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問中國網球改革向何處去丨關於人才培養和儲備

2020-08-04 網球之家

前幾天,我陸續寫了幾篇文章,提出和分析了同一個問題,那就是「下一個李娜在哪裡?」


可能有的讀者對這樣的標題有不同的看法,認為不應該用「再出一個李娜」作為我國網球發展的目標,也不應該將「李娜」樹立為所有網球運動員努力奮鬥的偶像。


四問中國網球改革向何處去丨關於人才培養和儲備


在我看來,「李娜」已經不再是指具體某個人,而更多地被賦予象徵意義,「下一個李娜在哪裡?」這個問題背後的真實含義是,中國網球未來發展的方向和目標是什麼?或者說,為了再創中國網球的輝煌,我們當下應該做什麼?


我打算寫四篇系列文章,從四個不同的角度來談一談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


今天談的角度是關於網球人才培養和儲備。


四問中國網球改革向何處去丨關於人才培養和儲備


一切商業問題、社會問題、教育問題,甚至世界問題,歸根到底都是人的問題。中國體育問題、中國網球問題,歸根到底也是人的問題。沒有人,一切都是白談;解決不了人的問題,一切都是空談。


談到人的問題,首先就繞不開廣為傳播的人種論的觀點。


中國是人口大國,唯一不缺的或許就是人了。中國有14億人,可就是挑不出11個會踢足球的。談到中國足球的尷尬,有人就常常拿這個來開玩笑。接著就有人解圍,足球不適合中國人,人種不行。可同為黃種人的日本、韓國、伊朗足球也不至於像中國這麼差啊?


四問中國網球改革向何處去丨關於人才培養和儲備


可見,拿人種來說事,還真不是過得硬的理由。既然排除了人種原因,那中國的足球、網球為什麼始終發展不上去呢?


說到底,問題主要還是出在管理體制和人才儲備兩個方面。談到體制的問題,大概率是說了也白說,因為這不是哪一個人能改變得了,每個人都習慣被洪流裹挾著往前走,個體是沒有力量和能力改變洪流方向的。


四問中國網球改革向何處去丨關於人才培養和儲備


那剩下的只能談談人才儲備了。


說到人才儲備,當然是從孩子說起。現在學網球的孩子和家長都是哪些人?他們的目標是什麼?


實際上,關於這個問題,我在《學網球的孩子和家長面臨的四個現實困境》這篇文章裡已經談了一些,今天我還想再補充一點。


四問中國網球改革向何處去丨關於人才培養和儲備


對於各省的體育主管部門來說,備戰全運會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目標就是儘量在全運會上多拿獎牌,多破紀錄。順著下來,各省轄市體育主管部門的工作重點之一就是備戰省運會。


自第13屆天津全運會開始,國家體育總局開始逐漸倡導和淡化了「唯獎牌榜」的競爭,並在天津全運會取消了獎牌榜,目的是為了讓全運會回歸「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初心,成為群眾運動健身的舞臺。


四問中國網球改革向何處去丨關於人才培養和儲備


不過,多年來形成的「唯獎牌論」的影響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革除。各地在備戰全運會和省運會時,仍會將奪牌作為重要的目標。在全運會所有比賽大項中,田徑無疑是最大的一項。以13屆全運會為例,田徑共有46項,而網球只有6項,田徑項目不僅獎牌多,而且還有很多打破紀錄的機會,相比之下網球項目就太少了。地方體育主管部門的領導肯定會重點關照獎牌多的項目,網球自然就遇冷了。


這就導致很多地方的體育主管部門不太重視青少年網球的訓練,孩子要想練網球主要得靠家長自己培養。很多事情,如果官方不出面推動而僅靠民間力量或個人力量來推動的話,那基本上不會有太好發展的。


四問中國網球改革向何處去丨關於人才培養和儲備


除了在湖北、天津等幾個網球有傳統優勢的省市之外,其餘大部分地區對網球人才的培養、選拔和儲備都明顯不足。在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廣州、深圳、上海這些地方,相當一部分孩子學網球主要靠家庭的投入和支持。


這麼分析下來,各地對網球人才的培養和儲備顯然存在著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這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目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網球領域顯然也是如此。


四問中國網球改革向何處去丨關於人才培養和儲備


如果單純依靠家庭投入來培養網球人才,肯定是難以為繼的。況且,能拿得出這麼多錢的家庭也不太甘願孩子走職業網球這條道路,畢竟這條路太艱辛而且成功的可能性極低。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家庭一般也善於算計,知道怎麼平衡好投入和產出的關係。這些家庭讓孩子練網球,很多是為申請國外大學做準備的。但也有極個別的情況,比如華潤豪就是妥妥的學霸,在美國密西根大學上學期間,很好地平衡好打網球和學業之間的關係,順利畢業後回國轉為職業球員,但他未來能在職業網球這條路上走多遠,還有待時間的觀察。


看來,要想培養出能在WTA或ATP巡迴賽上有影響有實力的職業球員,短時間內還得依賴於國家,還得依賴於傳統的舉國體制。


四問中國網球改革向何處去丨關於人才培養和儲備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怎麼挑好苗子,又從哪裡挑好苗子?在這方面,我覺得美國和臺灣給我們提供了兩個比較好的範例。


美國大小威姊妹之所以能打出一方天地,能取得傲世成就,與她們從小的艱苦生活有很大的關係。黑人天生優秀的身體素質、甘於吃苦的精神、勇於改變自身命運的追求,都是大小威苦練並最終練出來的重要因素。窮苦出身的人,吃苦精神和奮鬥的動力一般比家庭優渥的人要強很多。所以,你會看到美國NBA、網球等項目中黑人的比例比較高。


四問中國網球改革向何處去丨關於人才培養和儲備


同樣的,臺灣地區也比較注重從高山族的原住民中挑選一些網球苗子加以培養,胡娜從美國移居臺灣後,就受美國大小威成功經驗的啟發,在臺灣比較窮苦的高山族人中選擇一些青少年加強培養。那些家庭出身比較好的人,儘管捨得花錢投入,但他們中途放棄網球的可能性非常大,成年後他們比窮人有更多的選擇機會。而窮苦出身的人,想改變自己人生只能靠網球,別無其他選擇,他們會在網球這條路上堅持走下去。


四問中國網球改革向何處去丨關於人才培養和儲備


而我們也欣喜地看到,中國網球的管理層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們在選拔網球苗子的時候,已經有針對性地從一些少數民族中挑選身體條件出眾、有較強學習能力的球員了。在中國網球協會公布的最新一期中國網球國家積分排名榜上,我們看到好幾位少數民族姓名的球員上榜。


四問中國網球改革向何處去丨關於人才培養和儲備


以上談的是網球人才培養和儲備的路徑,明天接著再聊一聊網球對外交流與合作的路徑。


謝謝各位的閱讀。 (來源:網球之家 作者:雲捲雲舒)

相關焦點

  • 四問中國網球改革向何處去丨你給中國大眾網球發展打幾分?
    從本周二開始,我分別從人才培養儲備、對外合作交流、資金籌措等三個方面,聊了中國網球改革的事情。這些實際上都是「肉食者謀之」的事情,對於民間的反映和呼聲,身居高位的國家體育總局網球運動管理中心(以下簡稱網管中心)的官員們也許根本聽不到,或者就算聽到也可以當作沒聽到。
  • 你給中國大眾網球發展打幾分?
    從本周二開始,我分別從人才培養儲備、對外合作交流、資金籌措等三個方面,聊了中國網球改革的事情。這些實際上都是「肉食者謀之」的事情,對於民間的反映和呼聲,身居高位的國家體育總局網球運動管理中心(以下簡稱網管中心)的官員們也許根本聽不到,或者就算聽到也可以當作沒聽到。
  • 中國網協少兒網球發展聯盟成立 培養後備人才
  • 四部門發布關於「人才興儲」的實施意見
    中國日報12月12日電(記者 王曉東)近年來,全國糧食和物資儲備系統聚焦國家糧食和戰略應急物資儲備安全核心職能,圍繞加快構建統一的國家儲備體系,積極穩妥推進人才隊伍建設,取得良好成效。當前,人才總量不足、年齡結構老化、高層次人才短缺等問題仍十分突出。
  • 網球培養模式演進,下一個大滿貫冠軍還遠嗎?
    作為日趨成熟的亞洲網球中心,中國網球從初試職業化到全面擁抱職業化只用了不到二十年時間。這段時間,中國網球人才培養出現多元化模式,青少年人才發掘、培養不再單純依賴省市專業隊,職業網球俱樂部已成為有力補充。2018年,一手打造出「天津時代」的劉樹華南下出任弘金地國際網球學院總教練,在體制內獲得巨大成功的他如今正在探索一條體制外的新路。
  • 興糧興儲 科技人才「缺一不可」——來自2020年全國糧食和物資儲備...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記者 公欣平房倉通風技術、動態雲圖分析軟體系統、真菌毒素全自動淨化儀、全穀物食品加工技術……一項項令人「眼前一亮」的最新儲糧技術,在主題為「科技創新促發展、興糧興儲保民生」的2020年全國糧食和物資儲備科技活動周上揭開了面紗。
  • 中國網球學院理事會第二次會議在南京體育學院召開
    他分析了中國網球發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希望中國網球學院樹立打造百年學府的意識,加強頂層設計,大膽探索實驗,面向全國開放辦學,按照既定發展藍圖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努力培養世界一流的網球運動員、教練員和管理人才,幫助中國網球事業惡補短板、衝破瓶頸,使自身成長為出思想、出智慧、出人才的網球高等學府。
  • ...期間高等教育事業改革發展、高校人才培養、思政工作、科技創新...
    很高興又和各位見面了,我們今天要召開的是教育2020「收官」系列的第二場新聞發布會,要向各位介紹「十三五」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思政工作、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等工作的有關進展情況。很高興今天我們請來了五位司局長為大家重磅發布。他們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吳巖司長,科學技術司雷朝滋司長,社會科學司劉貴芹司長,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洪大用司長,還有思想政治工作司餘先亭副司長。
  • 加快青少年棒球人才培養和儲備 少棒隊訓練基地落戶浙江平湖
    加快青少年棒球人才培養和儲備 少棒隊訓練基地落戶浙江平湖 發布時間:2020-08-27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董喜華 餘敏剛
  • 董兆偉:「新財經」教育改革培養新時代財經人才
    「新財經」教育改革主動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的國際局勢,認識和把握高等財經教育的發展規律,在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的同時,培養具有專業知識、信息技術、家國情懷、職業素養和國際視野,能夠服務經濟發展的高素質財經人才。二是國家戰略需要「新財經」教育改革。一系列國家重大戰略的推進正在深刻影響財經教育內涵外延,迫切需要「新財經」人才服務國家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 明治維新教育改革:不惜一切代價,也要為國家的未來儲備大量人才
    在統治階級意識到日本與西方國家之間的差距之後,隨即開始著手進行教育改革,意在為國家培養大量人才,以此推動日本的近代化改革。;其次,明治政府向日本國民大力宣揚義務教育制度的好處,讓人們意識到"文盲"和"知識分子"之間的差距。不僅如此,明治政府還將義務教育制度適當放鬆,設立了許多學制較短、費用較低的其他學校。雖然教育水平和教育成果不及過去,但至少緩解了大部分家庭的經濟壓力,反而得到了日本國民的普遍歡迎。
  • 2020中國網球巡迴賽開戰 王薔張之臻等好手參加
    央視網消息: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體育文化事業發展的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健身休閒產業的指導意見》和《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競賽表演產業的指導意見》要求,深入踐行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國戰略,由國家體育總局網球運動管理中心、中國網球協會、
  • 直擊三大痛點,看中國網球巡迴賽如何應運而生
    促進人才培養和儲備通過賽事積累經驗、發掘潛能,給網球生涯更多的可能性,為想走職業道路的青少年選手提供一個更為流暢的從業餘到專業再到職業選手的晉升之路。這對於中國網球發掘人才、留住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史建偉:加快培養一流全球治理人才
    「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的戰略部署要求中國應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發揮更加突出的作用。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高校應以更加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加快培養一流的全球治理人才,為中國參與全球治理提供有力支撐。
  • 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和世界眼光的高層次國際化人才
    [關鍵詞]新時代;全球治理;人才培養;語言學科新時代是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進入新時代,中國將繼續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不斷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 張光直、陳星燦丨中國考古向何處去?
    雖然討教的時間斷斷續續,所問的問題蕪雜而沒有系統,但是事後發現,我們始終都在圍繞著一個主題進行,那便是:中國考古向何處去?經張先生同意,我把討教的問題以訪談錄的形式整理成文,公開發表,供關心中國考古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的朋友學習參考。 ——陳星燦* 原刊於《華夏考古》1996年第1期,後收入張光直《考古人類學隨筆》(三聯書店,1999年)。
  • 美國國會危機:川普運動背後的清教靈知主義和娛樂化丨美國向何處去
    沃格林總結到,「對於那些憑自己根本無法想到具有如此聯繫的普羅大眾而言,宣講者以此向這些人證明了他們的智慧;並且與此同時,宣講者還會指明,要從這個世界剷除罪惡,應該如何著手。」這些對當下充滿厭惡和不滿的民眾,會足夠瘋狂到想像出任何事情都會幫助他們來實現這個目標,沃格林不由感嘆到,「但是他們卻很難去嘗試那些真正能夠幫助他們的東西。」
  • 中國網球協會打造青訓體系 夯實中國網球人才基礎
    原標題:中國網球協會打造青訓體系 針對近年來中國青少年網球選手的出色表現,中國網球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劉文斌日前表示,中國網球的發展要腳踏實地,中國網球協會正在建立青少年培養體系,爭取早日培養出下一個奪得大滿貫冠軍的中國選手。
  • 2020中國網球巡迴賽(CTA Tour)拉開帷幕
    在8月2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還發布了中國網球協會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體育青少節目中心開展戰略合作的相關內容,雙方將圍繞在國內舉辦的國際網球賽事、重點國內網球賽事展開深度合作,共同主辦打造包括「中國網球巡迴賽」等在內的網球競賽新系統,建立長效機制,強化國家體育公共服務,推動培訓體系建設,強化校園體育布局,促進國際交流開展。
  • 雲南省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激發人才活力動力...
    近年來,雲南省深入實施人才強省戰略,不斷推動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向縱深推進,破除制度藩籬,在培養、引進、使用、評價、激勵人才各方面創新模式、放權鬆綁,激發了人才創新創造的活力,營造了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人才發展生態,為雲南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