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23日 08:5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蔣莉
字號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習近平總書記說:「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歷史進程中,孕育了愛好和平、團結統一、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和強大動力,激勵著一代代中華兒女奮鬥前行。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精準部署疫情防控的各項工作,全國上下眾志成城,防控大戰勝利在即。此時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恰逢其時。只有把握全民戰「疫」特殊時期,挖掘愛國主義生動教材,打造主題教育多維課堂,才能幫助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堅定「四個自信」,激勵他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建功。
因勢利導 把握愛國主義教育的時機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可謂全民親歷、全民關注,而且引發了全民行動。舉國抗「疫」的現實環境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開闢了廣闊空間,使教育本身更具說服力、感染力和影響力。
全民親歷是基礎,要把握情感上共情共鳴的時機。與普通疫情、自然災害不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使全國31個省區市相繼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全社會「停產」「停工」「停學」,這是一場全民的「戰役」。全民親歷的現實環境使原本枯燥刻板的理論知識從書本中躍然而出,與受教育者達成默契,在情感上共情共鳴,愛國主義教育更有說服力。
全民關注是橋梁,要把握思緒上同舟共濟的時機。疫情發生以後,全國人民關注武漢、牽掛武漢,新聞媒體聚焦抗「疫」信息,各地和解放軍醫療隊迅速集結,千裡馳援。可以說,抗「疫」話題引發了全民關注,也成為千家萬戶新春祈福的重要內容。全國人民同舟共濟、共抗疫情,使得此時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更具感染力。
全民行動是關鍵,要把握行動上同心同向的時機。「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這場嚴峻鬥爭中,醫務工作者義無反顧、日夜奮戰、救死扶傷;人民子弟兵和公安幹警奔赴一線、直面戰場;社區工作人員夜以繼日、任勞任怨;武漢人民和湖北人民顧全大局、自覺配合、堅韌不拔。各行各業聽黨指揮、統一行動已然是此次抗擊疫情過程中最大的特徵,這種全民同心同向的行動力使愛國主義教育具有更強的影響力。
有的放矢 抓住愛國主義教育的重點
在全民戰「疫」背景下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必須準確詮釋黨和國家的主張,深刻闡明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是有機統一的。一方面,我們看到,從黨中央到全國各級黨組織、黨員紛紛行動。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走訪北京市基層社區調研防控工作,並親自前往武漢考察慰問;國家下派十幾位省部級領導參與湖北省尤其是武漢市的防控工作;全國黨員自發捐款,總額累計超過11億元。另一方面,全國各省與湖北各市開展結對幫扶工作;全國生產生活物資、醫藥器材、專業人員集結湖北。事實再一次證明,中國共產黨是愛國主義最堅定的弘揚者和踐行者,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表現出了超強的調動能力和卓越的領導能力。祖國的命運和黨的命運、社會主義的命運有機統一、密不可分。
在全民戰「疫」背景下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必須仔細挖掘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實質內涵,詮釋好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一段時間以來,最美醫生護士、最美快遞小哥、最美順風車司機、最美社區幹部的感人事跡不斷湧現,這些在抗「疫」過程中奉獻青春汗水甚至生命的普通人告訴我們一個簡單卻擲地有聲的道理:愛國是本分,也是職責,是心之所系,也是情之所歸。生產口罩的車間正月初一復工;平時不生產口罩的車間也根據疫情需要,火速投產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雷神山、火神山醫院的迅速建成更被國外媒體評為「不可能完成的奇蹟」。面對疫情,中國人民用行動詮釋了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可見,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克服一切困難的精神基因,是民族魂;時代精神賦予了愛國主義新的時代特徵,是新時代的愛國主義的力量支撐。厚植家國情懷,把個人夢想融入國家發展、時代進步的大潮,才能與祖國共奮進、與時代齊發展,做好新時代的奮鬥者。
在全民戰「疫」背景下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必須主動涵養青少年包容、平和、理性的國民心態,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在得到多國援助的同時,中國最先採取行動進行防控,為世界爭取了寶貴的時間,也為其他國家提供了有益經驗。在國內疫情防控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中國政府和人民又為日本、巴基斯坦、伊朗等國提供大量防疫物資、分享經驗並派科學專家前往協助。在人類命運共同體背景下,中國主動與世界各國合作,守望相助。新時代的愛國主義教育正是要引導青少年涵養具有世界眼光的愛國主義,牢固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培育有大國責任和大國擔當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多措並舉 辦好愛國主義教育課堂
在全民戰「疫」背景下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要就地取材,創新手段,重視實踐教育。一是積極挖掘防疫故事,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用事跡暖人心。講戰「疫」故事不是對新聞報導照搬照抄,而是既要通過理論解讀深化學生對故事的理解,又要通過故事展現理論的真理性,二者相輔相成,有機結合。二是積極運用網際網路新媒體傳播手段,用方法得人心。把青少年感興趣的事變得有意義,把有意義的事做得讓青少年感興趣,是當前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中亟待創新的手段方法。勇敢融入網際網路平臺,優化愛國主義教育網絡課程資源,開發網絡作品,設計網絡活動或遊戲,增強教育吸引力;積極創新話語方式,以青少年喜歡的方式、手段把愛國主義教育講給他們聽,激發他們的興趣。三是積極引導青少年將愛國熱情化為報國行動,用行動聚人心。雄關漫道,腳踏實地,要把愛國主義教育的落腳點放在實踐的大課堂中。搭建實踐平臺,開展勞動教育,引導青少年在志願者服務、調研考察、實習實訓中將「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中,砥礪強國之志,修煉本領。把愛國主義教育的行動力放在認真完成每一項工作任務上,放在厚積自身的學問知識上和主動投身志願奉獻的青春隊列裡,鼓勵青少年將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國家、人民的命運緊密相連,創造有意義的人生。
(本文系重慶市教委人文社科項目「立德樹人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課程建設與實踐」(193052)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西南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