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於丹和蒙曼:淪為文化小丑,是我們太過嚴厲了嗎?

2020-12-23 思維歷史v

有一句俗話說道:打鐵還需自身硬。如果自身沒有足夠的能力匹配得上目前所擁有的名氣以及地位,那麼終將會被世人揭穿這華而不實的面具。而隨著現如今網絡的發展,人們對於外物的認知十分快速,所以有著許多有名無實的人借著網絡大肆地炒作著自己。

名聲漸起

在炒作之後他們必然會給自己帶來足夠的名氣,與此同時他們也必然會接受人們最嚴厲地檢驗,華而不實的人終會露出自己的馬腳從而受到世人的摒棄。所以我們要抱著謙虛謹慎的態度去學習,一旦被功名利祿蒙蔽雙眼,就如於丹和蒙曼等國學大師也會跌落神壇。

於丹出生於北京,其父親尤愛國學,她也就在這種文學薰陶的書香世家之中愛上了文學,而她自己對於文學也是有著獨特的理解,她也曾經說過「一個人炫耀什麼,說明內心缺少什麼」。

經過長時間的打磨和積累,她在國學知識上獲得了一定的造詣,然而當時的她並沒有被世人所知曉,就在這時展示她自己的機會給到了她的手中,她收到了《百家講壇》的邀請,在節目中給人們展現了她對於國學《論語》獨特的「雞湯式」解讀,讓觀眾在不一樣的角度感受到了國學的魅力以及樂趣

就這樣於丹憑藉著自己對於國學的知識在節目中走紅了,慢慢地走進了廣大喜愛國學得觀眾的眼中,深受大家喜愛,而人們也給了她一個「國學大師」的稱號。慢慢地許多人都以她的理解方式理解著國學,愛上國學,也就產生了一種「於丹現象」。

隨著這股熱潮的出現,於丹也是受到許多節目的邀請,而她自己也是運用這種方式來將最傳統的文化用現代化的方式來得以體現,從而不斷地推廣著傳統文化。《百家講壇》也是再次推出於丹其他國學的解讀,以維持她「國學大師」的形象。

跌落神壇

然而誰也不曾想到這個形象終將迎來了破碎的時刻,那是在於北京大學的一次演講,而正當她準備上臺的時候,底下的學子卻已鬧了起來,並認為她此時的穿著打扮並不適合演講,應該讓一些比較資深的老藝術家上臺演講,此時的於丹也是十分的尷尬,只能繼續著自己的演講。

然而其實她也不是第一次經歷這種事情了,原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認同她對於國學的解讀,在那些成名之書中雖受到了大眾的追捧,但是在人們深入了解之後發現她的作品其實只是虛有其表而已。

就這樣人們漸漸地拿出她的作品進行剖析,被認為對於國學的看法也是十分的片面,並沒有做到客觀解讀,在學術界中也沒有被認同。就這樣於丹的「國學大師」也是被大眾給漸漸剝除了。

然而「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於丹又被爆出當助理所訂酒店沒有達到她預想的時候她便會對其進行呵斥,此等所作所為讓人們對她也是失望至極。

然而除了於丹之外還有這麼一個人也是如此,她就是蒙曼。蒙曼如於丹一般也是出生於書香世家,父母均為大學教師,而她自己的願望也是能夠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將自己畢生所學傳授給學生。

相同遭遇

蒙曼被大眾所熟知也是因為她是《中國詩詞大會》的評委,她在詩詞方面有自己的理解,通常她都會將詩詞中所描述的東西具象化,在自己的腦海中勾勒出一幅與之相匹配的圖畫,從而產生深刻的記憶

就這樣她憑藉著自己的文學造詣走進了人們心中,然而在一次詩句分析中她的理解受到了大眾的質疑,不僅僅是對於詩句本身分析不當的質疑,還是對於她自身能力以及文學造詣的質疑。

當時是在《中國詩詞大會》上,有一道根據圖片來選擇相匹配的選擇題,而選手選擇了錯誤的答案,而這個錯誤的答案便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蒙曼當即便問選手有沒有做過農活。

而蒙曼對於這句詩句的理解便是農民播種莊稼時候的場景,對於這個說法人們產生了質疑,因為這句詩中所想要體現的是農民播種莊稼時候的辛苦勞作,而莊稼並不能於正午時分播種。

其實這種理解錯誤是可以存在的,可以說只是一個低級的錯誤並不能說明什麼,然而她一錯再錯,就這樣人們又開始重新對於她自身實力的一種審視,並且認為她名不副實。

漸漸地蒙曼也與於丹一般受到眾人的摒棄,她們所獲得的名氣以及文學高度也是被眾人所摧毀。其實她們都有著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成名並不是偶然,肯定是有著一定的積累和實力方能促成。

然而在獲得名氣之後她們卻沉迷在了名利之中,妄想著用各種方式來獲得人們的關注,而文學最為講究的就是不可急功近利要謙虛勤奮、循序漸進、腳踏實地,妄想一步登天只會帶來跌落谷底的下場。

結語

我國歷史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沉澱積累,值得我們不斷地去了解以及研究,唯有這樣才能將先輩們的優秀思想繼承下來,從而做到承上啟下,才能不斷地創新出新的東西和理解,才能不斷地壯大己身,這就是文學自身的魅力及其帶給我們的感悟。

深受文化薰陶的我們不應該被名利慾望所迷住雙眼蒙住本心,應該及時發現錯誤的本源並及時做出調整和糾正,雖說不能做到淡泊名利,但也要抱著一顆謙虛勤奮的心去對待,不能做一個沽名釣譽之輩。正所謂「學海無涯」,無論達到什麼樣的高度我們仍需腳踏實地的學習來沉澱自己,否則當載物越大,而達到船身不足以承載之重的時候終會遭受翻船的一天。

相關焦點

  • 從於丹到蒙曼,國學大師淪為「文化小丑」,沽名釣譽註定不會長久
    於丹是,蒙曼亦是。於丹,曾經在《百家講壇》中紅極一時,風光大顯。《百家講壇》,一個講述國學,解析國學的神聖場所。而國學,是以先秦經典及諸子百家學說為根基,涵蓋中華上下五千年所出現的優秀歷史歷代史學的一套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是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結晶。
  • 繼於丹之後,又一位國學大師被趕下神壇?網友:大師有點太多了
    當年,「國學大師」於丹在《百家講壇》上憑藉對《論語》的「心靈雞湯」式解讀,一度登上神壇。然而,走紅之後的她卻引來了諸多學者的口誅筆伐,京城名嘴周孝正評價於丹講論語:漏洞百出,一分鐘一個硬傷;梁宏達「手撕」於丹:淨說正確的廢話,孔子活過來都得給她鞠躬。
  • 於丹之後,又一國學大師「跌落神壇」,網友質疑:這也算是大師?!
    於丹之後,又一國學大師「跌落神壇」,網友質疑:這也算是大師?! 「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 這句詩後來被總結成兩個成語:金無足赤,白璧微瑕。 它們指的都是——些微的缺陷並不應該影響對一個人的評價。
  • 百家講壇一姐換位:於丹跌落神壇,蒙曼接棒眾人喜,梁宏達說出緣由
    國學,是指中華古今文化和藝術的精華與精髓。如今隨著國家軟實力的提高,國民對於國學的重視也日益提高。國學的崛起,是中華民族文化自覺的體現。國學熱,提高了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她在節目裡有著可以令人佩服的一番話,但文化的內在涵養,史學家們稱是不會承認於丹的,再加上在市場上發生的醜聞:著名的大學教授被學子們轟下了臺,於丹往日的心靈雞湯大師的稱號已經被默認摘掉了。於丹蒙曼的區別而蒙曼就不同了,尤其是蒙曼對於國學的理解更是讓人稱讚。
  • 於丹之後,又一國學大師「跌落神壇」,網友質疑:這也算是大師?
    於是,我們就見到了從《百家講壇》裡走出來的各位教授:王立群、易中天、於丹等。除了他們,其實還有一位,被稱為「《百家講壇》最年輕的主講人」——蒙曼教授。「有關武則天這個女人,有許許多多的謎團,需要我們來一一揭開。」
  • 國學女大師蒙曼,「詩詞大會」犯低級錯誤,她的實力到底如何?
    近年來,許多弘揚、傳承中華文化的電視節目如雨後春筍般茁壯成長。一些文化學者也因做客這些電視節目而為世人所知,蒙曼就是其中一員。她曾憑藉淵博的學識和獨特的魅力,深受國人喜愛,成為了一位文化新星。然而這位國學女大師卻因在「詩詞大會」上的一首幼兒園古詩被大家所質疑,產生了嚴重的消極影響。
  • 國學大師蒙曼,實力如何?為何會在「詩詞大會」上犯低級錯誤
    基於對文化保護的需求,我國也開展了許多弘揚傳統文化的活動,通過一個又一個文化節目的舉辦與展出,傳統文化之美也逐漸被大家所熟知。在文學領域中,許多大師的出現,就幫助了普通人進一步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然而,在「詩詞大會」上,國學大師蒙曼卻因為一個低級錯誤的出現,而被大家質疑她的文學實力。
  • 女國學大師蒙曼,詩詞大會圈粉無數,卻被一首《憫農》打回原形?
    蒙曼是大家所熟知的才女、國學大師。參加過《百家講壇》和《中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節目中她才華橫溢,出口成章,不自覺地變散發出才女氣質,也因此讓觀眾折服圈粉無數。蒙曼於1975年出生,父母都是天津外國語大學的高材生。在蒙曼小時候的印象中,父母好像從來不出門聊天,也不會像鄰居一般打麻將打牌,他們將所有時間都用在了讀書上。
  • 當年的國學大師,後來咋就成「文化騙子」了?
    當年那位紅遍大江南北的國學大師於丹,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從國學大師到文化「騙子」,之後又被學生趕下講臺,於丹跌落神壇,如今的處境非常難堪。
  • 不以一次過失妄自評價人,國學大師蒙曼老師,值得我們去尊敬
    在此之前,由於國家落後,經濟貧窮,我們總是將學習的目光投向國外,而在現在,我們越來越注重對本國文化的提高和宣傳發揚。等一些介紹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節目,也同樣深受觀眾的喜愛,通過這些節目,我們也熟知了像康震、酈波、易中天、蒙曼這樣知識淵博,充滿人格魅力的文學大家,而他們也使我們對中國古代詩詞和中國的傳統文化更加喜愛。在這其中的蒙曼老師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歷史大家,她在百家講壇,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上的表現和發言也令人耳目一新,心生仰慕。
  • 國學女大師為何頻頻「翻車」,到底實力如何?會被一首詩打回原形
    國學女大師為何頻頻「翻車」,到底實力如何?會被一首詩打回原形國學女大師蒙曼:從百家講壇火到詩詞大會,卻因一首詩「翻車」前言:如今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每天為了工作忙忙碌碌,所有的時間都花費在處理沒完沒了的事物上。
  • 蒙曼解讀「舊時王謝堂前燕」,觀點新奇卻遭質疑,國學大師符實?
    蒙曼是我國著名的「國學大師」,其在文學作品的研究上頗負盛名。她在文學賞析時並沒有一味沿襲前人的想法,而是通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考方法來解讀文學作品。但她卻因為自己的思想太過標新立異,而被認為是錯誤解讀。
  • 遇見風雅桐鄉,簡一×網易攜手於丹品讀國學與家文化
    如果歷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內涵和靈魂,那麼,對於桐鄉這座擁有7000年歷史文化的江南城市來說,人文底蘊就是她的骨架和血肉。  在烏鎮還沒現在這般名聲大躁之前,桐鄉人介紹家鄉時總免不了提到茅盾、豐子愷等眾多文化名人,而這流露出的正是他們的文化自珍、文化自信。
  • 當年的國學大師如今落寞,「於丹」到底做了什麼事,有人給出答案
    當年的國學大師如今落寞,「於丹」到底做了什麼事,有人給出答案事實上,我們的中國文化一直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這對每個中國人來說都是眾所周知的。我們每個人不一定能夠完全的了解所有的中國文化。正是因為我們的國家歷史悠久,有著非常濃厚的歷史根基,這就是為什麼中國人可以在世界上站穩腳跟的原因。當然,隨著我們現代社會的逐漸開放和寬容,人們對知識的獲取變得更加複雜和多樣化。從閱讀書籍開始到今天的各種在線電視節目,它已成為我們獲取知識的重要平臺。因此,也就有大量的專家和教授出現了。毫無疑問,他們在學術界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也成為了讓人們欽佩的人。
  • 國學大師蒙曼解讀遭到質疑,她到底冤不冤
    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手機和電腦來了解世界,我們的傳統文化被人們漸漸遺忘。為此我們國家開始大力發展文化的傳播,中國幾千年的文化被國人開始追捧,5000年的傳統文化也引來更多國內外朋友的關注。
  • 國學大師蒙曼,在詩詞大會犯低級錯誤,誤解古詩被認為褻瀆詩聖
    近年來,為了弘揚中國傳統的文化,讓新一代的年輕人了解更多古人留下來的東西。因此,《百家講壇》、《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等央視舉辦的節目應運而生。參加這些節目的嘉賓,也因為節目受到民眾的廣大歡迎而火了,蒙曼就是其中之一。
  • 從百家講壇火到詩詞大會,這位國學女大師,怎麼連憫農都不會?
    蒙曼,這位滿族出身的古代史博士,近年來被無數國學愛好者推崇,和於丹一樣,成為國內最為出名的兩位「國學女大師」之一。01從大學講師到國學大師蒙曼在自己擅長的古代史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成就,她所寫的史學研究論著,雖不等身,卻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 國學大師蒙曼,實力到底怎樣?為什麼會在「詩詞大會」上犯低級錯誤
    相信很多人是在中國詩詞大會上第一次聽到蒙曼這個名字,在詩詞大會上,很多人被這位國學大師精彩的點評所折服吸引,而蒙曼也是歷年詩詞大會中最讓人難忘的,她生動幽默獨特的講解讓很多學生走入了詩歌的海洋,同時她還是一個善於聯想的人,她經常能把優美的意境通過華麗的語言展現在人們面前,讓人們感受詩詞的魅力。
  • 曾經轟動一時的於丹,寫書銷量600萬冊,卻因一句古文跌下神壇
    萬人追捧的於丹說起於丹,大家都不陌生,於丹憑藉對《論語》的獨特見解,一躍而成為萬人追捧的國學大師,在國學圈子中佔有一席之地的她,講課方式讓人感覺是如沐春風,在當時轟動一時,風光無兩。2006年,可以說是於丹最火的一年人們想起國學大師,很自然地就和於丹聯繫在了一起。聲名在外的於丹,僅《於丹〈論語〉心得》一書在國內累計銷量就多達600多萬冊,而且還多次再版,翻譯成30餘種語言在世界各地發行。但是作為一名文化學者,其主要的目的是更加精進自己的學術水平,專心致志地做事,才能被人們尊重。
  • 新時代我們怎樣當老師:從於丹老師「下課」到陳果老師被質疑說起
    於丹老師和陳果老師曾經都是因網絡而紅極一時,又因網絡而漸歸於沉寂的人物。那麼,她們到底是因何而紅,又因何而漸歸於沉寂呢?我們先說於丹。於丹是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教師,於丹的走紅,是在百家講壇主講《論語》而紅遍大江南北的。雖然如此,但她的「論語課」始終備受專家學者的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