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君選與精武會

2021-02-23 話說佛山

  林君選先生是著名書法家,以其雞毫筆書法聞名於世。後人談及林先生,大多集中於他的書法成就,而鮮有提及他與精武體育會的淵源。其實,青年時代的林君選並不是一個藏於書齋的文士,而是一名致力於國術發展、體育強身的武者。

林君選(1908~1995)
  祖籍廣東新會,世居佛山。林君選是二十世紀佛山書法界的泰鬥級人物,對書藝研究有素,主張尊碑崇帖,尤擅楷書和行草;特別以純雞毫筆所作行草書,縱橫恣肆、瀟灑多姿而自成一家。其書法藝術得到郭沫若和董必武的推崇。



  林君選15歲即加入成立不久的佛山精武體育會,幾年間便成為該會的骨幹力量。1925年6月,佛山精武會籌備創辦《佛山精武月刊》,17歲的林君選任「記事」主任,主要負責該月刊「記事」欄目的編寫工作。不料,林君選在編寫完第一期後,即被選派至梧州,協助組建梧州精武體育會並擔任國操部主任。

資料圖:林君選協助組建梧州精武體育會並擔任國操部主任

  
  梧州精武體育會是在佛山精武會會員何心平的促動下籌備成立的。但何心平因商務在身,無法長期駐梧州,後經南中精武主任聯合會商議決定選派當時年富力強、身無家累的林君選赴梧州,協助當地精武會的會務發展。



  1925年9月底,林君選赴梧州。臨行前,佛山精武會連續兩天舉行歡送會。李佩弦、黃少強、蘇慧哲等會中骨幹均發表講話,對這個負有重任的青年才俊寄予厚望。到梧州後,梧州總商會會長親自前往拜訪,並燃放串炮數萬響以示慶賀。後又在酒樓設宴歡迎,為林君選接風洗塵。年方十七,而受到佛山、梧州兩地商界、精武會的如此尊崇,用少年得志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為不負厚望,林君選也是兢兢業業。1927年元月,梧州精武會舉行慶祝北伐勝利大匯演,林君選任總領隊,主持一切事宜,充分展現了其組織能力,也說明了其在會中的中堅位置。同時,他不時將梧州精武會的會務情況撰文登載到《佛山精武月刊》,成為溝通佛山、梧州兩地精武會發展的重要聯繫人。

    
  
  1930年代,林君選在上海精武體育總會任職,在忙於會務之外,也積極撰寫文章。先後在《精武畫報》、《體育新聲》等雜誌上發表《國術裁判員與報界記者》、《國術今後問題的商榷》等。在這些文章中,他有批判也有建議,如不贊成報界記者用武俠小說語言報導國術表演,因這樣既有失真實也不夠確切。也不贊成門戶派別之見,希望國術界團結起來共同研究技藝。同時,他建議國家重視國術課本的編寫和國術人才的培養,通過課本來普及國術教育,通過學校來發展國術人才,消除「國術家大多都是文盲」的狀態,使國術走向科學,成為一種純粹的體育學。

  
  總體來說,林君選先生是新文化的一代,革故鼎新是其思想的主旋律,這在其青年時代主要體現在國術發展上,而在中晚年其又通過獨樹一幟的雞毫筆書法來彰顯。觀其書法作品,凝重與靈動之間,總有一種武術家的精氣神,而一張一弛之中,又凸顯其文武之道,而這正與「乃文乃武,惟精惟一」的精武精神相符合。可以說,作為一名真正的精武人,林君選先生當之無愧。(韓健)

林君選出身儒商 終一生雲遊墨海

  1908年2月15日,林君選出生在南海縣佛山鎮臣總裡(現嶺南天地)的一個儒商家庭。曾祖父曾在廣州開布鋪經營生意,後定居佛山。父親是光緒年間秀才,但無心功名,只著迷詩詞書法。
  林君選幼承家訓,5歲跟隨父親開筆啟蒙,識字學詩文,尤其喜好臨池,一生80餘載,對書法藝術的追求從未間斷,對篆、隸、楷、行、草書都有作過深入研究。
  林君選兒子林志樵回憶道,父親為書法藝術「衣帶漸寬終不悔」。他10歲入佛山節芳學校讀高小,並跟隨校長陳祖禧學習書法和詩詞,15歲加入佛山精武會,學習武術書法。由於精武會倡導乃文乃武,「當時武術深造之會員,其書法必佳」。「因此父親書法受益不淺,他對書法藝術的追求如痴如醉,每到一處都與精武會內外有造詣的書家交流觀摩。」
  1928年,林君選被調到精武會上海總會,1932年,一二八事變後,上海精武會總會被迫停辦,林君選返回佛山。在上海的四餘年間,林君選迎來了書法藝術上的兩個因緣際會。一個就是他巧遇康有為的一位學生,指導他研臨漢魏碑,並送他一本康有為的書法理論《廣藝舟雙楫》,這為他傳承康有為的「興碑」思想埋下伏筆。另一個際遇則是同事送給他一支雞毫筆,受嶺南畫派大師高劍父用雞毫筆畫芭蕉樹的啟發,林君選嘗試用雞毫筆寫字,因此自成一家。
  如今,在佛山,只要提起林君選,書家業內都流傳著他與董必武、郭沫若之間談書論字的佳話。
  上世紀60年代初,董必武、郭沫若等南巡佛山時,曾與林君選談書論字,郭老對林君選的書法藝術極為推崇,並為林氏居室親筆題贈《庇顏樓》匾額。他還在佛山民間藝術社題句「作字題詩春風滿座」,記錄當時與林君選揮毫的盛事。董老亦親筆和詩相贈:「與君同荷一堯天,主義遵從馬列堅。君字君詩足名世,何期齒錄到衰年。

以柔制剛 雞毫筆自成一家

  在林君選的書法藝術中,其用雞毫筆所寫的行草,縱橫恣意、瀟灑多姿的書風,自成一家。
  雞毫筆是毛筆中最柔軟的一種,是用白竹絲雞雞翼底的絨毛造成的,它的特點是含墨多,有特別效果,但這種筆沒有彈性,較難操縱,一般人用雞毫筆作書,容易流於綿軟肥濁。但林君選的雞毫筆字由農變枯、飛白過度,繼而枯後復濃,富於變化,充分顯露其腕、指結合的運筆意趣。
  佛山書法名家龐國鍾說,這或許與他在精武會練過武術有關。林君選少年時身體孱弱,有強烈的強身健體願望。因此加入了佛山精武體育會,成為精武會中最早成立的小團體「健兒團」成員之一。
  龐國鐘上世紀60年代曾得到林君選的書法指導。他至今仍記得,恩師林君選曾對他說過,藝術的東西,很多都是相通的,比如太極拳與書法,打太極有抑揚頓挫,就像寫書法一樣,行筆有快有慢,而且兩者都有以柔制剛的一面。「用最軟的工具,寫出最強有力的線條,練的就是功力。」龐國鍾說,林君選曾這樣對他說過。不過林君選自己也認為雞毫筆太軟,因此建議龐國鍾用好的羊毛筆這種比較軟的筆,寫具有金石味的碑體字。
  提起林君選的雞毫筆字,不得不提何漢廉為林君選制雞毫筆的故事。何漢廉是林君選的入室弟子,從1961年到佛山民間藝術社開始,他便跟隨林君選和國畫家陳凝丹學習書畫,與林君選朝夕相處十多年。上世紀七十年代,他發現林君選保存了幾十年的那支雞毫筆筆鋒較細小,只能寫比較小的字,於是突發奇想,讓老婆買了兩隻竹絲雞回來,自己親手用雞翼底的絨毛,製作了兩支雞毫筆給老師。這兩支筆林君選用了十多年,直到80多歲了仍在用。由於自製的筆毛多飽滿,筆鋒較長而厚實,因此林君選晚期的雞毫筆字較大,而且體勢奇崛,墨枯後濃,有金石味。

相關焦點

  • (連載1)佛山精武會1935:會員朱浩仁
    精神矍鑠的朱浩仁前輩,還是喜歡住在幾十年的老房子朱浩仁是元甲小學的老校友和精武老會員,生於1926年。1934年,8歲的他在長輩的帶動下參加了籌建佛山精武會永久會址的行動,捐款五元(當時精武會的成人會員全年會費是六元,童子和女會員的全年會費是四元)。
  • ...大展示精武會專場暨2020年濱州市第三屆非物質文化遺產武術比賽
    活動現場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邱延崗 見習記者 吳悅 濱州報導為進一步推動全民健身活動健康發展,加強濱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武術項目的交流與合作,9月5日,由濱州市體育局、濱州市體育總會主辦,濱州精武體育會承辦的「走近黃河韻動濱州」全民健身大展示精武會專場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