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開始,跳出舒適圈,讓我們離成功近一點,再近一點

2021-01-10 coco小吳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講的:一隻小青蛙,它厭倦了常年生活的小水溝,因為水溝的水越來越少,已經吃不到什麼食物了。小青蛙每天都不停地蹦,想要逃離這個地方。而它的同伴整日懶洋洋地蹲在渾濁的水窪裡,說:「現在不是還餓不死嗎?你著什麼急?」

終於有一天,小青蛙縱身一躍,跳進了旁邊的一個大河塘,那裡面有很多好吃的,它還可以自由地遊來遊去。於是,小青蛙呱呱地呼喚自己的夥伴:「你們快過來吧,這邊簡直是天堂」但是它的同伴說:「我在這裡已經習慣了,我從小就生活在這裡,懶得動了。」不久,水溝裡的水幹了,小青蛙的同伴活活餓死了。

細心的小夥伴發現了,這個故事和溫水煮青蛙異曲同工。曾經有網友這樣調侃:「小孩子才想打破舒適圈,成年人只想在舒適圈裡躺到天荒地老。」

那麼,什麼是舒適圈?舒適圈就是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和社交的圈子,圈子裡有我們熟悉的人和事,有熟悉的環境讓我們倍感安全,在這個圈子裡我們會感到很舒適。

美國網際網路巨頭亞馬遜創始人、華盛頓郵報大股東之一的傑夫·貝佐斯,在他三十歲那年,在一家紐約的金融公司上班,這份工作體面又舒適。但受網際網路數據的刺激,他做出來一個在當時世人看來很瘋狂的事:辭職去網上賣書。他不顧家人的反對,沒有聽從老闆和好友的建議,跳出了舒適圈,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於是,因為他這個看似瘋狂的決定,亞馬遜誕生了。而現在的亞馬遜,早已家喻戶曉,身家過億。

所以事實證明,想要有一番成就,第一步就是要跳出舒適圈。

但是很遺憾,大多數人都不願意跳出舒適圈,因為他們對圈子以外個未知領域有一種莫名的恐懼感。正如《肖申克的救贖》裡有一句臺詞:監獄裡的高牆實在是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是不是覺得很可悲?所以成功者都是少數,也就是有名的二八定律。

意識到舒適圈給我們帶來的負面影響,如何跳出舒適圈呢?可以試試從以下幾點開始做起。

1.更換圈子。

都說人是環境的產物,如果我們身邊的朋友都是安於現狀的人,我們多多少少都會受到影響。比如你的朋友都在抽菸,你就很難戒菸,你的朋友都在打麻將,你也有很大機會成為他們的牌搭子。所以我們要有意識的去靠近成功人士,看看他們的為人處事。都說我們的收入是由我們身邊3~5個人的收入的平均值決定的,所以圈子很重要。學最好的別人,做最優秀的自己。

2.遇到困難時調整好心態。

失敗是成功之母,很多科學家也是經過了無數次的失敗才會有後來的成功,所以當我們面對失敗的時候,不要選擇退縮,像縮頭烏龜一樣退回到舒適圈去只會一事無成。我們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理性地面對失敗,總結經驗,告訴自己這是成功的必經之路,只要方向對了,堅持下去一定可以成功。

3.看到自己的弱點並加以改變。

很多不願意跳出舒適圈的朋友,身上都有自己的弱點。我們要把這些弱點找出來,比如說有的人在時間上不自律,有的人犯有拖延症,有的人執行力不強,而有的人做事沒有規劃性……我們要把這些缺點羅列出來,有針對性的去改變。當把我們身上致命的弱點逐一攻破時,我們就能收穫到全新的自己,回頭再看一看,其實跳出舒適圈也並不是那麼難。

4.堅持、堅持再堅持。

既然我們做了決定,就一定要堅持,堅持是成功路上不可或缺的基石。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告訴自己,再堅持一下,就能遇到更好的自己。

朋友們,從今天開始,讓我們跳出舒適圈,我們會發現,其實在舒適圈之外,我們會離成功更近一點,終將收穫更多美好。

相關焦點

  • 是時候跳出「舒適圈」了?「姿勢」不對一樣不成功
    現在,網傳大量關於「跳出舒適圈」的言論,孤立大家勇於跳出舒適圈,以便能夠更行更好的突破與發展。仿佛「跳出舒適圈」是一劑萬能藥,只要選擇了,就會有很好的結果。很遺憾,事實並非如此。前不久,有朋友就抱怨:「都說跳出舒適圈,我跳出來了,但是各種不適應,接著換了兩份工作,現在都不知道怎麼辦好了。」
  • 要不要跳出舒適圈,這是個問題
    ,這樣來自時代的壓力,是不是告訴我們只有不停地走,才能不被這個時代所拋棄?作為傳統媒體人,自己的舒適圈是否一定要踏出呢?首先什麼是舒適圈?它是指所有人都生活在一個無形的圈子裡,與認識的人相處,做自己會做的事,所以感到很輕鬆、很自在。但是當我們踏出這個圈子界限的時候,就馬上會面對不熟悉的變化與挑戰,感到不舒適。每次當有人問到,我要不要踏出自己的舒適圈?大家的回答參差不齊:「所謂的舒適區這麼舒適,為什麼還要跳出去?」
  • 睡前思考:跳出舒適圈真的好嗎?
    當你享受安穩的時候,總有人會對你說跳出「舒適圈」,就好像跳出「舒適圈」就是我優秀、我獨立、我成長、我高貴、我氣質、我個性.......的標籤。當你反駁的時候,總有人列舉不少名人的案例來告訴你,只有跳出「舒適圈」才能成功、才能成才、才能變得更加優秀。於是乎,馬雲辭去老師,走上漫漫創業路是因為跳出「舒適圈」,最終才成就了阿里巴巴的偉業;王健林放棄公務員工作,下海經商是因為跳出「舒適圈」,才最終成就了地產巨頭「萬達集團」;蘋果公司創始人賈伯斯跳出學校裡的「舒適圈」,才創造出了改變世界的蘋果公司。
  • 跳出舒適圈,挑戰極限
    而我們要做的是:跳出所謂的舒適圈,時刻保持危機感,多去學習,挑戰自己的能力極限。俗話說:「菩薩合掌念菩薩,求人不如求自己。」投資什麼都不如投資自己,多一樣本領,就可以減少求人的機會。只有自己足夠強大,才會有更多的人願意幫你。
  • 乘風破浪的姐姐:跳出舒適圈,你會發現自己的無限可能
    但她們卻來這個唱跳的舞臺進行比賽,無疑是跳出了自己的舒適圈,讓觀眾看到了她們的另一面,就目前網友的討論熱度來看,她們也獲得了大眾的認可和喜歡!明星在節目中是這樣,我們普通人在生活中也是這樣,只有跳出了自己的舒適圈,你才會發現自己的無限可能!
  • 年輕人跳出舒適圈,升華還是墮落?
    在近日熱播的《幻樂之城》裡,易烊千璽用作品講述了少年打破舒適圈的決心。但不是所有人都願意跳出舒適圈,最新一期《幻樂之城》裡,觀眾不難發現大張偉強調自己的「綜藝感」,作為導演的伊能靜則強調自己想要的是「電影感」,兩人都想堅持自己的「舒適圈」。其實,堅持舒適圈或跳出舒適圈,只是個人的不同選擇。作為年輕人的我們,面對舒適圈應該怎麼辦呢?
  • 人要跳出自我的舒適圈
    當然,人都會有惰性,有些人會不安於現狀,會讓自己在人生的路上,不斷的拼搏,不斷的前行;有些人安於現狀,生活在自我的舒適圈選擇了安逸和滿足。其實當一個人在自我的舒適圈生活久了,對於生活的態度和對未來的規劃是麻木的。時間長了,反而會厭倦社會的百態。情緒就受到了幹擾,總會覺得在生活上事事不如意,工作上煩惱不斷。
  • 跳出舒適圈,主宰自己的生活!
    打破原有的,跳出固有的圈圈,重新建立新的東西,需要勇氣,更需要能力。不要在該奮鬥的年紀選擇安逸,你偷過的懶,總會有需要還回去的時候。敢於跳出舒適圈,做不同的努力,不同的改變,人生才會變得更精彩!在工作中她看到自己的短板,也不甘心只做點小買賣,所以她決心要作出改變,那就必須跳出原有的舒適圈,不斷學習,追求進步。要想做出改變,意味著要放棄原有的,開啟人生的新一頁,這個放棄也意味著原來穩定的收入也會一併失去,進入一個新的行業,必須從低學起,生活的保障也會一下子失去平衡。
  • 面對「跳出舒適圈」的鼓勵,我有困惑
    這些讓我們心神不寧的情緒如此刻骨銘心,讓我們難以忘卻。我想,這可能就是最大的意義:不忘卻那時的無力,才能在未來時刻提醒我們,如何讓自己和他人有力地前行。 你還提到,希望跳出舒適圈、希望能夠不平庸地生活,常常對自己的生活不滿又不知道如何改變。
  • 年入百萬和年入十萬,哪種更願意跳出舒適圈?
    是否有抓住機會的資本,是否有跳出舒適圈的魄力,才是產生差距的根源。 什麼是舒適圈? 在一次同事聚會上,有人問2021年有什麼計劃? 同事A輕描淡寫的說:「能有什麼計劃,繼續工作唄,最好年底再漲漲工資!」
  • 人到中年,跳出舒適圈跨界轉行,如何成功淘金?
    跳出舒適圈,遇見更好的自己,是現在很多年輕人崇尚的生活哲學。那麼,問題來了,人到中年跳出舒適圈,就真的能遇見更好的自己?有更好的未來嗎?今天的節目主人公景奇,從農村考上大學,一步步奮鬥邁進大城市,在北京國企工作,有房有車工作穩定,家庭幸福,年薪50多萬元,眼瞅著38歲人到中年了,他卻果斷放棄了眼前的一切,回到農村去養雞養羊。景奇跳出舒適圈,跨界轉行,他身上到底經歷了什麼故事呢?結果又會如何呢?跨界轉行、荒山淘金?
  • 天馬同學說丨跳出舒適圈,遇見更好的自己!
    身處這大變局之中,我們的企業充滿了無數的可能,而我們每一個人,都面臨著無限的機遇。No.1 放棄很容易,堅持是真的難。學會計專業,畢業找工作真的是無比艱難。因為沒有經驗,我甚至陷入過職場死循環。心灰意冷之際,接到了天馬的面試邀約。
  • 為什麼要跳出舒適圈?最怕你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但待在舒適區裡,也代表停頓止步,會導致我們不思進取,故步自封。最怕你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那麼,為什麼要跳出舒適圈呢?大致有以下三點原因:第一,舒適圈真的舒適嗎?可是,與此同時,你就如溫水煮青蛙,剛開始青蛙悠然自得地享受著溫水,過了一段時間,等水溫熱到它熬不住的時候,它就再也跳不出來,葬身沸水之中了。慵懶,邋遢,貪睡,是時候做出改變了!走出宿舍門,校門,結交新的朋友,豐富彼此的生活,讓陽光充滿心間。
  • 很多時候離開舒適圈,也許我們才能獲得真的快樂
    每個人都會因為成長環境、後天的工作環境而造成看似各不相同但實則大同小異的安逸的舒適圈。對於舒適圈人都存在依賴性,但很多時候正是因為舒適圈,才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局限性。也許對我們很多人來說,走出舒適圈,是為了更多更好的快樂。但真相在於,生命中的每一天都不比另一天更應該被犧牲。及時滿足自己,從來都不是丟人的事。走出舒適圈太久,別忘了當初為何出發。
  • 老鷹蛻變:換啄、爪、羽毛——對自己「狠」一點,就離成功近一點
    因為才華橫溢的人總喜歡依靠自己的天賦,而不是努力,所以經常放任自流;而資質愚頓的人知道自己的弱點,肯於拼搏,肯於對自己「狠」一點。所以我們在生活中一定要對自己「狠」一點,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高自己,持之以恆,一定能出類拔萃。怎樣做才能稱作「狠」呢?其實很簡單,只要每天多努力一點。別人玩遊戲的時候,你在寫論文;別人睡覺的時候,你在讀書;別人看美劇的時候,你在加班……時間會讓你看到對自己「狠」的結果。
  • 對自己狠一點,才能離成功近一點 從今天開始,做個優秀的人
    從現在開始改變,你將會獲得不一樣的未來!
  • 那些所謂逃離舒適圈的人,不是敗在了路上,就是輸在了起點
    今天在逛某乎的時候,看到很多人都提到了「舒適圈」這個詞語,前幾年這個詞語在職場圈子很火,同時另一個詞語「跳出舒適圈」也跟著火了起來,這兩個詞導向的是兩個對立面,大家對這兩個詞的理解大概就是,人一旦在一個相對安逸,輕鬆,壓力不是那麼大的環境中待久了,就很容易失去鬥志和上進心,最終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下,在社會這個大篩子之下,一層一層被淘汰。
  • 舒適圈:不是每個人都必須要跳
    圖片 Pixabay01「舒適圈」作為一個網絡流行詞,近些年來一直被人提起,並且通常還會在它前面加上一個動詞——跳出。跳出舒適圈,意味著讓自己嘗試不舒適,然後再通過各種努力,使其讓自己適應這種不舒適,以此來擴大自己的舒適圈。
  • 走出舒適圈,是你精彩人生的第一步
    「監獄就是在你身邊的隱形牢籠,或許一開始你充滿了牴觸心理,有著勇敢走出去的決心。可是慢慢的你會放棄抵抗,覺得抵抗太累了,還是得過且過選擇安逸吧。這就是所謂的」舒適圈「。而唯一的」救命稻草「,只有主動跳出舒適圈。
  • 敢於走出舒適圈,努力讓自己過得更好
    在這個時代,只要你敢做,不怕苦不怕累,還是有機會成功的。短視頻創作者、網紅博主李子柒,做美食拍成短視頻一舉成名。不僅在國內火了,還火爆海外,李子柒在全球擁有超過3000萬的粉絲。有的人天生命好,能出生於富貴的家庭,一開始就贏在起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