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俗話說道:打鐵還需自身硬。如果自身沒有足夠的能力匹配得上目前所擁有的名氣以及地位,那麼終將會被世人揭穿這華而不實的面具。而隨著現如今網絡的發展,人們對於外物的認知十分快速,所以有著許多有名無實的人借著網絡大肆地炒作著自己。
名聲漸起
在炒作之後他們必然會給自己帶來足夠的名氣,與此同時他們也必然會接受人們最嚴厲地檢驗,華而不實的人終會露出自己的馬腳從而受到世人的摒棄。所以我們要抱著謙虛謹慎的態度去學習,一旦被功名利祿蒙蔽雙眼,就如於丹和蒙曼等國學大師也會跌落神壇。
於丹出生於北京,其父親尤愛國學,她也就在這種文學薰陶的書香世家之中愛上了文學,而她自己對於文學也是有著獨特的理解,她也曾經說過「一個人炫耀什麼,說明內心缺少什麼」。
經過長時間的打磨和積累,她在國學知識上獲得了一定的造詣,然而當時的她並沒有被世人所知曉,就在這時展示她自己的機會給到了她的手中,她收到了《百家講壇》的邀請,在節目中給人們展現了她對於國學《論語》獨特的「雞湯式」解讀,讓觀眾在不一樣的角度感受到了國學的魅力以及樂趣。
就這樣於丹憑藉著自己對於國學的知識在節目中走紅了,慢慢地走進了廣大喜愛國學得觀眾的眼中,深受大家喜愛,而人們也給了她一個「國學大師」的稱號。慢慢地許多人都以她的理解方式理解著國學,愛上國學,也就產生了一種「於丹現象」。
隨著這股熱潮的出現,於丹也是受到許多節目的邀請,而她自己也是運用這種方式來將最傳統的文化用現代化的方式來得以體現,從而不斷地推廣著傳統文化。《百家講壇》也是再次推出於丹其他國學的解讀,以維持她「國學大師」的形象。
跌落神壇
然而誰也不曾想到這個形象終將迎來了破碎的時刻,那是在於北京大學的一次演講,而正當她準備上臺的時候,底下的學子卻已鬧了起來,並認為她此時的穿著打扮並不適合演講,應該讓一些比較資深的老藝術家上臺演講,此時的於丹也是十分的尷尬,只能繼續著自己的演講。
然而其實她也不是第一次經歷這種事情了,原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認同她對於國學的解讀,在那些成名之書中雖受到了大眾的追捧,但是在人們深入了解之後發現她的作品其實只是虛有其表而已。
就這樣人們漸漸地拿出她的作品進行剖析,被認為對於國學的看法也是十分的片面,並沒有做到客觀解讀,在學術界中也沒有被認同。就這樣於丹的「國學大師」也是被大眾給漸漸剝除了。
然而「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於丹又被爆出當助理所訂酒店沒有達到她預想的時候她便會對其進行呵斥,此等所作所為讓人們對她也是失望至極。
然而除了於丹之外還有這麼一個人也是如此,她就是蒙曼。蒙曼如於丹一般也是出生於書香世家,父母均為大學教師,而她自己的願望也是能夠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將自己畢生所學傳授給學生。
相同遭遇
蒙曼被大眾所熟知也是因為她是《中國詩詞大會》的評委,她在詩詞方面有自己的理解,通常她都會將詩詞中所描述的東西具象化,在自己的腦海中勾勒出一幅與之相匹配的圖畫,從而產生深刻的記憶。
就這樣她憑藉著自己的文學造詣走進了人們心中,然而在一次詩句分析中她的理解受到了大眾的質疑,不僅僅是對於詩句本身分析不當的質疑,還是對於她自身能力以及文學造詣的質疑。
當時是在《中國詩詞大會》上,有一道根據圖片來選擇相匹配的選擇題,而選手選擇了錯誤的答案,而這個錯誤的答案便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蒙曼當即便問選手有沒有做過農活。
而蒙曼對於這句詩句的理解便是農民播種莊稼時候的場景,對於這個說法人們產生了質疑,因為這句詩中所想要體現的是農民播種莊稼時候的辛苦勞作,而莊稼並不能於正午時分播種。
其實這種理解錯誤是可以存在的,可以說只是一個低級的錯誤並不能說明什麼,然而她一錯再錯,就這樣人們又開始重新對於她自身實力的一種審視,並且認為她名不副實。
漸漸地蒙曼也與於丹一般受到眾人的摒棄,她們所獲得的名氣以及文學高度也是被眾人所摧毀。其實她們都有著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成名並不是偶然,肯定是有著一定的積累和實力方能促成。
然而在獲得名氣之後她們卻沉迷在了名利之中,妄想著用各種方式來獲得人們的關注,而文學最為講究的就是不可急功近利要謙虛勤奮、循序漸進、腳踏實地,妄想一步登天只會帶來跌落谷底的下場。
結語
我國歷史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沉澱積累,值得我們不斷地去了解以及研究,唯有這樣才能將先輩們的優秀思想繼承下來,從而做到承上啟下,才能不斷地創新出新的東西和理解,才能不斷地壯大己身,這就是文學自身的魅力及其帶給我們的感悟。
深受文化薰陶的我們不應該被名利慾望所迷住雙眼蒙住本心,應該及時發現錯誤的本源並及時做出調整和糾正,雖說不能做到淡泊名利,但也要抱著一顆謙虛勤奮的心去對待,不能做一個沽名釣譽之輩。正所謂「學海無涯」,無論達到什麼樣的高度我們仍需腳踏實地的學習來沉澱自己,否則當載物越大,而達到船身不足以承載之重的時候終會遭受翻船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