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創新資源為何集聚南京?

2020-12-12 新華社客戶端

原標題:全球創新資源為何集聚南京?

參考消息網12月11日報導(文/劉亢 蔣芳 沈汝發)

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第94位躍升到第21位,科創企業數量大幅增加……近年來,江蘇省南京市聚焦「創新名城」建設,「走出去」在全球範圍內尋找合作夥伴、融入世界科技創新生產鏈,更從頂層設計上推動全城創新。一個富有生命力的城市創新生態系統,魅力日益彰顯;一個對接全世界的協同創新體系,正在生根發芽。

「生根出訪」觸角直達全球

疫情期間,第二屆南京創新周不得已採取了部分「雲上」形式。各國重要專家和重點企業都積極參加了線上活動,人才與項目引進計劃並未受影響。

創新周熱度不減,折射出南京已在全球科技創新高地上嶄露頭角,背後是2018年啟動的一項「生根計劃」。

過去,海外招商引才往往走馬觀花、浮光掠影。南京瞄準這一痛點,通過各片區結合主導產業,聚焦全球創新熱點區域,深耕目標國家創新資源,有的放矢與目標國開展緊密合作和深度合作,取得明顯成效。

近日,總投資3000萬元的流程工業智能化研究院啟動運營,這是浦口區對澳大利亞對接的成果之一,從接觸、籤約到正式投產用了不到一年。「選擇澳大利亞,看中了該國不僅在人工智慧、智慧城市、現代農業等技術領域全球領先,更與浦口產業方向相契合,五次互訪共引進了42個項目。」該區負責人說。

緊盯創新大國與關鍵小國,從「生根」到「深耕」,成為南京建設創新名城的重要路徑。兩年多來,全市共有數十個團組外出開展深度、雙向交流,與23個國家建立穩定合作關係,建立海外協同創新中心29個,一批項目落地生根。

「開放是城市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南京的創新必須是開放的創新、國際化的創新。」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說,「生根出訪」觸角直達全球,南京的創新方能與世界攜手同行。

國際資源發揮「頭雁效應」

利用微波,不用接觸即可測量人體心跳脈搏、呼吸頻率,綜合判斷人體健康和心理狀態……這項由南京華曼信息技術研究院牽頭研發的生物雷達技術已在醫療機構應用。牽頭人是一名外國科學家——俄羅斯科學院院士、莫斯科國立鮑曼技術大學教授瓦季姆·沙赫諾夫。

「合作正在進一步加深。」沙赫諾夫說,雙方將共建電子信息技術國際開放性實驗室,為更多技術轉移提供硬體條件,為科學工作者提供專業平臺。

在推動高水平開放、營造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式創新生態上,南京正以更多元的模式牽手國際夥伴,連接更多創新產業鏈。

位於未來科技城的德國弗勞恩霍夫先進技術創新及展示中心如同一個「超連結」,直通德國工業4.0的創新技術儲備,對接2.5萬名德國科學家、72個德國研究所和近百所大學……這類新型研發平臺和機構不僅打開了從科學到技術再到產品的通道,也為集聚頂尖人才暢通了渠道。據統計,南京組建新型研發機構超400家,三分之一有國際化團隊參與。

國際化資源發揮「頭雁效應」,本土創新加速裂變。棲霞區的圖靈人工智慧研究院運營兩年多,已持股孵化項目20多個,有道小圖靈、燧坤智能等五個項目已進入融資階段。

集聚全球創新資源的同時,南京也積極與全球分享發展機遇。白下高新區科技創新部副部長韓瑋介紹,秦淮區通過在芬蘭、日本設立海外協同創新中心,不僅先後完成七批次出訪,組織鐘山虛擬實境技術研究院、雲創大數據等本土企業「走出去」,還邀請芬蘭成為首屆南京創新周「主賓國」,引進了一大批芬蘭、日本的人才項目落地南京。

創新指數實現「四連跳」

目前,常住南京的外籍人士已超過2萬人,外資企業超過8000家。是什麼吸引了他們?

「是充滿活力的創新氛圍,寬鬆的創業環境。」美國麻省州立大學教授楊美家說,2018年他參與創建江蘇艾洛特醫藥研究院,不到一年就申請三項發明專利,孵化完成七家企業,正在開展12項生物新藥研發。

2019年9月,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在江北新區奠基。劍橋大學校長史蒂芬·託普說:「我們深刻地感受到南京在發展新科技和醫療健康領域的雄心,也確信合作會使南京在某些領域佔據核心位置。」

遍栽梧桐引鳳來。2017年,南京正式叫響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口號;連續三年,市委出臺「一號文件」聚焦創新名城之策,新年「第一會」探討創新名城之路;2020年,南京成立創新委員會,由市委書記擔任創新委主任。

「變科技局抓創新為從頂層設計實現全城創新,一個富有生命力的創新生態體系正在形成。」南京市市長韓立明說。

過去,秦淮區最負盛名的是詩人筆下的朱雀橋、烏衣巷,現在又多了一個「秦淮矽巷」。以此為載體,該區形成了以中航科技城為先導、中電芯谷為帶動、軍民融合產業帶為支撐的創新片區。

老城不老,其命維新。在南京,幾乎每個區都有矽巷,每個區都成了「高新區」,這座城市也成為海內外一流人才的創新創業首選地。

截至目前,已有六名諾貝爾獎、圖靈獎獲得者,98名中外院士在南京創辦企業。在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布的2020年版全球創新指數中,南京排名第21位,在中國僅次於深圳、香港、廣州、北京、上海。2017年以來,南京已從第94位、第27位、第25位到第21位實現了「四連跳」。

10月24日,觀眾在2020中國(南京)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展覽交易會上參觀。(季春鵬 攝)

相關焦點

  • 全球資源集聚創新南京 千年文脈賡續活化金陵
    12月11日,《參考消息》整版刊載題為《全球創新資源為何集聚南京?》《南京提速建設美麗古都》的兩篇特別報導。全球創新資源為何集聚南京?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開放,在全球範圍內找「夥伴」疫情期間,第二屆南京創新周不得已採取了部分「雲上」形式。各國重要專家和重點企業都積極參加了線上活動,人才與項目引進計劃也未受影響。創新周熱度不減,折射出南京已在全球科技創新高地上嶄露頭角,背後是2018年啟動的一項「生根計劃」。
  • 南京江北新區:集聚國際頂尖資源 加碼布局千億級生命健康產業
    原標題:南京江北新區:集聚國際頂尖資源 加碼布局千億級生命健康產業   12月9日,2020南京國際生命健康科技大會正式開幕。
  • 南京浦口「牽手」18個澳洲項目 連結全球創新資源
    16日,2020第二屆寧墨「元創大賽」創客峰會暨數字經濟高端論壇在南京舉辦。本次論壇在南京會場和墨爾本會場同時進行,邀請寧墨兩地知名大學校長圍繞數字經濟、城市發展等話題展開「雲端對話」。當天,18個擬落戶南京浦口的澳洲項目進行了現場籤約。  南京市副市長沈劍榮在致辭中表示,創新無國界,合作無時差。
  • 國內外頂尖資源創新要素將集聚城市副中心
    (武亦彬攝)為確保「兩區」建設不斷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努力打造改革開放的「北京樣板」,城市副中心將立足運河商務區「金融+總部」產業定位,打造「運河金融城」,聚焦財富管理、綠色金融、金融科技等功能,建設全球財富管理中心、設立全國自願減排碳交易中心、探索綠色發展先進模式、推動金融領域深度創新;圍繞張家灣設計小鎮「設計+城市科技」主導功能,建設「國際設計小鎮」,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聚力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全球創新城市
    在為南京的成就感到振奮的同時,餘宏明更對未來充滿期待。他認為,未來五年,南京的具體目標是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全球創新城市,這體現了南京市委市政府抓創新的持續定力。   「南京已經連續四年出臺市委『一號文』,完善創新體系,推動創新名城建設。」
  • 阜寧「才·阜行動」接軌上海 吸引創新創業資源集聚
    新民晚報訊 (記者 唐聞宜)廣聚各類資源,誠邀各方英才,共謀合作發展……昨天下午,阜寧縣舉行第三屆「才·阜行動」科技人才接軌上海推介會,通過開展科技、人才、項目對接活動,吸引上海創新創業資源向阜寧集聚。
  • 常州高新區奮力打造創新資源集聚高地
    以常州高鐵新城為核心,重點打造創新資源集聚區,加快發展以人工智慧科創港、創意產業基地、碳纖維科創港為代表的雙創載體示範區,以及各類孵化器、眾創空間等構成的高端引領、全域覆蓋、特色鮮明的「1+3+x」創新創業新格局。
  • 南京市服務業集聚區全力打造創新名城建設新高地
    「十三五」以來,南京市深入貫徹落實《省政府關於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實施意見》,圍繞軟體信息、科技服務、文化創意、商務服務、人力資源等重點領域和產業方向,加快推進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提檔升級。
  • 徐諾藥業落地南京江北新區 擬建全球創新總部基地
    南京市江北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陳潺嵋據介紹,徐諾藥業是一家專注於抗腫瘤創新藥研發和商業化的製藥公司,擁有全球頂尖的表觀遺傳技術平臺,已於2019年在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目前的產品管線主要包括三款候選藥物,其中首個候選藥物艾貝司他是一款極具前景的新型HDAC抑制劑,目前處於治療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中國關鍵2期臨床試驗和腎細胞癌的全球關鍵3期臨床試驗階段。此外,公司計劃從美國引進數個已在美國上市銷售新藥的中國獨家開發和銷售權,包含婦科、腸胃科等領域。記者了解到,此次徐諾藥業落地南京生物醫藥谷,計劃建設抗腫瘤新藥全球創新總部基地。
  • 牛斌:集聚創新資源,為加快建設「成渝發展主軸、綠色經濟強市...
    牛斌:集聚創新資源,為加快建設「成渝發展主軸、綠色經濟強市」貢獻力量 新聞來源: 遂寧新聞網
  • 關注| 打造高能級全球總部集聚地!2025年陸家嘴跨國公司地區總部...
    「全球90%新造船在中國、韓國,與其分散職能,不如直接將總部放在中國,直接面對客戶,為客戶提供服務。」梅曉東告訴小布,北亞區業務約佔集團業務15%,在疫情影響下,業務增長仍超過20%,是集團各地區板塊中增長最快的,「隨著市場越做越大,需要的資源也越來越多,聯通國內國際市場的橋頭堡——陸家嘴,有助於公司全球戰略的發展。」
  • 南京再次面向全球招聘「合伙人」
    創新名城建設過程中,南京再次面向全球招聘「合伙人」。5月19日下午,由南京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主辦、市委組織部(市人才辦)承辦的「才匯金陵·共創未來」人才雲聘雲創活動正式啟動。此次活動採用「線上+線下」方式,通過網絡直播同步向全球呈現,分雲聘、頒獎、雲創3個環節。不僅有南京人才政策、崗位、產業的引才推介,還有發放高層次人才科技貢獻獎金支票、頒發人才服務機構「金牌合伙人」證書、頒發引才用才示範企業「金梧桐」獎盃等禮遇人才、兌現政策的暖心舉動。南京這片古老而優渥的土地上,創新、產業、人才正加速融合,孕育出高質量發展的蓬勃力量。
  • 全球21位!2020全球創新自然指數排名最新發布,南京實現四連跳
    日前,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布了《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GII2020)》。全球創新指數對131個經濟體創新能力進行排名,中國名列第14位,17個城市入圍100強。其中,南京市排名中國第4,全球第21位,在國內僅次於深圳香港廣州、北京、上海。
  • 南京觀察薦讀 |從12件大事看南京這一年
    一年前,依託江寧大學城科教資源,在南京生命科技小鎮的基礎上,江寧高新區舉園區之力升級打造「江寧藥谷」。年僅一歲的「江寧藥谷」何以脫穎而出,又為何「初生牛犢不怕虎」?  「站位創新名城核心區,打造地標性產業,構築創新生態圈,讓生物醫藥產業的『朝陽』在這裡噴薄而出,讓『江寧藥谷』成為長三角乃至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版圖上的重要一極。」江寧高新區有關負責人說,將舉園區之力,加速打造「江寧藥谷」,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爭當表率,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上爭做示範,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
  • 積極打造區域創新集聚區
    我區屬於後發展欠發達地區,科技創新水平落後,但擁有「一灣相挽十一國、良性互動東中西」的獨特區位優勢,有利於國內外創新技術合作和產學研合作。同時,西部陸海新通道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等一批國家級重大開放平臺推進建設,為廣西打造區域創新集聚區、建設創新樞紐門戶提供了重要機遇。科學謀劃有利於創新要素集聚的政策體系。
  • 南京棲霞舉辦T20南京仙林國際創新合作論壇
    來源: 鳳凰網房產南京站6 月 24 日,南京市棲霞區舉辦 T20 南京仙林國際創新合作論壇暨江蘇科創國際孵化中心籤約儀式。現代快報記者獲悉,棲霞區政府與江蘇省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中心籤約共建江蘇科創國際孵化中心暨海智離岸協同創新中心。
  • ...開發區:京東智聯雲打造山東半島電商集聚地、萬華全球創新中心...
    4日下午,觀摩團來到煙臺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對京東雲(山東半島)數字經濟產業園、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煙臺片區「自貿創谷」、萬華全球創新中心項目、哈爾濱工程大學煙臺研究(生)院項目進行觀摩。產業園是集商務辦公、產品展示、技術交流、生活配套等多功能於一體的電子商務和創新孵化綜合服務中心,計劃打造成為要素完備、功能齊全的數字經濟引領示範區。
  • 四鏈融合,蜚聲世界 「蘇州·中國聲學創新谷」全球推介會舉行
    今天(11月30日),「蘇州·中國聲學創新谷」全球推介會在常熟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行並正式啟動建設。 「蘇州·中國聲學創新谷」由常熟市聯合南京大學、中國聲學學會等共同打造,規劃建設聲學創新區、聲學應用人才培育區和聲學製造集聚區,著力打造創新鏈、人才鏈、產業鏈、資本鏈「四鏈融合
  • 【南京】空港經濟開發區舉辦南京臨空經濟暨醫療健康產業推介會
    中國江蘇網訊  近日,空港經濟開發區緊鑼密鼓的備戰「金洽會」,期間將舉辦一場以「集聚全球新醫藥創新資源、打造臨空醫療健康產業高地」為主題的南京臨空經濟暨醫療健康產業推介會,進一步宣傳推介空港的臨空經濟優勢和優良的營商環境。
  • 擦亮科創大賽品牌 吸引全球創新要素集聚
    「我們希望將橫琴科創大賽這張品牌越擦越亮,吸引全球高端創新創業要素聚集橫琴,共同打造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的重要支點。」橫琴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吳創偉如是表示。引入「澳門賽道」匯集澳門元素與上屆不同,本屆大賽有一大亮點,即在初賽、決賽環節特別設置了「澳門賽道」,以吸引更多具有澳門元素的科技創新項目參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