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竟然關心起人們的家庭生活來,目前已有兩次獲獎內容與人的性和性生活有關,這就是1998年和2000年的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而且獲獎內容相互之間還有極大的聯繫。諾貝爾醫學獎授予與人類性和性生活有關的內容反過來又證明了性與性生活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坎德爾■格林加德■卡爾松(從上到下) |
1998年的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授予了三位美國科學家,羅伯特·F·弗奇戈特、路易斯·J·伊格納羅和弗裡德穆拉德,因為他們發現硝酸甘油及其他有機硝酸酯可釋放一氧化氮氣體,而後者則能擴張血管平滑肌從而使血管舒張。這一發現同時闡明了,人的高血壓、心臟病和ED都與血管內皮細胞產生一氧化氮不足有關,也因此從這一發現開始人們逐漸找到了治療和緩解這些疾病的方法。
一氧化氮的發現應用到治療ED上,就導致了偉哥的發明。美國輝瑞製藥公司根據一氧化氮的作用途徑研製出了偉哥。偉哥藥物的原理是能抑制cGMP的酶促水解,防止一氧化氮引起的細胞內cGMP信號的迅速消失。結果可以維持血管平滑肌細胞舒張,增加血流量,因此不僅能治療心臟病、心血管病,而且能治療ED,因為它能使陰莖海綿體持續充血,以保持陰莖的堅挺。
但是偉哥在實際生活中有多大作用,是否對所有ED患者都有用仍然是一個眾說紛紜的問題。很多人甚至否定偉哥的作用或認為不能誇大偉哥的作用,因為使用偉哥正是人們尤其是男人對自己原始創造力和生命力產生不自信的開始,現在已經到了成年男性幾乎人人都要使用偉哥試一試的地步,包括那些根本就沒有ED問題的正常男人。他們相信,用了偉哥會讓自己本來就強勁的生命之根更強勁。而且即使偉哥能使男人性力大增,也只是增加了有性的愛,而對於無愛的性毫不起作用,更何況全球已經有100多人服用偉哥而亡。
所以,儘管1998年的三位諾貝爾獲獎者根本就沒有直接參與製造偉哥,但對偉哥的發明奠定了理論和發現基礎的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的弗裡德穆拉德教授在得知人們稱他為「偉哥之父」時也氣憤地說,「偉哥之父是一個極其愚蠢無聊的稱號,我很不喜歡。如果時光倒流,我寧願自己從未導致這種藥物的發明。」
顯然偉哥是否管用還有待實踐和文化認同,因為人的性能力尤其是男人的性能力並非只是由藥物就能喚起和增強的。但是另一方面,偉哥的確具有的「魔力」、魅力和效用也不能不歸功於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的開創性發現。
坎德爾、格林加德、卡爾松(從左到右) |
2000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授予了瑞典的阿爾維德卡爾松、美國的保羅·格林加德和美籍奧地利人埃裡克坎德爾,因為他們發現了「神經系統中信號相互傳遞」的奧秘,而大腦中的信號就是各種各樣的神經遞質。而且卡爾松所闡明的神經遞質多巴胺不僅有左右人們行為的作用,也參與了人情愛過程並激發人對異性情感的產生。
早在50年代卡爾松就通過一系列實驗發現,多巴胺與受體結合後調控著包括控制人的行為在內的大腦的許多活動。大腦內多巴胺過多,會引起人的幻想,產生精神分裂,如果利用利血平治療則會取得效果。因為利血平是一種天然生物鹼,它能夠減少儲存於突觸前膜中的多巴胺。而對病人服用左旋多巴(L-DOPA)則可以治療帕金森氏病,因為左旋多巴是多巴胺的前體,在大腦中可以轉化為多巴胺。
不過,卡爾松等人對典型的神經遞質多巴胺功能的研究和闡明還從另一個方面開啟了人們研究愛情物質的大門,所謂愛情物質即是各種各樣的神經遞質,而不同的神經遞質在情愛中扮演的角色是迥然不同的。兩性之愛是人類情感最集中、最美好和最複雜的表現之一,但是情愛是如何產生的呢?研究表明,情愛的基礎也是神經遞質的產生和傳遞。
研究發現,人的性愛中心其實是在大腦的中心——丘腦,而在丘腦中則貯藏著丘比特之箭——多種神經遞質,也稱為戀愛興奮劑。包括有卡爾松闡明作用的多巴胺,還有苯乙胺、內啡肽和異丙腎上腺素等。然而最能使男女產生狂熱之戀,生死之情作用的則是苯乙胺。當一對男女一見鍾情或經過多次了解產生愛慕之情時,丘腦中的苯乙胺和其他神經遞質就源源不斷地分泌和勢不可擋地洶湧地釋放出來,並進入血液循環,流經全身。
這時女性皮膚柔嫩,臉龐紅潤,顯得更嬌羞迷人;而男性則雄姿勃發,氣宇軒昂,更顯出英雄本色。戀愛物質在血液中燃燒的結果不僅使女人回眸一笑百媚生,男人力拔山兮氣蓋世,而且被戀愛興奮劑所興奮的男女還會同時產生心跳加快,手心出汗,顏面潮紅,不知所云,盡說一些在外人看來不過是胡話瘋話和諂媚的情話。這些神經遞質使「神在愛情中也難保理智」。
其實神經遞質的作用遠不止這些,比較典型的還有內啡肽和去甲腎上腺素等。人在愉快平和時,腦內嗎啡分泌較多。內啡肽是一種改善人的情緒相當好的神經遞質,它不僅能改善大腦功能,保持腦細胞的年輕活力,而且能使人心情愉快,由此增強免疫功能,提高機體的自然防病和治病能力,防止衰老,同時也在情愛中產生積極、愉悅和滿足的作用。
相反,如果悶悶不樂,常處於憂慮、緊張和壓抑的精神狀態,大腦便會分泌去甲腎上腺素。這種激素可引起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心跳加快,容易引起心腦血管病,如腦血栓、高血壓等。久而久之便可危及健康,使人折壽。而且在情愛中也壓抑人的激情,因為如果一個人在去甲腎上腺素等神經遞質的作用下無精打採,壓抑緊張,也就不會對異性產生情感,更沒有性愛的要求。
現在的研究還證明神經遞質在正、負性情緒產生中的作用並對情感的影響。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心理學研究者瑪格麗特基米尼通過其實驗證明,歡樂的情緒只要保持20分鐘,也就是說良性的神經遞質如內啡肽保持分泌較長時間,就可使體內免疫系統中的衛士——白細胞數量增多而且功能正常;而同樣沮喪的情緒維持20分鐘,也就是說不良的神經遞質如去甲腎上腺素分泌較多,也會使體內的白細胞減少很多並使其功能弱化。
兩種作用
目前諾貝爾醫學獎和其他研究所闡明的神經遞質對人類性行為和情愛的作用可以歸納為兩大類。一是直接參與性行為,使機體發生變化。另一種作用是通過影響情緒而參與人的情愛,主要表現在對異性的思念、愛慕和渴求俱增,強化性別角色和第二性特徵,如苯乙胺、內啡肽、異丙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等神經遞質的作用。它們使女人更有女人味,男人更有男人氣。
調查諾貝爾獎頒獎盛況
每年12月10日下午4時30分,該年度諾貝爾獎得主在諾貝爾基金人員的陪同下,步入裝飾著鮮花的斯德哥爾摩音樂廳,進入受獎席位。在莊嚴肅穆的大廳裡,基金會主席首先簡要介紹各位獲獎者的貢獻,然後各位獲獎者以他們各自的本國語言發表簡短的演講。當他們步下臺階從瑞典國王的手中接過獎狀和獎章時,大廳裡響起熱烈的掌聲,2000名觀眾向他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祝賀。
諾貝爾科學獎獲獎人數
100年來共有20多個國家的466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科學獎,其中
諾貝爾物理學獎162人
諾貝爾化學獎135人
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172人
而居裡夫人、桑格、巴丁都是兩次獲獎。(田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