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蒙曼,實力到底怎樣?為什麼會在「詩詞大會」上犯低級錯誤

2020-12-14 水墨書窗

隨著《中國詩詞大會》的熱播,讓很多博學的人走入了人們的視野之中,而蒙曼就是其中之一,不過她也因為《中國詩詞大會》惹來了爭議,那麼她的實力到底怎麼樣?

相信很多人是在中國詩詞大會上第一次聽到蒙曼這個名字,在詩詞大會上,很多人被這位國學大師精彩的點評所折服吸引,而蒙曼也是歷年詩詞大會中最讓人難忘的,她生動幽默獨特的講解讓很多學生走入了詩歌的海洋,同時她還是一個善於聯想的人,她經常能把優美的意境通過華麗的語言展現在人們面前,讓人們感受詩詞的魅力。

蒙曼1975年出生於河北承德,蒙曼的父母都畢業於天津外國語大學,之後成為教師。她的父母很愛看書,家中有大量的書籍,父親也會時常寫詩。在家庭的薰陶下,蒙曼從小就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蒙曼7歲開始閱讀詩歌,最早是閱讀《十八家詩抄》,後來,父親告訴她一定要讀唐詩,詩詞在唐朝最為輝煌。慢慢地,蒙曼閱讀了上千多本書籍。

蒙曼的家庭環境非常的好,她的父母從不吵架,而蒙曼還有一個哥哥,同樣,她的哥哥也很優秀,在父母工作繁忙的時候,哥哥經常會輔導蒙曼功課,照顧蒙曼,哥妹倆的關係也非常好。

蒙曼小的時候,父母就曾跟她約定,每天做完作業後,要閱讀兩個小時的書籍,蒙曼因此變成了一個小書迷,對讀書上了癮,有一天,她趁父母睡午覺的間隙,偷偷將鑰匙偷來,把放書的箱子打開了,但由於上邊的東西太多,她只能打開一條小的縫隙,因為看不清裡邊的情況,她只能一本本摸,最後摸出了《紅樓夢》第四冊,後來她用這個辦法讀完了整部《紅樓夢》。

不過很快她的行為就被父親發現了,之後父親語重心長的跟蒙曼講,希望她可以平衡閱讀與學業,不要因為閱讀而耽誤學習,於是此後蒙曼每天早起一個小時看書,放學完成作業後再看一個小時的書。

後來在高中時期,曼蒙因為出色的歷史和語文功底,被保送到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在完成本科的學業後,她又被保送到本校攻讀碩士,後來,她考上了北京大學攻讀博士。

在大學期間,蒙曼主修隋唐五代和中國古代女性史,她也給自己做了合理的規劃,每年她都會給自己列出書單,從歷史到哲學,從文學到心理,領域非常廣泛。她還多次獲得學校最高獎學金。由於閱歷豐富,2007年,蒙曼接受邀請成為《百家講壇》的主講人,向觀眾介紹武則天的生平,她也因此名聲越來越大。

而此時的蒙曼年僅32歲,同時她也是《百家講壇》欄目播出後年齡最小的主講人,直到現在也仍然是,除了年輕外,蒙曼的講解也非常的精彩,她對於歷史的解讀通俗易懂,語言幽默,讓觀眾有聽評書的感覺。

之後,蒙曼又受邀成為《中國謎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詩詞大會》多個節目的嘉賓,在節目中她以通俗有趣的講解獲得了很多的粉絲,她曾經推出的《蒙曼品最美唐詩》欄目,上線10天,播放就突破了300萬。

除了在社會上有很高的名氣外,蒙曼在學校中也是最受歡迎的老師,2002年,在北京大學歷史系完成學業後,蒙曼回到母校大學成為了一名老師,當時有傳言,蒙曼每次備課都會到凌晨,精心的備課也換來了很多同學的歡迎,慕名前來聽課的學生也非常多,而她的課堂從來是座無虛席的。

"人有失守,馬有失蹄"蒙曼雖然有很強的實力,在中國詩詞大會中的點評也特別出色,但是她也犯過低級的錯誤,而她的錯誤也引來了很多人的討論。

在第五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場的比賽中,蒙曼在一個非常簡單的詩詞上出現了錯誤。"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對於我們來說是在熟悉不過的了,這首詩出現在我們的小學課本中,這首詩生動形象的刻畫了農民勤勞耕種的場面,從側面也烘託出農民吃苦耐勞的淳樸個性,但是蒙曼卻在此犯了低級錯誤。

當時的題目給的是一組古代反應耕作和紡織場景的耕織圖,答案給了3個選項,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是其中的一個選項,但並不是正確的答案,當時有選手選擇了這個答案,然後蒙曼就對這句話進行了點評。

她先是微笑地表示選手肯定不是農村的孩子,沒有幹過農活,鋤禾日當午指的是種莊稼,但是這個解讀是不對的,這句話表達的是農民在烈日下播種的場面,汗水留下滴到禾苗下的土地上了,但是顯然這首詩描寫的是夏季,蒙曼說的播種並不是在夏季,她犯了一個低級錯誤。

之後,因為在這句簡單的詩句上的失誤導致了網友紛紛質疑她的專業水平和詩詞基礎,但其實沒有必要這樣,她的錯誤是可以被理解的。

從上邊蒙曼的經歷中我們可以知道她主攻的專業是歷史,所以按照這樣來看,蒙曼對於中國古代詩詞的研究是來源於自身的熱愛的,因為熱愛,所以她才走出自己原本研究的方向,去投身於詩詞的海洋中。

其實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很難從自己原有的擅長的圈子中走出來,所以也希望大家能夠理解蒙曼,而不是一味的質疑。畢竟術業有專攻,而蒙曼也是抱著像選手一樣熱愛詩詞的心,在為中國詩詞的承傳做著自己的努力,雖然會犯一些小錯誤,但是我們也不能一棒子就打死。

人有失策,馬有失蹄,金無赤金,人無完人,孔子也曾經被小孩子難倒過,所以我們不應該吹毛求疵。不能因為一點點小的失誤就否定蒙曼的實力和成就。

相關焦點

  • 國學大師蒙曼,實力如何?為何會在「詩詞大會」上犯低級錯誤
    在文學領域中,許多大師的出現,就幫助了普通人進一步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然而,在「詩詞大會」上,國學大師蒙曼卻因為一個低級錯誤的出現,而被大家質疑她的文學實力。那麼,作為一個非常有名的文學大家,為什麼蒙曼會犯如此低級的錯誤呢?
  • 國學女大師蒙曼,「詩詞大會」犯低級錯誤,她的實力到底如何?
    一些文化學者也因做客這些電視節目而為世人所知,蒙曼就是其中一員。她曾憑藉淵博的學識和獨特的魅力,深受國人喜愛,成為了一位文化新星。然而這位國學女大師卻因在「詩詞大會」上的一首幼兒園古詩被大家所質疑,產生了嚴重的消極影響。
  • 國學大師蒙曼,在詩詞大會犯低級錯誤,誤解古詩被認為褻瀆詩聖
    因此,《百家講壇》、《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等央視舉辦的節目應運而生。參加這些節目的嘉賓,也因為節目受到民眾的廣大歡迎而火了,蒙曼就是其中之一。蒙曼是滿族人,出生在河北承德一個書香門第,父母都是老師。她畢業於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專業,是歷史學的博士。從2002年7月開始,一直在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任教。
  • 女國學大師蒙曼,詩詞大會圈粉無數,卻被一首《憫農》打回原形?
    蒙曼是大家所熟知的才女、國學大師。參加過《百家講壇》和《中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節目中她才華橫溢,出口成章,不自覺地變散發出才女氣質,也因此讓觀眾折服圈粉無數。蒙曼於1975年出生,父母都是天津外國語大學的高材生。在蒙曼小時候的印象中,父母好像從來不出門聊天,也不會像鄰居一般打麻將打牌,他們將所有時間都用在了讀書上。
  • 蒙曼錯誤理解「舊時王謝堂前燕」,犯低級錯誤,她水平被高估了?
    蒙曼是隨著《中國詩詞大會》地熱播而火起來的,隨後以國學大師的身份出現在不同的節目裡,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和追捧,可是最近,這位火得不得了的學術明星卻在《烏衣巷》地解讀中出現了失誤
  • 國學大師於丹和蒙曼:淪為文化小丑,是我們太過嚴厲了嗎?
    名聲漸起在炒作之後他們必然會給自己帶來足夠的名氣,與此同時他們也必然會接受人們最嚴厲地檢驗,華而不實的人終會露出自己的馬腳從而受到世人的摒棄。所以我們要抱著謙虛謹慎的態度去學習,一旦被功名利祿蒙蔽雙眼,就如於丹和蒙曼等國學大師也會跌落神壇。
  • 蒙曼解讀「舊時王謝堂前燕」,觀點新奇卻遭質疑,國學大師符實?
    蒙曼是我國著名的「國學大師」,其在文學作品的研究上頗負盛名。她在文學賞析時並沒有一味沿襲前人的想法,而是通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考方法來解讀文學作品。但她卻因為自己的思想太過標新立異,而被認為是錯誤解讀。
  • 國學女大師為何頻頻「翻車」,到底實力如何?會被一首詩打回原形
    國學女大師為何頻頻「翻車」,到底實力如何?會被一首詩打回原形國學女大師蒙曼:從百家講壇火到詩詞大會,卻因一首詩「翻車」前言:如今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每天為了工作忙忙碌碌,所有的時間都花費在處理沒完沒了的事物上。
  • 國學大師蒙曼解讀遭到質疑,她到底冤不冤
    為了滿足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需求,一些宣傳傳統文化的節目和活動應運而生,例如《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節目火了,裡面的嘉賓也跟著大火。其中有一位評委老師也引起了大家的關注——蒙曼。
  • 從於丹到蒙曼,國學大師淪為「文化小丑」,沽名釣譽註定不會長久
    榮格曾經說過:「思想的動搖並非正確與錯誤之間左右不定,而是一種理智與非理智之間徘徊。」我們當今的社會,燈紅酒綠,霓虹燈徹夜閃爍。在越來越發達的社會中,我們很容易被名利聲譽迷住眼,欲望對人的誘惑,只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多,我們就如深陷沼澤般逃不出,走不掉,只能在欲望的囚籠中陷得越來越深。
  • 不以一次過失妄自評價人,國學大師蒙曼老師,值得我們去尊敬
    02我們可以發現,近年來中國聽寫大會、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以及一系列對於中國文化宣揚的節目不斷出現;平時在課堂上顯得繁瑣且枯燥的漢字詞彙成語詩詞等等一些介紹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節目,也同樣深受觀眾的喜愛,通過這些節目,我們也熟知了像康震、酈波、易中天、蒙曼這樣知識淵博,充滿人格魅力的文學大家,而他們也使我們對中國古代詩詞和中國的傳統文化更加喜愛。在這其中的蒙曼老師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歷史大家,她在百家講壇,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上的表現和發言也令人耳目一新,心生仰慕。
  • 蒙曼:才華橫溢的詩詞大會導師,卻因錯誤解讀《憫農》,引發爭議
    其中有一位評委老師也引起了大家的關注——蒙曼,她是著名歷史學者,是北京大學的歷史學博士,還是中央民族大學的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的是隋唐五代以及中國古代女性的歷史。她是《中國詩詞大會》的常駐導師,同時也是四位導師中的唯一一位女性。
  • 繼於丹之後,又一位國學大師被趕下神壇?網友:大師有點太多了
    當年,「國學大師」於丹在《百家講壇》上憑藉對《論語》的「心靈雞湯」式解讀,一度登上神壇。然而,走紅之後的她卻引來了諸多學者的口誅筆伐,京城名嘴周孝正評價於丹講論語:漏洞百出,一分鐘一個硬傷;梁宏達「手撕」於丹:淨說正確的廢話,孔子活過來都得給她鞠躬。
  • 從百家講壇火到詩詞大會,這位國學女大師,怎麼連憫農都不會?
    蒙曼,這位滿族出身的古代史博士,近年來被無數國學愛好者推崇,和於丹一樣,成為國內最為出名的兩位「國學女大師」之一。01從大學講師到國學大師蒙曼在自己擅長的古代史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成就,她所寫的史學研究論著,雖不等身,卻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 於丹之後,又一國學大師「跌落神壇」,網友質疑:這也算是大師?!
    一、國學大師 原來的北大經濟學教授薛兆豐在「得到」上開設了專欄課程,不久之後,因為他通俗易懂的講解經濟學原理,專欄訂閱人數激增,相應的,薛教授成了年收入超過3000萬的學者。
  • 於丹之後,又一國學大師「跌落神壇」,網友質疑:這也算是大師?
    一、國學大師原來的北大經濟學教授薛兆豐在「得到」上開設了專欄課程,不久之後,因為他通俗易懂的講解經濟學原理,專欄訂閱人數激增,相應的,薛教授成了年收入超過3000萬的學者。這是一件好事。能夠在《百家講壇》的舞臺上侃侃而談,得益於她多年的教育實踐,在學校裡,她是很受學生歡迎的歷史老師,她的講課幽默生動,把歷史講成了評書。接到邀約以後,她登上央視而舞臺,同樣因為精心準備,她從《百家講壇》中脫穎而出,一下子成了眾人眼中的「國學大師」。
  • 詩詞大會主持人龍洋錯用辛棄疾的千古名句,康震皺眉,觀眾質疑
    近幾年,國學大熱,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傳統文化裡尋找精華。但熱過一陣後,《弟子規》、《三字經》等傳統書籍都受到了質疑,易中天先生甚至認為它們根本就是文化的糟粕。當然,對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與這些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古典詩詞的魅力和價值卻幾乎無人質疑。這是為何?
  • 中國詩詞大會評委蒙曼,書香中走出的才女,告訴你讀書到底多有用
    蒙曼,是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的教授,自《中國詩詞大會》之後,她的名字為大眾所認識,這位出口成章,妙語連珠的女士,舉手投足之間都帶著淡淡的書卷氣,給人以優雅得體的美感。蒙曼用她的經歷實實在在的跟我們證明了一個道理:哪怕是沒有顏值,也可以自信的站在人前。
  • 《中國詩詞大會》裡誰的點評更具學術性?康震,蒙曼,還是酈波?
    康震第一,蒙曼第二,酈波第三,王立群跟前面幾位比差一點,點評的時候有時記不住,還要低先看一下,不接受反拔,我老公也這麼認為,我只發表自己的看法。中國詩詞大會,為什麼叫「大會」,好比古代文會肯定要加以議論。我覺得比賽第二。
  • 詩詞大會新節目蒙曼精彩點評被贊,備受質疑的她還是那個睿智才女
    人走紅後,他們說的每一句話都會被放大了來看,這句話用在蒙曼老師身上再合適不過了。因為參加了多季中國詩詞大會,她已經成為了文化名師,但同時她也受到了太多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