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清朝是漢族人建立的,那麼中國還會在近代落後於西方嗎?

2020-12-14 達摩說

中國在近代的落後,跟清朝是哪個民族建立的沒任何關係。就算是漢族建立的清朝,中國在近代照樣落後於西方。

因為中國在近代的落後是社會發展模式上的落後,換言之,甭管是哪個民族當政,哪個朝代當政,只要發展模式不變,落後那就是必然的。

簡單來說,中國數千年來的社會發展模式建立在小農經濟的基礎上,再輔之以強調穩定和秩序的儒家思想,故體現在政治上就是垂直化管理和君主專制政體,體現在對外關係上就是傾向於封閉內斂,既不大肆開疆拓土,也不主動溝通中外,而體現在文化上就是傾向保守和經驗主義。

倒不是說這種社會發展模式就不好,但這個世界不是和諧的,總歸要有競爭,有弱肉強食,所以在發展模式上就會有對比。中國的這套模式在中古時期比較吃香,但到了近代就不行了。而且只要不徹底肅清小農經濟的經濟基礎,中國就只能逐漸走向落後。

而無論哪個民族入主中原,都必須順應中國的這套社會發展模式,除非你能以更高的文明形態去實現壓制,否則就只能喪失統治權。最典型的,元朝就是一個例子。

所以,清朝就算是漢族人建立的,也是白扯,該落後還是落後。而且只要不走上近代化之路,只會越來越落後,且沒有任何其他可能。

相關焦點

  • 如果明朝沒有滅亡,延續到了鴉片戰爭,我國在近代還會那麼慘嗎?
    究其原因,許多人簡單地將其歸結於滿清的腐朽統治,那麼如果換一個漢人做皇帝,或者假如明朝沒有亡,而是一直延續到了公元19世紀,明朝能夠擋住西方列強的進攻嗎?我國能擺脫半殖民地的命運嗎?如果明朝不亡,從感情上來說,我也希望明朝這個漢民族建立的王朝能擋住西方列強的入侵,但理智地看這其實是不可能的。1,俄羅斯進入黑龍江流域的時間是明末,並非清朝我想,此時的大明肯定不會關心黑龍江流域的歸屬。
  • 真的是清朝讓中國落後於世界潮流的嗎?你且看明朝時西方人的發展
    我國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近代中國的發展落後,任人宰割的局面,讓我們一提到這些落後的原因,人們首先會想到的是,清朝的閉關鎖國等封閉政策,才導致我國國力的衰微。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我國歷史上最封閉的時期並不是清朝而是明朝,我國的落後也是從明朝初現端倪的。如果你不相信的話,那我們就用事實和數據來說話!
  • 如果沒有清朝,中國的領土面積到底有多大?答案讓人難以接受
    很多人都相信,如果不是清朝,那麼中國一定是繁榮的,如果沒有清朝,中國的工業一定都發展的非常好,如果不是清朝,中國一定會出現很多偉大的科學家,帶領中國近代科技崛起,如果不是清朝,中國不會閉關鎖國,但這都已經是無法挽回的事情了!
  • 西方認可清朝國名為「中國」,日本為什麼不同意清朝使用?
    為了正統,爭奪「中國」這個國名公元386年,鮮卑族在北方建立北魏,420年,漢族人在南方建立劉宋,中國的南北朝出現,雙方出現敵對。為了說自己是正統,北魏稱自己是「中國」,中央之國,稱南朝為「島夷」。南朝更不甘示弱,雖然自己脫離中原,但南朝是漢族人建立的政權,怎麼說更比你鮮卑族正統,南朝也稱自己是「中國」,稱鮮卑為「索虜」。更有趣的是,遼朝和北宋,南宋和金朝,他們都自稱自己是「中國」,都不承認對方是「中國」,為了這個國名,遼朝、金朝不斷南下,宋朝不斷北上。
  • 近代百年國恥,中國為何都沒有解體呢?
    在西方學者和史學家看來,這個打不破的魔咒在當時的中國也會應驗的。中國的現實情況甚至更糟糕。但中國不但沒有分裂,也沒有解體,而且重新統一起來。 這點是西方想不通,近代百年國恥,中國為何都沒有解體呢?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起。
  • 清朝疆域為什麼能保留下來?除了清朝軍力強盛之外,還有西方的鍋
    按照中國古典思想,一個封建王朝,強大的時候開疆拓土,衰落的時候疆域逐漸萎縮。漢唐如此,明朝亦如此,清朝也不免如此,但是清朝疆域的萎縮程度遠不如中國其他封建王朝。這是因為清朝是唯一一個連接古典王朝和近代國家的王朝。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中國正式進入近代社會。
  • 如果光緒殺掉慈禧,自己掌權的話,清朝還會走向滅亡嗎?
    歷史的長河緩緩流過,有些人有些事過去了便消逝了,而有一些卻讓我們難以忘懷,讓小編帶你走進歷史的長河裡遨遊吧! 真實的晚清歷史上,光緒皇帝確實自己親政過一段時間,或許是因為親政時間太短,所以我們並沒有看到晚清政府統治下地中國有哪些變化。
  • 中國近代的民族主義思潮是怎麼興起的?
    在中國近代,孫中山先生提出了「三民主義」,其中就有民族主義,那麼中國近代民族主義的思想來源是什麼呢?我認為是中國傳統民族主義與西方近代民族主義結合後形成的,且形成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由資產階級革命派和資產階級立憲派共同推動形成。
  • 清朝和日本幕府都是閉關鎖國,為何日本被西方警醒了,清朝卻沒?
    清朝則恰恰相反,一直不能擺脫天朝大國的思想,以自己為中心,即使後面認識到了自己身的不足,也不能進行深刻的改革,只是學習西方一些表面的東西,還是提倡「西學為用,中學為體」的觀念,最終在後來的中日甲午戰爭中徹底失敗了,才不得不接受現實,此時已經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落後日本太多了,到了20世紀以後二者的差距在不斷地被拉大。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來談談:
  • 清朝到底有多強大?如果沒有清朝,中國會是現在的中國嗎?
    清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統治者為滿洲愛心覺羅氏,共統治296年。 清朝入關20年時間裡,平定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後又平定三藩之亂、統一臺灣。再後來,又統一蒙古諸部,將新疆和西藏納入版圖。
  • 為何西方國家總認為「中國落後」?背後的原因很少有人知道!
    然而,我國的強大,在西方人眼中卻並不承認。許多西方國家甚至總認為中國很"貧窮落後",哪怕是像印度這樣的亞洲國家,也覺得中國的經濟不好,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實,西方人之所以認為中國很"落後",無非是這3大原因。
  • 「天朝上國」論:近代中國落後是中華文明的鍋?頑固不化的是清朝
    在中國封建王朝納貢體系的實踐中,中國封建王朝認為自己就是一個中央之國,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周圍是一些文化低賤的藩屬國,這些所謂的藩屬國的統治者必須接受中國封建王朝的冊封,進而按約朝貢並與中國互市。這就是清朝所謂「天朝上國」的由來。
  • 中國近代科技落伍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科學技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但近代科學技術卻落後於西方。英國學者李約瑟博士在對中國科學技術進行研究後發現,16世紀前,中國科學技術水平發展遠遠超過西方,除四大發明外,還有很多發明,如機械鐘、鑄鐵技術、瓷器、萬象架、馬鐙馬具、獨輪車、拱橋等都首創於中國。為什麼近代科學只在歐洲文明中發展,而未能在中國文明中成長、延續下去?
  • 如果沒有清朝,明朝能否繼續存在?近代能否保得住漢地十八省?
    或許很多人很難接受,但是清朝在疆域版圖上的貢獻確實遠邁宋明,明末版圖收縮也是眾所周知的事。不過,這也並不是說沒有清朝就保不住漢地十八省,這不僅太過於武斷絕對,也小看了我們的民族。明朝的滅亡在於清朝否?清朝當然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卻不是清朝。
  • 如果沒有西方列強入侵,清朝會滅亡嗎?
    其實在鴉片戰爭前夕,清朝已經開始接近一個王朝的末世光景。所以,如果沒有歐洲列強入侵,清朝也一樣會滅亡,而且說不定還會滅亡得更早。 首先,清朝並沒有擺脫前現代社會的根本危機,也就是由人地矛盾引發的所謂「馬爾薩斯陷阱」。清前期迎來康雍乾三代百餘年的盛世,人口大幅度增加,乾隆朝晚年已超過三億。
  • 同一時間之下,西方邁入了近代社會,而東方社會在幹什麼
    對於東方和西方之間文明進程,一直都是非常有意思的,相對來說東方地區以中國為代表的奴隸制隨著春秋戰國的結束,秦大一統的開始就結束了。而西方直到公元十世紀才出現了早期的封建制度,而此時的中國封建制度非常成熟了。但是西方的黑暗封建社會隨著文藝復興的發展逐漸的瓦解,開始進入了近代社會。
  • 如果光緒殺了慈禧,自己親政的話,清朝還會滅亡嗎?
    當光緒皇帝18歲時,慈禧是真的把權利交給了光緒帝,並且把改革派的幾位大臣就給了光緒帝,光緒帝當時確實年輕,急切盼望國家有所大發展;有大改革(這種心態也能理解,當時中華被西方國家欺負,作為一代君王也想被人看得起,後世留名)。這個過程中被康有為蠱惑煽動!
  • 如果明朝延續到近代鴉片戰爭,能打敗英國嗎?
    一直以來,作為中國歷史上的最後兩個封建王朝,成為現代人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很多人在痛恨滿清腐朽的同時非常崇拜明朝的骨氣,當然也有一些人說明朝未能夠開疆拓土,清朝雖然腐朽卻開拓了近600萬疆域,也讓網上分為了「明粉」和「清粉」兩派。
  • 清朝破產那一天,老百姓啥反應?日本人如此評價中國老百姓的反應
    清朝破產那一天,老百姓啥反應?日本人如此評價中國老百姓自古以來,任何一個王朝都逃不了被取代的命運。政權更替的時候,往往是軍閥割據,血流成河,有些朝廷的下臺,老百姓擊掌相慶,而有些朝廷的倒臺,老百姓毀家紓難,以死報國。
  • 漢族人的起源是什麼,為什麼叫漢族?
    話說漢族的起源,其實也就是中華民族的起源,華夏文明的起源。華夏文明,不僅包括漢族人,還包括其他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