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通過各種渠道知道了站樁的好,然後開始學習站樁,想快速入門又不知道從何做起。
百度吧說什麼的都有,甚至很多文章的觀點相互悖論。
或者去QQQ群裡想和其他愛好者交流請教,可是很多人自己也沒有站多久,而且還是自學的,簡直是另外一個百度,無數信息需要自己去分辨真假。
如何開啟站樁之門就耐人尋味了。畢竟站樁不是跑步那麼簡單的運動!
我來打個比方,不一定貼切,但是個意思,不知我能不能說得明白:
若沒吃過梨子,你問梨是什麼味道?好,就算所有吃過梨的人都會給你說梨子的味道如何,你也不會真正體會到梨子的味道,哪天你真吃後會發現你之前理解的肯定不是絕對正確的。
實際需要的問題應該是:「我怎麼才可以吃到梨?」(回到站樁學習上,問題應該是:「我到底應該怎麼站樁?」)
答案是:找到梨先吃一個再說。(找個正確的樁姿勢先站。)
毛主席說過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嘗一嘗同理
接下來又有實際的問題了:梨都什麼樣子的?(站樁姿勢該怎麼擺?)
衍生出來的問題是:您想吃梨的加工品,梨汁或者罐頭?還還是鮮梨呢?(拉回到站樁上您就發揮想像吧……)
一、吃過新鮮的梨,您才能進一步去體驗出各種梨加工品的好壞。(。站的多了自身就懂哪個老師說的對錯了)
二、吃的是梨的加工品也好,大致知道一些梨子的味道了。(不正宗的樁也有效果的,無非慢點)
三、吃到假梨的就有點倒黴了(有可能教你站樁的人自己都弄錯了)
接下來,您能吃到什麼樣的梨子,就看誠意與機緣了!
遇到什麼樣的老師,其實不必過於糾結。人生中遇見的人與事,都是註定,很多事都要看緣分。但是否能上正道呢?——「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關注公眾號站樁打坐入門
《大學》與《中庸》裡,反覆強調意誠心正,難怪這兩文單獨抽離出來並列四書!
心正意誠有時雖然不能換得以禮相待,但唯有如此方可逐步走上正道。古聖先賢們已經指明了大道,就靠自己邁步走了。
梨子吃幾個,就有自己的體會了。根本無需東拼西湊到處去問別人的體會,高人前輩們說得再多,你終究聽不出自己體會來。
站樁,找個真正明白的老師,一心一意按著要求去做,按照規矩去站,最忌三心二意到處問,因為文字描述感受上的東西,很可能彼此說的都不是一回事……問得多了,反而搞得自己越來越抓不住方向。
簡單的事,簡單地做就好了。
找老師最重要的就是聽話照做,半信半疑你拜師幹嘛?
梨子就是一種味道,它可能有各種吃法,但是它本身就是甜味和自己的味道,你吃了解渴解饞就好了。
站樁就是擺個樁架子,任憑花樣繁多,但根本在於強身健體。若連強身健體這個最基本的要求都達不到,玩得再玄再花哨,本末倒置,何用?
再說說時效的問題。簡單地把站樁當個鍛鍊去做,身體應該多久有改善?先不談站樁,隨便一種時下流行的鍛鍊方式,遊泳、跑步、快走、體操、打球等等,正常情況下,堅持一、兩個月,身體怎麼都有些積極的改善了吧(這裡就不談弊病了)!
站樁這麼高級、高明的鍛鍊方式,說寬一點,若三個月都不見起色,那還有什麼理由繼續耗下去呢?你一定是哪裡站錯了!
站樁要看總時間,比如說一百個小時,很多人站了幾個月每天站十分鐘八分鐘的,沒有效果也是正常的!
王薌齋先生說:持樁日久,但見效不著,須求之於己身,不是姿勢不正確,或即是心理起副作用於生理,或即生理起作用於心理,總之必有問題,當求證於高明,莫自以為是,切要!切要!
選擇站樁的朋友,都是認定了這條修身大道的,對吧?所以,唯一的問題就是,怎樣正確有效地站樁?
站對了,各種體會都隨之而來,各種反應都是階段性的小問題。就算以武入道,也得先把身體練通透了,方可談及心神通達、形而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