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營商環境,是激發市場活力、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的迫切需求,是促進高質量發展、擴大高水平開放的重要舉措。
而城區是我國基礎設施服務體系最完善、科技人才資本要素最集中、企業主體活力最強、創新創業土壤最肥沃的區域,高標準優化城區營商環境,將為我國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近日,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發布了賽迪營商環境百強區(2020)(以下簡稱「百強區」)。該榜單顯示:廣州市天河區、深圳市寶安區等位居前列,而前五席都被廣東省一舉囊括。
營商環境百強區前五名均位於廣東
記者了解到,賽迪營商環境百強區(2020)候選庫中共有150多個綜合實力較強、營商活動較為活躍的市轄區,是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從全國(不包括港澳臺)除直轄市市轄區外的898個市轄區中選出來的。
在評價指標體系方面,百強區重點關注企業創業發展所涉及的政府審批環節,研判城區活力、基礎環境、宜業宜居等現代化城市建設要素對中小企業的吸引力。
研究中心構建了包含5個一級指標、18個二級指標的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從營商支撐、基礎環境、要素吸引、服務便捷、城區活力五個維度綜合評價各地營商環境優化成績與營商綜合服務水平。
在具體榜單方面,廣東省表現極為突出,前5名均位於廣東,其中深圳佔3席,廣州、佛山各佔1席;前10名中廣東共佔了6席,而整個榜單中廣東共有22個城區入選。江蘇、浙江也表現不俗,分別以21席、14席位列第二、三位。
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認為,這體現出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地區對營商環境優化工作的高度重視,對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深入推進。
榜單區域分化明顯,東部城區67席,佔近七成。中部和西部地區分別佔14席、16席,東北地區僅有3席。中西部中心城市和部分地級市核心城區表現亮眼,與東部沿海帶狀集聚營商環境百強區形成點帶聯動的特徵。
消費和投資水平是反映城區營商環境質量的晴雨表。2019年,百強區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均值達6.94萬元,大幅超過全國總體水平。同時,百強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均值為9.92%,高於全國5.4%的總體水平。這也反映出百強區擁有極強的市場活力。
圖片來源:新華社
需發揮法治對優化營商環境的引領作用
為何廣東省內多個城區在本次排行中表現如此突出?對此,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馬遠徵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行了詳細解讀。
馬遠徵認為,廣東省各地區經濟互聯互通、緊密連接,為企業和居民創造了更快、更高效的營商要素流通環境,其招商引資和利用外資成績亮眼。近年來,廣東針對提升行政效能也探索推出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優化營商環境新舉措。
廣東省人民政府官網數據顯示,2019年廣東全年實際到資超1億美元的項目45個,實際利用外資金額超1522億元,增長12.2%,規模繼續保持全國第一,招商引資能力強大。
其次,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廣東省堅持高效率政務服務,高質量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做到事項全覆蓋、區域全覆蓋,把握好「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審批服務」途徑,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馬遠徵以位列第七名的廣州市白雲區為例介紹說,2020年以來,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白雲區全力推進企業復工復產,推出了一系列高水平政務服務舉措,如重點建設項目當日申請當日出證、通過分類監管將數十家企業納入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兩證辦理」報裝申請「一次都不跑」等,助力企業高效復工復產。
此外,近幾年,廣東省有關部門多方發力,發揮法治在優化營商環境改革中的引領、規範和保障作用,構築穩定公平、可預期的國際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顯著降低投資者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以位列百強區第11名的深圳市龍崗區為例,該城區首創多種公共法律服務工作機制,為各創新產業園區、重點企業提供綜合性、便利性、多層次的公共法律服務,實現了法律服務與企業需求的精準匹配、精確對接,提升了企業和員工依法維權及法律風險防範意識,增強了園區企業依法管理和科技創新能力。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