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學鄒吉軍|共軛聚合物基材料用於非均相光催化有機轉化反應

2020-12-22 邃瞳科學雲

本公號文獻全部由作者自解讀,歡迎投稿!

DOI:10.1021/acscatal.0c03480

全文速覽

非均相光催化有機轉化是有機合成中一種高效、清潔的原子經濟和低能耗策略。共軛聚合物(CP)基材料由於其獨特的性質,如結構可設計性、可回收性、高化學穩定性和低成本,最近在多種光催化應用中顯示出巨大潛力,這些材料有望成為光氧化還原反應中傳統分子或無機光催化劑的非常有前景的替代品。在這篇綜述中,我們旨在總結基於CP的光催化劑在非均相光催化有機轉化(包括氧化、還原、偶聯和環加成反應)方面的最新進展。本文討論了CP基材料的分子、電子和通道結構對不同光催化光氧化還原反應中光吸收、電荷分離和傳質的影響。用於非均相光催化有機轉化的CP基材料體系的可控合成、機理討論和未來挑戰在本文中亦有涉及。

背景介紹

發展綠色高效的合成方法是有機合成的終極目標,利用可再生太陽能在無毒條件下實現高效、清潔和低能耗的光催化有機合成是重點發展方向之一。均相光催化劑在催化反應中具有出色的活性、高選擇性和明確的活性中心,但昂貴且難以從反應體系中分離出來,再循環效率低。因此,非常需要設計和構建具有高活性和選擇性的、廉價且環保的非均相光催化劑。近年來,共軛有機聚合物光催化劑因其具有結構可設計性、可回收、高化學穩定性和低成本等特點而備受關注。大量具有新穎結構和高性能的CP基光催化劑應運而生。目前代表性的共軛有機聚合物材料可分為三類:石墨相氮化碳(g-C3N4或g-CN)、共軛微孔聚合物(CMP)和共價有機框架(COF)。

g-CN是一種由共軛庚嗪環單元組成的二維半導體,具有類似於石墨的層狀結構,由於碳和氮原子之間的強共價鍵而具有優異的光化學穩定性。此外,除了上述共軛結構以外,碳氮化物還具有離子結構(如K-PHI)。CMP是一種具有擴展的π共軛體系的無定形微孔骨架材料,該體系由多個相互連接的碳-碳鍵或芳環形成。CMP由於其多種合成方法而具有多種物理和電子特性,例如可調光吸收、大比表面積、精確控制的納米級孔道和易於功能化修飾。由輕元素(如C、H、O、N和B等)共價鍵構成的COF是具有通過熱力學控制的可逆縮聚反應形成的有序多孔結構的晶體材料。COF具有獨特的優勢,例如構建塊的周期排列、均一的孔徑和可精確調整的結構。

圖文解析

1.設計高效的CP基光催化劑應圍繞以下要點:(i)強而寬的光吸收;(ii)電荷分離和遷移效率高;(iii)適當的價帶(VB)和導帶(CB)位置,以使反應性物種參與光催化過程,包括e-,h+,1O2,·O2-,·OH和H2O2。這些性質也是影響有機轉化中光催化劑效率的關鍵因素。

CP的光學和氧化還原性質取決於合成策略,並且可以通過一些能帶調控技術來進一步調節,例如構建電子給體/受體(D-A)結構。合適的比表面積和孔道結構,有利於反應底物在催化劑表面和內部的擴散,從而提高反應速率。對於g-CN光催化劑,摻雜是一種重要的修飾方法。無論是非金屬元素,金屬元素還是分子形式的摻雜,它在調節光吸收和氧化還原電位方面都起著重要作用。缺陷(或空位)是材料中原子或分子的周期性排列被破壞或破壞的區域,不可避免或多或少地存在於所有材料中。缺陷調節可用於增強光吸收,促進電荷轉移/分離或改善表面反應,然後增強光催化性能。迄今為止,關於g-CN的缺陷調控已有許多工作,並且已經取得了一些有希望的結果。對於COF,不同的拓撲結構可以結合多種單體幾何形狀來設計具有不同框架和孔結構的COF。

圖1高效CP基光催化劑的設計策略

2.光催化有機氧化的主要問題是由於非選擇性過氧化而導致產物和反應物的分解。因此,為了獲得良好的選擇性,非常需要使產物和反應物的過氧化最小化,這可以通過調節給定光催化劑的導價帶電勢來控制。在CP基催化劑的光催化選擇性氧化中,根據醇、飽和C-H鍵、苯化合物、生物質衍生物、硫化物和芳基硼酸等底物將其分為6部分。我們詳細闡述了催化劑設計策略與性能之間的關係,包括染料敏化、氧化還原電勢調控、D-A結構構建、局部表面等離子體共振(LSPR)效應、異質結、生物催化劑改性和孔結構調控。

圖2 CP基催化劑光催化氧化反應機理

3.與光催化選擇性氧化不同,可將光生電子有效轉移到可還原的官能團(如硝基,烯基和滷化物)或金屬(配合物)上,以實現選擇性的還原轉化。在CP基催化劑的光催化選擇性還原中,根據底物(如硝基芳烴,烯烴和滷代酮)的不同,分為3部分。我們重點介紹了最新進展,並討論了催化劑設計策略與催化性能之間的關係,包括氧化還原電勢調控、D-A結構構建、異質結、親水性和孔結構調控。

圖3 CP基催化劑光催化還原反應機理

4. 對於光催化選擇性偶聯反應,在非均相光催化劑中進行光生載流子分離能夠生成烷基自由基,因此可以通過共軛烷基化形成C-C和C-N鍵。在常規的C-C偶聯反應中,經常使用鈀催化劑,因此尋找無Pd替代催化劑仍然是光催化選擇性偶聯反應中降低催化劑成本的挑戰。在本節中,我們總結了基於CPs的光催化劑用於選擇性偶聯反應的最新進展。根據反應,該部分分為三部分,包括胺與亞胺的氧化偶聯,交叉脫氫偶聯和其他偶聯反應。為了深入了解基於CPs的光催化劑的設計,我們討論了催化劑的設計策略與催化性能之間的關係,包括D-A結構的構建、受體單元中取代位置或雜原子的變化、異質結、親水性和孔隙/拓撲結構調控。

圖4 CP基催化劑選擇性光催化氧化交叉脫氫偶聯反應機理

5.環加成反應為合成存在於醫學,高密度航空燃料和晶體材料的分子結構中碳環或雜環有機化合物提供了通用而直接的方法。一步加成反應可構建多個手性中心,廣泛用於有機合成中。Diels-Alder反應是指富電子二烯和缺電子烯烴的[4 + 2]環加成反應形成環己烯的過程。目前CP基光催化劑在環加成反應中的應用方興未艾,正等待更進一步的研究探索。

總結與展望

自王心晨教授於2009年首次報導了g-C3N4光催化制氫的開創性工作以來,基於CP的材料因其固有的特性(如多樣性結構、可調光吸收和比表面積大)而一直受到關注,並提供了一個新的光催化平臺。在這篇綜述中,我們總結了基於CP的各種非均相光催化有機轉化的最新進展,包括氧化、還原、偶聯反應和環加成反應。此外,本文闡述了分子、電子和通道結構如何在不同的光催化有機轉化中影響光的吸收、電荷分離和質量轉移。

課題組介紹

天津大學鄒吉軍課題組隸屬於化工學院化學工藝系、先進燃料與化學推進劑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綠色合成與轉化教育重點實驗室。主要研究方向為:(1)高性能航天燃料的合成與應用;(2)可再生制氫技術。團隊現有博士研究生15名、碩士研究生20名。承擔多項國家及企業合作課題。

鄒吉軍教授簡介

鄒吉軍,天津大學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2000、2002、2005年分別獲天津大學化工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擔任化學工藝系主任、先進燃料與化學推進劑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英國皇家化學會期刊《RSC Advances》副編輯、《含能材料》編委,入選「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獲得國家優秀青年基金資助。主要從事能源化工研究,主持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科工局等項目20餘項。在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ACS Catal.、AIChE J.、Chem. Eng. Sci.、催化學報等期刊等發表論文130餘篇,引用8000餘次,授權美國專利5項、中國專利17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創新獎。

聯繫方式:jj_zou@tju.edu.cn。

邃瞳科學雲徵稿啦!

論文發表不是工作的結束,而是一個新階段的開始。歡迎大家在邃瞳科學雲平臺上分享論文解讀,為自己的學術代言。

免費為實驗室建帳號啦!

邃瞳科學雲APP實驗室板塊以文字、影像資料等方式多維展示實驗室的實力和風採。一方面宣傳推廣實驗室,一方面為實驗室提供直播工具,方便線上組會、跨組跨區域互動。同時為實驗室招生、招聘、匹配資源,實驗室、課題組間互動提供方便。

相關焦點

  • 上海有機所在催化不對稱共軛膦氫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催化不對稱共軛加成反應是構建碳-碳鍵和碳-雜鍵的高效方法之一。在催化不對稱共軛加成中,常見的缺電子烯烴底物包括α,β-不飽和醛、α,β-不飽和酮、α,β-不飽和酯、α,β-不飽和醯胺、α,β-不飽和硝基化合物及α,β-不飽和碸等。
  • 武漢大學郎賢軍課題組共價有機框架光催化研究取得進展
    論文題為《卟啉基sp2碳共軛二維共價有機框架協同TEMPO構建協同光催化》(「2D sp2 Carbon-Conjugated Porphyrin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for Cooperative Photocatalysis with TEMPO」)。博士生石繼龍為論文第一作者,郎賢軍為通訊作者。
  • 鎳催化的反應
    一、鎳催化的反應一系列鏈狀烯烴在鎳催化劑催化下生成線性芳基化產物的反應(圖3)。不論雙鍵的位置處於分子鏈末端還是內部,都生成末端芳基取代的產物,反應具有很高的產率和選擇性,可能的反應機理圖3所示。實驗研究發現形成C_C鍵的還原消除步驟是反應決速步驟。
  • 廈門大學王斌舉等多單位合作,開拓了選擇性生物催化反應方法
    越來越多地探索不對稱合成的酶,但它們的應用通常受到天然酶可利用的反應的限制。最近,對光催化的興趣促使人們從已知的酶中發現新的反應性。但是,到目前為止,光誘導的酶催化尚未用於兩個分子的交叉偶聯。2020年6月8日,伊利諾伊大學趙惠民團隊(廈門大學王斌舉為共同第一作者)在Nature 在線發表題為「Photoenzymatic enantioselective intermolecular radical hydroalkylation」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顯示了一種新的,自然可見光誘導的烯還原酶催化的末端烯烴與易獲得的α-滷代羰基化合物的分子間自由基加氫烷基化反應。
  • 【有機】半不穩配位對反應性的影響:卡賓氫化鎳催化的環內二烯和末端烯烴的交叉氫烯基化反應
    在可能存在的半不穩配位作用下,該課題組利用近年來發展的NHC-Ni催化氫烯化反應(點擊閱讀詳細),再結合新型的卡賓配體,便可以由廉價、商業化的環雙烯原料出發,一步合成其他有機反應難以有效獲得的1,4-二烯(催化劑負載量低至百分之二,產率高達>95%)。
  • 二維材料再登Science,惠普Nature,黃昱Matter丨頂刊日報20201024
    Rev.: 元素周期表上的單原子催化劑具有獨特反應活性的孤立原子是酶和均相催化劑的核心。相反,儘管單原子多相催化劑(SACs)的概念存在已久,但直到最近才得到重視。宿主材料與均相催化劑中的配體具有相似的功能,可以確定催化劑的穩定性、局部環境和孤立原子的電子特性,從而為針對目標應用定製非均相催化劑提供了平臺。
  • :可見光引發,鐵催化烯烴的硒胺化反應
    鐵在自然界廣泛存在,但鐵作為催化劑參與可見光過程的反應依然有限。餘達剛課題組發展了可見光引發、鐵催化烯烴的羧硫醚化反應(Angew. Chem., Int. Ed.2017,56, 15416.),較傳統熱活化而言,反應條件溫和是其最大優勢。有機硒參與多種生物過程並在藥物、材料化學中扮演特殊角色。因此,高效地在有機分子中引入含硒官能團將極大促進相關學科的研究。
  • 共價有機框架能幹啥?最新成果你值得了解
    Soc.具有空隙的方格拓撲結構的多孔共價有機骨架用於大氣集水大氣水分是隨時隨地可用的無處不在的水資源,開發用於從空氣中收集水以解決水資源短缺危機的材料具有重要意義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Omar M. Yaghi課題組報導了一種新型的多孔、二維亞胺化的COF-432,它具有空心的方格拓撲結構。
  • 王少彬課題組:碳催化活化過硫酸鹽-苯甲醇選擇性氧化新體系
    氧氣是理想的廉價綠色氧化劑,然而由於氧氣不容易被活化,反應往往需要在較高的反應溫度下進行,或者需要加入助催化劑以得到較高的反應速率。此外,一些液態過氧化物如過氧化氫和叔丁基過氧化氫也可用於醇的氧化中,但是均不穩定且有爆炸危險。目前在催化劑的選擇上,無金屬的碳材料催化劑作為傳統金屬催化劑的替代材料一直受到廣泛的關注,從而解決了金屬材料成本高和容易造成環境汙染等問題。
  • nature 推出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百年院慶特刊
    探索創造複雜分子的新方法合成化學日新月異將複雜分子的設計與合成變為現實,推動了醫藥、材料和能源等領域的快速發展。碳氫官能團化反應是將分子中碳氫鍵直接作為反應位點,具有眾多優點,是一類極具吸引力的化學轉化方式。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致力於發展新方法推動合成化學的發展,特別是在碳氫官能團化領域。
  • 用於電催化的「蛋黃-蛋殼」結構複合材料
    在催化領域,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OFs)大名鼎鼎,它是由有機配體與金屬離子配位自組裝得到的一類多孔材料,具有可調的孔隙結構及豐富的配位不飽和活性位點,是大有前景的催化材料。然而大部分MOFs難以直接用於電催化,原因在於其導電性低、傳質慢。
  • Small Science:石墨烯基材料本徵反應活性的理解與應用
    本文綜述了近年來對於因邊緣、缺陷和自由基等引起的石墨烯基材料的本徵反應活性的理解及其在能源催化、生物醫學等應用領域的研究進展。石墨烯基材料,包括石墨烯,氧化石墨烯(GO),並還原氧化石墨烯(rGO),可應用於許多領域,如電子器件和能源存儲、淨化水、環境修復(如吸附石油洩漏),綠色能源轉換的光、電催化,複合材料強化,抗菌藥物和納米診療等。
  • 導電金屬-有機框架材料
    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 MOF)/多孔配位聚合物(Porous coordination polymer, PCP)作為新的導電固體材料家族展現了廣泛的應用潛力,並已經在燃料電池、電池、超級電容器、催化、傳感、電學器件、熱電器件和自旋閥等應用領域展現了誘人的潛力。
  • 有機人名反應——Henry 反應(Henry Reaction)
    Henry反應指含α-H的硝基化合物與醛的親核加成反應,產物為鄰硝基醇。因類似於Aldol反應,又稱Nitro Aldol反應。反應通常在鹼催化下進行。 Henry 反應是一類非常重要的有機反應,產物 β-硝基醇是重要的有機合成中間體,可以進一步轉化為許多重要的產物,如還原得到 β-氨基醇、脫水得到硝基的烯烴化合物、氧化得到硝基的羰基化合物,因而被廣泛地應用於各類醫藥中間體和天然產物的合成。
  • 科學家發展出聚酯的可控聚合和高效解聚新方法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環保意識的增強,可降解的綠色功能材料成為社會發展的迫切需求,也是科學研究的前沿和重點。由內酯單體開環聚合製備的脂肪族聚酯材料(如聚乳酸PLA、聚己內酯PCL、聚羥基脂肪酸PHA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且物理機械性能等可與石油基塑料相媲美,因此成為理想的替代材料。同時,為進一步滿足綠色循環和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廢棄聚酯材料的再利用問題也得到廣泛關注。
  • 我開發出超穩定三維鉑銅納米線催化材料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呼和浩特6月7日電 (記者張景陽 通訊員胡紅波)記者7日從內蒙古大學獲悉,該校王勤教授團隊聯合吉林大學移動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多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開發出一種超穩定的三維鉑銅納米線催化材料,該材料具有超細尺寸、自支撐的剛性結構並且表面富含大量銅空位缺陷
  • CCS Chemistry | 新型自由基催化環化異構化反應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汪義豐課題組和北京大學餘志祥課題組合作,利用氮雜卡賓-硼自由基的獨特反應性能,實現了一類新型的自由基催化環化異構化反應,為喹啉酮類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全新的策略。通過機理研究,證實了該轉化歷經了一個罕見的碳-碳三鍵重組的過程。
  • 樹脂催化合成沒食子酸丙酯及工藝優化
    五峰赤誠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五倍子高效培育與精深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湖北 宜昌 443413陽離子交換樹脂作為非均相催化劑的一種,大量應用於有機合成反應中。通過篩選樹脂種類、活化酸類型、活化酸濃度等製備高活性樹脂催化劑,用於非均相催化合成沒食子酸丙酯。
  • 三峽大學在有機螢光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三峽大學精細化工團隊鄭開波副教授、張諾諾副教授和劉湘博士合作在有機螢光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創新成果以「用於檢測羰基(包括甲醛、一氧化碳和光氣)的螢光探針的研究進展(Recent progress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