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25歲就死了,但是要75歲才被埋葬。」這是美國政治家、科學家富蘭克林的名句。
「活著」的意義究竟是沉重還是厚實,在我們周身總有形色各異的人在詮釋著兩種極端。很慶幸,自己喜歡足球,38歲的伊布還在亞平寧半島挑大梁,35歲的C羅連續11輪意甲進球,32歲的梅西又在西甲進球和助攻榜單上獨佔鰲頭。
這些「老來俏」都是足壇的楷模,其他人生的精神力量,其實在亞洲範圍內,三浦知良也在刷新我們的認知。每年的1月11日11時11分,橫濱FC都會宣布與身穿11號戰袍的三浦知良續約,這成了彼此心照不宣的另類情人節。
這個世界上你不得不相信,熱愛真的是最具穿透力的力量。每每當有人詢問三浦知良何時退役時,已經在足壇踢了34個賽季的常青樹的口吻總是很嚴肅:「退役?我從沒有想過」。
三浦知良是日本足球的先驅者。出生在靜岡的他很符合大空翼的側寫。早在1982年他就選擇從高中輟學前往把血聖保羅學藝,在足球王國,15歲的三浦知良除了要在昏暗潮溼的宿舍中和陌生人拼床睡,還要在語言差異的環境下學會自我保護。
儘管巴西和日本歷史關係源遠流長,生活在巴西的日本人也很多,但在足球領域,日本足球是個不起眼的小角色,三浦被歧視也很正常。在球場上時常被隊友孤立,只能靠自己拼搶贏回球權,但瘦弱的三浦知良根本沒有辦法護住足球。
三浦知良不止一次跟家裡人表達回國的願望,但他沒有得到安慰或鼓勵,反而被責問「你準備認慫了?」。從小有著職業足球夢的三浦收起天真的情緒,足球就是他攥在手中的糖果,夜裡他學習葡萄牙語,白天試著和隊友交流,最重要的是,他明白適者生存的道理,眼淚治癒不了異鄉人的矯情。
1986年他從桑託斯那裡拿到了第一份職業合同。雖然出場機會寥寥,但至少度過了難捱的時光。從桑託斯到帕爾梅拉斯,從科裡蒂巴再回到桑託斯,三浦知良出場的次數明顯改觀。
「他是巴甲最好的邊鋒之一」, 這份口頭式的榮譽,卻推開了三浦知良求知的門。
有時候為了踢一場比賽,甚至要乘坐7到8小時的大巴,為此他只能在巴士的狹窄過道裡「打地鋪」休息,在顛簸和泥濘的行程裡,睡覺真的是一件困難的事情。當有一天濟科特意賽後他面前向他祝賀時,當初被人嘲笑的三浦知良已經觸摸了成功的門檻。殊不知,在日本,他的名字比他先「回到」國內,日本很多平凡崗位上的普通人都從三浦知良的故事中讀到了堅持的意義。
三浦知良是首位榮膺亞洲足球先生的日本球員,回到日本的三浦知良又恰逢J聯賽的成立,J聯賽的元年他就在最佳球員的榮譽中讓人見識到了「留洋」的成果,聯賽冠軍、最佳射手都是明星效應下的收穫。
三浦知良除了作為締造者之一,開啟了日本足球的新時代,還憑藉著威望和技術激勵著更多年輕人選擇足球。用前日本國家隊隊長長谷部誠的話說:「他是我們這一代球員的良師益友」。
在J聯賽效力的伊涅斯塔在賽季開始前的派對上直言:「三浦知良是自己崇拜的對象」。被更多人崇拜的「小白」並不是在說客套話,上賽季三浦知良就以52歲272天的年紀刷新了日本J聯賽最年長的球員上場紀錄,這是屬於他的吉尼斯紀錄。
時光往前推30年,三浦知良身上還有許多顯赫的標籤:
第一位榮膺亞洲足球先生的日本球員,
第一位在巴甲聯賽效力的日本球員,
第一位闖蕩意甲的日本球員,
服役日本國家隊期間,他的進球效率達到了89場55球,不過作為日本足球的元老,三浦知良也有刻骨銘心的傷疤,那就是幫助日本拿到1992年亞洲杯的功勳未能將一腔熱血揮灑到世界盃上。準確說,他的巔峰和日本的崛起在時間節點上錯開了,1998年日本徵戰法蘭西之時,年過三旬的三浦不得不為年輕人讓路。
年過半百的三浦知良直到今天還在對外傳達他的渴望:「我依然嚮往著世界盃」。這不是一個冷笑話,凡是誠實地過日子,並且遭遇諸多麻煩卻契而不舍的人都要比那種一帆風順的人來的有價值。
命運彌補他的形式是「在球場上一直踢下去」,這是三浦知良最認同的老化,早年他就曾說過:」我除了會踢球,其他一無所知,我不知道自己可以幹什麼」。
「50歲知天命」,和他同時期的高洪波已經在教練席上擁有了17年的經驗,只比他大半天的巴喬退役16年之久。三浦知良卻認為年紀只是一個抽象的數字,53歲的外殼並不妨礙他的追夢赤子之心。
他甚至笑著委託記者轉達過自己的願望:「希望在面對伊涅斯塔時,可以對他完成穿襠過人」。
三浦知良在橫屏FC的年薪只有1000萬日元(折合人民幣64萬元),雖然相對這個年紀是一份不菲的薪資,但他的幸福與金錢無關。「如果可以,我想以現役球員的身份死去」。
橫濱FC時隔13年重回頂級聯賽,或許被球迷尊稱為「KING KAZU」的三浦知良出場亮相的機會寥寥無幾,畢竟主帥塔瓦雷斯眼中:不降級 才是硬指標。
成全情懷並不能保障主教練的烏紗帽。三浦知良有自知之明,在他的字典裡「努力訓練」從來都不是過時的詞彙。他說:「我不努力訓練的話,教練憑什麼派我上場」。
眾生平等的世界中,只有自己才可以救贖自己,這與他在巴西學徒時是一樣的心態。他去足球王國漂泊是為了更接近夢想,每天自主訓練則是為了更接近比賽。
2018年他出場16次只打進3球,2019年他只替補出場過3次,三浦知良的當下理想很現實:「我想為了首發而戰」。身體和年紀與年輕人不在同一起跑線的三浦知良只有更自律、更主動訓練才會被命運垂青。
每天5點30起床訓練、21點之前必須入睡。
連續16年自費僱傭私人團隊進行2次自主封閉式訓練。
最享受的人是他自己,因為他在鍛造鎧甲,最苦的人莫過於他夫人,從結婚之日起,25年來他們夫妻只共同享受過一段在拉斯維加斯的美好假期,其餘時間內,三浦知良所有的熱情都傾注在訓練上。
他不一定是一個好丈夫,卻一定是一個好球員。
2017年,三浦知良參觀巴西科林蒂安曾被懷疑過「身體結構」,但是在檢測儀掃描後,所有人都伸出了大拇指。
數據顯示:三浦知良的身體年紀只有30多歲,並且他的肌肉含量和巴甲主力相當,體脂率居然只有9%,這不由得讓人想起加盟尤文圖斯的C羅,同樣被機器定義為「20歲的身體」。
自律的人總有相似之處,自律的人才能真正的自由。兩位楷模職業生涯至今 始終拒絕任何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更不用說酒精和碳酸飲料了。
「我要做」和「我不要」是兩種自控力的常規表現,但其實還有第三種力量在支配著自己的意志力:那就是牢記自己真正想要什麼!53歲的三浦知良說:「我不想被年輕人甩在身後」,這才是「返老還童」的第一要素。
三浦知良的故事中,我們讀懂了熱情、耐心、堅持和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