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期的《白宮義見》,我們討論更加嚴峻的美國和伊朗衝突。我們就從白宮出發,為你釐清整起事件,以及川普究竟是怎麼想的,還要告訴你,美伊衝突對我們會有什麼影響。
聖誕剛過的12月27日,發生了一名美國承包商在伊拉克軍事基地被襲擊死亡的事件。美國認為是受伊朗所支持的伊拉克什葉派民兵真主旅幹的。於是隔兩天,在佛羅裡達州休假中的川普拍板,發動空襲。美軍對真主旅位於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的五處目標實施打擊。最終,拿了對方二十五條人命,換回美國的一條人命。
美國是爽快了,但伊拉克就不開心了。因為美國是在空襲前半小時才通知伊拉克的,伊拉克強烈反對,認為美國侵犯主權,警告後果會很嚴重。
事實證明,確實嚴重。新年夜,數百名伊拉克示威者衝擊美國駐伊拉克使館。美國駐伊拉克使館可是美國在全球範圍內最大的使館之一,職員高達1200人,佔地與梵蒂岡這個國家不相上下,蓋的是銅牆鐵壁。
紐約時報後來報導,當晚,川普看著美國使館遭衝擊的畫面,怒火攻心,因為這可不是小事。川普腦海估計浮現出美國史上兩大使館慘劇。
一是2019年,美國駐利比亞班加西領事館遭衝擊事件,時任美國駐利比亞大使慘遭殺害。這被稱為「班加西事件」的悲劇一直是川普拿來攻擊他此前的大選對手、前美國國務卿希拉蕊的把柄。難道川普的「班加西時刻」也來了嗎?
另一個美國使館慘劇的是1979年爆發的伊朗人質危機。美國駐伊朗使館遭到衝擊,導致約60名美國外交官與平民淪為人質一年多。一般認為,這正是當時美國總統卡特成為「一任總統」無法連任的主要原因。無法連任可是川普最大的噩夢,難道川普的「卡特命運」要來了嗎?
美方相信,衝擊使館是親伊朗人士幹的,於是美國軍方高層給了川普一份應對的選項,紐約時報報導,美軍官員常會在應對的清單中故意放一些極端選項,目的是為了讓總統接受更安全的中間選項。這回,最極端的選項是擊殺伊朗最有權力的將領蘇萊曼尼。沒想到川普竟然選了最極端的選項。報導稱,當時美軍將領全都震驚了。
震驚了全球後,川普卻一直等到第二天才露面講話,只說蘇萊曼尼密謀攻擊美國,但他卻沒給出足以殺害他的具體證據,其實至今,美國政府一直說不清楚。美國總統川普表示:「我們昨晚採取行動的目的是停止戰爭,我們並沒有發動戰爭。」
顯然這說法,伊朗並不買帳。事件的後續我們大概都知道了,美伊雙方槓上了,伊朗還說到做到,展開軍事報復,於是局勢動蕩。
那為什麼誓言撤出中東的川普,會讓美軍再次捲入中東戰局呢?如我在之前不少期白宮義見所說的,白宮記者們早已摸清川普的一大套路,就是在遇到爭議時,他會拋出更大的爭議來轉移視線,那有什麼爭議能比彈劾大呢?那只有戰爭了。
美國總統們透過戰爭來拉抬聲勢,歷史證明,屢試不爽,像赫芬頓郵報的最新聯合民調就顯示,支持川普擊殺蘇萊曼尼的美國受訪者,比反對的還要來的多,而且川普在共和黨人當中的民調支持率更是來到超高的95%。這似乎是驗證了八年多前美國「平民」川普的話:打伊朗贏連任。
美軍有絕對的軍事優勢,伊朗舉全國之力的軍事預算才400多億美元,而美國光是目前正在建造或已經下單的三艘第三代核動力航空母艦就要價400多億美元了。
但是,玩火一旦失手,恐怕會引火燒身,而且有些星星之火已經開始燒了,先說美國百姓吧,不要說美國公民在海外像在伊拉克的,已經全面撤僑,在美國國內,包括我所在的華盛頓是警戒升級、草木皆兵。美軍在中東早已駐軍近五萬人,在美伊緊張升級的短短十天內又增兵近一成,多增加了4500人,美軍都做了最壞的打算。最後,說到美國總統吧,紐約時報前華盛頓站長有些極端卻一針見血地說,沒人會再相信川普了。
那美伊衝突對你我的影響會是什麼呢?眼前可以看到的,是金融市場的動蕩,今年一開局不到一周,全球的股市紛紛跳水,金價來到七年最高,油價飆升到每桶七十美元,短期來說,油價持續上升不止會拖累全球經濟,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變相加稅」,另外,伊朗宣布中止核協議,有可能讓世界上再多一個擁核國家,增添變數。
長期來說,雖然有觀點認為,中東一亂美國難以脫身,對中國來說是機遇,但,如同環球時報說的,這恐怕對中國是弊大於利,其論點是,一來,中國對中東石油的採購量是全球第一,中東與中國經濟是綁在一起的;二來,中東再亂也不會影響美國對中國的戰略警惕,因為美國視中國為對手,這是板上釘釘的。
說回頭,2020年,世界要和平,開局就已經破局了。
(攝像:李源清 編輯:朱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