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習俗】冬節~你回家食湯圓嗎?吃了湯圓就要大一歲啦!

2021-02-27 貴嶼生活圈

(漫畫:小草的耳朵)
不清不楚一年就老了三歲的潮汕人。。。

冬至,潮汕人稱為「冬節」。南北方的習俗不一,北方通常吃餛飩和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冬至是華夏農曆二十四個節氣之一。古人有「冬至大如年」之說。

在潮汕,冬節也算是一年中的重大節日之一。潮汕冬節有很多漢族民俗文化活動,如祭祖、謝神、掃墓、吃糯米丸等。


祭拜祖先:潮汕民間,在這一天備足豬肉、雞、魚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後家人圍桌共餐,一般都在中午前祭拜完畢,午餐家人團聚。這個節日祭祖,除了常規的祭品,必須有糯米丸子。這也是古老的習俗。早在順冶《潮州府志》裡,就有「冬至,祭用米圓」的記載。各種粿類,如紅桃粿也是經常出現的祭品之一。

潮汕人掃墓,有的在清明進行,叫「掛春紙」(掛讀「過」);有的在冬節進行,叫「掛冬紙」。掛冬紙和掛春紙一樣,表達「敬宗睦族」的理念之外,也有聚族郊遊的娛樂功能。冬節掃墓的祭品,有茶酒三牲粿品,有應時的柑橘香蕉,一盤鮮蚶更是不可缺少的。這個季節,血蚶正肥美。不過,用它做祭品,又有其他寓意。有人說,是取其吉祥。祭拜儀式過後,墓主的子孫就在墓前聚餐。野外的聚餐輕鬆又熱鬧,兒童嬉鬧,長者笑語,山野間蕩漾著家族的融洽與和諧。祭品裡那盤鮮蚶一定會被吃完,蚶殼就撒到墓堆上。潮汕人把蚶殼稱作「蚶殼錢」,撒在墳頭,也許是將它當做冥錢。


吃湯圓是中國人過冬至的老傳統,湯圓象徵著合家團圓、圓圓滿滿,潮汕有「冬至丸,一食就過年」的民諺,吃下了這碗湯丸離真正的過年也不遠了。

冬至有不少的潮汕家庭會選擇自己在家「挲丸」,一家其樂融融圍坐在一起「挱丸」更有節日氣氛,你家裡今年冬節有自己「挲丸」嗎?

(漫畫:小草的耳朵)

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全家人一起在家裡搓丸子,它雖然沒有華麗的芝麻餡,但卻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湯圓,因為裡面是滿滿的團圓溫馨歡樂的氣息。

常見的是白色的丸子,為了增加節日的喜慶氣氛,不少人也會在糯米粉裡加入食用色素做成紅色的丸子(和紅桃粿一樣的顏色)這樣更顯得喜慶,而且也讓湯圓紅白相間更有觀賞性

這種粉嫩的紅色,絕對是讓潮汕孩子一看就會莫名親切的顏色!

而在潮陽,當地人比較喜歡在湯圓裡加入姜薯或者紫色的蘇木薯,這也是比較獨特的吃法,一些沒見過的或許第一次看到以為很重口味,但是吃起來絕對會讓你回味無窮,過節在外回不了的潮陽孩子,冬至那一碗蘇木薯湯圓絕對是人生一大幸福回憶!

姜薯,只有在潮陽和惠來的部分濱海地區的山地種植。其中,最出名的是潮陽河溪鎮上坑姜薯。上坑姜薯皮薄光滑,薯大肉白,粉泥沾連,品上質優。姜薯洗掉土削皮,浸水裡,不然會發黃姜薯抽用把一個個姜薯抽成一薄片一薄片的。燒開水後,把放進滾湯的水裡面滾一滾,看到薄片的姜薯片自然捲成卷了就馬上關火,不能煮太久,會爛的。加入白糖就可享用了。是山藥的一種。在潮汕地區,每逢春節,各家各戶都會煮姜薯湯待客。客人來拜年,都能喝上主人做的一碗姜薯湯的。

姜薯湯圓

蘇木薯湯圓

在普寧也有人把它搓成兩頭尖尖的小丸,也有人先把糯米粉團搓成小長條形,再用剪刀剪成尖丸。

東京丸是用東京薯的澱粉做成的,東京薯[學名竹芋]是潮汕的特產之一,種在地裡的一種類,根果白色偏圓的,一般筷子般長度,多數用來煲湯或者磨成粉,性涼,清火去燥。主要是製作成東京丸子和甜湯。

(圖:越野mm)

潮汕傳統小吃鴨母捻,因形似母鴨在水上遊蕩浮沉而得名,傳統製作要求嚴格,外層為糯米制,有豆沙、芋泥、芝麻糖等餡料,放在糖水中煮至浮上水面即熟。傳統賣鴨母捻每碗三粒,每粒的餡各不同,現以潮州市太平路尾傳統名店胡榮泉製作的鴨母捻最為正宗。鴨母捻類似北方的湯圓,傳統製作要求嚴格。鴨母捻的餡有四樣,即綠豆餡、紅豆沙、芋泥、芝麻糖,每粒的餡約15克。鴨母捻放在白糖水中煮至浮上水面即熟。傳統賣鴨母捻每碗三粒,每粒的餡各不相同,為區分每粒餡的不同,在包的時候,不同餡的鴨母捻形狀各異,如有的形狀略圓、有的略尖等,各有記號。是冬至,元宵必吃的甜湯。


落湯錢,在潮汕也有人在冬至那天吃,是用糯米做的,其味甘,性溫,食之有益氣止洩,補中益氣,主消渴,暖脾胃之效。糯米口感香糯黏滑,常被用以製成風味小吃,既是藥膳,又是美食,難怪既是烹調家又是美食家的潮汕人特別喜歡糯米。做法: 花生、芝麻炒熟壓爛與白糖粉混合,將糯米粉和成粉團,蒸熟,然後切成小件,沾上以配料即成。


菜頭粿,菜頭系蘿蔔俗名,菜頭粿是潮汕地方年糕的一種,每逢過年時節,各家各戶都有蒸製。把白蘿蔔刮去皮,用菜頭抽抽成小條狀,用手把蘿蔔汁捏幹。放入薯粉,鹽,喜歡花生的可以放點花生米,再均勻攪拌,如果太幹就用刀剁幾下就不會了。然後做成拳頭大的丸狀,放到鋪好炊布的蒸籠上蒸熟就行了。做好的菜頭圓可以即食,冷卻後切片用油炸風味更佳。


酥餃,有些地方叫油粿,一種潮汕小吃。在潮汕人家,每當有隆重的節日時,潮汕人家都會做酥餃。1、皮的做法:把麵粉、雞蛋、油、水加到一起揉成麵團就可以。2、餡的做法:花生炒過去皮,打成碎末;芝麻炒過和花生末、白糖一切拌勻即成餡。3、取一小塊麵團擀成薄皮,取杯蓋壓出圓形餅皮(像做餃子皮一樣)。4、像包餃子一樣把餡包起來。5、再將包好的餃子放油裡炸,炸至金黃,酥脆香甜的酥餃就可以吃了。

現在長大了,還是覺得,白色加紅色的湯圓是最好吃的。冬至又要到了,潮汕的各家各戶又要搓湯圓,而有多少個潮汕孩子只能在外想念?

在外的潮汕遊子,這個冬節你回家嗎?

相關焦點

  • 【習俗】又是一年冬節~你今年回家食湯圓嗎?吃了湯圓就要大一歲啦!
    (漫畫:小草的耳朵)不清不楚一年就老了三歲的潮汕人。。。冬至,潮汕人稱為「冬節」。南北方的習俗不一,北方通常吃餛飩和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冬至是華夏農曆二十四個節氣之一。古人有「冬至大如年」之說。在潮汕,冬節也算是一年中的重大節日之一。潮汕冬節有很多漢族民俗文化活動,如祭祖、謝神、掃墓、吃糯米丸等。
  • 潮汕人食過冬節丸大一歲,冬至習俗你知多少?
    冬節甜丸一般在天亮前煮熟,家人起床後,都要吃一碗「冬節丸」。孩子們最盼吃這碗甜丸,往往夜裡醒來都要問天亮了嗎?在潮汕地區,冬至是一家團圓的日子,一家大小在這一天都會儘量趕回家中吃頓暖暖和和的團圓飯。長輩們在冬節晚餐上會說:「食丸闔家團圓,食糯米餞就有錢,食芹菜蒜有錢算也有錢勸(藏)。」
  • 【生活零距離】冬至養生三色湯圓
    我們潮汕有這樣一句民諺「冬至丸,一食就過年」,俗稱「添歲 」,這句話表示年雖還未過,但大家已加了一歲。冬至具備「陽氣始盡」的特點,意味著「陽氣始生」,萬物開始萌動。因此,在冬至吃湯圓,又何嘗不意味著新一年的開始呢?難怪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了。潮汕人在冬節吃「冬節丸」,象徵家庭團團圓圓。
  • 你知道冬至為什麼吃湯圓嗎?
    說到冬至的美食,有「北方餃子南方湯圓」一說。那麼你知道冬至吃湯圓的由來嗎?為什麼冬至吃湯圓嗎?
  • 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冬至吃湯圓的由來及寓意
    冬至這天的節日飯更是花樣繁多,除了延續中國百姓的傳統習俗吃湯圓外,還有吃餃子、吃餛飩等傳統習俗。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冬至又稱為冬節、亞歲,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有著北方吃餛飩和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2017年的冬至快到了,那麼,你知道冬至為什麼吃湯圓嗎?有什麼寓意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
  • 你食圓未?你又大一歲了,著乖乖聽話!
    大埕有「冬節小過年」之俗語,大埕人過冬節要吃「冬節丸」,大埕人把冬至當小過年,所以,大埕的奴仔小時候一過冬至,媽媽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冬至吃湯圓吃了就會大一歲,著乖乖聽話在大埕,冬節也算是一年中的重大節日之一
  • 今日冬至丨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
    冬至習俗我國南北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經過歷史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我國南方一些地方有冬至宴飲的習俗。北方多數地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吃餃子成為多數北方中國人冬至的風俗。古人喜賀冬至,冬節是「時年八節」之一,各種冬至節日食物非常之多。
  • 在鹽鴻的冬至日,食「冬節丸」就大一歲了,你多少年沒回來食了?
    再沒有一種情懷媲美冬至湯圓。「食冬節圓大一歲!」世界上最好吃的丸子大概是「母親縮(搓)的圓」,這僅僅是一碗普通不過的甜糯米丸子,餡裡面包的是關於溫飽、家鄉、團圓的幸福感。記得之前到冬節的前天晚上,母親一工作回來便要和面「縮圓」,小屁孩總是喜歡在此時圍過來幫把手,其實單純是為了玩,因為你也遠抗拒不了冬天裡一團暖麵團子的魅力,可以隨心所欲地捏成各種形狀,將小屁孩的想像力付諸行動,這是多麼爽快的一件事,但就是忘了自己是要來幫忙的。
  • 本周天氣可能又要大反轉 今天又逢冬至 你吃湯圓了嗎?
    冬至後便開始「數九」,每九天為一個「九」,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數九寒天」馬上就要到了!數完「九九」,便意味著「餘寒消盡暖回初」,古人一邊數九一邊從寒冬看到春日的希望。為啥說冬至大過年?為啥說過了冬至長一歲?溫州冬至都有哪些習俗?
  • 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冬至吃湯圓的習俗由來
    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便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湯圓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       還有一種解釋是:冬至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冬至那天,天還未亮,婦女們就起來生火煮湯圓,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圍坐吃湯圓。所以冬至吃湯圓,除了表示太陽(陽光)逐漸回來,也代表團圓的意思,現代人更喜歡把它當成圓滿的象徵。
  • 湯圓的來歷是什麼_湯圓由來傳說
    因為這一大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後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製此果,並用山楂做成紅色的餡煮而食之。還有一種說法,元宵原來叫湯圓,到了漢武帝時,宮中有個宮女叫元宵,做湯圓十分拿手,從此以後,世人就以這個宮女的名字來命名。這兩個傳說不見史料記載,不足為信。  關於元宵節吃元宵的最早記載見於宋代。當時稱元宵為「浮圓子」、「圓子」、「乳糖元子」和「糖元」。
  • 明天冬至,你家湯圓準備好了嗎
    這時外出的人都要回家過冬節,表示年終有所歸宿,所以在我國就產生了這句句俗語「做冬大過年」。吃「冬至圓」為何長一歲民間稱,在這一天吃了湯圓之後,就算長了一歲。這是為什麼呢?有人開玩笑說,過新年長了一歲,過生日長了一歲,這吃了湯圓,又長一歲,這一年要是長三歲,情何以堪啊!不過,這也讓人思考,這吃了湯圓,為何有「長一歲」之說呢?史料顯示,上古的夏殷周時代,對「正月」的具體時間安排是不一樣的。
  • 冬至大過年 吃圓「大一歲」
    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得煮「甜圓」、吃「甜圓」,潮汕地區更有「吃圓大一歲」的說法。市面上,冬至湯圓、粿品等應節食品也十分熱銷,一起來感受其樂融融的節日氣氛。上午一大早,位於龍眼路的這家粿品店生意就十分紅火,顧客們忙著選購各種湯圓、紅桃粿等應節粿品。其中,作為冬至「主角」的湯圓最熱銷。
  • 「冬至」除了吃湯圓,還有什麼傳統習俗嗎?傳授開運秘訣、禁忌
    2020年12月21日18點03分「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因為這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所以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過了冬至後,日光照射北移,白天愈來愈長,黑夜愈來愈短。古代甚至有「冬至大如年,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吃紅湯圓代表陽氣,會招桃花;白湯圓代表陰氣,招人緣。而在冬至這天吃湯圓,也有5大禁忌,包括吃湯圓要吃雙數,天黑後不宜外出,房事也要避免頻繁,另外也不宜出遠門、不宜婚慶日。另外,冬至傳統習俗除了吃湯圓之外,還能做7件事轉運!
  • 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今天你吃了嗎?
    冬至這天的節日飯更是花樣繁多,除了延續中國百姓的傳統習俗吃湯圓外,還有吃餃子、吃餛飩等傳統習俗。冬至為什麼吃湯圓?又到一年冬至,小時候常聽老人說冬至吃湯圓,吃了湯圓長一歲,那個時候的我們特別盼望冬至,不僅因為過了冬至可以長大一歲,也因為過了冬至,過年的氣氛會越來越濃,過年有壓歲錢、穿新衣、放鞭炮……兒時的回憶總是那麼美好,長大後對冬至的感覺似乎淡了一些
  • 在兩英食過"冬節圓"就大一歲了,你多少年沒回來食"圓"了?
    「冬節」潮汕地區有「冬節小過年」之俗語吃完「冬節丸」就又大一歲了可見大家對這個節日還是相當重視的那麼問題來了潮汕人是怎麼過冬至的呢?祭拜完祖先,一家大小吃頓暖暖和和的團圓飯。長輩們會說:「食丸闔家團圓,食糯米餞就有錢,食芹菜蒜有錢算也有錢勸(藏)。」
  • 冬至 | 你吃的湯圓什麼餡?
    及至唐宋,冬至時間成為皇帝祭祀祖先的日子,明清將這一習俗延續。到今天在潮汕、浙江等地仍有冬至祭祖的習俗。因冬至在我國歷史上的重要意義,冬至的這天習俗留下來了很多,尤其是美食這方面,各地都有不同的風俗。冬至吃食,全國各地都有自己獨特的美食北方以餃子著稱,南方以湯圓為名廣東的民族文化非常繁榮,飲食文化也存在差異在冬至這一天,廣東各地的美食也各具特色 據介紹,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
  • 今日冬至:你家是吃湯圓還是吃餃子
    今天是冬至,各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飲食習俗,有些地方是吃餃子,有些地方則是吃湯圓。那麼,您家呢?俗話說,「冬至大如年」,冬至吃什麼?很多地方都有吃餃子的習俗,說法是冬至吃了餃子,耳朵就不會凍掉了。當然很多地方的冬至習俗也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冬至吃什麼,要看地方。
  • 元宵湯圓可鹽可甜?酸菜爆辣炒湯圓你吃過嗎?
    今天是元宵節,吃湯圓的習俗可不能少,關於吃什麼餡兒的湯圓就成為了近期人們討論的話題。
  • 海門人人過冬節,吃了冬至丸又大一歲...
    祭拜完祖先,一家大小吃頓暖暖和和的團圓飯。長輩們會說:「食丸闔家團圓,食糯米餞就有錢,食芹菜蒜有錢算也有錢勸(藏)。」雖然都是由食物名稱引申而來的諧音,卻也體現出潮汕人重視家庭,期盼團圓的美好願望。但潮汕人們大多喜歡行「過冬紙」,原因是清明時節,經常下雨,道路難走;冬至時則因為冬天少雨,陽光充足,在山野舉行祭祖較為方便,也藉此郊遊,起娛樂身心作用。冬大如年,妹子如此搓潮汕湯圓在潮汕地區,冬至前一天,吃過晚飯後,家中的主婦就開始張羅著把一隻大箶(淺沿的筐籮)擺在桌上或地上,準備「SO」圓。冬節丸以搓得大大小小參差不齊為好,這叫「父子公孫丸」,象徵著歲暮之際一家子圓圓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