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蕙蘭是一種介於附生種類與地生種類之間的洋蘭。它的栽培一般採用盆栽。盆體宜窄宜深、宜通氣,最好是素燒盆。多數品種的根部需較高的溼度,故盆壁不宜有太大的孔洞。栽培的基質也介於附生種和地生種之間,可用一般種洋蘭的水苔、椰糠、碎磚、石子、樹皮等,經清洗後使用。可根據不同品種的需要搭配成不同保水程度的混合植料,pH5.5~6。栽植的關鍵是蘭頭必須全部露出植料表面。從組培苗栽起,出瓶半年後可分植,葉片15釐米以上者用二寸瓦盆種1苗。1年後苗葉達60釐米以上者,換三寸半瓦盆,再經1年的生長,球莖粗大並萌出角狀的新芽,即進入大苗,以五寸盆種植。到長有5~6球時,再分株栽植,每盆2球以上有利開花。
澆水:種後每日葉面噴水數次,切忌過於潮溼,第五天後逐漸增大水量,所用水的pH值為6最適宜。10日後開始生長新根,約2周後葉色轉深綠,表示已成活。1個月內仍需時常檢查溼度和成活率。若是移栽大苗,種植後須衝掉盆內泥砂雜質,水應迅速自攤水孔流出,直至水清為好。若排水受阻,應重新種過。栽後l周內只作葉面噴霧。成株的管理,一年四季皆需充分給水。冬季和早春每日晨間澆1次水,初夏至深秋每日8:00前與傍晚17:00後備澆水1次。大花蕙蘭缺乏從空氣中吸收水氣的能力,主要靠根部從盆中吸水。
溫度:最適生長溫度因品種不同而有差異,大都以冷涼的氣候條件為宜。15~25℃時生長旺盛。不能在5℃以下露地越冬。夏季能忍受的最高氣溫為35℃。大花蕙蘭的花芽生長與溫度有很大關係,怕熱的品種在夏天可以形成花芽,但若秋天的氣溫仍在25℃以上時,則已伸長的花芽會停止生長並變黃枯萎。
施肥:大花蕙蘭較其他洋蘭喜肥。春季長出的新芽施以適量的肥料促其在秋季成熟。使用的無機肥以複合化肥為主,濃度0. 1%~0.2%每周1次,基本上全年施用。有機肥以發酵過的油粕類混合骨粉或過磷酸鈣製成直徑約2釐米的丸狀置於盆面,隨水分的滲透慢慢釋放肥力,每丸有效時間約1個月,全年施放6~8次。在生長旺季追施腐熟的餅肥,稀釋至0. 02%使用。大花蕙蘭的孕花期很長,前後共需8個月。春節開花的花芽在夏初已開始孕育,所以磷鉀肥要提前8個月開始施用。需充足的散射光才能使大花蕙蘭健壯,光照不足時球莖瘠瘦難以抽蕾。
蟲害:盆栽最好能架空放置,且不可太密,以便通風。風應從植株的下方向上吹,吹散濁氣。通風好才有利生長和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栽培環境不良易遭受介殼蟲、紅蜘蛛和蚜蟲的危害,通風不好易發生白絹病;蘭頭黑爛有白色菌絲,屬真菌病,可用有關藥物及時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