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發展目標:打造五中心 做強四城市副中心

2020-12-22 人民網湖北頻道

中國共產黨武漢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於2020年12月18日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中共武漢市委關於制定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規劃《建議》)。19日,市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解讀全會精神。

■ 全會對武漢有著極為特殊的意義

市委政研室主任杜成會表示,這次全會對武漢有著極為特殊的意義。

一是特殊的時代背景。「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兩個大局」風雲際會,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即將開啟新徵程。這樣一個時代背景註定與往不同,這個時候召開的全會註定意義非凡。

二是特殊的時間節點。經受住百年不遇新冠肺炎疫情考驗的武漢,正在加速疫後重振、浴火重生。抗擊疫情,武漢是決戰決勝之地,是偉大抗疫鬥爭的精神坐標;疫後重振,在一季度遭受重創的情況下,武漢經濟快速反彈、逆勢崛起,二季度弱勢打平,三季度強勢轉正,單季增長6.9%,GDP重回全國城市前十,成為經濟發展的「風向標」。「武漢怎麼看」「武漢怎麼幹」,一舉一動,全國關注、全球關注。

三是特殊的使命擔當。面對疫情的衝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湖北武漢「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多年積累的綜合優勢沒有改變,在國家和區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沒有改變」,寄望武漢「一定能夠徹底戰勝疫情,一定能夠浴火重生,一定能夠創造新時代更加輝煌的業績」,要求我們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國家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等國家戰略聚焦武漢,百餘項國家級改革發展試點任務落地武漢。湖北省委提出「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的發展布局,旗幟鮮明支持武漢做大做強,要求充分發揮「一主引領」的輻射帶動作用。武漢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 奔著問題去、奔著解決問題去

規劃建議這樣編制

杜成會說,全會最重要成果是審議通過了規劃《建議》。規劃《建議》編制過程堅持開門問策、凝聚人心。主要體現在「四個真」。

真重視——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忠林,市委副書記、市長周先旺領導、謀劃「十四五」規劃編制。市委先後召開財經委會議、專題會、務虛會,分析發展形勢,研究發展定位,明確發展方向。市領導深入一線調研,市直各部門結合各自職能開展前期基礎性研究,形成一系列面向「十四五」的思路舉措。

真民主——市委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基層代表座談會、專家學者座談會、各區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等,廣泛聽取社會各界人士意見,通過網絡廣泛徵求市民對「十四五」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建議稿形成後,市委專門徵求市「四大家」班子、市委委員和候補委員以及市直部門的意見。可以說規劃《建議》充分凝聚了全市智慧,調動了方方面面積極性,充分體現了市委科學決策、民主決策。

真務實——規劃《建議》堅持目標導向、效果導向、問題導向,奔著問題去、奔著解決問題去,組織各區各部門認真梳理當前制約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近40個,逐條研究並提出針對性舉措,不斷提高「十四五」建議的實效性。

真鼓勁——規劃《建議》全方位、全領域對標對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精神,在國家和全省大格局、大目標、大戰略中找準武漢定位、謀劃武漢發展,堅定了全市上下奮鬥「十四五」、奮進新徵程的信心和決心。

■ 提出一系列新目標、新舉措

打造「一中心、三高地」「965」產業集群

杜成會介紹,規劃《建議》系統回答武漢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在繼承歷屆市委、市政府發展戰略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目標、新舉措。

在大力培育新動能方面,緊緊咬住建設國家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明確打造「一中心、三高地」:建設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產業創新高地、創新人才集聚高地、科技成果轉化高地。

在加快發展新產業方面,順應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勢,結合武漢實際,提出打造9大支柱產業、6大戰略性新興產業、5大未來產業的「965」產業集群發展思路。9大支柱產業包括:「光芯屏端網」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製造和服務、大健康和生物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智能建造、商貿物流、現代金融、綠色環保、文化旅遊;6大新興產業包括:網絡安全、航空航天、空天信息、人工智慧、數字創意、氫能;5個未來產業包括:電磁能、量子科技、超級計算、腦科學和類腦科學、深地深海深空。這是武漢大力發展實體經濟,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有力抓手。

在全力拓展新空間方面,聚焦武漢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創新性提出加快構建「主城做優、四副做強、城鄉一體、融合發展」的空間發展布局。「主城做優」:中心城區以兩江四岸為核心,推動三鎮聚合均衡發展。「四副做強」:加快建設光谷副城、車谷副城、臨空經濟區副城、長江新區副城,形成高質量發展重要引擎。「城鄉一體、融合發展」:加強主城與副城、副城與副城之間的協作聯繫,實現一體發展、協調發展。這一謀劃,是市委在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理念、融入新格局、展現新作為的精心布局,全市各城區、各功能區都能在這一格局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看到自己的責任,明確自己的方向。

■ 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改善人民生活品質

「規劃《建議》通篇貫穿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注重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杜成會說。

聚焦滿足群眾公共服務需求,打造12分鐘文體圈、15分鐘社區便民商業生活圈、10分鐘醫療急救圈;

聚焦滿足群眾多元出行需求,構建武漢城市圈1小時通勤、長江中遊城市群2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的綜合交通網;

聚焦改善群眾生活條件需求,構建供水一張網,加強飲用水和備用水源建設,打造「雙水源」城市,加強老舊小區改造,建造未來社區。

聚焦創造高品質生產生活環境,構建城市風道、綠道、水道,建設百裡長江生態廊道,打造防汛岸線、生活岸線、生態岸線、景觀岸線,建設溼地花城和世界濱水生態名城等等。

這些工作安排,積極回應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目的就是讓人民群眾生活品質更高、日子越過越好。(長江日報記者胡雪璇)

(責編:張雋、關喜豔)

相關焦點

  • 武漢發展目標:打造五個中心,做強四個城市副中心,城市圈1小時可通達
    18日召開的武漢市委十三屆十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武漢市委關於制定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規劃建議》)。19日,中共武漢市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解讀全會相關精神。加快打造「五個中心」武漢市的《規劃建議》提出緊緊圍繞國家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的總體定位,錨定打造五個中心、建設現代化大武漢的目標任務。
  • 回應殷殷期許,武漢全力「打造五個中心、建設現代化大武漢」
    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將「打造五個中心、建設現代化大武漢」作為武漢發展的目標定位。武漢如何理解和把握這一目標定位?19日,中共武漢市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相關精神。市委政研室主任杜成會表示,這可以從四個維度來理解和把握:一是中央有重託。大武漢是習近平總書記今年3月10日視察湖北武漢時,對武漢的殷殷期許。現代化,是對接十九屆五中全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五中心,是為更好擔負起國家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等重大國家使命必須增強的核心功能。二是省委有要求。
  • 主城做優、四副做強!武漢的新目標新舉措還有哪些?權威解讀來了
    這是武漢大力發展實體經濟,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有力抓手。在全力拓展新空間方面聚焦武漢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創新性提出加快構建「主城做優、四副做強、城鄉一體、融合發展」的空間發展布局。「主城做優」:中心城區以兩江四岸為核心,推動三鎮聚合均衡發展。「四副做強」:加快建設光谷副城、車谷副城、臨空經濟區副城、長江新區副城,形成高質量發展重要引擎。
  • 大廠:全力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後花園」
    與北京城市副中心隔潮白河相望的大廠回族自治縣早已是一片層林盡染、疊翠流金的豐收景象,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建設的推動下,大廠堅持「全民服務副中心」發展思路,勇於擔當、銳意進取,努力破解發展瓶頸制約,加快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加速形成一體化發展格局,全力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後花園」。
  • 點亮南湖城市副中心!武漢洪山區4座商業體將拔地而起
    根據洪山區大學之城建設推進會初步規劃,南湖城市副中心定位為武漢創享中心,規劃願景為大學之城、田園之城、高效之城和生態慢城,產業發展方向為生產服務業和生活服務業。據悉,南湖城市副中心由南湖連通渠、珞獅南路、南環路、李紙路合圍而成,用地面積5.56平方公裡,是南湖片區的核心區域。
  • 北京城市廣播副中心之聲開播
    原標題:北京城市廣播副中心之聲開播   10月19日,北京城市廣播副中心之聲正式開播。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杜飛進,副市長、城市副中心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隋振江出席開播儀式。
  • 「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通州區舉行
    【本網訊 記者熊輝】12月15日上午,由北京市通州區投資促進服務中心與北京各省市駐京機構商務協會共同主辦的「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通州會議中心隆重舉行。楊東風詳細介紹了北京城市副中心之政策優勢、交通優勢、區位優勢、生態優勢、產業優勢、營商環境、旅遊及文化資源優勢,就北京城市副中心主要投資領域及相關優惠政策做了分享,並就北京城市副中心未來發展及十四五發展規劃與下一步重點工作做了詳細介紹。北京各省市駐京機構商務協會會長李延平應邀組織企業家代表團出席「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研討會」。
  • 武漢提出發展目標:到2035年將建成文化強市
    記者任勇 攝該負責人說,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點上,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勾勒了建設文化強市的美好願景:到「十四五」末,武漢的文化魅力更加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英雄城市、英雄人民」精神特質充分展現,文化事業繁榮興盛,文化旅遊產業成為支柱產業,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水平全面提升。到2035年,武漢將建成文化強市。
  • 北京城市副中心「橋頭堡」效應顯現
    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橋頭堡」,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產業重構、資源整合早已跳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帶動「通武廊」協同成長。近日,記者走進「通武廊」,看到城市副中心「橋頭堡」效應顯現出勃勃生機。共建「北運河文化帶」大運河是流動的文化,也是連接京津冀的紐帶。
  • 未來5年每年保持千億元以上投資 城市副中心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
    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地上吊車林立,一片繁忙景象。本報特約攝影 常鳴攝本報記者 王海燕「十四五」時期,京津冀協同發展將進入關鍵階段。城市副中心黨工委常務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通州區委書記曾贊榮表示,未來5年,城市副中心將每年保持千億以上投資強度,一年一個節點,實現城市框架基本成型。一批市民關心的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民生工程將持續推進,同時加快與北三縣等地區的協同發展,努力把副中心打造成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橋頭堡」。加快打造「軌道上的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先行。
  • 聚焦北京城市副中心,共話最IN「國際範兒」
    你來過北京城市副中心嗎?12月25日,由通州區委宣傳部、通州區委網信辦主辦,環球網承辦的「副中心的國際範兒」主題沙龍活動將邀請各領域專家學者、網絡名人、企業代表等共話發展,全方位深入解讀副中心城市發展與國際化歷程中的新突破。
  • 區域|深化對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認識和認同
    作者:胡九龍為什麼要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是什麼?實現路徑是什麼?現在建設發展得怎麼樣?這些問題,要在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的基礎上,結合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的實際,從認識和實踐層面來回答。
  • 城市副中心建設四周年 從規劃藍圖變成現實畫卷
    城市副中心,早已在時不我待、日新月異的建設速度中從規劃藍圖一點點變成現實畫卷。2019年1月11日,北京市級行政中心正式遷入副中心,正是這一恢宏歷史進程中的重大標誌性事件。從孕育到橫空出世再到迅速成長,短短4年時間,北京城市副中心有序拉開建設框架。運河重生 打造副中心文化名片北運河是通州的文化名片。
  • 論道通州發展 解析區域價值 北京城市副中心發展論壇暨馬光遠經濟...
    為洞鑑自貿區建立對於北京及副中心城市發展重要意義, 12月2日,「洞見未來 賦能機遇」北京城市副中心發展論壇暨馬光遠經濟講座在京舉辦。而通州區域作為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名副其實的財富風口,更是城市發展的重要引擎,但相比城市其他區域,通州運河商務區未來可期。林巍博士表示,近年來,順應國家戰略,搶抓發展機遇,通州區域積極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和發展氛圍,未來將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把通州建設成為在政治、科技、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具有廣泛和重要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建設成為人民幸福安康的美好家園。
  • 一批標誌性金融項目落戶北京城市副中心
    新華社北京9月29日電(記者關桂峰)隨著一批符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的標誌性金融項目落戶,北京城市副中心財富管理、綠色金融、金融科技生態圈正加速形成。運河商務區是北京城市副中心重點打造的高端金融服務功能區,重點承接面向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金融增值業務和金融改革開放的增量資源。目前,已有230餘家銀行、保險、證券、基金、租賃、保理等金融機構聚集於此。北京城市副中心黨工委常務副書記、通州區委書記曾贊榮說,副中心建設需要金融的強力支撐,也為金融業發展提供了巨大市場空間。
  • 國內外頂尖資源創新要素將集聚城市副中心
    北京城市副中心運河商務區將打造全球財富管理中心。(武亦彬攝)為確保「兩區」建設不斷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努力打造改革開放的「北京樣板」,城市副中心將立足運河商務區「金融+總部」產業定位,打造「運河金融城」,聚焦財富管理、綠色金融、金融科技等功能,建設全球財富管理中心、設立全國自願減排碳交易中心、探索綠色發展先進模式、推動金融領域深度創新;圍繞張家灣設計小鎮「設計+城市科技」主導功能,建設「國際設計小鎮」,
  • 北京城市副中心GDP今年預計達1080億元
    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聞發布會「城市副中心建設專場」昨日舉行。城市副中心黨工委委員、管委會發改局局長、市發改委副主任張豔林介紹了「十四五」時期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任務,未來五年,副中心將建成城市綠心三大建築,建成一批優質學校等。此外,副中心率先啟動9個家園中心規劃建設,首個社區級家園中心中倉家園中心已結構封頂。
  • 北投在城市副中心投了3200億元
    11月27日,在《財經》年會「2021:預測與戰略」北京城市副中心專場活動中,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北投集團)董事長李長利介紹,目前北投集團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資建設的項目超過150個,投資規模約3200億元。
  • 北京城市副中心「十四五」規劃正加緊編制 未來五年什麼樣?
    推動實現一體化聯動發展  11月20日,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會的會議室裡正舉辦一次緊張高效的對接會。城市副中心、廊坊市及北三縣的規劃編制團隊齊聚一堂,迅速落實前一天北京市主要領導與河北黨政代表團座談的精神。  自今年初,城市副中心「十四五」規划起草以來,像這樣的對接會已開過多次。哪怕是在疫情防控最吃緊的時候,編制團隊也以視頻會議等方式,始終保持緊密聯絡。
  • 鄭州又一個核心板塊規劃出爐,將打造鄭州南部城市副中心!
    「一軸」為大學南路中央健康軸;「兩園」為醫療健康產業園、奧克斯小微產業園;「三區」為城市商業片區、城市健康片區、城市文化片區,重點導入生物醫藥研發、智慧醫療、康養器械研發、健康數據管理、產業金融機構等,打造「健康智都·綠色新城」,將二七新區核心板塊建設成為鄭州南部城市功能最完善的城市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