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羅湖,一個社區在防疫上構築的「銅牆鐵壁」

2020-12-16 晶報

1、一個謠言,與它的時間線

「網傳百仕達小區出現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目前羅湖區疾控中心並未收到相關疫情報告。經工作人員調查,住家人員確為從武漢返深,但目前身體狀況良好,未出現發熱、咳嗽等不適症狀,請大家不信謠、不傳謠,同時加強個人防護。「這是羅湖區衛生健康局官方公號「健康羅湖」於1月24日凌晨00:42發布的闢謠聲明。

謠言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1月23日晚上20:26,我收到好友微信發來的截圖,說是我們小區『有一家七口從武漢返深的住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整個小區都隔離了』」,百仕達三期小區的居民曹麗對晶報記者說:「當時我也很緊張,趕緊緻電管理處確認,得到的答覆是:謠言,已經報警了!」另外,她還專門到大門口查看了一下,「事實上,我們小區那時候並沒有封閉或者隔離」。

不過,對管理處的回覆,曹麗依然覺得很不安,她特別提醒管理處要迅速在小區業主群、公眾號以及媒體上闢謠。「既然傳出來是武漢返深的一家七口,沒發病不表示沒有在潛伏期啊,我們不少鄰居都覺得挺恐慌的」。到了當日晚上21:48,小區的公號發布了「切勿親信網絡謠傳,百仕達三期被隔離是謠傳」的闢謠信息,1月24日凌晨00:42,羅湖衛健局發布官方闢謠。

健康羅湖公眾號闢謠。

健康羅湖公眾號闢謠。

闢謠歸闢謠,小區居民的疑慮依然沒有消失,這一家七口沒有發燒症狀,但的確如居民曹麗所言,沒發病不表示沒有在潛伏期,他們居家隔離到底做的怎麼樣呢?圍繞謠言誕生前後,晶報記者分別採訪了小區管理處客服部主任彭羿、東曉社區黨委書記王鵬、金鵬社康中心主任鄭嶽以及多位居民,試圖還原真相,在公開透明的信息中讓小區居民獲得心安。

▲東曉社區黨委書記王鵬(左一)與金鵬社康中心的家庭醫生協商居家隔離者的體溫檢測問題。

「現在回想起來,這個春節我們做得最多的工作就是闢謠。」彭羿說,謠言其實從1月23日13時就是開始在網上傳播了,短短幾個小時轉發成千上萬,「恰逢春節期間小區業主離深返鄉,突如其來的緊急情況給小區物業管理工作帶來了極大的衝擊」。為消除住戶恐慌,防止假消息和謠言大範圍擴散,他們立即上報社區工作站並由其在核實數據擴散源頭的同時匯報至羅湖區衛健委,另外,轄區警務室在第一時間了解情況後立即將謠傳信息匯報至東曉派出所,通過網絡傳播數據尋找謠言傳播者。隨後,東曉社區工作站與百仕達三期服務中心聯合發表闢謠文章,物業跟業委會在小區三個群不斷發送闢謠信息,解答1288家住戶的疑問,穩定大家的恐慌心理。

東曉社區工作站黨委書記王鵬說:「我們收到謠言泛濫時,第一時間上報街道主要領導和分管宣傳及值班領導,他們立即與區衛建委進行了協調溝通」。1月23日21時,羅湖區疾病防控中心陳戊申主任、東曉街道辦張聖友副主任、社區工作站王鵬書記,一起前往謠言中的一家七口家裡座談,了解七人身體狀況,確定並無發熱、發病。1月24日凌晨, 「健康羅湖」正式發布闢謠信息。

至此,謠言不攻自破,時間線形成一個閉環。

2、送菜取垃圾由管理處「一條龍全包」,確保居家隔離者「不下樓」

「目前,這七口人自覺在家隔離,我和物業經理與該戶人員建立了微信群,每天溝通體溫檢測與生活所需」,東曉社區黨委書記王鵬告訴記者,1月23日當晚,金鵬社康中心家庭醫生上門檢測體溫,之後,醫生會指導住戶每日測量體溫並拍照片發到群裡匯總,「至今9天來,七人體溫均正常」。

那麼,自我隔離者真的能夠做到在家隔離嗎?買菜吃飯怎麼辦?取快遞、拿外賣怎麼辦?他們居家生活垃圾如何處理?他們會不會在夜晚出門散步「透透氣」呢?這是該小區多位居民在接受晶報記者採訪時候共同提出的疑問。

對此,東曉社區黨委書記王鵬與百仕達三期服務中心客服部主任彭羿均異口同聲地表示,他們「確保」居家隔離者「不下樓」,因為送菜服務與取垃圾服務,都由物業值班人員「一條龍全包」了。「買蔬菜、取快遞、拿外賣及其他應急物資,都由物業值班人員送上門,垃圾有專門人員收取,就是為了避免被隔離人員下樓外出。」 彭羿說。為此,他還發了好幾張物業人員買菜照,上面有具體的時間,畫面溫暖而有愛。

▲物業值班工作人員為居家隔離的居民提供買菜服務。

▲物業值班工作人員為居家隔離的居民提供買菜服務。

「對於此次疫情,小區在1月23日起啟動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對進入小區人員進行檢測體溫,每日對電梯、大堂、門禁等公共設施設備進行消毒。同時,為小區工作人員配備口罩,每日公示消毒工作,讓住戶待在小區安心放心。」彭羿說,1月26日,在與百仕達業委會溝通後,對小區全面實行訪客人員禁止進入小區,倡議住戶居家減少外出。在對湖北返深住戶的管理上,遵循羅湖疾控中心發布《致羅湖居民的一份信》,引導他們做好自我隔離。

談及這次社區防疫的工作模式,王鵬特別提到由社區黨委、社康中心、社區警務室組成「三位一體」工作組,他說,這是按照區衛健局的《關於做好湖北抵深群眾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密切接觸者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來開展工作的。其中,社區工作站負責宣傳、信息收集、報送,社康中心負責指導、面訪全覆蓋,對居民提供健康諮詢,而民警則協助處置突發事件和重點人違規外出。

「百仕達三期小區目有1288家住戶,到目前為止,湖北籍返小區的有15戶42人。」王鵬告訴記者,這些數據是通過物管單位返深業主登記、居民主動申報、大數據篩查等方式獲知。「由於深圳媒體和社區、物業宣傳到位,居民自覺申報還是很主動的,我們在核實過程中基本上都很配合。該小區有一個黨支部,支委會成員主動請纓,發動黨員義工為小區居民提供買菜等服務,黨支部書記劉靜華阿姨在物資最為緊缺時,捐給保安100個口罩。」王鵬說。

3、小區「疫情防控信息日報」每天向居民公示,家庭醫生在線答疑解惑

小區公共區域消殺工作

「截至2020年1月30日18:00。疑似感染0起,確診感染0起。」彭羿給記者展示了百仕達三期「小區疫情防控信息日報」,這是「疫情動態」裡的內容。記者發現,該日報每天向居民公示,內容還包括「鄰居行程動態」「物業人員動態」「每日小區消毒疫情防護動態」,並留有物業服務中心24小時聯繫電話、社區工作站以及東曉派出所電話。

對於湖北籍返回小區的住戶,日報會特別標明:具體哪一天回來,從湖北那座城市來,自駕還是坐高鐵,以及小區1到7棟樓中,每棟共有幾戶……但對居民隱私保護保護得很好,同時又便於工作人員提供疫情及相關服務。而在「物業人員動態」一欄中,不僅有上崗工作人員對返深、送餐人員測量體溫,還對返深車輛核查行程信息,更有社康中心的家庭醫生對湖北返深住戶進行體溫檢測的信息,讓人一目了然。在 「每日小區消毒疫情防護動態」中,標明每日消殺3次,分別對公共大堂、電梯扶手、電梯轎廂、按鈕、走廊扶手、洗手間、兒童遊樂場、垃圾收集點、果皮箱等出進行消殺,並配有相關圖片。記者在該小區大門口發現,這裡還特別設立了外賣與快遞的統一投放點,由小區居民自行到領取點取東西。而在該小區每棟樓下的垃圾投放點,還專門特別設有廢棄口罩回收點。

該小區大門口還特別設立了外賣與快遞的統一投放點

該小區大門口還特別設立了外賣與快遞的統一投放點

小區公共區域消殺工作

小區公共區域消殺工作

「小區物業利用自身優勢及時了解返深人員信息動態,通過每日更新返深來深人員動態表反饋給東曉社區工作站,由工作站統籌管理。另外,居民小組黨支部利用黨員帶頭示範作用和業主身份。通過小區業主微信群發布疫情信息,聯合安撫小區住戶,做到理性對待疫情傳播。」 彭羿告訴記者,物業服務中心還利用小區業主微信群、微信公眾號不斷推送正面導向信息。記者發現,小區公眾號「百仕達花園三期服務中心」一天發布多次有關疫情的宣傳,比如,「居家隔離衛生消毒指引」「致羅湖轄區居民的一封加急信」「使用過的口罩這樣處理才正確」「關於小區實施封閉管理的通知」等等。

▲家庭醫生上門提供專業的解惑答疑服務。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金鵬社康中心的家庭醫生不僅實時觀測湖北返深人員身體狀態,還進入小區業主群直接答疑解惑,消除住戶疑慮困惑。金鵬社康中心主任鄭嶽告訴記者,該社康共有9個醫生組成7個家庭醫生團隊,總共負責包括東曉、金鵬、金湖、金嶺、梧桐山等5個社區的31000多名居民。針對居家隔離者,家庭醫生與社區工作站、民警一起向居民約定時間做第一次上門,詢問必要的醫療相關信息並做好登記,發放外科口罩、體溫記錄表、洗手液(現因洗手液不足,只能暫停)、家庭醫生聯繫卡、體溫計、黃色垃圾袋(會告知如何存放及回收時間),告知居家注意事項、隔離時長、口罩戴法、洗手方式等。鄭嶽說:「我們會加居民的微信,每日居民報體溫數據,醫生會在線答疑。另外,如果會篩查是否出現症狀,一旦有症狀會及時告知他們是否需要打120送醫院發熱門診就診,目前百仕達三期小區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都是0」。他感慨道,上門的家庭醫生的防護物資比較緊缺,目前只有外科口罩保護。「抗擊疫情需要團隊的力量,需要『三位一體』相互協作,需要居民朋友的理解。我們會堅持下去,直到春暖花開。」鄭嶽說。

4、除夕之夜是在辦公室守歲的,連續三天值班吃的都是方便麵

▲巫舜霞深夜到轄區賓館進行疫情排查和宣傳。

「作為一線抗疫工作人員,我春節期間一心想著的都是如何把有效信息更好地傳達給轄區居民,如何第一時間掌握從湖北來的居民信息,如何更好的把整個情況穩住。雖然個人的力量是薄弱的,但我希望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下,我們可以儘快戰勝這一次困難。」 巫舜霞是東曉社區工作站的工作人員,她負責該社區旗下的23個小區的信息處理工作,工作強度可想而出。她說,東曉社區春節一線抗疫工作人員聯合百仕達三期的黨支部班子成員、物業管理處、業委會做好全方位宣傳,在黨員群、業主群普遍宣傳防疫知識、加強走訪的同時,要求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帶動身邊的居民不信謠,不傳謠,為這次抗疫成功發揮自身力量。

東曉社區黨委書記王鵬對巫舜霞在抗疫一線的付出大為點讚,直言其「非常能幹,服務熱情,工作有方法,表現特別突出」。王鵬還提到其他三位初一至初三都在崗值班的同時,「其中兩個是97、98年的孩子,他們主動放棄了與家人團聚,24小時堅守崗位,因無餐廳營業,每餐都是吃方便麵」。

小區每一棟的電梯間、大堂門口都張貼著各種防疫信息。

小區每一棟的電梯間、大堂門口都張貼著各種防疫信息。

小區每一棟的電梯間、大堂門口都張貼著各種防疫信息。

小區每一棟的電梯間、大堂門口都張貼著各種防疫信息。

而說到自己,王鵬告訴記者,1月23日他原本是要在家大掃除的,結果當日上午接到舉報稱轄區一菜市場有售賣、私宰活禽的檔鋪,於是,他就組織工作人員配合市監部門、街道執法隊、城管科等部門一舉端掉了這個窩點,現場查扣活雞、鴨、鵝80餘只。「23日當晚又出現了百仕達三期謠言,我與各部門協作處理至晚上11點左右。1月24日(除夕)晚上,我是在辦公室守歲的,並工作到初一中午。」

談及近期在一線抗疫的感想,他表示,深圳各黨委和政府本著對廣大居民群眾高度負責的態度,反應快、精準施策,盡最大能力滿足居民群眾需求,工作人員盡心盡責,不計較個人得失,始終將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真正踐行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另外,我們的物管單位、居民也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比如百仕達三期居民小組黨支部委員鍾建河為了方便鄰居,特意通過朋友訂購了一批口罩,目前登記需求有10000餘個,由廣州發順豐至深圳,貨到以後按原價出售給鄰居,不賺差價,到貨運費其本人墊付。為避免群聚性活動,計劃到貨以後支部2名委員逐戶上門派發。」

「預防病毒,人人有責!全民防範,眾志成城!」作為天天與小區居民打交道,衝在社區抗擊疫情第一線的彭羿表示,百仕達三期小區居民整體素質都非常高,對物業服務中心的工作也非常配合,他覺得,只有大家擰成一股繩,才能共同為整個小區築起一道抗擊疫情的「銅牆鐵壁」。記者了解到,百仕達三期的居民也組成了買菜互助小組,面對洶湧的疫情,大家團結互助,形成很好的鄰裡之情。而小區業委會沈主任還專門為那些在家帶孩子,不方便買菜的居民提供購買蔬菜服務。 該小區居民劉穎表示:「相比恐慌,我們更要敬畏,相比敬畏,我們更要科學預防。相信眾志成城,一定可以打贏這場攻堅戰」。

2020年1月31日,深圳12攝氏度,冬日的陽光,是暖的。晶報記者在連續兩天的採訪後,寫下了上面這些文字,它是深圳羅湖在抗擊疫情上,「三位一體」、群策群力付出專業、熱情、精力、耐心與協作的一個社區樣本。深圳無數個這樣的社區,正在對抗疫情的路上。明天,就是2020年的2月,期待春暖花開,期待烏雲散去,期待陽光再次打在臉上,期待每個人都綻開微笑,期待老人能夠輕鬆地散步,孩子們能歡喜而自由地奔跑……

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記者:尹維穎;編輯:陳章偉)

相關焦點

  • 藍思科技四道防線構築防疫銅牆鐵壁
    【本報深圳訊】從2月10日開始藍思科技各大園區及廠區復產復工。員工是企業最大的財富,保護員工的安全亦為企業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深圳藍思科技在各級政府應急響應發出後即刻成立了一支400餘人組成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由董事長周群飛掛帥,工作小組下設防控小組、消毒小組、後勤保障小組、醫療應急小組、黨員先鋒隊,全方位構築數萬員工健康防疫網絡。
  • 神木市大保當社區構築「五網」,築牢疫情防控的「銅牆鐵壁」
    將組織領導強化至網格,構築社區「管理網」。迅速成立了以社區書記黃其敏為組長的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人員信息摸排、政策宣傳等五個工作專班,建立「1+1+1+1+1+1+N」的網格員隊伍,即:每個網格配備一名鎮政府領導、一名政府幹部、一名社區工作人員、一名醫務人員、一名警務人員、一名黨員、N名「紅袖章」志願者。
  • 2020年深圳羅湖特別版燈光秀點亮地點一覽
    11月20日20:00象徵兒童友好的藍色燈光將再次點亮萬象羅湖的一座座地標建築或市政設施,共同見證為兒童建設一個,更加友好、包容、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城區。2020年深圳羅湖特別版燈光秀 (世界兒童日亮燈活動)詳情表演時間:11月20日晚上20:00點亮地點:東門步行街——深圳商業之根國貿大廈——「深圳速度」標誌羅湖口岸——深港第一口岸
  • 第二屆深圳國際水彩畫雙年展在深圳羅湖美術館開幕
    2020年11月26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羅湖區人民政府主辦,中國文聯美術藝術中心、中國美術家協會水彩畫藝術委員會、中共深圳市羅湖區委宣傳部、羅湖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承辦的「第二屆深圳國際水彩畫雙年展」在深圳羅湖美術館開幕。
  • 深圳,深圳!羅湖唱給你聽!
    深圳,深圳!羅湖唱給你聽!……40年,有你圳好為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由中共深圳市羅湖區委宣傳部、羅湖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羅湖區音樂家協會、深圳廣電集團共同打造的獻禮之作《擁抱》MV,自7月29日起在深圳廣電集團娛樂生活頻道輪番熱播。
  • 【檢察戰「疫」】巴州檢察:防疫「銅牆鐵壁」中的那抹「檢察藍」
    【檢察戰「疫」】巴州檢察:防疫「銅牆鐵壁」中的那抹「檢察藍」 2020-08-25 18: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羅湖,已經被深圳甩出N條街了?
    在這塊熱土上,誕生了中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中國第一家期貨市場,中國第一家地方商業銀行,中國最大的農貿批發市場,國有四大銀行中,工商、中行和農行的深圳分中心都設在羅湖,全世界最大連鎖百貨業公司「沃爾瑪公司」也在這裡落戶。還有內地第一家麥當勞,聞名全國的"深圳速度"是在羅湖的國貿大廈率先創造出來的。
  • 漫步羅湖·特色一日遊項目正式啟動,感恩改革開放 再尋深圳記憶
    「感恩改革開放,再尋深圳記憶」。在本條一日遊線路中,選取了極具代表性的地王觀光景區、仙湖植物園、老東門以及國貿大廈、漁民村等作為遊覽點和車覽點,通過這些點來講述改革開放故事,介紹深圳建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讓遊客在遊覽「羅湖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美景中,體味羅湖四十多年來時代變遷的滄桑記憶。
  • 《特區小站》的亮點竟與深圳羅湖...
    該劇取材於真實生活,以輕鬆詼諧的方式來講述深圳羅湖某黨群服務中心,6位性格迥異卻善解人意、樂於助人、工作兢兢業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工作人員之間的喜怒哀樂以及他們與群眾之間各種精彩紛呈的故事。該劇寓教於樂,以小見大,旨在展示新時代黨建新面貌,體現深圳基層黨建工作先行示範作用。
  • 共青城市北峰社區:防疫一線上的一場黨員大會(圖)
    共青城市北峰社區黨總支的黨員用實際行動鑄就抵抗疫情的銅牆鐵壁,同心協力,堅決打贏這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  防疫卡點上的「照片牆」(巢雯馨 攝)  關鍵時刻社區黨員們帶頭衝鋒在前,加強疫情防控,阻斷傳播鏈條。在北峰社區人流量最大的北京路防疫卡點爭先報名值守,對過往車輛進行排查,嚴格執行體溫檢測與信息登記,一張張防疫身影的照片,見證了他們入黨的錚錚誓言。
  • 超抵僅80元 漫步深圳羅湖·特色一日遊項目正式啟動
    商務套餐、下午茶,地王俯瞰深圳市容、仙湖植物園欣賞繁花似錦,僅需80元。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記者獲悉,主題為「感恩改革開放,再尋深圳記憶」的「漫步羅湖」特色一日遊項目正式啟動,全程配備專業導遊,通過坐車遊覽點和實地遊覽點的貫通,串聯起羅湖區改革開放和深圳發展的歷史故事,讓市內外遊客重溫或體驗改革開放的歷史記憶。該項目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指導,羅湖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羅湖區旅遊行業協會承辦。
  • 構築捍衛英烈的銅牆鐵壁
    法律的完善只是基礎一環,更多人行動起來,我們才能構築起捍衛英烈的銅牆鐵壁。(張哲瑜)【來源:正北方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 羅湖醫生接力幫扶,在廣西隆林複製了一個「羅湖婦幼保健院」
    他們醫生要來進修的都由我們都安排吃住,安排學習,學習回去了,隆林婦保院可能就新開了一個科室,他們的產後康復科就是從我們這裡學了之後回去開的。" 羅湖婦幼保健院辦公室主任楊小猛說。▲謝震華帶領團隊走進隆林婦保院進行頂層設計有從深圳去的醫生就經常笑稱,走進新的隆林婦幼保健院,仿佛看到一個復刻版的羅湖婦幼保健院,迎面而來的客服部裝飾,新開辦的新生兒科、產後康復科、微生物檢驗室都是羅湖婦幼人攜手,培訓科室人員、幫手規劃設計,推動其 " 從無到有 ",在救助隆林眾多婦女兒童上發揮大作用的。
  • 羅湖出臺政策「大禮包」支持港澳青年、專業人才在羅湖創業就業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根據規劃,深港口岸經濟帶羅湖先行區致力於打造深港社會協同的示範區域,推動深港兩地規則銜接。他認為,此次《方案》聚焦金融、稅務、建築和規劃四個領域港澳專業人才,也是當前深圳正在推動香港專業人士資格互認的範圍,實施《方案》一方面可為優秀的港澳青年提供更多發展空間,另一方面也希望藉助港澳人才的優勢助推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發展。
  • 深圳養老院防疫「樣本」上了法國期刊!「委員議事廳」分享防疫經驗...
    一臺半人高的機器上,伸出一個機械臂……遠在北京301醫院的專家手持模擬探頭進行遠程超聲檢查,為69歲的武漢患者張先生做出準確診斷……在疫情防控救治過程中,華大智造的遠程超聲機器人系統也發揮了大作用。南山區政協委員、華大集團創新中心CEO劉靚表示,新冠病毒不僅嚴重侵犯患者肺部健康,還會影響心臟、腎臟等多個重要器官,因此,快速床旁超聲診斷顯得尤為重要。
  • 安徽肥西銘傳鄉:築牢秋冬季鄉村防疫的「銅牆鐵壁」
    開展有針對性的集中檢查活動僅僅是該鄉開展防疫工作的一部分,該鄉為築就防疫的銅牆鐵壁,由鄉紀委和鄉效能辦牽頭對全鄉實行網格化管理,不斷壓緊壓實各村(社區)兩委成員、各村民組長、黨員先鋒志願者的網格員責任,確保鄉防疫工作開展能做到抓細抓小,不留死角;同時,該鄉還注重「聚焦」管理,重點加強對境外回國人員、國內中高風險區回鄉人員的管理服務和隨訪,做到底數清、情況明、管控實
  • 「護航者」邱興堂:以羅湖為坐標,為2萬多達州人的深圳夢護航
    深圳是一個年輕活力、文明守禮、開拓創新、不畏艱難的城市,我們達州人來到這裡,享受著深圳給予的機會和福利,感受著城市的溫暖和包容,對深圳是發自內心地認可,把這裡當成自已的家,積極參與城市建設,用實際行動傳遞深圳精神,讓自己真正成為一個深圳人。」
  • 今夕元宵,羅湖亮起了這一盞盞「燈」……
    深圳羅湖亮起「加油燈」這是在羅湖醫院亮起的「守護燈」▲ 反覆手消毒和長期戴手套後,醫護人員傷痕累累的手,他們奮戰一線,為你守護。這是醫護人員在羅湖各地亮起的「堅守燈」▲堅守一線,無怨無悔,初心如磐,守土盡責。
  • 東港區:「三個到位」呵護學生成長 構築校園安保「銅牆鐵壁」
    對校園警務助理進行培訓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彭鈺 通訊員 韓曉東 日照報導  為加強校園安保工作,陳疃派出所以「創建平安園區、打造平安學校」為目標,組建由學校教職工為主體的「校園義警」隊伍,構築校園安保的
  • 羅湖醫養融合續寫新篇
    兩年前,深圳商報以《醫養融合成就「最美夕陽紅」》為題,解碼了醫養護一體化的「羅湖模式」。在特區40年再出發之際,筆者再度探秘羅湖醫改這座「富礦」,欣喜地發現了羅湖探索醫養深度融合進程中的一個又一個新亮點。改革開放的先鋒城區羅湖,堅守讓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負擔、看好病」的初心,堅定步入醫改的「深水區」和「無人區」,正在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讓更多老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