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生兒子叫「添丁」,生女兒叫「添口」?
眾所周知,古人注重人丁興旺,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更多,而富裕家庭的孩子想要滿堂子孫。在古代,如果有人生下一個大胖子,整個家庭都會高興,並把家族的繼承權視為頭等大事。然而在古代,重男輕女現象也十分嚴重,生男孩一家人和生孩子的婦女也得到了良好的照顧,她們的地位也不同。
生下女兒,全家人不給她好面子,會認為女人沒用。在古代封建社會,由於注重農業發展,需要大量勞動,婦女生來力量小,身體骨骼薄弱,不能從事任何繁重的工作。隨著時代的發展,女性的地位逐漸下降,家裡的男人都是當家的,女人成了男人的附屬品,只是繼承家庭的工具。
在古代,生兒子叫「添丁」,生女兒叫「添口」?原因很簡單。在古代,這也是一種歧視,因為男人有勞動力,當他們成年時被稱為「丁」,這也代表了他們的工作能力,因此生兒子被稱為「添丁」。婦女天生軟弱,不屬於勞動力,在人們眼裡,他們有一張嘴可以吃,所以他們生下了一個叫「添口」的女兒。
在古代,人們的思想是非常封建的,在他們眼裡,有個女孩是「虧本的買賣」。尤其是一些貧困家庭,有了孩子,發現是女孩,會毫不猶豫地把孩子扔掉,即使是親生父母,也不會心疼。還有一些剛出生的女孩,被父母賣給有錢人家當女傭或者童養媳,一輩子只能在別人的控制下生活,真是令人心碎。
雖然說中國是封建社會傳下來的,但這種觀念仍然存在,儘管我們的敬畏歷史,歷史並不總是正確的,這個世界離不開男人或女人。我們應該遵循男女平等的信念,逐步弱化性別歧視,實現真正的男女平等。到那時,也許社會會變得更好,生活會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