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陳平:中國培養出來的人才,卻甘願去為西方「抬轎子」

2020-12-18 贏在高中

復旦大學教授陳平,自稱「眉山劍客」,他說話鏗鏘有力,擲地有聲,觀點獨特,見解深遠,如同一名劍客高手,往往能夠「一劍封喉」,他的演講,往往讓聽著不禁拍手叫好!

這和陳平教授的經歷有很大關係。曾經就讀中科大物理系,畢業後被分配到鐵路部門當了5年工人,因為對經濟政策見解獨特,被借調到中科院等單位搞政策研究。之後,又回到中科大讀研,畢業後去美國攻讀博士學位,師從諾貝爾獎獲得者普裡戈金。1996年,陳平回北大任教,退休後又加入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繼續搞科研!

在4月19日,陳平教授做的一期節目中,他指出:我非常討厭會考試,因為會考試的人無非就是會背、會看臉色、會猜題嘛,但是,我不是那種人,我的課是對全校的人,甚至是校外的人開放,本科生、研究生、校外的人,都可以蹭我的課……幹我這個,錢是賺不了,但是衝擊諾貝爾獎應該是十分好玩的事情,所以關鍵就在於他的女朋友是希望他衝擊諾貝爾獎還是要賺錢,這點非常重要,所以很多我的好學生能夠做事的,全是精力過剩的,上課都滿足不了的,來試試我的題目,做不出來的上美國留學去吧,你上市場上找錢去吧,還留下來的,是真正能幹活的人……你找一個弟子,一個個都不如你,你要他幹嘛?我又不需要你抬轎子,中國好多人就喜歡給那西方人抬轎子,北大最培養這樣的人才我就喜歡科大這種人頭上長角(有個人見解)的人,北大也有很多頭上長角的人,讓老師頭疼,這些人都到了我的門下了。

關於中國高端人才流失,一直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問題,也是一個讓我們非常痛心的問題!根據教育部有關數據,改革開放至2019年,我國各類出國留學人數總數達305.86人,學成回國人員總數達到144.42萬人,不到一半!目前,學成回國人員中,63%的具有碩士學位,30%的為學士學位,具有博士學位的僅有6%。47.31%的留學人員為國內本科畢業後選擇出國留學,而高中畢業後就直接出國留學的佔33.48%,碩士畢業後出國留學的僅有5.59%!

在留學回來人員中,有超過一半的留學生期望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地區就業,留學回國的人員以商科類和社會科學類為主!

通過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看出,這30多年來,我們為美國等西方國家培養了太多「抬轎子」的人,這些出國留學的學生,尤其是大學畢業後出國留學的學生,很多都是名牌大學的佼佼者,北大清華這樣的學校人數最多,而他們中,有很大一部分選擇了留在國外,2018年,清華大學發布了清華畢業學子的就業質量報告。在這份報告中,有81%的留美清華生選擇了留在了美國或在其他國家發展,不願回國。清華大學有這樣一個怪現象,當同學們剛踏入大學時,大家的理想可能都是完成學業之後就會選擇踏入社會報效祖國,可是真正進入清華大學後,就會發現大多數同學都會選擇出國留學,而且選擇出國的國家,大部分人都會選擇美國。

回國的學生,多數是商科和社會科學類的學生,他們回來的目的就是找個大城市,找份好工作,非常現實!

對於那些留學生學成之後,為何選擇留在國外?北大才子徐晨陽曾經留下「三句話」最為出名!

許晨陽是北京大學畢業生,在數學上非常有天賦,提前一年在北京大學畢業,然後攻讀北京大學的碩士,之後也是提前一年畢業,去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繼續深造,學成之後,許晨陽回到北京大學,成為一名教授,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並被評為北京大學長江特聘教授。

然而,5年後,許晨陽放棄北大的工作,到美國麻省理工大學任教,臨行前,許晨陽留下三句話,直指我國為何「留不住人才」:

1、 國內學風浮躁,不適合潛心搞學術;

2、 對年輕學者支持不夠,申請項目要論資排輩;

3、 學術造假嚴重,而且得不到懲處。

這三句話,常常成為我們批判國家留不住人才的「證據」,我們不否認這些現象的存在,我們也不知道美國的「環境」是否一塵不染,但是面對問題,不去改變,而是扔下幾句話離開,這顯然不是有擔當的表現!

想想那些老一輩的留學生,那些擺脫千難萬阻,冒著生命危險來支援國家建設的留學生們,他們如果只考慮個人安危和生活的安逸,他們會選擇回國嗎?我們那麼多人才留在美國、留在英國,給人家「抬轎子」,難道都是因為這3點原因嗎?很多人根本沒有回國,他們怎麼能感受到這些弊端呢?為什麼北京大學這樣的學生最多,而中科大卻能培養出很多「踏踏實實」做事的人?

其實,這些留學生,根本的就是骨子裡缺了一種精神,一種民族精神,一個嘲笑愛國者,崇拜權勢和金錢,鄙夷理想和志氣的人,肯定會選擇讓自己最舒服的地方生存,這不需要找什麼遮羞布。

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問題,如果對你有幫助, 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復旦大學教授:中國高校培養的人才,卻心甘情願給西方「抬轎子」
    時至今日,這樣的事情還是時有發生,甚至很多國家費盡了心血培養出來的優秀人才,最後也選擇了去外國工作,這就讓人感到非常惋惜,所以人才流失也一直都是一個備受人們關注的話題。一、復旦教授直言不諱復旦大學的陳平教授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他將自己稱之為「眉山劍客」,說話犀利觀點獨到,很多人都非常喜歡聽他的演講,給人一劍封喉的感覺。在4月19號那天,在一期節目中,陳平教授就對於這一現象發表了一番講話。
  • 中國高材生給外國人「抬轎子」,也不願留在國內?陳平教授這麼說
    隨著社會的發展,各國的人才交流越來越頻繁,我國很多高材生都傾向於到美國,英國,發展。每年國內去國外留學的人數有很多,多則幾十萬,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學生選擇的留學國家,美國是最多的選擇。為什麼學生們都紛紛奔赴美國,復旦大學的陳平教授就此現象發表過自己的言論。
  • 大學應建在哪,看復旦大學陳平教授以中科大為例,一句話點透
    高等教育作為我國培養人才的關鍵一環對國家各個方面起著關鍵作用。一所大學既可以使一方興也可以使一方亡。大學辦的好可以為地方提供源源不斷的高素質、高精尖人才,為社會的發展提供發動機。一個人不可能做到擅長所有東西,所以我們的教育就是在培養那種高精尖的專業人才。目前世界上各界的大牛都是鑽研於一個點的研究,但是在我國有這樣的一個人,是物理學家同時也是經濟學家。這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學科,卻被這位教授融合了。
  • 陳平:社會主義協作帶來規模效應 中國經濟「後來居上」
    光明網訊(梁澤運 陶媛)「我非常有幸見證了中國成長的全過程。中國靠著社會主義協作造成的規模效應,還有人才產業的集聚效應,變成世界上最大的實體經濟體,成為300年工業革命以來頭一個可以挑戰西方發達國家工業霸權的東方發展中國家。」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陳平做客光明網《理論面對面》節目時這樣講到。
  • 復旦教授陳平:我國人民生活水平高於美國,美國處於水深火熱中
    這位來自復旦大學的教授自然也不甘落後,他叫陳平。近日,陳平教授在清華大學「國情講壇」發表了一段演講,在網絡上引發了熱議。那麼這位教授到底講了什麼呢?原來,他說中國人的生活水平高於美國,美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
  • 復旦陳平教授:我去過四十幾個國家,發現美國並不擅長創新!
    經常刷短視頻的朋友肯定對張維為、陳平、金燦榮等人不陌生,畢竟都曾刷到過他們的演講視頻。不知道有沒有人喜歡這幾個在視頻裡誇誇其談的人,反正我是有些牴觸,因為他們都是國內頂級大學的教授、研究員,但是說的話卻十分荒唐,讓人忍俊不禁。
  • 如何看待陳平,金燦榮,張維為?各有絕招,都是領域翹楚
    陳平教授的演講之所以能夠如此打動人心,跟他的求學經歷和治學態度有莫大關係。陳平教授曾就讀於中科大物理系,畢業後被分配到鐵路部門當了五年的工人。期間,因對經濟政策有獨到的見解,被借調到中科院等單位搞政策研究。經過一番輾轉後又回到中科大讀研,研究生畢業後去美國留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諾貝爾獎得主普裡戈金,此後在他手下學習、工作了20多年。
  • 智能時代,新聞人才如何培養
    在新技術、新媒體的時代,新聞人才該如何培養。昨天(12日),「智能時代的新聞傳播學科重塑與人才培養」2020年國際高峰論壇於在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舉行。來自國內外13所新聞傳播院校的院長及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在新的智能時代如何重塑、創新新聞傳播的學科體系和促進人才培養。
  • 陳平:現代化就是和國際接軌?和誰接軌?
    在「中國未來發展模式的重新思考」圓桌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溫鐵軍和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陳平通過遠程連線與現場對話。本文為陳平現場演講,編輯時略有修訂。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陳平】 大家好,知彼知己,胸懷天下,我是眉山劍客陳平。
  • 陳平:中國歷史定位 是追求高收入,還是佔領制高點?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春秋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陳平教授,最近去土耳其、新加坡、中國湖南、武漢一番遊歷之後,又有新發現。7月中旬他在中信大講堂中國道路系列講座第13期的發表演講,內容橫跨物理學、經濟學、全球歷史及世界政經格局,縱橫捭闔,再次豐富了他破解西方中心論,以及對中國在全球歷史地位等宏大問題的思考。
  • 金燦榮、張維為、陳平三人,如何看待其言論?如何看待其的作用?
    三位教授都揭示了當前全球紛亂複雜的表像下,其實質是西方資本主義意識形態與東方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之間的大碰撞,西方資本主義的強盜本性徹底暴露,西方在各個領域擠兌打壓我們,由於西方制度的劣勢最終會失敗。張維為教授是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曾長期擔任鄧小平及其他領導人的翻譯,走訪過100多個國家,對世界的認識十分深刻獨到,是一位學富五車的學者,特別他對中國的社會制度及優勢把握相當準確。張教授所講的國內國際內容,令人信服。他的講座和風細雨,擺事實,列數據,有理有據,娓娓道來,讓人覺得穩重,令人佩服。
  • 友邦人壽推出AIA U營銷員培訓體系 攜手復旦大學培養卓越營銷員
    通過持續的核心價值觀與專業培訓,友邦致力於將營銷員打造成專業全面的保險人才和陪伴客戶一生的「健康與財富管理夥伴」,從而為客戶創造更大價值。在友邦人壽獲批成為中國內地首家外資獨資人身保險公司之際,AIA U營銷員培訓體系的推出,旨在進一步推動友邦人才培養體系的升級和完善,深化卓越營銷員渠道的建設,令致力于堅持長期主義的友邦進一步獲得市場競爭優勢。
  • 四問中國網球改革向何處去丨關於人才培養和儲備
    這個問題背後的真實含義是,中國網球未來發展的方向和目標是什麼?或者說,為了再創中國網球的輝煌,我們當下應該做什麼?我打算寫四篇系列文章,從四個不同的角度來談一談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今天談的角度是關於網球人才培養和儲備。
  • 陳平:西方因為新冠病毒歧視中國?請他們先說清楚梅毒哪來的
    【文/陳平】 這一次在中國爆發的冠狀病毒不但引起了國內的恐慌,國外也同樣陷入恐慌的境地,甚至西方掀起輿論戰,指責中國對付冠狀病毒,是專制國家侵犯人權的行為。歐美也出現針對海外華裔的種族歧視的言行,比如《華爾街日報》認為中國人是「東亞病夫」,宣傳西方的「白人至上」理論,引起中國國內的群情憤慨。
  • 陳平:我為什麼說,中國月入2000元比美國月入3000刀幸福
    我說在中國每個月2000元人民幣的收入,雖然換算成美元不到1000美元,但是卻遠比生活在美國,比如說在洛杉磯每月收入3000美元,生活要幸福得多,或者說更有穩定性。 一 在詳細解釋這段話前,我先為大家介紹一點背景資料。 世界銀行曾經出過一份報告,叫《2030年的中國》。
  • 剖析2020宏觀趨勢 眉山劍客陳平:目前是大國崛起的一次好的機會
    在陳平教授看來,中國早就開始布局,他認為中國最有希望的地方就是大力發展核心產業、網際網路相關的產業。其中他強調要發展訂單農業,陳平教授曾經考察雲南一些企業,能夠把信息技術和訂單農業結合起來,可以做到每一個產品,無論中藥材或者水果、糧食也好,都可以追蹤產地,承包的農民信息也可以查到,造假就可以追溯出來。他認為這在中國將來是非常大的發展方向。
  • 姚明與塞爾維亞聯手:為中國籃球培養人才
    姚明與塞爾維亞籃協籤署了一系列協議,包括青年球員,教練,裁判等,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塞爾維亞將擔任培養中國籃球人才的角色。從中國籃球角度出發,這絕對是一大利好,眾所周知,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籃球都以NBA為學習對象,夏天CBA球員基本都是去美國特訓,跟隨NBA訓練師,體驗NBA的訓練方法。NBA是全世界最好的籃球聯盟,學習他們並沒有什麼錯,但考慮到中國人的體質,NBA似乎並不適合我們,反而是重視基本功的歐洲籃球適合中國球員。
  • 蔣凡被杭州擬定為高層次人才,阿里的江湖我不懂
    據杭州智慧人才平臺公布(如圖):蔣凡,工作單位為淘寶(中國)軟體有限公司,男,1985年08月出生,經審核,擬認定為C類(經授權企業自主認定C類人才)高層次人才,現予公示,公示期三天。
  • 陳平:告別摸著石頭過河
    因為聽說馬可波羅講了東方的神秘,他一定要到東方去,他起碼還有一個模糊的東方,即中國、印度那邊的美景是他要尋找的目標。據說,他的航路是在鄭和留下的海圖的啟發下摸索出來的。中國現在面臨的世界格局如何呢?記者:既然中國已經擁有比較多的成功的實踐經驗,您有沒有對一些實踐經驗做一個比較理性的總結和歸納,上升到理論高度?陳平:中國有很多實踐經驗已經非常成功,但是現在理論界和一些領導幹部可能還認為這些成功案例是歪打正著,不夠規範,反而還硬著頭皮去宣傳、推廣西方的一些經驗和理論。
  • 格勒博士: 中國藏學界亟需培養跨文化藏學人才
    格勒博士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個人類學博士和第一個藏族博士。自1987年起,作為藏學的領軍人物先後應邀前往歐美各國訪問交流。並擔任過英國牛津大學、美國洛杉磯加利福利亞大學、印第安納大學等知名院校的客座教授。先後發表中文論文100多篇,英文論文10多篇,學術著作中英文10多部。「藏學,不僅僅是中國的藏學,更是世界的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