因各種不同的原因滯留海外。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中,這些留學生經歷了什麼?留在海外的他們可還安好?
  • 美國各大高校宣布停課或決定關閉學校,留學生回國還是留在美國?
    學生和家長都擔心美國疫情控制不利導致疫情全面爆發,況且漫長的假期又近在眼前,很多中國留學生都在考慮返回中國,在國內的家中上學校的網課 但在這個緊要關頭,有不少留學生卻發文稱收到學校通知,如果此時回國就會被取消I-20。
  • 中國92%博士生願意留美,是真的嗎?為什麼他們願意留在國外?
    近日,《紐約時報》的一篇報導表示世界各國的留美博士都願意留在美國發展,中國留美博士比例高達92%,其次是印度比例高達81%。對於這篇報導,很多人肯定感到心裡不舒服,想找一系列的理由反駁。可能數據上確實有問題,但是不可否認確實有大量的留學生留在國外。即使是我國最著名的清華、北大學府,畢業生真正回國就業的人數不足20%。似乎我們國家的最著名學府成了給國外輸入精英的機器。為什麼這麼多留學生選擇留在國外?第一,確實是國外學術條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