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12月29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何佳媛)28日,福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召開新聞通氣會,通報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情況。記者從會上獲悉,福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已取得階段性成果,踐行「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理念,增強基礎設施保障,健全公共服務設施體系,構築「山-城-江」景觀格局和藍綠交織的生態網絡,持續提高宜居環境品質。
強調城鄉融合與陸海統籌
自然資源部部署全面開展國土空間規劃工作以來,福州市吸納原城市總體規劃和原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雙試點」成果經驗,完成市級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現狀評估,以及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雙評價」工作,在此基礎上形成《福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階段性成果,並經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研究同意。
《福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將是福州市首個此類規劃,包括了市域、中心城區兩個層次,強調了城鄉融合與陸海統籌。
規劃基期為2020年,規劃期限為2035年,近期至202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規劃編制把握「多區疊加」機遇,擬定福州2035年發展願景和目標。
嘗試規劃戰略留白等多項創新
規劃基本完成了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優化調整,梳理明確山水林田湖草等各類要素保護開發目標與管控要求,構建全域生態安全格局。
福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規劃編制過程中,福州首次嘗試了規劃戰略留白,即預留部分暫不安排具體功能的空間。「將嚴控土地無序蔓延,為城市遠景發展留有餘地。」
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該規劃著力打造福建科學城等科創空間和環東湖、晉安湖、旗山湖等一批示範園區。同時,規劃首次劃定了工業用地控制線,用剛性標準,嚴控工業用地改變用途,確保福州未來的重點項目供地。
推進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發展
該規劃編制過程中,福州市同步推進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等19個專項規劃和18個專題研究編制。以增保護內容、增公共空間、增活化利用和疏解老城人口的「三增一減」來實現福州新時期、全時空、全方位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