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入垃圾分類考核,基層:裝了怕居民傷手,不裝要扣分,怎麼辦?|...

2020-12-12 瀟湘晨報

今年出臺的《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區、達標(示範)街鎮(鄉、工業區)綜合考評辦法(2020年版)》規定,居住區所有投放點應當配備破袋工具、配套設置洗手池、消毒除臭設施等便民設施,落實衝洗水和洗手池排水的就近納入汙水管網排放。否則,將在考評中被扣分。近期,各街鎮、各小區都在落實新的考評辦法提出的新要求。然而,在一線採訪中,相當一部分基層工作人員、管理人員向記者反映,「三件套」中的破袋神器根本沒有必要,「通過這一年來的努力,絕大部分居民都已經養成了投放溼垃圾時將垃圾倒出來,然後把塑膠袋投放到幹垃圾桶內的習慣,如今要求必須裝破袋工具,一是沒有必要,同時還可能割破手。但如果不裝,小區的垃圾分類就要被扣分。」

新考評辦法要求必須配備「三件套」今年4月16日,市綠化市容局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今年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方案和新的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區、達標(示範)街鎮(鄉、工業區)綜合考評辦法,其中提到,為進一步改善小區環境,今年要求各生活垃圾投放點完善分類投放設備配套,新增「垃圾投放點採取異味控制措施,收集點配有破袋、洗手裝置」, 要求居住區所有投放點應當配備破袋工具、配套設置洗手池等便民設施,落實衝洗水和洗手池排水的就近納入汙水管網排放,並將相關內容納入達標(示範)街鎮測評指標體系。在具備條件的居住區推廣易傾倒型垃圾袋等小發明,方便居民分類投放。針對溼垃圾破袋投放和溼垃圾存儲期間的異味控制問題,制定投放點管理規範,要求定時投放結束後溼垃圾桶必須密閉存放並噴灑除臭劑;誤時投放點要及時清理,溼垃圾收集容器應及時密閉;垃圾箱房或生活垃圾儲存點需確保容器關蓋儲存,在有條件的居住區和單位探索高溫季節垃圾箱房低溫存儲。

在《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區、達標(示範)街鎮(鄉、工業區)綜合考評辦法(2020年版)》的附件《居住區、單位、沿街商鋪生活垃圾分類測評細則》中,有一條:「發現任意一處投放點無破袋裝置或洗手裝置的,扣1分;均無的,扣2分。」

在「三件套」中,必須安裝破袋工具相對爭議較大。發布會上,記者就向相關負責人提問,破袋工具是否必須安裝,因為從一線採訪情況來看,大部分居民都已經養成投放溼垃圾破袋的行為習慣,即將溼垃圾倒入溼垃圾桶,再將塑膠袋投放入幹垃圾桶。

相關負責人表示,去年垃圾分類大力推進,民間想出了不少破袋妙招,發明了不少破袋工具,解決扔溼垃圾時需要將垃圾和垃圾袋分開扔的不便。對於此次要求投放點配備破袋工具,沒有統一要求破袋工具的樣式、規格,由各個小區決定,也不強制要求每個居民都使用破袋工具。

■居民在傾倒溼垃圾(資料圖)

此一時彼一時,如今絕大部分居民已養成「破袋」習慣去年,《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前後,由於對新的垃圾分類標準、定時定點投放新規定等的不適應,一時間,居民的各類投訴較多。同時,為了儘快適應新規定,用巧辦法、妙招來達到新要求,民間智慧層出不窮,最集中的表現就是各種投放溼垃圾的工具,「破袋神器」也在那時應運而生。其中,最常見的破袋神器是在溼垃圾桶內安裝一根鋸條,鉤破垃圾袋。此外,還有利用桶裝水瓶來製作傾倒溼垃圾的工具,回去再衝洗瓶子。

一種工具或辦法好不好用,方便不方便,時間是最好的檢驗工具。

近日,記者在寶山、閔行等多個小區採訪發現,絕大部分居民在投放溼垃圾時是將垃圾倒入溼垃圾桶,然後把垃圾袋扔進幹垃圾桶,再去旁邊的水池洗洗手,有的甚至也不當場洗手,回家再洗手。有的小區已經根據最新的要求,安裝了鋸齒狀破袋工具,但大部分居民沒有使用。

其實,很多的小區裡,居民在去年早些時候就養成了破袋的習慣。

去年7月12日,記者前往虹口一小區採訪,進門直奔垃圾箱房,彼時,破袋神器正被炒得火熱,小區所屬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開門見山,「大家是不是在找破袋神器?告訴大家,我們小區沒有破袋神器,不用破袋神器的,居民都覺得倒倒垃圾,再洗洗手沒有特別不方便,養成習慣就好了。」這位書記介紹,小區是2019年3月1日正式開始垃圾分類的,原先,靠保潔員每天進行二次分揀產生0.7桶溼垃圾,現在居民100%參與垃圾分類,每天平均產生3.5桶溼垃圾,部分溼垃圾還用來做堆肥、做酵素。

市廢棄物管理處對於居民投訴的統計顯示,去年《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前後,市民對於破袋麻煩的投訴比較多,一個月有200多件,但過去一年來,許多居民都已經養成了用手直接傾倒溼垃圾,再把垃圾袋扔進幹垃圾桶的習慣,最後再去旁白的洗手池洗一下手。去年年底,對於破袋的投訴已經降低到一個月零星一兩件。

■居民準備傾倒溼垃圾。

■一小區在去年垃圾箱房改造時配備的洗手池,汙水也想辦法進行了納管處理。

基層管理部門:擔憂裝了神器割破手;無奈不裝要扣分近期,全市各區綠化市容管理部門都在要求小區落實新的考評辦法提出的「三件套」要求。從實際情況來看,對配備除臭設施、安裝洗手裝置的意見相對較少,對破袋工具的意見相對較多。

■閔行一小區安裝的除臭設施,在垃圾投放時間段內,每隔10分鐘會自動向溼垃圾桶那噴淋生物除臭劑。

■閔行另一小區垃圾箱房安裝的全屋除臭設備,待垃圾投放結束,全屋噴淋除臭劑。

「我們去年一開始搞垃圾分類的時候,是聽說別的小區有裝破袋神器,我們也就裝了一根鋸條,一開始有居民用的,後來慢慢也沒人用了,大家都習慣把溼垃圾一倒。後來,我們就把鋸條拆了。」一個小區的物業人員告訴記者。

「我們從來也沒有裝過破袋神器,是通過宣傳引導慢慢讓居民養成了破袋的習慣,現在按照規定必須裝,我們很擔心居民使用不當割破手。」閔行一個小區的物業負責人表示。因為很擔心居民割破手,她還特地請示了街鎮管理部門,街鎮管理部門也很無奈,回答她,「還是裝吧,不裝要被扣分的,反正也沒有要求具體裝什麼樣子的,哪怕釘幾個洋釘也行。」

實際上,已經有人被破袋神器割破手。一小區居委會垃圾分類負責人在和上級管理部門溝通時,伸出手臂,「那,這就是前幾天割破的。」

■溼垃圾桶上方是一個除臭噴霧裝置,桶上安裝了破袋工具。

記者在採訪中注意到,目前已經安裝的破袋工具基本以鋸齒狀居多,上面都有噴塗「內有鋒利鋸齒 請注意安全」,提醒居民在投放垃圾時注意安全。

一位街鎮垃圾分類負責人向記者倒苦水,「我覺得這次新的要求裡,破袋工具這一條很不符合實際情況,你說我要是讓下面統一裝了,萬一出了事情誰擔責任。」

更有一位區環衛業內人士認為,讓老百姓把垃圾從袋中倒出來,能夠幫助培養市民的主動分類意識,提升文明素質,現在市主管部門把安裝破袋器納入各區考核,可能助長市民的惰性,讓去年藉助《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的東風培養起來的文明素質提升減速,「如果說裝了破袋神器是便民,可以不髒手,那為什麼又要求在點位裝洗手裝置?如果市民擔心臟手,也應該自己改變方式,可以用小的塑料桶倒溼垃圾,有臺北市民就採用這種方式。」這位業內人士甚至質疑:這種決策是否正確?

■近期,小區陸續開始安裝的破袋工具,提醒居民使用時注意安全。

此外,有基層垃圾分類管理人員還反映,小發明易傾倒型垃圾袋「白菜拉拉袋」成本較高,「1個袋子3毛多,有點貴了,現在是政府購買了部分試點推廣,如果老百姓自己買,能否接受?」記者看到,這種「拉拉袋」在傾倒溼垃圾時只要將袋子外面的一條低粘度膠體一拉,再拎著這根帶子抖一抖,溼垃圾就會從袋子裡倒出來,相對不容易髒手。目前,這種「拉拉袋」並不強制使用。

相關部門:考核辦法暫無法調整,可改善安裝措施據了解,配備破袋工具的決策依據之一是今年兩會上收集到的部分代表、委員意見,認為傾倒溼垃圾不方便。但如今在執行過程中,相關部門也已經了解到基層出現的意見和問題,「新的工作方案已經制定,配套政策也不能說變就變,所以基層可以在安裝技術、安裝要求上進行一些改善,至於居民是否使用破袋工具,沒有強制要求,想用就用,不想用還是可以按照原來的習慣投放垃圾。」相關負責人表示。

小調查:

1、你覺得現在給溼垃圾桶安裝破袋神器有必要嗎?

2、如果根據市主管部門的考核要求,必須安裝破袋工具,你會用嗎?

【來源:周到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興安:垃圾分類納入績效考核指標
    廣西新聞網興安12月16日訊(通訊員 周玉祝 段曉燕)「以前廢舊手機電池、過期藥品等有害垃圾需要投放到指定垃圾桶裡,大家都不知道。通過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如今全局幹部職工養成了垃圾分類的好習慣。」近日,在興安縣財政局裡,該局根據績效考核細則,新增了4分類垃圾桶6組,2分類垃圾桶15組,併合理配置垃圾分類容器設施。要求全局幹部職工正確分類投放垃圾,有害垃圾進行單獨堆放,並每季度公示可回收物統一回收清運情況。自2018年國家大力推行垃圾分類工作以來,興安縣將該項工作列為節能工作的重點組成部分,並納入績效考評指標之一,每年組成考核組對該工作進行嚴格考核。
  • 南京江寧垃圾分類納入物業服務合同
    2020-11-18 08:58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16日,江寧區城管局、區住房保障和房產局聯合舉行2020「綠水青山,江寧垃圾分類大家談」——居民小區專場活動。據悉,目前垃圾分類已納入全區物業服務合同。
  • 垃圾桶蓋裝拉手 棲霞馬群街道垃圾分類有創意
    棲霞馬群街道垃圾分類有創意垃圾桶蓋裝拉手,方便又衛生 馬群街道供圖南報網訊 (通訊員  孔令浩  趙文娟  融媒體記者  吳穎)記者8日從棲霞區馬群街道獲悉,為進一步推進居民參與生活垃圾源頭分類,街道正陸續為轄區各居民小區垃圾桶站增設公交車同款「吊環拉手」,為居民們無接觸投放垃圾創造更加便利的條件。
  • 冰城垃圾分類進行時|提升效率,垃圾分類考核抽籤軟體來了!
    【冰城垃圾分類進行時 | 提升效率,垃圾分類考核抽籤軟體來了!】記者從哈爾濱城管部門獲悉,為了提高街道辦及社區等基層單位推動垃圾分類的效率,香坊區垃圾分類街道辦事處推進組專門研發了一款生活垃圾分類考核抽籤軟體。
  • 讓生活垃圾分類成為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新時尚——上海推進生活垃圾...
    上海在推進過程中面臨著宣傳教育不深入、社會動員不足、居民源頭參與率不高、橫向部門協作薄弱、基層社會合力不夠等困難和問題,垃圾分類收運和處置設施短板依然存在。上海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北京、上海等城市,要向國際水平看齊,率先建立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制度,為全國作出表率」的重要指示精神,採取黨建引領、制度保障、設施跟上、全區覆蓋等方法,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 談談垃圾分類撤桶、定點定時投遞垃圾對居民的影響
    上海的《條例》明確,分類投放是居民的基本義務,應當遵守;定時定點則是強調逐步推行,也就是說並不強制要求現在所有小區都必須實行定時定點,而是要根據每個小區的實際情況來籌划具體推進工作。實踐中,定時定點做得好的小區,往往都經歷過居民不支持、不理解的階段。
  • 美院:「垃圾分類」納入學分考核 正確分類還可積分換物
    天津北方網訊:正確的垃圾分類可獲得積分,不僅能兌換綠植等獎品,還與素質教育學分掛鈎。《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施行以來,天津美術學院作為生活垃圾可回收物智能分類等校園垃圾減量及無害化處理試點,上線了「智能垃圾分類與素質教育互聯平臺」,打造「網際網路+垃圾分類」的新模式,師生足不出戶便可實現可回收物的處置。  教學樓中,智能垃圾箱的藍色箱體一字排開,主要收集紙張、金屬、塑料、織物等四種可回收物。
  • 平谷區「54321」工作法,讓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
    同時,與深化黨員幹部下沉報到工作相結合,與開展環境建設黨員志願服務相結合,與加強黨員幹部監督管理相結合,推動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積極參加所在社區(村)的垃圾分類活動,鼓勵基層黨組織利用本單位本領域優勢,為社區(村)提供活動支持,切實把黨員幹部組織好、作用發揮好,推動形成良好社會氛圍。
  • 垃圾分類指導員人手不足咋辦?各區有高招
    指引居民來到成組設置的垃圾桶站旁,衛江順看著居民將垃圾準確投入廚餘垃圾桶內,這才退到了一旁。像這樣成組的垃圾分類桶站,衛江順所居住的東城區東直門街道工體社區一共設置了19處。但社區只有8名專門的垃圾分類指導員,人不夠怎麼辦?於是,衛江順和其他老居民們挺身而出,當起了垃圾分類志願者,每天排班值守其他11個點位。
  • 垃圾分類指導員每天行走三四萬步,耐心引導居民做好分類
    「剛到上海的那幾年,我在工地幹活,一個月不誇張地說,工資過萬。」那麼,是什麼原因讓呂書霄改了行呢?在呂書霄的右胳膊和右眼上面,有兩個明顯的疤痕,這都是在工地幹活的時候,鋼筋扎進去留下的。「當時走路沒注意,前面有一根戳出來的鋼筋,突然眼睛那兒一涼,我就想完了,眼睛保不住了。」發生事故的那一年,呂書霄和對象已經準備年底就要結婚了。幸運的是,眼睛的傷只是皮外傷,沒有傷到眼球。
  • 垃圾分類有創意 垃圾桶蓋裝拉手,方便又衛生
    馬群街道供圖12月8日,記者從南京市棲霞區馬群街道獲悉,為進一步推進居民參與生活垃圾源頭分類,街道正陸續為轄區各居民小區垃圾桶站增設公交車同款「吊環拉手」,為居民們無接觸投放垃圾創造更加便利的條件。記者在馬群街道文康苑小區看到,這裡的垃圾集中投放點進行了升級改造,頂棚下方與每個垃圾桶對應位置安裝了兩個滑輪,用一條傳動繩將垃圾桶蓋和拉手連接起來,前來扔垃圾的居民們對社區這個貼心做法稱讚不已,「這樣的設計很人性化,不僅避免了垃圾桶直接遭受風吹雨打,腳踩和手拉都能夠打開垃圾桶蓋子,既方便又衛生!」居民王師傅說。
  • 垃圾分類要從「樓梯響」到「人下樓」
    加快垃圾分類管理條例的修訂工作,明確居民個人作為垃圾分類主體的責任,建立硬性處罰標準,對不分類行為予以重罰。建議將垃圾分類納入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建立垃圾分類信用積分獎勵制度,強化垃圾分類信用獎懲管理手段。值得一提的是,技術手段的運用,成為工商聯界關注的重點。打造「五級」監管系統,打通垃圾分類「最後一釐米」。
  • 雨城人「垃圾分類」真的來了!
    冬春交替時,做好禦寒的同時,你還需要做好垃圾分類!日前,《雅安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考核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正式實施開始,雅安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速度,全域、全鏈條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的開展。眾識: 制度先行同向用力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不僅關係到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城市形象,也是城市生態環境建設最基礎的工作,更是一項利國利民的事業。
  • 垃圾分類給三明這個小區居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改變?
    塑膠袋裡裝的都是垃圾,但卻各有不同。一邊是果皮、菜葉、剩飯等餐廚垃圾,一邊是衛生間廢紙、食品包裝袋等其他垃圾。「為響應垃圾分類的號召,在扔之前就先分類放。」方大伯說。每天丟垃圾,生活垃圾分類的意識增強了不少。垃圾精細分,刷卡換積分。家住2幢1單元的孫女士說,過去居民家裡的廢舊紙皮、塑料瓶等垃圾雖然也可以積攢了來賣,但一般都不願意這麼做,太佔地方了。「現在,垃圾隨有隨丟,還能積分換禮品。我們家已經先後兌換了洗潔精、肥皂、紙巾、牙膏等生活物品,扔垃圾變成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 上海生活垃圾分類一年間
    精細管理推動 垃圾分類成為習慣《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自去年7月1日起施行已經差不多一年時間了,這一年來,上海居民是否已經習慣了區分幹垃圾、溼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他們都有那些心得呢?來看記者近日的探訪。
  • 垃圾分類起步20年踏步不前 居民盼分類管理精細化
    除了定時來翻撿飲料瓶的拾荒者,你很難判斷哪些垃圾能夠被回收和再利用。  20年來,政府投入巨資試圖引導居民對垃圾進行簡單分類,使它們能夠被資源化利用。但垃圾分類的嘗試在國內多個城市至今仍然處於原地踏步的窘境,沒有被居民接受,長期處於「試行」狀態。是居民素質問題,還是垃圾處理收費過低?是政府監管不力,還是產業鏈生態失衡?在兩個多月的調研中,記者試圖求解垃圾分類困局。
  • 穗打造全國垃圾分類樣板城市
    垃圾分類 廣州有需求實現高質量發展要破解「垃圾圍城」難題據市城管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廣州市城市管理人口超過2000萬,日產生活垃圾超過3萬噸,且每年仍以6%~8%的幅度在增長,生活垃圾處理壓力巨大。
  • 聚力攻堅 精準施策 打贏打好生活垃圾分類持久戰
    構建上下聯動的督考新體系  用好用足督考指揮棒,考核範圍從市區36個街道擴大至全市所有185個街鎮,實行一月一考核、一月一通報。考核結果作為全市鄉鎮街道「一把手」擂臺比拼的重要內容。「四套班子」定期帶隊督導,分類辦每周開展常態化明察暗訪,將問題以督辦形式反饋給屬地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層層傳導、壓實責任。
  • 杭州錢塘新區臨江街道打造垃圾分類「黨群生態圈」
    浙江在線12月22日訊(通訊員 陸鋒)「小區改造已經進入尾聲,施工單位準備撤場,我建議社區要加大監督力度,在撤場的時候,做好垃圾分類工作,別亂倒亂扔。」臨江佳苑小區垃圾分類推進會上,老黨員華大伯提出自己的建議。
  •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附屬中學:垃圾分類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走進校園,垃圾分類宣傳標語宣傳映入眼帘,辦公區、食堂飯、公共區域的垃圾分類宣傳海報有序張貼;師生「掃碼」即可識別垃圾種類;初高三學生在教室用餐,所有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只要一出教室門口就可以分類投放……5月22日上午,北京市專項督導組督學走進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附屬中學,督導學校垃圾分類落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