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 | 憑良心論天下。↑點名關注
《平心而論》第2季(04)中西文化大對比
這座始建於1442年的中國古天文臺,現還存於北京。甚至早在公元前350年左右,戰國時,已認識到日月食是天體之間的相互遮掩現象(中國 石申)。也就是說中國人在仰望星空進行科學探索的時代,西方人還身處黑暗的世紀。
了解西方中世紀的人都知道,直到近現代歐洲都還保留有初夜權的惡習,一個地主領地上的男女青年新婚之日,新娘子的初夜必須由領主享用,否則就是違法犯罪。歐洲的農民都是農奴,生殺大權都是由領主掌握,完全無需經過法律審判。這些在同一時期的中國,這幾乎是不可想像的惡行。但在同一時期的西方,這些卻是人人都接受的常識。中國的新人結婚時,新娘初夜不用貢獻給地主,而且男的還被稱作新郎官,可以享受鳴鑼開道的特權。中國的農民身份就算再卑微,生殺大權也是由法律和行政機構來審判。
可是每當我這樣說的時候,就總會有人問我說:「那周小平你倒是解釋一下,既然中國文化體制自古以來就比西方好,那為什麼自明末以後中國的科技逐漸落後了?既然中國文化體制自古以來就比西方好,那為什麼工業革命、文藝復興、現代科學都是誕生在西方都不是東方?」
對此我的回答是:「如果中國文化體制真的更為僵化保守,而西方文化體制真的更為個性開放,如果中國文化真的不如西方文化的話,那麼中國就應該一直落後才對。又怎麼可能在過去幾千年中國在各方面都一直在領先,只是近代才落後了一兩百年呢。」所以此如果我們真的想要探知真相的話,就必須要追尋在1840年之前究竟發生了什麼,才導致西方突然反超中國。
1840年之前的400年,也就是西方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的前夜,一個重要的地緣事件發生了。那就是奧斯曼帝國於1453年攻佔了君士坦丁堡。而君士坦丁堡是什麼地方呢?它就是古絲綢之路聯通中西方的唯一交通樞紐,是必經之路!在此之前,歐洲由於經緯偏北,農業生產力不發達,人口數量一直都不高。直到通往中國的絲綢之路開通以後,歐洲通過貿易獲得巨大的利潤之後,人口才開始了逐步的提升過程。
然而奧斯曼帝國攻佔了君士坦丁堡之後就壟斷了和中國的商貿往來,獨享了這份利潤。這件事對中國沒有任何影響,因為對於當時的中國商人而言把商品賣給奧斯曼帝國或北歐國家並沒有任何區別。但對北歐而言,這幾乎就是滅頂之災。由於絲路的突然斷絕,幾乎是在一夜之間,歐洲一些國家的香料和糧食的價格就連著翻了十幾倍。因為歐洲的自身資源,根本無法養活依靠絲綢之路發展起來的人口,所以他們面臨大面積死亡的危險。因此他們才被迫向海上逃離,試圖通繞開陸上的奧斯曼帝國,從海上找到商路以便重新與中國人展開貿易。由於非洲西海岸漫長的阻隔,原始的木船和火槍不能滿足航線和徵服的需求,因此西方人才不得不開始拼命研究改進船隻和火器技術,從而逐步開啟了工業革命的大門。
因此,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幾千年來西方人從不探索海洋大多只在近海活動,但卻在1453年之後突然開始大規模全球航海的真實原因。並不是由於西方更有探索精神,更不是因為他們文化體制更優秀,而只不過是生活所迫下不得已的選擇罷了。因此,中華文化自古以來就比西方文明優秀得多。一時的成敗,並非文化基因所決定……
更多詳細內容請看本期視頻……
- 平論 | 系列經典文章 - ↓↓點擊閱讀 ↓↓
《致90後, 你們終將實現這個時代的理想》
《臺灣,好自為之》《誰說中國只會抗議?》
《我們的英雄去哪了》《中國護照的硬度》
《請不要辜負這時代》《你的中國你的黨》
《別再跟風污衊國人了》《Hi,Im』China》
《勿因霧霾葬送明天》《國人搶蝦了嗎?》
《我們欠中國製造一個道歉》《一葉知秋》
《為何假如中國亂了,海外移民會更慘?》
《平心而論》網絡節目第二季,由周小平、王小東以及轉基因、中醫、軍事、科研等各行業的頂尖專家出鏡答疑解惑,每周五晚七點精彩聯播。 :本節目製作時間長達一年,所有成本由我自行承擔,希望能為輿論場正本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