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之所以有這樣的印象就不得不提這部由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創作的《海底兩萬裡》
儒勒·凡爾納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小說家、劇作家及詩人。
凡爾納出生於法國港口城市南特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早年依從其父親的意願在巴黎學習法律,之後開始創作劇本以及雜誌文章。凡爾納一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異旅行》為總名,代表作為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裡》《神秘島》以及《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遊記》等。他的作品對科幻文學流派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他與赫伯特·喬治·威爾斯一道,被稱作「科幻小說之父」。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料,凡爾納是世界上被翻譯的作品第二多的名家,僅次於阿加莎·克裡斯蒂,位於莎士比亞之上。
在西方將大海作為文學創作底色的傳統並不少見,從荷馬史詩的奧德修斯在海上漂流的神奇境遇到美國作家麥爾維爾的《白鯨》、法國作家雨果的《海上勞工》等。但是這些作品往往是將大海當做一個象徵物,而《海底兩萬裡》是切實地描寫大海本身的神秘與廣闊。
《海底兩萬裡》分為兩部分共二十三章,講述的是法國博物學家阿羅納克斯教授和他的兩個同伴捕鯨手內德蘭德和僕人貢塞伊在鸚鵡螺號上歷時近十個月,行程兩萬法裡(如果按公裡來算,要達到十一萬多公裡,小說中指的是古海裡,一古海裡合5.556公裡)的海底探險。
讀者根據書中描述繪的畫鸚鵡螺號航行圖
鸚鵡螺號在十個月中的行程幾乎繞地球赤道四圈。小說情節跌宕起伏,環環相扣。隨著阿羅納克斯教授一行三人被鸚鵡螺號救起,一個個疑問相繼產生:誰建造了鸚鵡螺號?海底探險的目的是什麼?教授能否返回大陸?在書中有些問題被解答,有些卻永遠沒有答案。
小說中最令人注目的是奈莫艇長,他沒有國籍也不知來自何方。他擁有著超人的知識與膽量,當然,他也擁有著巨額的財富,竟能建造一艘代價昂貴的潛艇,並以世間難以找到的收藏去裝飾它。他擁有著豐富的性格變化,他對法國大革命時期與英國艦隊血戰而沉沒的「馬賽號」念念不忘,給他們講述了當年悲壯的戰鬥場景,他的心「為人類的痛苦而跳動,他胸襟廣闊的仁慈是給予受奴役的種族和個體的」。但他是個憤世嫉俗者,對於不斷追逐他潛艇的軍艦無比仇恨,最後他將這個軍艦撞沉,軍艦上的幾百名官兵也隨軍艦沉入海底,慘不忍睹,作者通過阿羅納克斯教授說:「不管他在世人那裡受過何種痛苦,他也沒有權利這樣懲罰人」。
阿羅納克斯教授跟隨莫奈艇長遊覽了海底的奇觀世界,「鸚鵡螺號」中如數家珍的列舉了數以百計的海洋動物和海洋植物,又詳盡的介紹了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南極海的海流和大小海島以及各地的風土民情。
小說作者帶領讀者遊歷和觀看了美麗神奇的珊瑚王國、海底森林、珊瑚墓地、採珠場、海中火山口、海底煤礦、墨西哥灣暖流、古代和近代的沉船、維哥灣沉在海底的幾百萬黃金、價值上千萬的碩大珍珠、海底電纜、在託爾斯海峽的擱淺、麥爾大漩渦、大浮冰下面的冰層,還有傳說中的大西洋島、蘇伊士海底隧道。尤其是在最後的南極海的冰層裡,幾乎是九死一生,差一點被困在冰層裡,那就永遠也出不來。
在故事的最後,在內德·蘭德那顆自由之心的鼓動下,三人成功地從大旋渦中逃離,回到陸地。與此同時,鸚鵡螺號和尼摩艇長的結局也被設置成疑案,令人意猶未盡。
在深邃的海底是否有這樣的一艘潛艇我們也不敢妄斷,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打開這本書,自己將沉浸在海洋中,用更遼闊的視野面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