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眾人六神無主之時, 你能鎮定自若……」
看著茲維列夫在華盛頓公開賽的決賽以6-2/6-4輕鬆戰勝德米瑙爾,我的腦海裡飄過了魯德亞德·吉卜林《如果》一詩中的句子——同樣的話也被寫在溫網中心球場的入口處。
倒不是說這周茲維列夫身邊的人們都失去了理智,他們只是受夠了雨天。在這站比賽中,連綿的壞天氣從第一天一直肆虐到第五天,有些球員等了好幾天才能打上比賽,而其他球員則得在十小時之內打完兩場比賽。對於穆雷來說,這樣的處境太艱難了,在他直到凌晨三點才打完第三輪比賽後,他哭了,並最終退出了本站徵程。
總而言之,在華盛頓的這一周,對於茲維列夫來說同樣是難熬的。他不僅要面對雨天的考驗,還在第二輪對上了他的哥哥米沙。但在整個過程中,他以一個職業球員的身份,從容不迫地處理著方方面面的事。
在這場「同室操戈」中,薩沙在米沙面前表現得和對陣其他對手時沒什麼兩樣,但到了賽後,他立刻送上了擁抱——就像兄弟間該做的那樣。在1/4決賽中,他三盤逆轉了實力不俗的錦織圭。接下來的兩天裡,他又接連碰上了兩位新生代球員西西帕斯和德米瑙爾,兩場比賽中他都輕鬆取勝。
茲維列夫確實未曾徵服過大滿貫,但他已經領先了同齡人一大步,如今又在華盛頓完成了衛冕。當人們認為你贏球理所當然時,你的日子不會太好過,可在特區的球場上,茲維列夫無論是看起來還是表現得都很有頭號種子的範兒。
從很多方面來說,接連在羅蘭·加洛斯和溫布爾登受挫後,茲維列夫的這個冠軍起到了一個讓賽季重新平定下來的作用,也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了他在未來會以怎樣的方式贏球。
過去的兩個賽季裡,茲維列夫都在致力於給自己198cm的竹竿身材掛肉。這周,他的體能師耶茲·格林說,茲維列夫的體重終於達到了理想狀態,希望能夠一直保持下去。結實的身體,正是茲維列夫周日迎來德米瑙爾挑戰時取勝的關鍵。
相較於對手,他的一發更快,二發更轉,底線擊球更深、更重也更高。他並不需要高風險的制勝分就能夠掌控局面,將德米瑙爾調動得滿場飛奔。全場茲維列夫都沒有面臨一個破發點,更沒有像他取得領先時經常做的那樣「放生」對手,第二盤他早早破發,而且再也沒有給過德米瑙爾回破的機會。
在半決賽中用了三小時,打了35局比賽才力克盧布列夫的德米瑙爾,本場比賽沒有找到一點辦法。不過,對於這位19歲的澳大利亞小夥子來說,這仍然是他在巡迴賽站穩腳跟的一周,也在美國球迷的面前宣告了自己的橫空出世。在場下,體重將將150磅的德米瑙爾可能會被誤認為是球童,只有他的外號「魔鬼(Demon)」能讓你體會到他在比賽時的熱情。
正如他的「導師」休伊特,德米瑙爾也有著好鬥的個性,但他在擊球中注入的激情、多樣性和冒險精神比起休伊特更甚。德米瑙爾喜歡衝擊二發,奮力向前施壓;在反手擊球時,他奮不顧身;他每球必爭,而且很擅長在正手端抵禦住對手的重炮擊球,並遠遠地在底線之後用更強勁的擊球予以回擊。
德米瑙爾有著朝氣蓬勃、活力十足的球風,讓他的許多對手們相比之下僵硬得就像是身陷泥潭之中。與以上特質同等重要的是,他和老一輩澳洲球員一樣,將不盡全力看作是不光彩的事情,更別說放棄了。
上周六晚對陣盧布列夫的比賽,他在第二盤搶七中一度以2-6落後,但他將四個賽點悉數挽救,使得這場半決賽升華為讓人意想不到的經典之戰。
周六之前,特區球迷可能都沒有聽過他的名字,但這晚,比賽來到尾聲時,他們像對待土生土長的球員那樣給他加油鼓勁。
這種拼搏精神幾乎讓他在決賽中逃出生天。在第二盤第九局落後兩個賽點時,他一口氣連得四分。在接下來茲維列夫的發球勝賽局,他又憑藉茲維列夫的雙誤挽救了一個賽點,正當另一個轉機似乎就要出現的時候,德米瑙爾出現了一個草率的反手掛網,茲維列夫獲得了冠軍。看來,一周要製造兩次奇蹟還是比較難啊。
對於茲維列夫來說,這並不是捧起生涯第九冠的最好方式,他差點就犯了在將要抵達終點時翻車這個老毛病。在不遠的將來,還有更雄偉的高峰等著茲維列夫去攀登,但現在,他已經做到了職業球員該做的事情:把該贏的比賽贏下來,把該保住的積分拿到手。更何況,他能把2018年的華盛頓賽毫髮無損地打完,就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原文:www.tennis.com
作者:Steve Tignor
編譯:江北
圖片:視覺中國/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