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抗疫很失敗言行很卑鄙,中國文化是否要跟西方文化絕交?

2020-12-14 人文苗子

2020年大自然恐怖襲擊人類,這是少有的巨大災難,說世紀悲劇也不為過。但是西方「民主社會」抗疫很悲催,一路上演滑稽鬧劇,集體大跳「脫衣舞」,華麗的外套一件件扯下,高大上的形象一下子被自己親手毀了。

更為搞笑的是,明明已是落湯雞卻自我感覺仍是鳳凰,自己做了落水狗還要撕咬別人下水。如果西方僅是政客甩鍋栽贓咱們,你還有理由說是西方少數人逃避責任,在玩政治操作。但是,民意調查多數西方民眾更加反感中國,言行中透露著一層卑鄙邪惡,你就不能不承認西方文化已經偏離正道。

經此一役,除了死硬的西吹,有眼都能看到西方文化頭頂的光環就是一草帽,咱們身上有痦子,白人也有一臉雀斑,彼此彼此吧。

美國 西方 栽贓中國

不過,隨著慕洋人集體失語,復古派的嗓門越來越響亮起來。在他們的吐槽中,歐美人天生邪惡,西方文化除了自私自利對世界一無是處,中國文化千年不倒必定唯一優越,甚至討論恢復儒學治國。這種論調除去中國色調,與西方「白人至上主義」如出一轍,簡直就是種族主義。

作為對「西方文化優越論」的一種反擊和情緒表達,咱們有人這種表現可以理解。就像罵戰,過激的言辭都顯得很爽很過癮。但是,嗓門太大,罵得太久,傷肝克肺,對自己百害無益。

地球村

咱們的文化與西方以及其他文化,就像同村的鄰居,大家都是村民,作為人類都是平等的。脾氣有溫有燥,秉性有些差異,言談舉止各不相同,有家大業大,有凋敝貧窮。這樣的差異是應對內外挑戰必然或偶然的結果,是自然生成和養成的。每一個族群能夠延續下來,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都有正確和錯誤的選擇,歷史過程中不同的階段,有人順應了時勢,有人錯失良機,沒有純粹的是非好壞。

即便咱們中國傳統文化講究中庸、融合、對立統一,但實際上與比較極端、分割、二元對立的西方文化一樣,都不是踩著「中線」走過來的。

清明上河圖

咱們中國人獲得的思維方式是元氣說有機論、整體性系統觀、對立辯證統一。中國文化凸顯的是集體主義、性善論和規矩意識。西方人獲得的思維方式是原子說機械論、個體性獨立觀、線性邏輯分析。西方文化凸顯的是個人主義、性惡論和自由意識。

紐約

在農耕文明時期,中國的思維方式創造了十分適宜的中國文化,所有塑造了輝煌的中華文明,兩千年的時期內被西方及其他社會仰慕。經濟發展進入工業時代,西方的思維方式創造的西方文化更符合時勢需要,因此璀璨的西方工業文明徵服了世界。

任何文化對世界作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也因為自身局限,給自己和世界留下負面遺產。

負面遺產的根源,就是任何成熟、強勢文化都具有強大的內核封閉圈。各文化要素循環往復固化,封閉圈排斥各自內核的對立面,比如中西特有思維方式和文化秉性,這樣必然走向僵化、衰落。中國傳統文化百年屈辱,西方文化如今的亂像,都是明確的證明。

當代中國

文化如何擺脫僵化、衰落的宿命?中國傳統文化生長期和西方近代,中國新文化歷程,都指明改革開放是唯一出路,斷絕交流融合自赴災難。所以,西方當下遭遇挫折失敗,西方社會有失文明風範,但是智慧的做法絕對不會跟外界絕交,當然包括跟咱過不去的西方。

不主動絕交不代表咱們要軟弱乞求,如果西方不放棄攻擊,鬥爭就是最好的求合作的方式;如果西方開戰「脫鉤」,那麼反擊戰也是必要的手段。

伸出握手,攥緊鐵拳,咱們兩隻手都別閒著。每個中國人都這麼想,最後咱們準贏。

本文由苗子原創,喜歡就點讚,認同就關注,一同探討中國新文化。

相關焦點

  • 打開西方文化的大門,追溯西方文化起源
    神秘的西方,蘊含著古老的文化。經歷了千百年的洗禮,呈現出獨特的魅力和古典文化韻味。西方古典文明歷史悠久,影響深遠,值得研究和探尋。《天國之門,西方文化精神》由趙林編著而成,打開了西方世界的大門,神秘的羅馬帝國、浩瀚的文明史實,令我流連忘返,感觸頗多。
  • 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在我看來中西方存在著很大的文化差異,正如上面文章中所介紹的。學習和了解西方文化能使我們更好的去認知這個世界,去領略不一樣的風光。下面舉幾個例子來說明中西方文化差異。首先,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差異。中國西方國家都有各自代表的哲學家。
  • 中國已再不盲從西方,而西方正在極力避開中國成功方案
    頗為值得玩味的是:中國研究人員早在6月份就已經做出類似發現,在英國《自然·醫學》雜誌上公布了這一研究結果。在重慶市的調查發現,新冠病毒感染者痊癒後體內抗體水平會迅速下降。此外,無症狀感染者的免疫反應弱於有症狀感染者。當時的調查發現,約90%的病例在出院後2個月總抗體水平會降低70%以上。
  • 馬冬:淺析抗疫中的文化差異
    在新冠病毒尚未在歐美肆虐時,西方國家常常冷嘲熱諷中國應對病毒的做法,他們無法理解中國為什麼封城,為什麼限制出行,為什麼要求人人戴口罩。現階段中國的疫情已經得到了極大地控制,目前全國除了輸入病例只有少數地區新增極少量本土病例。而此時,西方很多國家尤其是在美國新冠病毒正在快速傳播,對比中國而言,他們的應對措施就顯得十分消極。
  • 飲食也是一種文化,中國和西方國家的飲食文化差異原來有這些!
    隨著歷史的積澱,飲食也逐漸發展形成一種文化。由於中國和西方國家的人們價值觀念、社會環境、傳統文化等差異,使得中國和西方國家在飲食文化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異。1、飲食觀念上的差異中西方飲食觀念差異,可以概括為:中國的飲食觀念相對感性,西方國家的飲食觀念相對理性。
  • 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和起源
    而最後這三大文明都匯總於基督教,並以宗教信仰的形式在西方構築起龐大的文化體系。而中國文化發展於華夏文明,華夏文明主要源於黃河流域中原地區,還有來源於其他的文明比如長江文明,遼河流域的紅山文明等等,這些文明經過上千年的融合,最終產生了中華文明;而中華文明又在後面的幾千年裡與北方遊牧文明不斷地摩擦與融合,而遊牧文明最終也會被安定的中華文明所吸納和同化。
  • 從口罩到群體免疫 中國已再不盲從西方 而西方正在極力避開中國成功方案
    凡是西方發達國家提出的理念,必然正確,必然科學。這種固化思維,在「群體免疫」概念被英國率先提出之後,就有一些人響應。比如說某著名的小資定位的雜誌,提出一個說法:群體免疫是一種更高級的人道主義。一時間,響應者雲集,名人眾多。其中不乏一些文化圈的、學術界的名人。針對群體免疫,我們絕大多數中國人是不接受的。
  • 我對西方文化的一點看法
    說西方文化,他們的「諾貝爾獎」是繞不過去的一個話題。當今世界大多都是依獲取諾獎而為殊榮,不得不說,「諾貝爾獎」真的是把西方文化推崇到了極致,說推崇到令人仰視的高度一點都不為過。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其實說的就是一個文化問題。
  • 西方的疫情政治攻勢與中國的應對
    輿論戰是當前西方發起的疫情政治攻勢的主戰場,也是中國與西方交鋒最激烈的領域,後文將重點分析。外交攻勢是指西方政客在抗疫國際合作、中國對外抗疫援助、世界衛生組織與中國的關係、臺灣當局謀求加入世衛組織等方面對中國發起的外交攻勢。安全攻勢體現為經濟安全攻勢、領土安全攻勢等。疫情暴發後,美國加快與中國經濟脫鉤,動員企業退出中國市場。
  • 西方文化憑什麼成為當今的強勢文化
    中西文化比較,特別是中西哲學比較,是當代中國學術的重要課題,也是將來至少一百年內不可迴避的話題。然而,至今為止,仍然有不少人把握不住中西比較的宗旨,不明白比較的目的不在於爭意氣,而在於通過比較促使中華文化開拓視野、認清形勢、制定切實的發展規劃。中西比較不是要比出雙方的優劣,而是要在比較中找出自己文化的欠缺,以求改進。
  • 五四運動前後關於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選擇衝突
    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近代西方文明的輸入,引起中國社會、尤其是思想學術界的強烈震蕩。如何看待西方文化,進而又當如何看待自身文化,成為當時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五四」前後延續十餘年的這場思想大論戰,就是對這一問題的直接反映。
  • 抗擊疫情中看清楚「對立與分裂」的西方文化
    基於主客二分的認知,西方文化價值觀是對立與分裂的價值觀。首先,西方價值觀的超越價值與世間價值是對立的。基於單子人的認知,西方文化價值觀的世間價值既是最大化價值,訴求個人財富與權力意志的最大化,是西方文化價值觀的根本訴求。其訴求是基於單子人與他人、與社會的對立的維度。這個價值與接近上帝,回歸天國的價值是根本對立的。
  • 與中國大相逕庭!為什麼蝙蝠在西方文化中是惡魔的象徵?
    東方和西方,不同的土地孕育了不同的人民,同樣也孕育了不同的文化。以蝙蝠為例,這種生物在古代東西方人民眼中的形象,可謂是大相逕庭。雖然這次可怕的疫情的源頭可能是來自蝙蝠,使得其在我們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蝙蝠主要是以吉祥的形象出現的。
  • 近百年來都在學習西方,西方和東方文化的區別?
    只有到了近代中國人,五四時代的知識分子,他很莫名其妙的說西方的學問是學問的全部意義之所在,東方的學問是沒有意義的,只要中國人學西方我們中國人就得救了。這個連西方都不敢說的話,中國人敢說。這就是造成近代中國悲劇的原因,我稱為「五四的迷惑」。而這種迷惑深入人心,我稱為「五四的八股」。要破除這種八股很簡單,自己明白了:自己可以深入人心。
  • 中國古代瓷器是如何影響西方國家的?只能模仿無法超越的文化
    中國古代歷史中,有著輝煌的文化,它影響著周邊,甚至世界。在科技方面,宋朝以前的中國一點都不輸國外,甚至領先世界,保持一個讓他們無法望塵莫及的程度。在文化方面同樣展示強大的一面,唐書宋詞、民族風俗、傳統節日等,只要你來了就不願離開。
  • 摩羅:魯迅崇洋媚外 呼應西方殖民者對於我們的文化毀滅
    摘自:摩羅著《中國站起來》長江文藝出版社  2010年1月版 閱讀提示:本書反思五四運動以來中國社會泛濫的文化軟骨病,說破中國百年西化史的真相;揭露西方殖民史的真相,首次撕破西方人「自我美化」的畫皮,打破國人「西方崇拜病」的迷信。
  • 如何抵制西方外來文化入侵?中華文化如何長久昌盛?
    【一】那麼,如何抵制愈來愈烈的西方文化的強勢入侵呢?(1)堵不如疏中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尚且都有自己的思想和傳統,何況現下國際上這麼多國家和人民呢?不可能都是一個思想體系,一種文化傳統。所以西方國家的思想衝突和文化碰撞並不可怕,我們積極面對,認真剖析。找到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價值點。進行融合交匯。(2)中華文化的亮點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中國人民勤勞刻苦,熱愛國家。自古至今傳下的忠孝仁義,禮義廉恥烙印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頭。
  • 平心而論 中西文化大對比,西方為何在近代逆襲中國?
    ↑點名關注《平心而論》第2季(04)中西文化大對比 這座始建於1442年的中國古天文臺,現還存於北京。甚至早在公元前350年左右,戰國時,已認識到日月食是天體之間的相互遮掩現象(中國 石申)。也就是說中國人在仰望星空進行科學探索的時代,西方人還身處黑暗的世紀。
  • 文化起源於什麼時候?是如何定義的?中西方文化有什麼區別?
    「文」標準是「文明」,即各種社會形態(如風俗制度、倫理道德等)都要讓人感到幸福,符合人性。要達到這一標準,就必須要「化」,必須進行人為地約束、規範和改造。而不能靠人文自然地生成和發展。(一) 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特點中國傳統文化是指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融合、形成、發展起來,具有穩定形態的中國文化, 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
  • 黑格爾對孔子的評價,讓我們感受到西方人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偏見
    如果西方人用西方文化去理解中華民族文化,一定不可能徹底通透,反之亦然。 他在《法哲學原理》一書中寫道:「從本質上來講,中國是沒有歷史的。它不斷重複著王朝的覆滅更迭,其過程中整個國家沒有任何進步。」他認為中國幾千年來更像是一個賭場,惡棍輪流坐莊,統治賭場;地痞換班執政;普通老百姓是炮灰,總被惡棍、地痞們拿來當祭品。 西方就是這麼看中華民族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