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戲劇之父」歐陽予倩與其家族瀏陽歐陽氏

2020-12-18 末齋
歐陽予倩

歐陽予倩(1889-1962),派名立袁,號南傑,藝名蓮笙、蘭客、桃花不疑庵主。歐陽中鵠之孫,1889年5月生,1902年進入長沙經正中學,冬季,前往日本東京,進入成城中學,1905年回國,1906年重返日本求學,進入明治大學學習商科,後又轉入早稻田大學學習文科。1907年加入春柳社,1913年創作第一個劇本五幕劇《運動力》,1916年開始致力於傳統戲曲的繼承和改革工作,1926年編寫了第一個電影劇本《玉潔冰清》。1928年1月26日,擔任南國藝術學院戲劇系主任。歷任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中國實驗話劇院院長。被譽為」中國現代戲劇之父「,與梅蘭芳齊名,有」南歐北梅「之稱,著有《歐陽予倩劇作選》、《歐陽予倩文集》、回憶錄《自我演劇以來》等書。1962年9月病逝,終年73歲。嗣子歐陽山尊。

歐陽予倩

瀏陽歐陽氏

瀏西濚波、瀏北洞陽支(六一堂)

始祖歐陽萬,唐晚期自江西吉州遷居江西安福,始遷祖十五世歐陽安時,宋時由廬陵防裡遷瀏東馬渡(今官渡),傳五世圭齋公歐陽玄,元時文冠天下,歷官翰林,追封楚國文公。歐陽安時十二世孫歐陽勳,字大猷,五子歐陽聖文、歐陽富文、歐陽遺文、歐陽萬文、歐陽勉文,衍為仁、義、禮、智、信五房,長子聖文由馬渡遷瀏邑西之鎮頭濚波港,次子富文偕其兄弟遺文、萬文、勉文由馬渡遷瀏邑北之洞陽塅,今之大塘邊、三堂屋、灣裡、田坪、石下皆四公之裔。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建勳公祠於瀏陽洞陽之田坪。乾隆十六年(1751年)五房始合修族譜,道光十二年(1832年)續修,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三修,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四修。

字派:(原派)

家聲欣永大,德道學宏開,士裕經綸業,庭儲榦濟才,

賢良榮聘選,詩禮篤滋培,室慶芝蘭繞,詞成錦繡堆,

藏書通萬卷,繼緒應三臺,建樹光前烈,文章世澤恢。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長沙、善化、瀏陽、益陽、安化、攸縣、寧鄉、湘潭八邑建萬公祠於省城張家巷。

通派:

作述恢前緒,春蘭秋桂芳,儒林崇學業,安福肅官常,

禮樂傳家寶,經綸輔國綱,至誠敦厥本,純厚煥其光,

時思達導義,日紀典謨章,文明一開啟,永遠顯榮昌。

世系:

歐陽萬(字一本,一字建民,安福縣令)——歐陽和(江西廬陵歐陽氏始祖)——歐陽雅(字正言)——歐陽效、歐陽楚——歐陽謨(字子襄,安福洞淵祖)、歐陽託(字達明,廬陵安德祖)、歐陽詃(字可聞,安福黃石祖),歐陽堂(廬陵永和祖)、歐陽鴻(廬陵釣源祖)、歐陽戉(安福義歷祖)——歐陽彥(世居永和)、歐陽殊(仕南唐,為宜春令,遷防裡)——歐陽邁——歐陽子軫(一作子彌)、歐陽子昭子彌——歐陽繼億——歐陽甫(字方矩)——歐陽俙——

歐陽安時(萬公十五世孫,由廬陵防裡遷瀏陽東鄉官渡)——歐陽新(字仲齊,號宜軒,由官渡遷居長沙,宋理宗時為嶽麓書院山長)——歐陽必泰、歐陽逢泰(字忠叟,號澹軒,新次子, 遷回瀏陽)——歐陽龍生(字成叔)——歐陽玄(即歐陽元,字原功,號圭齋)——歐陽達老(元嗣子,國學生,封從事郎,侍儀司通事舍人)——歐陽佑持(陝西按察司僉事改岱州同知)——歐陽景延(字繼宗,從東鄉官渡遷西鄉普跡蛇頭)——歐陽敏——歐陽耀(字文高,萬公二十四世孫,由蛇頭徙居麻田)、歐陽輝 (世居蛇頭)——

同治《瀏陽縣誌》選舉 進士 歐陽元

延祐二年乙卯科張起巖榜進士 歐陽元,廷試第三,歷官翰林學士,承旨,見人物傳。

歐陽元,即歐陽玄,因清時避康熙諱,故玄改書元。

同治《瀏陽縣誌》人物傳 儒林 歐陽新、歐陽龍生,文苑 歐陽逢泰、歐陽元

同治《瀏陽縣誌》人物 儒林 歐陽新

歐陽新,字仲奇,父安時,故廬陵人遷潭州之瀏陽,家馬渡。以經學著。淳祐末湖南運使吳子良(荊溪人)聘歐陽守道(吉州人)為嶽麓書院副山長,時新與子必泰寓長沙,以同宗往候之,語次契甚,守道即請於子良禮新嶽山講學,新講《禮記》天降時雨山川出雲一章,守道遽起曰:長沙自有仲齊,吾何為至此?逾年卒,守道哭之慟,為撰墓銘,子必泰、逢泰。後以曾孫元貴贈中奉大夫,嶺北湖南道宣慰使護軍,追封冀郡公。(節《宋史》歐陽守道傳,元張啟巖譔《歐陽龍生神道碑》)

同治《瀏陽縣誌》人物 儒林 歐陽龍生

歐陽龍生,字成叔,年十六入潭州學受經醴陵田氏,宋鹹淳十年甲戌試國學以春秋,列第二(舊志作至元甲戌,張啟巖元人譔碑故當用元年號,元人臨安在庚辰,甲戌時潭州尚為宋地,龍生實應宋試,故當為鹹淳)。德祐二年丙子,元兵入潭,龍生侍父還瀏,左丞崔斌召之,以親老辭。居霞陽山之白雲莊,凡十有七年。時宋亡已久,元世祖定天下部使者至瀏謀復故宋儒楊龜山先生(楊時)文靖書院,求才望士任斯,責眾推龍生,遂授為山長,改築院於縣南山麓,學者大至。

龍生升堂講《孟子》承三聖篇,備言龜山傳,周程之學及豫章延平至朱子實承道統其功可配孟子。一時山林老儒聞講筵之復皆為涕下。秩滿入京朝士薦為校書郎,既瀏陽陞州改本州學教授,旋遷道州路學教授,朔望必率諸生謁濂溪祠,祠東有西山精舍,奉蔡元定久蕪廢為修復之,卒於官,年五十七。以元貴贈翰林院直學士,亞中大夫,輕車都尉,追封渤海郡侯,加封冀國公,子六,元其一也。龍生儀表峻潔,有膽略,性孝友,嘗刮股啖母已疾,兄士高早卒,撫其遺孤,割所分產,與之讀書目數行下為文下筆萬言,雄渾有體裁。晚號雲莊,所著有《經學理窟》、《雲莊講義》暨文集藏於家。(節張啟巖撰碑)

同治《瀏陽縣誌》人物 文苑 歐陽逢泰

歐陽逢泰,字忠叟,有學行,宋以詞賦取士,季年閩浙賦最擅稱,逢泰與長沙尹榖同州邢天榮、董舒等所為賦務體裁典雅,學者效之,科第相望以此湘中賦與閩浙頡頏門下列籍數百人,已為潭州學錄,安撫司檄與湘潭譚景衡視學田湮沒者登故額,士廩始羨。時廬陵羅子遠席教授,賴其佐助為多,晚年究心大元作律歷統元圖書數十卷,得渴疾卒,以孫元貴贈昭文館大學士,資善大夫,上護軍,追封冀郡公。(節《宋史》尹榖傳、元張啟巖撰《歐陽龍生神道碑》、危素撰《歐陽元形狀》)

同治《瀏陽縣誌》人物 文苑 歐陽元

歐陽元,字原功,其先家廬陵,曾大父新遷瀏陽之馬渡,元幼岐嶷,母李授孝經論語小學諸書,八歲能成誦,從鄉先生張貫之學,日記數千言,能屬文。十歲有黃冠見之曰:是見神氣凝遠,當以文章冠世,部使者行縣,元以諸生見,命賦梅花詩,立成十首。晚歸增至百首,鹹異之。稍長,從宋遺老習辭章經史百家,靡不研究於伊洛諸儒原委,尤淹貫以鄉貢,登延祐二年進士,授嶽州路平江州同知,調蕪湖縣尹,數決疑獄多平,反豪右有虐驅其奴者,斷使從良,貢賦徵發及時,教化風行。飛蝗不入境,尋調武岡尹,其地蠻獠雜居,甫至值赤水,大清兩洞閧門,元單騎馳諭,獠熟元名棄兵仗羅,拜曰:我曹非不畏法,緣訴事於縣不為直,乃發憤爭殺耳。元曉以禍福歸理其訟,獠人遂安。

入為國子博士,累遷翰林侍制兼國史院編修,官文宗天曆初軍興旁午,遂日直內廷,參決機務,復條時政數十事,實封以聞初置奎章閣學士院,又置藝文監隸焉。文宗親署為藝文少監,詔修《經世大典》,轉大監檢校書籍事。順帝朝遷大常禮儀院事,拜翰林直學士編修四朝實錄,俄兼國子祭酒,以足疾乞歸,不允,拜翰林學士承旨。至正改元集廷臣議更朝政,元極陳利弊,科目之復沮者甚眾,元尤力爭,已而南歸。至正三年詔修宋遼金三史,起為總裁,元發凡舉例俾諭撰者得所依據史館中有露才負氣持論匪公者,初學士承旨既除福建廉訪使,中途疾作,乃乞休作南山隱居,有終焉之志。復拜承旨,辭不獲。奉敕定國律,尋授 湖廣右丞,致仕將行,復降旨留用,汝潁盜起,獻招捕策千餘言,不能用。

十七年春以中原道梗,欲出蜀還鄉,乞歸不獲。時議大赦,詔元草詔,病不能行,命肩與。至延春閣,實異數雲其年十二月戊戌卒於寓舍,年八十五,贈崇仁昭德推忠守正功臣大司徒柱國,追封楚國公,諡曰:文。無子,以從子達老嗣。復先元卒,元歷官四十餘年,在朝日久,致和天曆間,朝廷事物繁興,凡遠近調發,制詔書檄以及郊廟建後立儲肆赦詔敕命冊諸大作皆出其手,又三任成均,兩官祭酒,六入翰林,三拜承旨,兩知貢舉,屢掌文衡,預修實錄大典三史金繪上尊之賜,幾無虛歲,海內名山大川釋老之宮王貴人墓隧之石得其片言隻字,鹹加寶貴,屹然為有元一代文獻所著有《圭齋集》行世學者稱圭齋先生,祀鄉賢。

同治《瀏陽縣誌》選舉 蔭襲 歐陽元子孫

歐陽達老,以父元蔭國學生。

歐陽佑持,以祖父元蔭從仕郎,侍議司通事舍人,授湖廣道宣慰使司照磨。

歐陽遜老,元從子,本省檢校資成庫副使。

瀏西歐陽氏蛇頭、麻田支(敦睦堂)

歐陽玄曾孫歐陽景延(萬公二十二世孫),字繼宗,從瀏陽東鄉官渡徙居瀏陽西鄉普跡蛇頭,繼宗公之孫歐陽耀,字文高,由蛇頭徙居麻田,歐陽輝世居蛇頭。民國十七年(1928年)五修支譜。

歐陽予倩家族世系:(西鄉麻田)

歐陽祖勝(萬公三十二世孫)——歐陽啟鵬——歐陽正遠——歐陽玭(字玉映)——歐陽一純(字存本,號理庵)——歐陽志果(號筆山,娶黎志生之女,黎定吾之妹)——歐陽文藻(派名向曦,號翰臣)——歐陽中鵠(字品三,號節吾,又號瓣姜)、歐陽中獻——歐陽自耘(字力耕,中鵠子,娶劉人熙之女劉倚霞)——歐陽予倩(原名歐陽立袁,自耘子,號南笙,藝名蓮笙、蘭客、桃花不疑庵主。娶表姑劉韻秋)、歐陽立裴(字謎叔,自耘子)、歐陽立穎(女,嫁劉善浤幼子劉作橿)、歐陽立徵(女, 嫁唐才常次子唐有壬)——歐陽嵩、歐陽敬如(立袁之女,嫁田漢長子田申,又名田海男)、歐陽山尊(原名歐陽壽,立裴之子,過繼給伯父立袁為嗣,一子承二祧)——歐陽維(敬如之子)、歐陽明(壽之子)——

同治《瀏陽縣誌》選舉 歐陽中鵠 拔貢

歐陽中鵠(1849-1911),字品三,號節吾,又號瓣姜,祖居瀏陽西鄉普跡青龍頭,由拔貢中同治十二年(1873)癸酉科舉人,次年考授內閣中書,受聘於同鄉戶部主事譚繼洵,教譚嗣襄、譚嗣同讀書。光緒九年(1883年),進京參加會試未中,返回故裡後,譚嗣同、唐才常又拜其門下讀書,二十二年(1896年)受陳寶箴委託,在瀏陽主持賑災,與譚嗣同、唐才常共創瀏陽算學社,二十四年(1898年)進京纂修《會典》。二十九年(1903年)授廣西思恩知府,旋調省署,總辦文案。三十一年(1905年)授平樂知府。三十四年(1908年)調任桂林知府。宣統二年(1910年)補授廣西提法使。次年九月初九病故。著有《瓣姜文稿》。配周氏,原葬唐家鋪佛嶺(荷花街道胡坪村),配周氏,民國八年伴葬於右。今因修建長沙至南昌高速公路,已將墓整體遷至瀏陽市淮川街道城西社區西湖山風景區。

瀏陽西湖山歐陽中鵠墓、夫人周氏墓
歐陽山尊

歐陽山尊,原名歐陽壽,歐陽立裴之子,過繼給伯父歐陽予倩為嗣,1914年5月生於湖南瀏陽,2009年7月2日逝世。曾任北京人藝副院長,是中國戲劇的奠基人之一,被稱作中國話劇界的「活化石」。有《雜草集》。原配嶺南歌星李麗蓮,繼配徐靜媛。

北京八寶山歐陽予倩墓、歐陽山尊墓

相關焦點

  • 京劇歷史上,北有梅蘭芳南有歐陽予倩,他們的第一次會面意義重大
    最使他興奮的,是結交了很善於演新劇,具有新思想,新的探索精神的「新新戲劇人」:歐陽予倩。為什麼叫歐陽予倩「新新戲劇人」呢?因為歐陽予倩的那些新劇目,大多都是根據話劇改編而來的,即使不是也是他努力區別舊劇,總想弄出點新玩意,所以,他和梅蘭芳演的一些老戲的創作方法、理念以及程式的運用,都有很大的區別和不同。
  • 歐陽氏家族簡介
    久而久之,姒無疆的支庶子孫便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為姓氏,形成了歐氏、區氏、歐陽氏、歐侯氏四個姓氏。歐陽氏與歐、區氏、歐侯氏同宗同源,皆是以封地名、或侯爵名為氏。在歷史上,歐陽氏曾一度被迫改為單姓陽氏。據歷史文獻《寧遠縣誌》的記載,元朝末年,各地農民紛紛起義反抗腐朽的元朝政府,當時即有一支歐陽氏家族為主的起義軍。
  • 首屆少年兒童戲劇展演正式啟動 傳承藝術精神
    近年來,有著「中國兒童戲劇之鄉」美譽的瀏陽市,在兒童戲劇上發展迅速,傳承經典傳統、學習精進潮流,在此基礎上不斷成長,從無到有再從優到精。本月中,首屆「小梅花行動」少年兒童戲劇展演啟動儀式暨歐陽予倩大劇院少年兒童藝術中心、小梅花行動兒童戲劇孵化基地授牌儀式在湖南瀏陽的歐陽予倩大劇院隆重舉行。
  • 歐陽氏家族第一次大遷徙
    歐陽氏家族第一次大遷徙。不管是古今還是中外,社會的構成都具有一個共同的模式:單個的人組成家庭,若干個有血緣關係的家庭進一步組成家族,無數個家族組成社會。社會不是單個個人的堆積或簡單相加,它是人們之間的聯繫或關係,是人們相互交往的產物,是全部社會關係的總和。
  • 尋根 ▋百家姓之--歐陽氏 家族起源族譜
    久而久之,姒無疆的支庶子孫便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為姓氏,形成了歐氏、區氏、歐陽氏、歐侯氏四個姓氏。歐陽氏與歐、區氏、歐侯氏同宗同源,皆是以封地名、或侯爵名為氏。在歷史上,歐陽氏曾一度被迫改為單姓陽氏。據歷史文獻《寧遠縣誌》的記載,元朝末年,各地農民紛紛起義反抗腐朽的元朝政府,當時即有一支歐陽氏家族為主的起義軍。
  • 震古鑠金的歐陽氏
    歐陽家的八代,都以研習尚書聞名,致使《尚書》自此有了歐陽氏之學,亦即《尚書》中的齊學。魏晉之際,繁衍於渤海郡的歐陽氏家族勢力龐大,名人輩出,其中以西晉哲學家歐陽建最為出名。當然,此際之歐陽氏已播遷於今河南、山西、陝西等廣大北方省份。晉室南遷以及南北朝的軍閥紛爭局面,導致歐陽氏同其他士族一樣避居江南,其中有回歸祖居之地浙江的,也有因仕宦定居當時政治中心江蘇的,還有一支播遷湖南長沙。
  • 走進中央戲劇學院!中戲京劇系是怎樣的?
    本期內容,我們繼續推出「不忘初心、繼往開來——中央戲劇學院教學單位介紹」系列主題內容。京劇系中央戲劇學院戲曲教學的傳統由來已久。建院之初,第一任院長歐陽予倩與曹禺、田漢、洪深、張庚、周貽白、梅蘭芳、程硯秋等一起參與籌建中央戲劇學院。歐陽予倩提出「一手伸向民族傳統,一手伸向國外」的辦學思想,在教學與藝術實踐中不斷地闡明和拓展戲劇的中國學派。
  • 歐陽氏來源探討與研究(一)
    1、家族族譜從唐代以後因為有歐陽詢和歐陽修的詳細整理記錄,時間也不是很久遠,所以比較詳細準確,我就不多分析了,歐陽氏族人也都是認可的了,只是在唐代以前部分特別是西漢初以前的這段族譜我會提出我的質疑和推測,因為記錄過於粗糙,所以從家族族譜角度來說,西漢以後特別是唐代以後是比較可信的,西漢之前需要再驗證;2、從基因DNA角度來說,我會分析各個基因檢測公司目前提供的歐陽氏,歐氏
  • 大兵、趙衛國……湖南喜劇大咖齊聚瀏陽!讓你一次笑個夠
    這一次,不用守在電視機前,就可以身臨其境感受這場相聲盛宴,就在瀏陽市歐陽予倩大劇院! | 歐陽予倩大劇院 時代在走,傳統要留。
  • 中國大學之父張百熙及其家族長沙赤山三田張氏
    前兩天有人問我有沒有同治庚午張百熙、道光乙未張啟鵬、嘉慶丙辰張再英的硃卷,找了下只有光緒己酉張百均的硃卷,不過在張百均的硃卷履歷中發現了張百熙、張啟鵬、張再英的名字,從而斷定張百均和張百熙屬同一家族,於是就問他張百熙堂兄弟張百均的硃卷要不要?
  • 吉安市永豐縣被譽為歐董名鄉,歐是歐陽修家族,董是哪個家族?
    瀧岡歐陽氏最有名的人,肯定是歐陽修。富貴三代才算是望族,瀧岡歐陽氏能成為望族,肯定不止歐陽修一個名人。歐陽修的祖父,名叫歐陽偃。歐陽偃兄弟五人,個個都是學霸。歐陽偃的三弟歐陽儀,金榜題名高中進士。歐陽修的祖父輩兄弟五人,個個都是南唐士子,他們奠定了瀧岡歐陽氏的望族地位。
  • 【歐氏】我的家族發展史
    歐陽、歐氏與越國之淵源關係:唐太宗敕定《歐陽氏譜序》:歐陽氏者,越王之胤(裔),姚(搖)王之始也。越王無疆之子,封於烏程歐餘山之陽,為歐陽亭侯,因以為氏。北宋歐陽修撰《歐陽氏譜圖序》:歐陽氏之先,本出於夏禹之苗裔。自帝少康封其庶子於會稽,使守禹祀。傳二十餘世,至於允常,允常之子曰勾踐,是為越王。越王勾踐卒,子王鼠與立。
  • 中國話劇簡史
    從古希臘戲劇開始的西方戲劇先傳入日本。19世紀末20世紀初由中國在日本的留學生引進到我國。因為我們國家早有戲曲藝術,為了區別戲曲,後來戲劇家們根據話劇的特色,以語言為主要表現手段,定名為「話劇」,實際就是西方的戲劇形式。因此話劇藝術是「外來」的藝術形式。在中國也就一百多年的歷史。
  • 吉安先賢:文天祥的嶽父歐陽守道,跟歐陽修是什麼關係?
    南宋時期,瀧岡村歐陽修的後人,重修了歐陽文忠祠。當時的廬陵歐陽家族代表人物歐陽守道,撰寫了《重修六一先生祠堂記》。 文天祥作為廬陵歐陽家族最有名的女婿,也為歐陽文忠祠題寫了門坊。歐陽文忠祠門坊上的「柱國冢宰」四個字,原筆跡就是文天祥所題。
  • 目前出土碑記中最早的歐陽氏記載(西晉歐陽㬅,字季茂)
    歐陽氏家譜中的歐陽六宗世次總歌:惟有渤海流慶遠,曰舉跡純渡晉江。太守堅石名赫赫,外甥為著石崇亡。質與崇文奔長沙,伯仲卜居在臨湘。
  • 道光十九年己亥科瀏陽舉人婁謙光及其家族瀏陽迎龍、龍井婁氏
    同治《瀏陽縣誌》選舉婁謙光道光十九年己亥預行庚子正科舉人,婁謙光,保舉知縣,加五品銜。繼配歐陽氏,例贈宜人,長沙縣太學生在玫公侄孫女,儒生慶堂公之女。生子一,學愚。生女舜貞,適瀏陽山邑庠生陳燮勳。瀏陽迎龍、井龍婁氏(譙國堂)明洪武初,婁師德十八代孫婁時遜,居江西南昌府新建縣十字街鐵樹宮,長子景衡徙居湘潭,次子景華徙居瀏陽,三子景譽(字仁慶)徙居寧鄉,四子景隆、五子景和不詳。
  • 2019年10月成人自考中國現代文學史真題
    點擊查看:自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自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 全國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中國現代文學史試題課程代碼:00537《日出》10.下列詩人中,因出色反映1930年代農村生活及農民苦難而被稱為「農民詩人」的是A.蒲風B.減克家C.殷夫D.田間11.曾在河北定縣從事「農民戲劇實驗」、致力於農民戲劇演劇方式探索的戲劇家是A.洪深B.熊佛西C.田漢D.歐陽予倩12.下列幾組詩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