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網訊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秀山縣溶溪鎮梨園村梨花遍野,村舍中,雞犬相聞。田野間,菜花點染。好一幅梨園春色圖。
梨花正盛。
數年前,這裡卻因基礎設施薄弱,經濟發展滯後,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後進村」。
黨建引領樹旗幟
「剛到梨園村的時候,我發現這裡的基礎設施薄弱,群眾收入低,沒有村集體產業。」縣公安局派駐該村的第一書記餘偉告訴記者。
工作中的餘偉。
「黨建工作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它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所有工作的開展和成效。」2017年9月,餘偉在駐村之初,便和村上班子成員便一致決定,用黨建引領脫貧的工作思路。
村委會的黨員「講習所」成為了黨建工作的主陣地,定期開展基層黨組織活動和培訓學習。該村黨支部還與縣消防救援大隊、縣公安局、石耶鎮等鄉鎮及部門開展基層黨支部聯宜,進行相互交流學習。
梨園村。
通過黨建建設,黨員幹部思想進一步改觀,凝聚力進一步加強,創業激情被激發,村上項目推進也逐漸加快。
兩年來,該村黨員幹部身先士卒,帶領群眾擴建和硬化道路28.95公裡,實施大水溪人蓄飲水灌溉項目1.68公裡,建設梨園、茶園產業區生產便道3公裡,基礎設施大為改觀。
產業布局謀發展
梨園村名副其實,可是漫山遍野的梨樹卻未能給村民帶來多大收益。之前,該村人均收入不到5000元,被列入全縣24個扶貧重點村之一。
如何突破管護、銷路制約,盤活沉睡資源成為餘偉一班人的重點工作之一。
2017年底,他組織村支兩委及群眾代表先後赴永川區黃瓜村中華梨園基地和香蕉園學習考察產業發展。
結合外地經驗,回村組建農業專業合作社,以此解決多年來產業發展中的遺留問題。
餘偉(右一)和梨園村支部書記楊波查看新種植梨樹苗。
通過在發展中找問題,積累經驗,調整發展方向。目前,該村梨樹已發展至880畝,年產量近百噸。
近幾年,該村相繼舉辦梨花觀賞節2次,吸引縣內及周邊省市遊客近20餘萬人次;舉辦採摘節2次,共銷售梨子30餘萬元,群眾獲得分紅,村集體收入持續增加;在2018年,梨園村的梨也走進了重慶市展銷會。
此外,村上還發展了白茶、蔬菜、吊瓜等產業,進一步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這是我第二次來梨園村賞梨花了,這裡的梨花特別漂亮,風景真好。」在梨園基地,半山坡的梨花競相盛開,梨樹下遊客正在賞花遊玩。
躬身為民踐初心
「現在黨員幹部真好,很務實。」村民村民楊通先樸實的評價,是該村黨建工作在群眾身上的折射。
楊通先是位建卡貧困戶,一家八口,他的愛人劉國英是貴州省松桃縣人,因種種原因一直沒有辦理戶籍,沒有身份證的她日常生活極為不便。
餘偉得知該情況後,便帶領村上幹部多次輾轉於松桃和秀山兩地,想盡辦法解決其戶籍問題,順利為其落實了醫療保險政策。
餘偉走訪楊通先家庭
現在,楊通先在村上參與務工與飼養黃牛每年能收入30000餘元,其家屬通過就近務工每年可獲40000餘元收入,全家人順利實現脫貧摘帽。
家住梨園村貴巖坨組的村民鄧國華,也是位建卡貧困戶,患有嚴重脊椎炎,一家共五口人,生活極為艱苦。
餘偉也經常到他家,時常鼓勵他們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除了時常贈送生活必須品外,還幫助鄧國華聯繫幫扶責任人,並落實醫療保險等相關政策,同時還幫助他找到工作。
2019年11月,鄧國華主動申請脫貧。
目前,梨園村91戶建卡戶442人已全部實現脫貧,群眾人均收入已達到9800元。
「下一步,我們將以鄉村振興為契機,以推進梨園、茶園、瓜園和菜園產業項目,不斷深化鄉村治理,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為手抓,全面打造梨園鄉村一日遊項目,不斷提升群眾的生活水平和收入。」餘偉介紹。
在黨建引領下,一幅梨園美景圖正徐徐展開。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