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提出發展目標:到2035年將建成文化強市

2020-12-23 澎湃新聞

昨天(22日)下午,武漢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浴火重生英雄城 感恩奮進新徵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武漢」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聚焦「堅定不移推進文化強市建設」。

市文化和旅遊局負責人介紹,我市將堅定不移繁榮發展武漢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不斷增強文化軟實力,到2035年,武漢將建成文化強市。

發布會現場。記者任勇 攝

該負責人說,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點上,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勾勒了建設文化強市的美好願景:到「十四五」末,武漢的文化魅力更加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英雄城市、英雄人民」精神特質充分展現,文化事業繁榮興盛,文化旅遊產業成為支柱產業,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水平全面提升。到2035年,武漢將建成文化強市。

武漢獲評

全國首批文化消費試點城市

據介紹,「十三五」時期,我們持續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內涵和魅力更加彰顯。全市現有國家級文保單位33處,居副省級城市第5位。盤龍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成為為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萬裡茶道」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大力實施藝術精品創作工程,50餘項作品獲評國家級獎項或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武漢成為全國戲曲名團、名家匯演獻藝的「戲碼頭」。著力完善公共文化設施,打造公共文化品牌。每萬人擁有公共圖書館面積、每10萬人擁有演藝場館數量排名分別居全國城市第3位和第5位。湯湖圖書館獲評「全國最美圖書館」稱號。「武漢之夏」成為全國首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優秀示範項目;黃陂區李家集街(泥塑)被命名為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武漢獲評全國首批文化消費試點城市。

實現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勾勒的建設文化強市目標,武漢將全面提升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十大行動」,著力增強市民文明意識、規範市民文明行為、培育城市文明風尚,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建設更高水平的全國文明城市,充分展現英雄城市的獨特魅力和英雄人民的文明風採。

武漢將建設12分鐘文體圈

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實施文藝作品質量提升工程,不斷推出「反映時代新氣象、謳歌人民新創造」的文藝精品,打響「文藝漢軍」品牌。辦好第十七屆中國戲劇節,振興武漢戲曲大碼頭。推動建設普惠性、高質量、可持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公共文化數位化,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12分鐘文體圈,讓城市文化融入市民生活,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觸手可及「詩與遠方」。

加強重大文化設施建設,推進長江數字媒體城、武漢廣電全媒體中心建設,規劃建設武漢戲曲藝術中心、武漢圖書館新館。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推進漢口歷史文化風貌區、武昌古城等歷史片區保護性開發,打造歷史文化傳承發展樣板區。充分挖掘武漢紅色文化資源,大力發展紅色旅遊,把武漢打造為全國重要的紅色革命教育基地。

全面提升文化產業規模和質量。落實文化產業數位化戰略,做優做強動漫、遊戲、電競、網絡直播等產業。實施文化市場主體孵化培育工程,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努力培育發展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大型文化企業。整合黃鶴樓、知音號、夢幻長江燈光秀等文化旅遊資源,培育國家級旅遊演藝精品項目,打造夜間文化旅遊品牌;擦亮一批文旅商業街區品牌,以消費促發展,打造新型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創建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使文化產業成為支柱產業。

武漢文化產業

在逆勢中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活力

武漢市統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武漢疫後重振進程中,文化產業在逆勢中展現出了強大的韌性和活力。今年前三季度,全市916家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306.8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6%,增幅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二季度到三季度實現了增幅今年首次「由負轉正」。

文化核心領域逆勢上揚。新聞信息服務、內容創作生產、創意設計服務、文化傳播渠道、文化投資運營、文化娛樂休閒服務等主要文化行業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144.02億元,同比增長20.2%,增幅較上半年提高20個百分點。主要文化行業的強勁增長,支撐了武漢文化產業的整體上升趨勢。

新型文化業態增長強勁。廣播電視集成播控、網際網路搜索服務、數字出版等16個文化新業態行業小類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83.8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2.5%,增速比上半年提高42.2個百分點;佔全市規上文化企業營業收入比重為44.7%,比上年同期提高0.6個百分點。

今年來,武漢「網際網路+文化」持續深入融合,網際網路其他信息服務、網際網路廣告服務、網際網路文化娛樂平臺等3個行業營業收入增速均超過100%。國慶中秋期間,武漢假日旅遊、長江燈光秀、武漢禮遇等文旅活動獲得國內外主流媒體和廣大網友熱烈點讚。武漢文化金融服務中心正式揭牌投入運行,創建國家文化和金融合作示範區取得實質性進展。

今年11月,武漢文化發展集團、武漢鬥魚、微派網絡、兩點十分、《知音號》等18家企業(品牌)榮膺首屆「湖北省文化產業品牌」,佔全省文化產業品牌總數的60%。日前,武漢市公布了首屆十個「武漢市文化產業品牌」,涵蓋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等行業龍頭、「楚才」等家喻戶曉的知名活動、「紅T」等影響力「出圈」的時尚園區,代表了武漢文化產業的優勢特色。

在嚴格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武漢採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成功舉辦了第三屆中國數字創意科技展暨2020中國遊戲節、第十五屆華語青年電影周、2020「中國好聲音」總決賽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精彩活動。

著力搭建電競上下遊產業鏈

讓武漢成為電競的熱土

武漢旅遊體育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武漢最大的旅遊、體育國有資本運營綜合體,集團正深耕武漢文旅領域,不斷挖掘資源潛力,創新旅遊產品,打造城市品牌,推動「大江大湖大武漢」邁向國際化。

「知音號」(資料圖)

武漢旅遊體育集團將進一步深耕東湖、兩江四岸兩大核心旅遊區。在東湖板塊,串聯東湖綠道、遊船、帆船、沙灘浴場等景點。在兩江四岸板塊,《知音號》《夜上黃鶴樓》、長江上首艘純電動遊船《君旅號》、長江燈光秀等項目精彩紛呈。明年底知音號姊妹船《古琴號》將投入運營,未來還將打造多艘電動遊船,不斷提升完善相關躉船碼頭的功能,豐富長江的文旅產品。

文化投資開發運營方面,將立足長江非遺資源,重點推進非遺文化的特色化、規模化、品牌化的發展,積極開展非遺系列的高端文創、體驗劇的策劃設計等,強化在文化數字領域板塊,挖掘文化投資、開發、運營的潛力。

武漢旅遊體育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集團將著力實現體育運營、商業運營、會展運營三大業務突破。基於「武漢網球公開賽、武漢馬拉松和武漢水上馬拉松」三大核心賽事運營業務,努力實現體育場館資源和經營業務的突破;著力搭建電競的上下遊產業鏈,讓武漢成為電競的熱土。圍繞東湖,打造富有特色的酒店民宿;圍繞漢口歷史風貌區,將會從旅遊功能提升的角度,加強對歷史建築與街區的保護利用,導入酒店、商業、辦公等業態。積極籌建會展產業集團,實現上遊場館運營、中遊會展組織、下遊配套服務等會展產業鏈的搭建,推動武漢會展平臺的高質量發展。

同時,武漢旅遊體育集團還將立足東湖旅遊、兩江四岸旅遊兩個板塊,加速漢口歷史風貌區、江夏大光谷、黃陂旅遊三個板塊的落地,形成「2+3」的空間格局,加速向武漢市全域發展,全力打造武漢的新名片。

(長江日報記者萬建輝 葉飛豔 海報:文案丨陳智 設計丨王語哲 記者丨萬建輝)

來源 | 長江日報-長江網

原標題:《武漢提出發展目標:到2035年將建成文化強市》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2035年基本建成新時代現代化強市
    《建議》提出棗莊市到2035年基本建成新時代現代化強市的遠景目標。  具體描述就是:綜合實力、創新能力、開放活力、文化軟實力大幅躍升,發展質量進入全省前列。  人們不禁要問,作為全省經濟並不發達的市,棗莊2035年基本建成新時代現代化強市,目標是不是定得有點高遠?  棗莊市委書記李峰對此作了說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我國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這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必須為之努力奮鬥的第二個百年目標,棗莊理應有所作為、有所擔當、有所貢獻。
  • 到2050年,北京市將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體育強市
    到2035年,形成政府主導有力、市場充滿活力、社會組織健康發展、公共服務完善的體育發展新格局,實現體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成體育強市。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體育強市。人民的體育科學素養和體質健康水平、體育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居於世界前列,體育成為大國首都的重要標誌。二、重點任務(一)落實全民健身戰略,助力健康北京建設增強市民健身意識。
  • 到2035年,從化將建成468公裡碧道
    大洋網訊 近日,廣州正式印發《廣州市碧道建設總體規劃(2019-2035年)》其中提出至2025年,全市建成碧道1506公裡;至2035年,全市建成碧道2000公裡的總體目標,建成通山達海碧道、廣佛高質量發展碧道、城央環島碧道、田園風光碧道等一系列特色碧道和主題場景。
  • 2035年遠景目標是什麼意思?2035年要實現什麼目標
    2035年要實現什麼目標十四五規劃建議全文 2035年遠景目標全文內容九個方面勾畫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2035年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是什麼 主要內容一覽  中新社北京10月25日電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將於10月26日到29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將審議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
  • 2035年,我XX歲!不只關心錢……
    「希望健康中國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2035年遠景目標提出要建成健康中國。健康中國與每個人的身體息息相關,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希望國家醫療衛生體系和技術不斷更新完善,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中老年人能活得更加有尊嚴。」李玉說。在廈門一所大學當輔導員的90後曉雯,也非常關注健康中國。「到2035年,我41歲,父母都是65歲。
  • 深圳提出2035年遠景目標:經濟總量、人均GDP在2020年基礎上翻一番
    12月22日,深圳召開市委六屆十七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深圳市委關於制定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全會提出了「三個五年」的階段目標:到2025年,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2030年,建成引領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創新城市,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躍上新臺階;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成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 武漢將規劃建設武漢戲曲藝術中心、武漢圖書館新館
    記者任勇 攝長江網12月22日訊(記者萬建輝)22日下午,武漢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浴火重生英雄城感恩奮進新徵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武漢」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聚焦「堅定不移推進文化強市建設」。市文化和旅遊局負責人介紹,我市將堅定不移繁榮發展武漢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不斷增強文化軟實力,到2035年,武漢將建成文化強市。
  • 武漢將規劃建設武漢圖書館新館、武漢戲曲藝術中心
    」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聚焦「堅定不移推進文化強市建設」。市文化和旅遊局負責人介紹,我市將堅定不移繁榮發展武漢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不斷增強文化軟實力,到2035年,武漢將建成文化強市。該負責人說,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點上,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勾勒了建設文化強市的美好願景:到「十四五」末,武漢的文化魅力更加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英雄城市、英雄人民」精神特質充分展現,文化事業繁榮興盛,文化旅遊產業成為支柱產業,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水平全面提升。到2035年,武漢將建成文化強市。
  • 中國城市發展日報|上海新目標:2035年成為全球頂尖城市
    中國城市發展日報|上海新目標:2035年成為全球頂尖城市 2020-12-10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35年建成體育強省、健康廣東!廣東「十四五」正加速從體育大省到...
    原標題:2035年建成體育強省、健康廣東!廣東「十四五」正加速從體育大省到體育強省蝶變   疫情影響下,人們對體育的渴求變得尤為強烈。
  • ...四大「路線圖」引領文化強市,攜手世界500強搶佔未來15年文化...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事業進一步繁榮發展的關鍵期,廣州文化強市建設即將迎來未來5年至15年的發展新格局。廣州市「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日前全文公布,提出「著力實施文化強市戰略,打造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城市範例」的總體目標,並分別就精神文明建設、文化品牌塑造、公共服務體系、文化產業培育四大領域作出具體部署,描繪出文化強市的四大「路線圖」。
  • 濟南新遠景:2035年,建成「五個中心」
    濟南新遠景:2035年,建成「五個中心」 2020-12-15 22: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國鐵路明確2035年及2050年發展目標
    《新時代交通強國鐵路先行規劃綱要》今天(8月13日)發布,明確了中國鐵路2035年及2050年的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以「八縱八橫」為主通道的高鐵網和普速鐵路網都將進一步優化和完善。綱要明確,到2035年,全國鐵路網運營裡程達到20萬公裡左右,其中高鐵7萬公裡左右。20萬人口以上城市實現鐵路覆蓋,50萬人口以上城市高鐵通達。2016年,國家出臺以「八縱八橫」高鐵網為主通道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以來,我國鐵路建設投資連續保持在每年8000億元以上,「八縱八橫」高鐵主通道目前建成運營規模達70%。
  • 武漢審議通過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
    來源: 楚天都市報18日召開的武漢市委十三屆十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武漢市委關於制定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規劃建議》)。19日,中共武漢市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解讀全會相關精神。
  • ...遠景目標: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展望2035年,進一步明確了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豐富了目標內涵,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 重慶力爭2025年建成文化強市和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
    原標題:力爭2025年建成文化強市和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重慶市文化旅遊部門如何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為引領,乘勢而上,奮力奪取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新勝利?日前,重慶日報記者專訪了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黨委書記、主任劉旗。
  • 「十四五」規劃的重要意義及其與2035年遠景目標的內在邏輯
    【摘要】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了我國「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既立足近期,又謀劃長遠,二者相互銜接,為持續推進各項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清晰可行的路線圖。
  • 深圳2035年遠景目標:經濟總量在2020年基礎上翻一番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深圳2035年遠景目標:經濟總量在2020年基礎上翻一番中國共產黨深圳市第六屆委員會第十七次全體會議於2020年12月22日舉行。《深圳特區報》報導稱,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深圳市委關於制定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會議提出深圳市到2035年的遠景目標,其中包括經濟總量、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在2020年基礎上翻一番。
  • 州委七屆九次全會召開 提出恩施州「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
    全會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精神,認真總結恩施州「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深入分析新發展階段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提出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明確「十四五」時期恩施州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和主要目標。
  • 武漢發展目標:打造五中心 做強四城市副中心
    中國共產黨武漢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於2020年12月18日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中共武漢市委關於制定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規劃《建議》)。19日,市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解讀全會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