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孩子在繪畫中體驗生命樂趣 被藝術治癒的人生有了期冀

2020-12-18 西部網

萬物有靈,他們是星星的孩子,他們會在特殊的世界裡尋覓自我的價值。當他們拿起畫筆,便在心靈裡種下了一枚藝術的種子。昨日,一群西安自閉症孩子的作品讓走進西安美術館的人們備受觸動。孩子們用稚嫩的筆觸在繪畫世界裡摸索著生命的意義,他們實現了走進美術館辦展的夢想。

這是一個歷時三年,為了自閉症兒童精神世界尋找溝通媒介的藝術試驗,名為「衝決藩籬·星星世界」公共教育(實驗藝術)研究項目。該項目由西安美術館、西安理工大學公共藝術教育中心、白鹿親智中心三方共同發起,28位來自西安美術學院、西安音樂學院、西安歐亞學院等高校教師及自由藝術家共同參與。藝術家和數十位志願者們在三年的時間裡,數百次去往白鹿原上的白鹿親智中心,為了這一批鮮為人知的孩子們,奉獻著自己滿腔的熱情,讓極少有機會出門享受陽光的孩子們,走進了藝術的世界,體驗到藝術給心靈帶來的歡樂。

自閉症兒童被稱作「星星的孩子」,他們像星星一樣,孤獨地閃爍在另一個我們無法走進的世界。他們目光澄亮,卻對人視而不見;聽覺靈敏,卻對父母的呼喚充耳不聞;發聲正常,卻不與他人交流……他們的人生是殘缺的,對一個家庭來說更是滅頂之災。如何給他們沉寂的世界裡帶去一束光?有科學家曾研究,繪畫天賦有時會眷顧自閉症兒童。因為國外曾有類似的案例,在西安美術館的執行館長白茜的倡議下,西安的藝術家們開始行動了起來。該策展人、項目發起人西安理工大藝術學院副院長張輝介紹:「項目自2017年3月至今,歷時1320餘日,往返白鹿親智中心數百次,拍攝大量圖片、撰寫相關論文,相關攝影作品獲得多項大獎。2019年4月2日至今,有13批藝術家帶著自閉症兒童開展了影像、繪畫、雕塑、音樂、身體藝術等類型豐富的藝術創作活動,最終匯聚成一個展覽。」

這次特別展展出了包括前期調研文獻、孩子們和藝術家共同創作的藝術作品,以及西安理工大學攝影專業學生的攝影及紀錄片作品。每一件作品都有著別樣的意義,每一幅照片都是一幀沉重的風景,讓參觀者感觸良多。許多觀眾在現場看到藝術家為孩子們拍攝的紀錄片之後,抑制不住淚流滿面。

張輝表示:「『衝決藩籬』意在反覆衝破社會與自閉症群體之間的認知壁壘和人為障礙,力圖打破精神溝通的獨木之橋所帶來的桎梏,以藝術為契機建立一條看似艱辛卻有充滿愛意的蹣跚之路,儘管崎嶇難行、艱難踱步,但這是我們全部的力量。」

在展覽現場,來自白鹿親智中心的自閉症孩子們第一次走進了美術館,他們儘管被自閉症奪去了生活的光芒與色彩,但在這一刻他們被公眾關注著。看到了自己的作品被認可,收到讚許,孩子們獲得的自信是顯而易見的。

西安美術館執行館長白茜表示:「我們不斷探索用藝術幫助自閉症孩子的方法,通過我們以各種媒介為材料的藝術療愈,給孩子們提供了非語言的表達和溝通的機會。後來我們發現在這群孩子裡面有好幾個具有很強的視覺思考能力,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很快可以通過繪畫或其他藝術媒介表達思想,藝術明顯激發了他們的主動性。雖然看似我們做了一些事情,但畢竟覆蓋面只涉及了白鹿親智中心的這麼一群孩子,這個群體還需要全社會的關愛、認同和幫助。」

本項目海外合作機構奧地利莫比烏斯藝術基金會代表鍾蘇菲表示:「我們也希望將這項有意義的公益項目持續進行下去,以此項目致力於為中國的自閉症兒童群體提供更多的幫助。」

文/圖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職茵

編輯:融媒體

相關焦點

  • 溫州藝文指南|藝術家潘羅敏發起溫州首個用繪畫關愛自閉症兒童的...
    「繪畫助力夢想」課堂現場自閉症在醫學上也稱作孤獨症。自閉症兒童同時被稱之為星星的孩子,意為他們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這些「星星的孩子」,其實就在我們身邊。考察遊歷過歐美各大美術館和博物館,對西方繪畫脈絡有深入的了解,並在西方當代架上繪畫表達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其作品獨具風格,自成一派。此外,潘羅敏是位多維度的當代藝術家,數碼繪畫、裝置計劃、大地藝術都是他常用的藝術表達手法。
  • 想幫自閉症孩子過渡到成人期?這幾點千萬別忽略
    此外,歐美許多研究機構也將重心轉移到大齡自閉症患者,希望能夠對大齡自閉症有多一點的認識與幫助。那家有星孩,身為父母的我們又該如何協助孩子過渡到成人期呢?今天我們就生活自理、就學、就業等三方面帶大家一起探討如何幫助自閉症孩子過渡到成人期。
  • 當你有個自閉症孩子,這幾點你需要了解
    但唯有面對才能真的是改變,正如霍金所說「人類的努力應該是沒有邊界的,我們千差萬別,不管生活看上去有多糟糕總有你能夠做的事情,並且能夠成功,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希望。」我們勇敢面對。自閉症的發病率在呈上升態勢,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2018年最新公布的發病率達59∶1,即每59個兒童中就有1個是自閉症兒童,其中男孩自閉症發病率是女孩的4~6倍。1、自閉症能夠完全治癒嗎?
  • 自閉症的表現 自閉症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自閉症又稱孤獨症或者是孤獨性障礙。一般成人自閉症不是很多,但兒童自閉症卻有很多。兒童自閉症大多數和父母脫不來干係,那麼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自閉症的表現以及治療自閉症的方法。請看下文吧。智能障礙孤獨症患兒外貌無明顯呆滯,但社會適應能力明顯落後,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大多數有智力中、重度低下。極少數孤獨症患兒在某一方面可顯示出對音樂、計算機和機械記憶領域的特殊能力,極個別患兒可有島狀早熟或特異功能,即所謂「白痴學者」。部分患兒有癲癇發作。語言發育障礙為本症最突出的表現之一。兒童患病後一般語言逐漸減少,嚴重時完全缺乏。
  • 【專享】烏克麗麗自閉症公益體驗課來啦!
    ,從公益中長知識,從公益中傳遞愛這一次我們把音樂傳遞給自閉症孩子,我們將愛,用音樂,融入這些可愛"星星"們的生命。音樂是上帝的語言,音樂是無國界的表達方式,音樂更是治癒心靈的神奇藥方。David老師在音樂治療過程當中,透過尤克裡裡互動幫助自閉症兒童建立自信心、敞開他們的心扉。
  • 螢屏前的「星星的孩子」,自閉症類型電影大盤點
    螢屏前的「星星的孩子」,自閉症類型電影大盤點自閉症患者,因為像星星一樣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貌似遙不可及,所以也叫作星星的孩子。為了提高人們對他們的關注,國內外大銀幕上發布了很多與自閉症相關的電影,現在就讓我們通過鏡頭了解自閉症患者的世界。
  • 當自閉症孩子遇到一個好老師會怎樣?這四部電影中的老師值得學習
    基於此,對於自閉症等特需孩子來說,如果能夠遇到一個既具有專業技能知識,又有愛心的特教老師,是一件多麼幸運和幸福的事情啊。而以下四部豆瓣高分電影,正是立足於特教老師,通過他們在教育自閉症及特需孩子及自我成長過程中的故事,展現了什麼樣的特教老師才是最好的,一個優秀的特教老師對於一個自閉症及特需孩子來說有什麼樣的影響,該如何做一個優秀的特教老師?
  • 什麼叫自閉症 耐心看一看
    自閉症又叫做「兒童期自閉症」、「幼兒精神病」、「Kanner自閉症」、「早期幼兒自閉症」等,在我國多稱其為「孤獨症」,這個被遺忘的群體還有一個特殊的名稱:「星星的孩子」。這也說明,導致兒童患自閉症的因素有很多種,包括病源、途徑等。自閉症孩子會給家人帶來什麼影響在這裡給大家講個事例,有個孩子2歲了還不會說話,每天只知道晃頭晃腦跑來跑去,老人們說不奇怪,長大就好了,他的家人信以為真。孩子3歲時把自己鎖在房間裡不讓任何人進去,如果有人碰他就會哇哇大叫,這時才帶去醫院檢查出患有自閉症。
  • 有這幾點孩子不是自閉症
    核心提示:相信大家對自閉症有一定的了解,北京天使兒童醫院在這簡單概述一下,兒童自閉症是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一種,以男性多見,起病於嬰幼兒期,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言語發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約有3/4的患者伴有明顯的精神發育遲滯,部分患兒在一般性智力落後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較好的能力。
  • 用藝術「點亮」星星 果味VC音樂會助力自閉症兒童藝術教育
    12月18日,由中國殘疾人事業新聞宣傳促進會、金羽翼殘障兒童藝術康復服務中心及北京清河萬象匯(原五彩城)聯合主辦的果味VC音樂會在京舉行。金羽翼自閉症學員嶽亮與果味VC樂隊現場演奏了歌曲《白色羽毛2017》。
  • 自閉症不會傳給其他孩子」
    大家不知道的是: 第一,自閉症並不是伴隨孩子終身的標籤,是可治癒的 第二,自閉症不傳染,和自閉症兒童相處的孩子可以從小培養同理心。
  • 認知誤區:天才都是自閉症?自閉症兒童都是天才?
    無可否認,很多天才都屬於自閉症譜系,尤其是被稱為「學者病」的阿斯伯格綜合症。他們會在某些特別領域如:數學、音樂、繪畫等具有特長,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所有的天才都自閉,更不能證明所有自閉症孩子都會變成天才,畢竟自閉的孩子有很多,而天才卻寥寥無幾。而且,大多數自閉症患者不但沒有高超的天賦,智商還低於同齡人,大多還會存在認知理解、表達溝通等不同程度的障礙。
  • 小時候有一種能力被忽視了,長大就不要怪孩子沒有「藝術天賦」
    法國人感知生活能力以及有豐富的情感是世界出名的,而且出現了很多寶藏藝術家,其實都源於孩子嬰幼兒時期的豐富的五感體驗,滿足官能感受,提高了對世界的認知能力。季羨林先生在《不完滿才是人生》裡說:「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旅客。從生命空間的角度來講,人的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孤獨的,即便親人也不可能完全走進你的內心,如果無法排遣這種孤獨感,對一個人來說是很痛苦的。」
  • 預告| 美愈益心藝術心理治療案例展和研討會
    二《繪畫構成與畫框在諮詢中的活用》專家介紹吉沅洪,中國繪畫治療與投射技術第一人,博士、教授、臨床心理學博士生導師,日本立命館大學教授。三《繪畫心理治療的全程思維和具體思路》專家介紹嚴 虎,醫學博士,知名心理醫生;資深臨床心理治療專家。
  • 思圻國際融合教育:讓自閉症孩子的康復訓練更加科學
    大家對於自閉症或者孤獨症的孩子都有錯誤的認知,要麼是認為他們像媒體宣傳的一樣是天賦異稟的孩子,要麼是認為他們是「妖魔化的孩子」,實際上這些認知都是錯誤的。  對於很多特殊的家庭的而言,父母可能都沒有經歷過這種特殊孩子的成長,所以他們是比較惶恐的。
  • 《海洋天堂》|「自閉症」孩子的救贖,父母的重生
    談起自閉症,很多人認為那是一種病,有些家長甚至說:「自閉症孩子不應該跟我們這些正常的孩子在一起學習,可別把我們傳染了!」對自閉症兒童避而遠之,但逃避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要知道,中國每100個人中就有一個自閉症患者,美國每50個人中就有一個自閉症兒童,目前中國的自閉症患者有1400多萬人。
  • 自閉症小男孩自學畫畫,一頓瞎畫走紅,畫出前所未見的自閉症世界
    藝術和醫學有什麼關聯?這似乎一個莫名其妙的問題,儘管藝術和醫學在人類發展過程中都是必不可缺的,但藝術家不會治病,醫生也不會研究如何畫畫,最多只能說藝術和醫學都是人類文明的產物,除此之外二者還能有啥關聯呢?
  • 為自閉症兒童發聲,千餘人演繹《海洋天堂》主題曲《說了再見》
    音樂作為人類共通的語言,可以在不同的人群中傳遞情感、治癒人心。4月10日, 為期一周的QQ音樂 「音愛發聲」——周杰倫《說了再見》「藍色行動」公益翻唱大賽順利收官!本次大賽旨在以全民翻唱的形式,用音樂為自閉症兒童發聲應援,助力自閉症群體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
  • 自閉症姐姐因癌症去世,我想分享與她相處16年的人生體驗
    身為自閉症患者的家人,他們也許需要比同齡人多一份懂事:懂得自閉症兄弟/姐妹的艱難、照顧他們的情緒變化、學會與他們的「特別」和平共處。他們也需要付出比同齡人更多的努力,去抵抗外界的非議、接受父母將更多的關注放在ta身上的現實……而這些都並非朝夕之間能做到的,也並不是件易事。懂事的孩子常常令人心疼,因為他們背負著太多沉重的擔子。
  • 石濤繪畫中的時間感讓人體會到生命的律動、它是石濤生命的痕跡!
    摘 要:本文試圖通過對石濤的繪畫及畫理論研究探討石濤對時間的獨特體驗,此體驗表現在石濤繪畫中獨特的視覺形式上。以此為全球化語境下的我國傳統繪畫精神對當代繪畫的個體性試驗和探索打開可能性的空間。正如費孝通先生所言:「人的學習是向一套已有的方式學習,唯有學會了這套方式才能在人群中生活下去。……就是社會共同的經驗的積累,也就是我們說的文化。」①石濤的繪畫藝術不僅延續了中國傳統繪畫的精髓,而且擺脫規則和中國畫程式化的約束。其獨特的藝術語言、繪畫風格來源於石濤對時間「另類」的體驗和認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