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紅炸子雞」兆易創新實控人等剛套現33億 4高管又大幅減持

2020-12-23 金融界

來源:全球財說

作者:丁一

作者:丁一

出品:全球財說

2月26日,創業板迎來大跌,跌幅達4.66%,科技股成殺跌主力軍,半導體、國產軟體、OLED等大幅走弱。

但今日滬深兩市成交額依舊再次突破萬億大關,自2月19日起已連續6個交易日達到萬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月25日,滬深兩市融資餘額突破1.1萬億元,合計11077.73億元。

兆易創新再遭減持 股價觸頂?

2月26日盤後,兆易創新(603986. SH)發布公告稱,因個人資金需求,4位高管自披露該減持計劃公告日起15個交易日後的6個月內,採取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股份數量不超過各自持有公司股份的25%,佔公司總股本的0.0239%。

兆易創新作為科技股中的「當紅炸子雞」,股價自2019年年中的80元左右,一路漲至2020年2月25日盤中高位每股428.18元,僅今年內漲幅就達87.91%。

就在此前的2月14日,兆易創新董事長朱一明及其一致行動人香港贏富得有限公司上一輪減持計劃剛剛實施完畢,減持股份合計佔該公司總股本近6%,涉及金額約為33億元。

圖片來源:兆易創新公司公告

公開資料顯示,兆易創新是國內知名的存儲晶片設計企業,主要產品分為快閃記憶體晶片產品、微控制器產品以及傳感器。旗下有NOR Flash、NAND Flash、MCU等產品。

在NOR Flash產品上,公司累計出貨量已經超過100億顆。在Nor Flash市場,兆易創新2019年第二季度成功超越美光,成為全球銷售額排名第四名,市佔率達13.9%。

在MCU方面,兆易創新累計出貨數量已超過3億顆,在中國市場,兆易創新MCU銷售額排名第三。

2019年業績預告顯示,兆易創新預計2019年年度實現淨利潤6.00億元至6.50億元,同比增長48.15%至60.49%。

截至2月26日收盤,兆易創新報收385.00元/股,下跌9.66%,總市值為1236.14億元,市盈率305.22倍。

除兆易創新,近期晶方科技(603005. SH)、蘇州固鎝(002079. SZ)、光環新網(300383. SZ)、上海新陽(300236. SZ)等高位科技股也宣布減持。

股價見頂亦或回調?市場地位能否支持千億市值?熱度高漲的科技股是否就此熄火?

國家大基金尚未減持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12月20日,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以下簡稱「國家大基金一期」)計劃減持兆易創新、匯頂科技(603160. SH)、國科微(300672. SZ)三家半導體公司。

2月26日晚間,匯頂科技和兆易創新均發布公告稱,本次減持計劃的減持時間過半,國家大基金一期未實施減持計劃。

目前,國家大基金一期持有兆易創新3121.30萬股,約佔公司總股本的9.72%;持有匯頂科技3020萬股,約佔公司總股本的6.63%。

國家大基金一期於2014年由工信部、財政部等多個部門聯合多個企業成立。截至2018年年底,大基金一期投資基本完畢,根據公開信息投資總金額約1047億元,其中集成電路製造投資佔比最大,為47.8%。

據統計,國家大基金一期撬動5145億元地方及社會資金,投資於集成電路行業及相關配套環節。

國家大基金總裁丁文武此曾公開表示:「希望打造一個集成電路產業鏈供應體系,尤其是國產裝備、材料等上遊產業鏈環節。」

三季報顯示,國家大基金一期共現身17家A股上市公司。據券商統計,2019年大基金浮盈超百億,投了22家公司只有1家浮虧。

數據來源:Choice 製圖:全球財說

彼時業內人士稱,國家大基金一期進入回收期,減持是正常操作,國家大基金肯定會繼續支持產業發展。

國家大基金二期於2019年9月24日成立,註冊資本2041.5億元,較一期1387億元規模相比更為雄厚。其中,財政部出資225億元,中國菸草總公司出資150億元,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聯合出資125億元元,亦莊國投認繳100億元。

2020年為國家大基金二期布局之年,繼續投資科技領域,重點布局半導體設備、材料和5G。

銀河證券分析,國家大基金二期將基於晶片產業的自主可控進行布局,設計環節、材料及裝備預計是投資側重方向,如對刻蝕機、薄膜設備、測試設備和清洗設備等領域企業投資。

科技ETF暴跌 又現黃金坑?

近日頗受關注的除科技股外,還有科技類ETF。

截至2月26日收盤,多隻規模超50億的ETF基金跌幅超5%。其中,半導體50ETF跌幅為9.34%,晶片ETF跌幅為9.21%,5G ETF跌幅為7.26%,科技ETF跌幅為6.47%。

2月26日的科技股雪崩,或許也與一則消息有關。那便是市場傳聞:「科技類ETF被監管窗口指導」。

後相關基金公司表示,目前僅接到監管了解情況的問詢,並未有限制規模等約束性指導。

科技股前期漲幅過多、獲利盤巨大、外資流出,任何風吹草動均會成為引爆一切的導火索。

據統計,2020年科技類ETF持續火爆,在2個月不到的時間裡,銷售業績大漲近60%,獲超300億元資金的追捧。2020年以來,5G ETF、晶片ETF、半導體ETF常常位列成交金額前三。

數據顯示,自2月10日上市以來截至2月24日,華夏晶片ETF累計上漲超35%。

中信建投證券策略表示,從2月3日至今,半導體、5G通信、新能源車等熱門主題表現優異,A股市場呈現出明顯的分化。從估值水平來看,科技板塊回調約10%之後,風險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釋放,高估值狀態得到了一定的調整。創業板2020年預期估值重新回到30倍左右。產業的發展和業績實現驅動科技板塊重新上行。

廣發基金研究發展部表示,短期來看,電子行業基本面的變化主要是海外疫情影響擴大,影響程度有待疫情後續發展進行評估。但需要注意的是,由於電子前期漲幅偏大,短期內波動加大是正常的。中長期來看,電子行業的景氣度還是在往上的,雖存在部分公司估值偏高的風險,但後續股價表現將結合未來政策影響來看,在宏觀經濟不出現大的滑坡的前提下,電子板塊具有長期投資收益,類似近期的大漲肯定不是常態,可適當校正收益預期。

海通證券認為,部分科技股已經進入到情緒博弈階段,前期的逐步上漲累計了較大的風險。但從技術上來看,向上趨勢依舊沒有走完,未來一段時間仍可能處於這一趨勢中,不過短期巨幅震蕩風險投資者仍需要重點關注。操作上依舊建議投資者開始逐步進行高低切換,把部分已經脫離基本面的科技股開始向一些低位的科技股進行調倉換股。同時由於受到政策面的巨大支持,在科技股中也依然建議投資者還是深度挖掘5G板塊,今年5G建設力度超預期估計是大概率的事件。

國盛證券認為,科技成長的大邏輯大趨勢未被破壞,仍是階段性主線。趨勢的結束需要邏輯被打破,而支撐科技向上的邏輯當前並未改變:(1)首先,增量資金仍在不斷湧入。昨日市場回調,反而吸引抄底資金踴躍申購科技ETF等相關產品。而往後看,最近3個月待審核及已審核未發行的偏股類基金分別有206隻和38隻,後續仍將為市場帶來千億級別增量。(2)寬貨幣環境持續。(3)再融資放鬆周期來臨,科技成長最為受益。(4)從基本面來看,科技成長同樣具備較強支撐和景氣優勢。

銀河基金鄭巍山表示,科技股來就是一個容易超預期的行業,寬幅震蕩是其特徵,因此,在市場熱情高漲的時候,很容易出現估值過度提升的情況,這可能就會引來調整。而這種調整也同時傳遞出一個信號,即依靠市場熱情推動估值上升的行情逐漸進入尾聲。在2020年科技股投資中,必須明確一點:2019年科技股是依靠估值提升帶來的投資機會,但在2020年,科技股的核心邏輯將圍繞真實的業績增長來進行。

相關焦點

  • 大基金新一輪密集減持:再賣兆易創新,還要減太極實業等3家
    國家大基金正在進入新一輪密集減持期。7月10日晚,兆易創新(603986)披露,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大基金)在8-9日通過集中交易減持公司股份236萬股,佔總股本的0.502%。大基金本次套現總金額為6.29億元。
  • 【減持】國家大基金擬減持三安光電不超過2%股份,減持兆易創新不...
    但反應不如預期2、總金額達到19.4億元!國家大基金擬減持三安光電不超過2%股份3、大基金再次計劃減持兆易創新不超過1%的股份4、增產電源控制晶片!三菱電機收購夏普旗下公司廠房5、穩懋重申:投資宏捷科屬財務性投資,不會幹涉經營6、工信部印發2020年第一批行業標準制修訂項目計劃,涉及5G、AI等
  • 全球油價暴跌前,傑瑞股份高管套現13億,員工或在高位持股接盤
    引人矚目的是,一家上市公司高管在大跌成功套現,而員工或在高位接盤自家股票。 3月9日,傑瑞股份開盤跌停,報32.45元/股。3月10日,傑瑞股份開盤繼續下跌,跌幅一度達7%。最終收盤跌幅2.8%,報31.54元/股,總市值302億。
  • 聖邦股份、兆易創新減持後都創了新高,這次被減持了的卓勝微呢
    科技王者卓勝微股東套現57億上市一年,暴漲19倍,成為滬深兩市股價僅次於茅臺的科技股「股王」,就問這樣的牛股你想不想要?但是高處不勝寒,在股價不斷創出新高后,股東開啟減持了,這次股東IPV、天津潯渡和寧波聯利合計減持不超過8%。
  • 韋爾股份一月內現多次減持:董事長套現18億 大股東「閃退」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韋爾股份一月內現多次減持:控股股東套現18億,大股東鎖定期後「閃電」離場 上市公司的減持套現向來是市場極為關注的焦點,任何一次大規模的減持都會引來市場的熱議,更不要說是市值千億的晶片龍頭股。
  • 兆易創新打開DRAM天花板講新故事!
    6月29日,中芯國際H股慘遭兆易創新清倉減持,套現7.76億元,淨賺3.29億元。按兆易創新的公告說法,這是應公司資金規劃要求,為優化公司資產結構,減少帳面金融資產比重。兆易創新一紙減持公告給「一路綠燈」的中芯國際平添了許多憂愁。市值1300億的兆易創新是真的需要錢了嗎?還是另有隱情?
  • 舌尖上的美食 當紅炸子雞
    炸子雞,作工序繁複,要花上兩天時間,用鹽、糖、五香粉和沙姜粉混合成的雞鹽醃,炸子雞才鹹香味,主料 童子雞1 只、炸子雞配料 蔥姜調料 鹽 料酒 椒鹽 花生油 花椒粉 五香粉 蒜香粉 沙姜粉1 雞洗乾淨,
  • 十年60倍科技龍頭遭大舉套現 基金剛加倉超200億
    (原標題:十年60倍科技龍頭遭大舉套現,基金剛剛加倉超200億!控股股東減持套現70億元,公募剛大舉增持又有行業龍頭股被股東大舉減持。昨日晚間,立訊精密發布公告,公司控股股東立訊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動人、立訊精密實際控制人之一、副董事長王來勝於2020年7月22日通過深交所大宗交易系統減持立訊精密無限售條件流通股共計1.3億股,佔立訊精密總股本1.85%。
  • 美的集團實控人何享健套現56億 用於建設非營利性醫院
    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23日訊 11月21日,美的集團(000333.SZ)披露《關於控股股東及一致行動人減持公司股份的公告》顯示,公司於2020年11月20日收到公司控股股東美的控股及一致行動人何享健出具的《股份減持的告知函》。
  • 禾望電氣實控人盛小軍等3方公布減持計劃:搶在行業補貼政策退出前...
    將近5個月的上漲著實令人刮目相看,不過就在上周五,禾望電氣卻公布了高管減持計劃:禾望電氣第一大股東深圳市平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啟科技」)、實際控制人之一盛小軍計劃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或大宗交易的方式,各自減持禾望電氣合計不超過400萬股,即各自減持比例不超過禾望電氣總股本的0.92%。
  • 5000億市值美的遭董事長大舉減持,套現逾13億!還驚現一天37...
    來源:證券時報·券商中國剛剛披露完業績亮眼的半年報,5000億市值家電龍頭美的就遭到董事長方洪波的大舉減持!9月3日晚間,美的集團出現一筆重要股東減持信息,減持數量高達2000萬股,減持參考市值高達13.62億元,減持人正是美的董事長、總裁方洪波。
  • 大基金今年套現90億!這些牛股均被減持,大基金二期投資有...
    根據減持計劃,大基金擬在2020年9月23日至2021 年3月21日期間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2%,且在任意連續90日內,減持股份的總數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目前,大基金已經在10月15日至20日期間已經完成了減持計劃的一半,結合期間股價均價估算,本輪減持套現約6億元。
  • 天正電氣明日上會:實控人套現2.6億,供應商、經銷商問題多
    天正電氣明日上會:實控人套現2.6億,供應商、經銷商問題多
  • 美的創始人何享健大筆套現56億 其女兒何倩嫦公司剛上市
    雷帝網 雷建平 11月20日報導美的集團今日發布公告,透露美的控股及美的集團實控人何享健減持了美的集團1%股權,套現約56億。這其中,美的控股在2020年9月3日減持2682.26萬股,減持均價為67.53元,套現18.11億元;2020年11月20日,美的控股減持1604.53萬股,何享健減持2741萬股,合計套現37.8億元。
  • 機構喊話減持蘋果概念股!立訊精密股價暴跌,盤中市值蒸發289億
    今日,立訊精密股價之所以大幅下跌,可能與兩方面原因有關:一是原立訊精密集團管理中心高管吳政衛起訴立訊精密以及實控人王來春。據媒體公開報導,吳政衛對媒體投訴稱,他與立訊精密實控人王來春存在股權代持糾紛,糾紛涉及的持股市值超百億。
  • 被質疑「利用主播炒作配合減持套現」 金字火腿作出回應
    一時間,外界出現了對金字火腿「利用主播炒作配合減持套現」的傳聞。隨後,深交所對金字火腿發送關注函,要求說明是否存在利用互動易平臺主動迎合熱點、炒作股價並配合減持的情形;以及說明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及董監高未來六個月是否有減持計劃及減持計劃等相關內容。對此,金字火腿於2020年1月7日發布公告進行回應。
  • 華策影視營收腰斬巨虧14億 員工數降三成股東頻套現
    從數據來看,2019年華策員工數量驟降近3成,而實控人及控股股東減持的腳步卻絲毫未曾停歇。 變臉的克頓奶不動華策 8億商譽減值重壓下淨利巨虧14億年報顯示,2019年全年華策影視全網劇銷售總額為19.81億元,去年同期為44.98億元,同比下滑55.96%,業績腰斬。
  • 「蹭」李佳琦熱度高位套現,新文化實控人楊震華的資本運作
    一則關於周星馳因業績對賭失敗抵押了自己市值11億港元豪宅的消息不脛而走,而這份對賭協議的背後牽涉一家A股上市公司新文化。即使有了周星馳的加持,新文化依舊在2019年巨虧9.48億。值得注意的是,面對巨虧的業績,高企的商譽,新文化實控人楊震華卻通過引進戰投,與網紅合作,蹭熱點拉高股價,高位減持套現,定增轉讓控股權這一套「組合拳」轉身「退位」。
  • 龍星化工業績驟降近九成 包括劉江山在內大小股東已減持套現超十億元
    業績長期低迷多次重組未果龍星化工稱,2019年度公司經營業績大幅下滑,主要是受市場需求減弱和行業競爭加劇的共同影響,表現為炭黑價格下降幅度遠大於原料下降對成本的影響,炭黑單位毛利大幅收窄。很快,龐雷就與龍星化工實控人劉江山達成了協議。2017年12月19日,龍星化工宣布停牌進行重大資產重組,所購買資產涉及新能源汽車行業。然而,僅僅12天後,公司就宣布終止重組。但是就在本次重組終止14天後,2018年1月16日,龍星化工再次公告稱正在籌劃涉及收購資產的重大事項,所收購資產涉及新能源汽車。
  • 又見清倉減持計劃,這家公司實控人之一將套現17億元
    &nbsp&nbsp&nbsp&nbsp8月7日盤後,浙江龍盛(600352)公告,持股3.3016%的股東項志峰因自身資金需求,擬清倉減持。按公司7日收盤價16.14元計算,項志峰將套現17多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