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繞著太陽轉,抑或太陽繞著地球轉?現在幾乎所有人都同意,是地球繞著太陽轉。為什麼?有人認為,這是因為有證據證明了這是真的,也有證據證明地球中心論是假的。然而,還有理論指出,「證據」並不能幫助我們得出這個結論,至少不能說明該結論比其他觀點更加準確。
即使符合證據,也並非是對的
「非充分決定性」與蒯因有著最為密切的聯繫。他認為, 無論面對何種假定(比如地球繞著太陽轉,抑或太陽繞著地球轉),我們都能用多個理論將證據解釋清楚。假如他所言屬實,證據就永遠無法迫使我們接受某個特定的理論;理論即便能夠解釋證據,也不能說明該理論就是真的。這即是說,我們可以選擇一個理論去解釋證據,但絕非只有這一種解釋方式。
蒯因(Quine,WillardVan Orman),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著有《語詞和對象》、《本體論的相對性》等。蒯因主要繼承的是弗雷格-羅素的傳統,可以視作邏輯語言學派中人,期望用標準記法來對自然語言進行語義整編,用整齊劃一的語言來討論哲學。這位上世紀下半葉最著名的分析哲學家酷愛旅遊,一生曾到過118個國家。
蒯因認為,我們需要在眾多理論中選擇一個更優的理論, 但「證據」並不能幫助我們作出這樣的選擇。經驗主義哲學認為知識源自經驗,因而,真理源自我們的觀察或經驗中的證據。蒯因想要表明,真理和證據之間的關係並非那麼一目了然。
在蒯因看來,我們將證據嵌入信念體系的過程,其實就像在做拼圖遊戲。我們誤以為,每一塊拼圖(證據)都只能放在唯一的位置,這樣才能拼成最終的圖形(真理); 但事實是,我們可以按照許多種不同的方式,將所有的拼圖擺在一起,它們最終總會形成一個圖形,並且涵蓋了每一塊拼圖。
如何證明「太陽圍繞地球轉」
讓我們再來看上述關於太陽的例子。有人可以堅稱,根據所有證據,我們會得到太陽圍繞地球轉的結論。而他需要做的事情也很簡單,就是死撐著、不鬆口。比如,如果你堅信地球中心論,你可以不理會所有的反面證據,並聲稱那些提供反證的人都是魔鬼的僕人,他們在宣傳太陽中心論的假象。這樣說或許很詭異,但是你的解釋(他們是魔鬼的僕人)的確符合了證據(他們在宣稱地球圍繞太陽轉)。正是出於這樣的原因,陰謀論和神造論都很難反駁。因為他們總是能找到符合自己理論的證據,並且也能找到證據否定對方的理論。
蒯因的另一個觀點「翻譯不確定性」表達了相同的核心思想。他假設一位人類學家在觀察某個部落的時候,發現許多人看到兔子會說「gavagai」。即便如此,我們仍無法知道他們通過「gavagai」這一詞語表達的準確含義。它的意思可以是「兔子」、「看,兔子!」、「神聖的兔子」、「這兒有隻兔子」、「活著的兔子」等等。因而,證據(他們看到兔子後說「gavagai」)與多種翻譯這一詞語的方式都是相容的。於是,無論觀察到多少位部落成員做出相同的行為,我們選擇的翻譯方式仍有可能是錯的,甚至所有的翻譯可能都是錯的。
或許,「非充分決定性」論題教會我們的最重要內容就是:假如一個理論符合所有的證據,這仍然不能說明該理論是對的。「符合證據」不是接受理論的充分標準,因為總是有兩個或更多的理論能同時符合所有的證據。因此,除了「符合證據」之外,我們要判斷何者為真、何者為假,仍需要其他的標準。
——本文摘編自《好用的哲學》
—轉載授權、商務合作—
聯繫郵箱:zhouyi@cheerspublishing.com
—END—
點擊【閱讀原文】,可購買《好用的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