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之近代國學大師

2020-12-14 歡喜有你就好

梁啓超,1873年~1929年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飲冰子,別署「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著名思想家、活動家、國學大家。被公認為「一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他敢於創新,推動了「史學革命」,並在革新文章風格方面,一馬當先。他就發明了一種介乎於古文和白話文之間的新文體。不僅像「中華民族」這樣的稱謂始自他的口中,而且像「政治」、「經濟」、「科技」、「組織」、「幹部」等等詞彙,皆始於他的筆下。梁啓超堪稱20世紀中國最傑出的「國學大師」。

章太炎,1869年~1936年初名學乘,字枚叔。後改名絳,號太炎。浙江餘杭人。 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學家,小學大師,樸學大師,國學大師,民族、。著名學者,研究範圍涉及小學、歷史、哲學、政治、佛學、醫學等等,著述甚豐。

早年接受西方近代機械唯物主義和生物進化論,在他的著作中闡述了西方哲學、社會學和自然科學等方面的新思想、新內容,主要表現在《訄書》中,認為「精氣為物」,「其智慮非氣」;宣稱「若夫天與上帝,則未嘗有矣」,否定天命論說教。其思想又受佛教唯識宗和西方近代主觀唯心主義影響。

在國學的諸多領域,尤其是在文學、歷史學、語言學等方面,均有成就。他宣揚革命的詩文,影響很大。他堪稱首推「國學」之第一人,其國學著作主要有《國故論衡》《國學概論》(曹聚仁記錄整理)等,另著有《新方言》、《文始》、《小學答問》、《儒術新論》、《訂孔》等。

陳寅恪,1890年~1969年江西義寧(今修水縣)人,被譽為清華大學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之一(另外三位是葉企孫、潘光旦、梅貽琦;一說是王國維、梁啓超、趙元任);少時在南京家塾就讀,從小就能背誦《四書》《五經》(一說能背誦《十三經》);1902年隨其兄陳衡恪東渡日本,入日本巢鴨弘文學院,1905年因足疾輟學回國,就讀於上海吳淞復旦公學;而後留學德國、瑞士、法國、美國等國二十多年,掌握了閱讀梵、巴利、波斯、突厥、西夏、英、法、德等多種文字的能力,尤以梵文和巴利文更精,加上深厚的「國學」基礎,使其得以溝通中西、融匯中外,從而在學術領域多有振聾發聵之見,為國內外學人所推崇。

其終生恪守「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各種強權和邪惡勢力面前,慎重恪守中華學人的良心、良知,其錚錚鐵骨真可謂「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

從學術貢獻和人格、品德相統一的角度看,稱陳寅恪為當代中國最為傑出的「國學大師」代表,名副其實。

錢穆,1895年~1990年江蘇省無錫人,字賓四,筆名公沙、梁隱、與忘、孤雲,晚號素書老人、七房橋人,齋號素書堂、素書樓。中國現代歷史學家、國學大師、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歷任燕京、北京、清華、華西、四川、齊魯、西南聯大等大學教授,也曾任無錫江南大學文學院院長。1949年遷居香港,創辦新亞書院。

1967年10月,錢穆應之邀,以歸國學人的身份自港返臺,築素書樓於臺北市士林區外雙溪,1968年膺選中研院院士。晚年專致於講學與著述,雖目力日弱仍隨時提出新觀點,賴夫人誦讀整理出版,謙稱為《晚學盲言》。在錢穆一生的著作中,「國學」始終作為主線貫穿始終。

王國維,1877年~1927年初名國楨,字靜安,亦字伯隅,初號禮堂,晚號觀堂,又號永觀,諡忠愨。漢族,浙江海寧人。王國維是我國近、現代相交時期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

王國維早年追求新學,接受改良主義思想的影響,把西方哲學、美學思想與中國古典哲學、美學相融合,研究哲學與美學,形成了獨特的美學思想體系,繼而攻詞曲戲劇,後又治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郭沫若稱他為新史學的開山,不止如此,他平生學無專師,自闢戶牖,成就卓越,貢獻突出,在教育、哲學、文學、戲曲、美學、史學、古文學等方面均有深詣和創新,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寶庫留下了廣博精深的學術遺產。

季羨林,1911年~2009年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字希逋,又字齊奘。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聊城大學名譽校長、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是北京大學唯一的終身教授。早年留學國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閱俄、法文,尤其精於吐火羅文,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其著作彙編成《季羨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國寶。

梅貽琦,1889年~1962年字月涵,為梅曾臣長子。自1914年由美國伍斯特理工學院學成歸國,即到清華擔任教學和教務長等多種職務。1931年,梅貽琦出任清華校長,自此後一直到他在臺灣去世,一直服務於清華,

因此被譽為清華的「終身校長」。在他的領導下,清華才得以在十年之間從一所頗有名氣但無學術地位的學校一躍而躋身於國內名牌大學之列。他的一生僅僅做成了一件事,就是成功的出掌清華並奠定了清華的校格。在清華大學任校長時,他為清華做出了不可泯滅的貢獻,一是對師資人才進行嚴格遴選和延聘,二是推行一種集體領導的制度。他與葉企孫、潘光旦、陳寅恪共同被列為清華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

辜鴻銘,1857年~1928年字湯生,號立誠,自稱慵人、東西南北人,又別署為漢濱讀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mson。祖籍福建省同安縣,生於南洋英屬馬來西亞檳榔嶼。學博中西,號稱「清末怪傑」,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臘、馬來亞等9種語言,獲13個博士學位,是滿清時代精通西洋科學、語言兼及東方華學的中國第一人。

他翻譯了中國「四書」中的三部——《論語》、《中庸》和《大學》,創穫甚巨;並著有《中國的牛津運動》(原名《清流傳》)和《中國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義》)等英文書,熱衷向西方人宣傳東方的文化和精神,並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西方人曾流傳一句話:到中國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鴻銘。

熊十力,1885年~1968年著名哲學家,新儒家開山祖師,國學大師 ,原名繼智、升恆、定中,號子真、逸翁,晚年號漆園老人,漢族。湖北省黃岡(今團風)縣上巴河鎮張家灣人。中國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新儒家開山祖師、國學大師。與其三弟子(牟宗三、唐君毅、徐復觀)和張君勱、梁漱溟、馮友蘭、方東美被稱為「新儒學八大家」。1949年以後,以特別人士身份邀請參加首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後被選為全國政協二、三、四屆委員。

著有《新唯識論》《原儒》《體用論》《明心篇》《佛教名相通釋》《乾坤衍》等書。其哲學觀點以佛教唯識學重建儒家形而上道德本體,其學說影響深遠,在哲學界自成一體,「熊學」研究者也遍及中國和海外,《大英百科全書》稱「熊十力與馮友蘭為中國當代哲學之傑出人物」。

吳宓,1894年~1978年陝西省涇陽縣人。字雨僧、玉衡,筆名餘生,中國現代著名西洋文學家、國學大師、詩人。國立東南大學(49年更名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1926-1928)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外文系教授,1941年當選教育部部聘教授。清華大學國學院創辦人之一,學貫中西,融通古今,被稱為中國比較文學之父。與陳寅恪、湯用彤並稱「哈佛三傑」。著作有《吳宓詩集》、《文學與人生》、《吳宓日記》等。

梁漱溟,1893年~1988年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著名學者、國學大師,主要研究人生問題和社會問題,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國最後一位儒家」之稱。梁漱溟受泰州學派的影響,在中國發起過鄉村建設運動,並取得可以借鑑的經驗。著有《鄉村建設理論》、《人心與人生》等。

馮友蘭,1895年~1990年字芝生,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祁儀鎮人。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191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24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回國後,任清華大學教授、哲學系主任、文學院院長,西南聯合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曾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印度德裡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文學博士。

他的著作《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貞元六書》等已成為20世紀中國學術的重要經典,對中國現當代學界乃至國外學界影響深遠。被譽為「現代新儒家」 。

相關焦點

  • 中國近代第一望族:1位諾獎得主、2位外交家、4位國學大師、19位院士
    家族文化最為盛行的漢末、魏晉時代,中國所有厲害的家族,還有與王謝並稱的庾桓、袁禇殷郗、顧陸朱張,這些家族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沒落了。但就是在這片同樣的土地上,文化高門扎堆的滬寧杭地區,卻有一個家族,延續到了現在,可惜劉禹錫沒能得見,不知道算不算一種遺憾。他們就是浙江海寧錢氏!
  • 傳承國學 打造文化之鄉
    傳承國學文化,打造文化之鄉。12月9日上午,雅安市名山區在車嶺鎮初級中學舉辦首屆國學文化藝術節,並在吳之英故居舉行吳之英禮學堂揭牌儀式。是"蜀學會"發起組織者、《蜀學報》主筆,在振興蜀學和傳統文化研究上有傑出貢獻。第二階段為開幕式。
  • 當年的國學大師,後來咋就成「文化騙子」了?
    當年那位紅遍大江南北的國學大師於丹,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從國學大師到文化「騙子」,之後又被學生趕下講臺,於丹跌落神壇,如今的處境非常難堪。
  • 中國近代第一豪族:1位諾獎得主、2位外交家、4位國學大師、19位院士
    家族文化最為盛行的漢末、魏晉時代,中國所有厲害的家族,還有與王謝並稱的庾桓、袁禇殷郗、顧陸朱張,這些家族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沒落了。但就是在這片同樣的土地上,文化高門扎堆的滬寧杭地區,卻有一個家族,延續到了現在,可惜劉禹錫沒能得見,不知道算不算一種遺憾。他們就是浙江海寧錢氏!
  • 中國近代第一世家:一諾獎得主,兩外交家,三科學家,四國學大師
    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世家,首推錢氏家族,這個家族是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主錢鏐的後人。他們光在宋朝就出過350名進士。一千年下來,就出了一千多位正兒八經的名人。近代又在全球範圍內培養出人200多位院士。 中國科學界著名的「三錢」,都出自這個家族。
  • 知名傳統文化研究學者 高級國學講師 徐文超
    徐文超 1973年出生,大專文化,河北涿州人,高級國學講師,職業易學家,知名傳統文化研究學者,國學傳承推動力人物,北京華夏易道文化院常務院長,華夏龍文國學文化研院副院長,中國國學研修院副院長,河北邵氏文化促進會創始人,上海意爾康鞋業有限公司風水策劃總顧問,蔣氏三元風水第二十五代傳承人
  • 星太奇:奮豆是真正的「國學大師」?傳統文化被他學到爐火純青!
    今天繼續給大家帶來《星太奇》的漫畫,本期講述的是關於傳統文化學習的問題,大家對傳統手藝都非常熟悉,唯獨奮豆做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星太奇:奮豆是真正的「國學大師」?傳統文化被他學到爐火純青!話說古老師曾經帶領過同學們學習傳統的藝術,這天他想知道大家對傳統手藝學到了什麼地步。星太奇拿出了他的吹糖畫,小桂子拿出了他的小泥人,都是堪稱經典的手藝,令人心生佩服!
  • 什麼是國學,是漢語,還是詩,詞,怎麼國學大師如牛毛,聞所未聞
    相對於西學的就是國學國學是什麼?其實利用相對的定義方法很容易理解。國學是相對於西學來說的。大概是從明朝的後期,西方的學術思想開始向我們國內傳播。為了區別於這些外來的學術思想,就把我們中國傳統思想學術文化叫做國學。
  • 黃岡市兩位巨星:一位是國學大師,一位是兩彈一星元勳!
    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先驅、著名語言文字學家,國學大師。劉師培為「國學大師章太炎、劉師培、黃侃——國學大師據資料記載顯示,黃侃在經學、文學、哲學各個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尤其在傳統「小學」的音韻、文字、訓詁方面更有卓越成就,人稱他與
  • 南懷瑾到底是國學大師還是文化騙子?
    在眾多追隨者眼中,南懷瑾是一位通古曉今、學富五車的大師,「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裡,經綸三大教,出入百家言」。在反對者眼中,南懷瑾的形象截然相反,他「不懂國學」,打著「偽國學」的幌子,講著張冠李戴「讓人哭笑不得」的文化。
  • 中國優秀傳統國學文化-禪文化
    禪宗文化---禪宗文化,是指以中國佛教禪宗思想為基礎所發展起來的一種傳統文化
  • 【緬懷】以一己之身證明國學的可能——國學大師饒宗頤辭世
    就在1月25日,饒公還來到山光道馬會,出席『饒學聯匯』活動,與20多家大學及研究機構的人員歡聚一堂,共話傳統文化。」錢鍾書先生稱他為「曠世奇才」,季羨林先生說他是「我季羨林心目中的大師」。與錢鍾書並稱「南饒北錢」,與季羨林並稱「南饒北季」——2018年2月6日凌晨,被譽為「業精六學,才備九能,已臻化境」的國學大師饒宗頤辭世,享年101歲。
  •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開展「國學經典晨讀」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開展「國學經典晨讀」 2020-12-23 1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學大師南懷瑾,16幅書法作品展,網友:國學真大師、書法江湖字
    總結:南懷瑾是國學大師,不是書法大師,今後書法藝術還會不斷出現真正大師。南懷瑾大師曾談論書法說:「書法家出自於大量的用毛筆書寫,此為成為書法家之充要條件。如果客觀上用毛筆寫字寫得少,則需要大量臨帖。 這兩個都是需要花大量時間在上邊。 由於當代人用毛筆寫字的要求越來越少,因而臨帖的人則越來越多,而僅僅靠臨帖又似乎還是不大夠。
  • 弘揚傳統文化 當代國學智慧傳承人物
    (原標題:弘揚傳統文化 當代國學智慧傳承人物) 周納羽,山東青島膠州人
  • 國禮大師、國學大師、國印大師,首次跨界合作打造建黨百年重器!
    在這特殊的重大歷史背景下,獻禮建黨百年《百年輝煌中國印》(六面璽)也被賦予特殊的意義,見證歷史,收藏歷史!《百年輝煌中國印》(六面璽)由國禮大師郭鳴領銜設計,國印大師李建忠和國學大師李東,組成中國工藝史上國禮級創作陣容,在形制、設計、工藝上做了很多的創新、升級和突破,以高規格打造新時代國寶重器,獻禮黨的百年華誕!
  • 國學大師於丹和蒙曼:淪為文化小丑,是我們太過嚴厲了嗎?
    就這樣於丹憑藉著自己對於國學的知識在節目中走紅了,慢慢地走進了廣大喜愛國學得觀眾的眼中,深受大家喜愛,而人們也給了她一個「國學大師」的稱號。慢慢地許多人都以她的理解方式理解著國學,愛上國學,也就產生了一種「於丹現象」。
  • 近代文化名人有哪些-中國現代文化名人錄
    20世紀中國100文化名人、中國當代文化名人36人、中國近代十大偉人、教育界當代十大名人、五四時期的文化名人、中國當代文化名人38人、最新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中國當今文化名人排名;中國自古就是文化聖地,因此,從古至今文化特別的繁榮,例如近現代的季羨林、陳寅恪、胡適、鬱達夫、聞一多、老舍先生、郭沫若、傅雷先生、冰心、顏廷利先生、魯迅、徐志摩 林徽因、梁簌銘、沈從文、
  • 弘揚傳統文化,雲泮國學工作坊在衡南雲集聯合學校開坊
    當代商報消息(通訊員 顏冬梅 譚玉珊 陸元連)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普及國學經典教育。7月15日上午,衡南縣雲集聯合學校沁園校區舉行雲泮國學工作坊開坊暨古詩詞研討活動。衡南縣教育局教科所所長謝文軍和雲集聯合學校校長劉吉軍一同為雲泮國學工作坊成立揭牌。
  • 泰安新泰市:推廣國學經典,傳承傳統文化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4日訊為推廣國學經典,傳承傳統文化,新泰市文旅局舉辦尼山書院國學講堂專題講座。來自各城鄉書房管理員、各鄉鎮街道文化站站長和部分中心村的文化中心管理員齊聚文化公益大講堂,集中觀看了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錄製的國學推廣視頻,隨後資深講師以《致良知·大學問》為主題進行現場授課。講師用富有哲理的語言,鮮活生動的案例,深入淺出的講解了推廣國學的重要意義,詮釋了做人、做事的真諦,令現場人員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