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著名的網紅景點,外地人蜂擁而至,本地人卻說不值得去

2020-12-26 小胖談旅遊

說到成都的網紅景點,很多人都會說到洪崖洞、李子壩站、一棵樹、錦裡等景點,雖然寬窄巷和它們一樣,也是一個網紅景點,每到節假日也吸引了不少遊客,但卻被當地人抱怨不想去的景點。

寬窄巷位於成都市青羊區長順街附近,它由寬巷、宅巷、井巷組成,這些成都遺留下來的大型清代古街已成為著名的旅遊景點。

寬窄巷建於康熙57年,準噶爾平定後,成千上萬的士兵駐紮在這裡,為了定居下來,他們建造了滿城,在民國初期,城市設計者把胡同變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胡同。

走進寬窄胡同,你可以看到清代建築的原貌,寬窄胡同的牆壁上鑲嵌著許多古物,大櫥櫃、縫紉機、手工石磨、土灶、舊電話等代表了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特點。

灰色的牆壁講述著古老的歷史故事,偶爾出現的小商店為古老的建築增添了現代氣息,街上的銅像藝術表演吸引了許多外國遊客,和他們合影的人絡繹不絕。

特別是當夏天到來的時候,很多外國人都會來這裡遊玩,街上到處都是美女的身影,夏日的寬窄巷,不僅是一個美麗的世界,更是一個美麗的閃光時刻,自己最美的一面一個接一個地展現在這裡,也變成了寬窄巷子的一道美麗風景線。

雖然外地人蜂擁而至,但當地人卻瞧不起寬窄胡同,因為寬窄巷被開發成一個風景區後,這裡的原住民房屋被重建,他們搬走了,因為沒有鄉愁,當地人不會來這裡,只是來這裡做點小生意。對此,你怎麼看,你想來這裡旅遊嗎?

相關焦點

  • 成都的「傲嬌」景點,外地人收費貴十倍,本地人卻一塊錢
    成都真的是一座輝煌迷人的城市,在古代它被稱為「天府之國」。到了現代,藉助網際網路,它已經成為網紅中非常著名的景點。成都的火鍋和茶館都成了年輕人打卡的地方,沒有人想到在現代城市化的壓力下,人們會如此喜歡慢節奏的生活,這也造就了成都目前的旅遊經濟。
  • 不吹不黑,深圳本地人常去玩的幾個地方
    到一個城市旅遊,外地人慕名而去的地方大多數都非常商業化,比如各網紅景點,當然沒有詆毀網紅景點的意思,網紅景點一定有他們的特色,抓住外地人對某個城市的標籤印象,刻意營造一種氛圍,以符合遊客對異域或者特定文化的想像。
  • 新晉「網紅景點」——成都東部新區丹景臺
    新晉「網紅景點」——丹景臺位於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內的「城市之眼」丹景臺,從設計之初,就具備了「網紅」屬性。站在丹景臺上,三岔湖、天府國際機場、地鐵18號線等成都東部新區的「地標」盡收眼底。▲三岔湖▲天府國際機場「城市之眼」內的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規劃館、科普館、種子銀行也值得一去。一樓:可以詳細了解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的規劃,以及丹景閣、丹景臺、熊貓之窗等標誌性景點的模型。
  • 成都本地人去的最多的5條小吃街!外地人一定不會被坑
    成都是大數人來就不想走的城市,不只是成都的環境值得人們細細品味,就連美食也是讓人們流連忘返的。有時間一定要去成都看看。一般來到了成都的人們,都只會去有名的景點打卡,卻忽略了一些普遍的街道的美食。成都本地人去的小吃街,才是最為正宗的美味小吃,以下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來看看有哪幾條街道!
  • 上海本地人對外地人有哪些偏見?
    上海的資源是有限的,越來越多人的到來,使得上海人均資源越來越少,社會矛盾不斷加大,比較突出的矛盾就是上海外地人和本地人的矛盾,外地人認為本地人是寄生蟲,本地人認為外地人鄉巴佬。其實,這種認識都是不對的,上海是全中國的上海,中國人人人平等,但現實是沒辦法改變的。那具體來說上海本地人對外地人有哪些偏見呢?
  • 南京人:我最不想聽到的,就是本地人比外地人有錢
    南京人:我最不想聽到的,就是本地人比外地人有錢!本地人比外地人有錢,這一結論在南京不成立!有人可能會有疑惑,本地人家裡幾套房,即使工資低也不算窮啊?
  • 初解「本地人與外地人」
    隨便舉個例子吧,三位中國人,因種種原因,必須相處一段時間,一位(在下文中就稱作「丙」)是房屋修繕工,是外來務工人員,一位(在下文中就稱作「乙」)是zg某部門工作人員,也是從外地剛調任過來的外地人,一位(在下文中就稱作「甲」)是拆遷多房戶,有錢,本地人。丙與甲去乙那裡辦理同樣事情,條件:有無不動產,戶口哪裡,社保幾年!無不動產的,下邊又分無數條需要滿足的條件!
  • 成都新晉網紅打卡地,90%的本地人都不知道
    成都的網紅打卡地一個一個層出不窮,最近又新增了不少值得打卡的網紅新地標,90%的本地人都不知道。 ◇智慧之環 坐落於成都天府大道南段公園城市西北300米,是天府新區國際城南的又一地標式建築。
  • 杭州的這條老街,本地人幾乎不來,外地人卻蜂擁而至
    杭州的這條「老」街道,一年四季都是人山人海,但幾乎都是外地來杭州的遊客,本地人卻很少來。它就是位於吳山腳下的清河坊街。清河坊街曾是杭州繁華的商業區,也是杭州唯一保存較完整的舊街區,可說是杭州歷史的縮影。
  • 杭州河坊街,外地人爭先恐後過來,本地人壓根兒不來
    到杭州遊玩,除了閒逛西湖一山、二塔、三島、三堤、五湖,在老城區有一條街坊,是許多遊客爭先恐後趕過去拍照打卡,而本地人壓根兒不來的街坊,便是河坊街。南瓜和尚跟其他和尚不同,每天不在寺廟誦經念佛,而是吃完後便在街坊邊走邊念佛。
  • 上海外地人月薪兩萬相當於上海本地人月薪多少少?
    目前,中國的高鐵已在地級市普及,逐漸向縣發展,高鐵的普及使得人們去大城市特別方便,因此,大城市的人越來越多,像上海大概有1000多萬的外地人。外地人在上海辛苦打拼,為的就是多賺點錢,相比本地人,外地人更加上進,工作更加努力,再加上很多外地人自身條件也不錯,所以,一般情況下外地人的工資比本地人要高一些。
  • 你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也許你自己都不知道
    從百姓的層面,人們也不願意沒事流動,有吃有喝,有玩有鬧,地面都熟悉,辦什麼事情都手到擒來,讓誰也不願意沒事瞎折騰!所以,百姓不願意動,國家不讓動,這樣保持了五六千年,但之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七十年代末的人口大流動,到現在已經快五十年了,有的地方從無到有,都是外地人建起來的,比如深圳,有的地方從有到無,因為經濟的落後,無法開展工業,外地人只能到大城市尋夢。現在的城市,可以粗略地分為本地人和外地人,其實很多所謂的本地人,也都是外地人,只不過生活了幾十年也變成了本地人,或者外地人的二代就是本地人。
  • 用最短的時間,打卡青島八大網紅景點,你也可以做到
    陽光不甚明媚,但空氣尚且清新。前一夜宿醉,早晨七點多才醒,睜開眼後又陷入了酒醉懊悔反思痛恨中,掙扎爬起來決定去海邊透透新鮮空氣。八點一刻,坐地鐵到達青島五四廣場站,步行十分鐘就到了青島的地標五四廣場(景點一)。人確實不多,偌大的廣場顯得有些冷清。但是空氣相比老市區好了太多,清新的海風撲面而來,身心大好,一路小跑過彩虹橋(景點二),到達奧帆中心(景點三)。
  • 如何看待本地人做生意總是幹不過外地人?
    外地人背井離鄉到經濟發達的城市討生活,相對於本地人具備更強的進取心。本地人先天壓力相對較小,所以動力不足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外地人奮鬥的終點,是本地人的起點。外地人的終點和本地人的終點之間的差,就是產生格局、階級、貧富和三觀差距的東西。這個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一個特點就是,進取心來源於恐懼,而不是熱愛。
  • 烏魯木齊紅山公園一個本地人外地人必去的地方
    無論你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來烏魯木齊可以不去大巴扎,但紅山公園一定要去。在紅山之頂可以左右觀大半個烏魯木齊,也是晚上觀烏魯木齊夜景的最佳地點。
  • 中國網紅景點坑人排行榜,價格很高黑心「宰客」,你去過幾個?
    我國網紅旅遊景區雖然數量眾多,但是質量高的卻少之又少,東北雪鄉並不是國內唯一一個出現遭受遊客大量吐槽的網紅景點。除了雪鄉之外,一些打著玻璃棧道、天空之鏡以為遊客提供新奇體驗為主的網紅旅遊景區,到如今風評越來越差,似乎人們對網紅旅遊景區都有一個並不是很好的印象。
  • 黑暗腦花料理,嚇哭了在成都的外地人!
    在外地人眼中,成都人都是勇士光是可怕的腦花都能吃出不同的花樣烤的、冒的、滷的樣樣都來最近壽司腦花也上了各大熱搜榜花樣太多,簡直是要逼瘋外地人的節奏啊那麼跟著小餅乾一起看看外地人吃腦花究竟有怎樣的反應對於成都人來說烤腦花最棒的就是外面焦脆的口感小餅乾在這推薦成都這兩家烤腦花吃完還想打包一份帶走外面有點焦焦的,但是內裡卻相當柔軟,入口細膩,緊接而來的是香辣的醬料味,香到完全停不下來。部分地址:新鴻南路122號香脆的豆子,蓋滿了蔥花、小米辣,一份經典的川味烤腦花就呈現在眼前了。
  • 成都隱藏了國內「最大竹園」,卻因一座樓而出名,外地人沒去過
    許多朋友非常羨慕成都人民的生活,最初是一個休閒旅遊城市,每年吸引許多遊客,來成都的朋友通常會選擇去武侯祠、寬窄巷子、大熊貓基地、太古裡商圈等地,成都市一直是千百年來沒有變化的地方,有很多值得一遊的地方,例如,成都當地人想參觀一個公園,是望江樓公園。
  • 這幾個網紅景點值得去
    許多遊客到青島旅遊,可能會直奔棧橋、八大關等老牌的旅遊景區,不過最近幾年隨著社交媒體的傳播,一些不那麼出名的景點迅速成了網紅景點,受到年輕人的追捧。位於青島西海岸新區的琴島之眼摩天輪,就是一個網紅景點。琴島之眼就位於西海岸唐島灣公園的海邊,是一處地標性建築。乘坐摩天輪可以欣賞海景和城市風光,晚上的摩天輪燈光亮起比白天更加好看。
  • 別讓「網紅景點」成為一個貶義詞
    網際網路的發展,網紅經濟的出現,不可避免地改變了旅遊。過去,人們往往「跟著名人去旅遊」,比如唐詩宋詞裡出現過的,名人名作提到過的,主流媒體報導過的,都會引發人們循其足印而前行。可現在,很多人「跟著網紅去旅遊」,各種旅遊攻略中出現的,所謂朋友圈刷屏的,競相成了旅遊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