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有機/無機熱電複合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2020-12-23 騰訊網

柔性熱電能量轉換技術可將環境或人體溫差轉化成電能實現電子設備的自供電,在可穿戴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傳統無機熱電材料具有優異的熱電性能,但不具備柔性功能;而有機熱電材料雖具有良好的柔性和彎曲性能,但熱電性能極低。有機/無機複合熱電材料可綜合無機材料的熱電高性能和有機材料的良好彎曲性能,成為近年來的研究熱點。具有一維結構的碳納米管或金屬納米線可以與有機材料的一維分子鏈形成緊密連接的導電網絡,並沿鏈網絡提供高導電通道,因此常被用於有機/無機複合熱電材料的研究。但碳納米管或金屬納米線極低的澤貝克係數導致複合材料的澤貝克係數難以提高。而無機熱電材料雖然具有高澤貝克係數,但是其形狀通常為片狀或顆粒狀,導致複合材料低的電輸運性能。因此,如何選擇匹配的有機/無機材料從而獲得良好的電輸運成為有機/無機複合熱電材料研究的關鍵科學問題。

最近,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史迅、陳立東、副研究員仇鵬飛、瞿三寅等與美國克萊姆森大學教授賀健合作,提出了一種維度匹配的熱電複合材料設計新策略,即使用同樣具有一維結構的無機半導體材料製備高性能PVDF/Ta4SiTe4有機/無機柔性熱電複合薄膜,其原型器件在35.5K溫差下歸一化最大功率密度為目前已報導的柔性熱電器件中的最高值。相關研究成果以Conformal organic–inorganic semiconductor composites for flexible thermoelectrics為題 ,發表於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上。

有機材料聚偏氟乙烯(PVDF)具有一維鏈狀結構,是一種具有優良柔性的絕緣體。基於維度匹配的設計思路,該團隊選擇了同樣具有一維結構的Ta4SiTe4無機材料與PVDF進行複合製備有機/無機柔性複合薄膜。通過化學氣相輸運反應,得到Ta位摻雜0.5% Mo的Ta4SiTe4一維晶須。然後以N,N-二甲基甲醯胺(DMF)作為分散劑,通過滴塗的方法得到PVDF/Ta4SiTe4複合薄膜。掃描電鏡發現Ta4SiTe4晶須均勻分散於PVDF基體之中構成網絡狀結構。透射電鏡表明Ta4SiTe4晶須與PVDF形成緊密結合的兩相界面。熱電性能表徵發現PVDF/50 wt% Ta4SiTe4具有優良電輸運性能,在220 K功率因子高達1060μWmμWm-1K-2。特別是,在相同的電導率下,PVDF/50 wt% Ta4SiTe4薄膜的澤貝克係數遠高於基於碳納米管或金屬納米線的有機/無機複合薄膜。Ta4SiTe4自身的半導體輸運特性和一維結構共同產生了上述的優良電輸運性能。

在實現優良電輸運性能的同時,維度匹配的PVDF和Ta4SiTe4所形成的有機/無機複合薄膜也具有良好的柔性。在直徑9 mm的曲面上反覆彎曲5000次,PVDF/50 wt% Ta4SiTe4薄膜電阻沒有明顯變化。研究團隊初步製備了包含4個PVDF/50 wt% Ta4SiTe4熱電單偶的原型熱電器件,在溫差35.5K時,器件歸一化最大功率密度達到0.13WmWm-1,是現有報導的柔性熱電器件的最大值。

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項目等的資助和支持。

圖a) PVDF/Ta4SiTe4柔性複合薄膜示意圖。b) PVDF/Ta4SiTe4複合薄膜與已報導的一維有機-無機複合薄膜熱電性能對比。c)PVDF/Ta4SiTe4基原型熱電器件與已報導的柔性熱電器件的歸一化最大功率密度對比。

來源: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相關焦點

  • 集有機、無機材料優點於一體,我國學者提出無機塑性新型半導體新概念
    集微網消息,上海交通大學官方消息顯示,近日,上海交通大學與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在無機塑性半導體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史迅與陳立東等開創性地提出無機塑性新型半導體新概念,在具有優異電學性能的無機半導體中實現良好可加工和變形能力,將有機材料和無機材料的優點合二為一
  • 研究人員在熱電轉換效率上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由麻省理工學院核科學與工程系(NSE)量子物質組負責人Mingda Li助理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在熱發電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為將熱能(包括廢熱)轉化為電能提供了一種優選的方法。熱電轉換效率正比於材料的溫度、電導率,以及「熱電勢」的平方,與熱導率成反比。因為效率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升高,所以現在使用的大部分熱電材料都是在幾百攝氏度的範圍內工作。"
  • Materials Today:柔性鈣鈦礦電池近年來研究進展
    最後,對FPSCs未來的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1、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開發隨著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走向成熟,對這項技術的需求是多樣化的。在過去的十年中,柔性電子產品以其輕量化、高柔性、易變形等獨特的性能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 三峽大學在有機螢光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三峽大學精細化工團隊鄭開波副教授、張諾諾副教授和劉湘博士合作在有機螢光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創新成果以「用於檢測羰基(包括甲醛、一氧化碳和光氣)的螢光探針的研究進展(Recent progress in
  • 聚烯烴及其彈性體阻燃性研究進展
    摘要:針對環境友好及材料高火安全性需求,綜述了聚烯烴及其彈性體用滷系阻燃劑、無滷阻燃劑 ( 膨脹阻燃劑、無機阻 燃劑) 的發展與研究現狀,以及聚烯烴彈性體 ( POE) 的阻燃改性研究進展。提出了聚烯烴及其彈性體阻燃改性尚未解決的關鍵技術問題與未來發展方向,為阻燃新技術、新型阻燃聚合物的研究與開發提供借鑑價值。
  • 鄭州大學化學學院在碳點可控制備及其複合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找化工醫藥原料,用化學加搜索 導讀 近日,鄭州大學化學學院盧思宇副教授課題組在碳點可控制備及其複合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建立了一種以碳點為構築單元製備碳化聚合物點與納米晶雜化材料的普適方法。
  • 進展|磁性熱電半導體耦合輸運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因此,如果可以利用熱電材料的溫度梯度來驅使玻色子,比如鐵磁體和反鐵磁體中的磁振子(熱驅動的自旋進動有著和晶格相同的周期性,這種周期性的相干波被稱為磁振子),然後讓磁振子通過電子-電子(s-d)相互作用進一步作用於導電電子,這將產生非常規熱電效應。這種相互作用正是自旋塞貝克效應和磁振子曳引效應的根源。
  • 大幅提高熱電轉換效率!南科大團隊在熱電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物理系講席教授何佳清團隊在熱電材料能量轉換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在n型Bi2Te3基熱電材料中實現創紀錄的高性能》為題在能源和環境領域頂級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在線發表。
  • 【周報10W5】中國複合材料學會•行業簡訊
    3、中航高科前三季度淨利4.01億,增長18.46%,複合材料業務收入增長。【行業進展】1、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曾宇平團隊面向高性能氮化矽陶瓷材料開展了一系列工作,並取得進展。製備出的氮化矽陶瓷,其熱導率經第三方檢測最優可達136.9W/(m·K)。
  • 南京理工大學【綜述】二維材料研究進展
    其中,由在垂直方向上相互交替堆疊的無機納米片組裝而成的二維超晶格是一類具有重要科學技術意義的新型人造二維材料。與無機材料相比,有機材料可以通過對官能團進行調控設計,使得能夠獲得的有機材料幾乎具有無限種可能。因此,在這種二維超晶格體系中引入有機分子,能夠進一步為設計和合成具有多功能的二維有機-無機雜化超晶格結構提供了無限可能。
  • 快來看看,8月的清華取得了哪些科研進展?
    化工系陸奇團隊在電化學二氧化碳轉化製備高附加值化學品受含氧基團影響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團隊在綠色反溶劑抑制非輻射複合實現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方面取得新進展材料學院楊金龍教授課題組合作發明燒結不收縮高強度泡沫陶瓷電機系首次研製成功
  • 有機太陽能電池(OSCs)
    太陽能電池的廣闊應用(網絡圖)有機太陽能電池(OSCs)具有低成本、質量輕、超薄、柔性、易於大面積製備等諸多優點,在可攜式、柔性電池、光伏建築供能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同時,性能優良的給受體有機半導體的不斷被開發,PCE不斷提高。中科院化學所李永舫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曹鏞院士、中科院化學所侯劍輝研究員、北京大學佔肖衛教授、南開大學陳永勝教授、香港科技大學顏河教授、中南大學鄒應萍教授等國內外眾多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的科研團隊的不懈努力以及卓越的科研工作,有機太陽能電池的PCE已經達到18%,取得巨大進展。
  • 上海有機所在烷烴的官能團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上海有機所在烷烴的官能團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12-01 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字體: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黃正課題組致力於烷烴的高效轉化研究。
  • 祝賀:西安交通大學合作研究成果在《科學》發表!
    近日,西安交大材料學院單智偉教授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在無機塑性半導體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二維結構範德華半導體InSe在單晶塊體形態下具有超常規的塑性和巨大的變形能力,既擁有傳統無機非金屬半導體的優異物理性能,又能像金屬一樣進行塑性變形和機械加工,在柔性和可變形熱電能量轉換光電傳感等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 防凍液之有機與無機
    我們在平常銷售防凍液的時候會遇到客戶諮詢 您這個防凍液是有機的,還是無機的 這個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我們來一起討論一下這個話題。我們知道防凍液的組成和機油的組成是差不多的 ,防凍液組成成分可以分成3類,基礎液(如:乙二醇)+純水(去離子水)+添加劑(如色素,抗泡劑)至於客戶說防凍液是有機的還是無機的
  • 【科研進展】新型二氧化矽磁性納米複合材料,可用於去除水溶液中的...
    研究人員合成了不同氧化鐵/二氧化矽比例的磁性氧化鐵-二氧化矽殼納米複合材料,並通過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X射線衍射、小角度中子散射、磁性和N2吸附研究進行結構表徵。選擇接觸表面積和磁化飽和度方面性能最好的複合材料進行水介質對Pb2+的吸附研究。
  • 黃維院士研究團隊成果精選
    鑑於這些特點,超長的有機磷光材料可被用於雙重數據的加密和解密。此外,通過聚合物基質封裝在水溶液中分散的UOP納米顆粒,並且研究了它們在生物成像中的應用。這一結果將為無金屬有機磷光材料及其應用鋪路。例如,通過還原綠8和石墨烯片之間的π-π相互作用研究人員得到了穩定的複合結構,它不僅可以有效地抑制活性物質的溶解現象,在電化學反應期間還可以保證電子的快速傳輸。因此,還原綠8 /石墨烯(VG8 / G)的複合材料表現出良好的循環穩定性和優異的高倍率性能。
  • 蘇州納米所陸書龍團隊在柔性高效多結太陽電池研究方向取得新進展
    2020-12-28 09:18:41 來源: 新材料科訊 舉報   柔性高效太陽電池在航空航天
  • 上海有機所在催化不對稱共軛膦氫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天然產物有機合成化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殷亮課題組致力於研究銅催化的不對稱反應。在前期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二芳基膦氫在銅催化劑(一價銅-雙膦絡合物)和有機鹼的作用下,生成銅-二芳基膦物種,該物種被用於對α,β-不飽和硫代膦的共軛親核加成反應,以高立體選擇性構建了系列手性1,2-雙膦衍生物(Angew. Chem. Int.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0年基礎科學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020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廣大科教人員堅持「四個面向」,嚴謹治學、追求真理、勇攀高峰,一大批科研團隊圍繞國家重大需求,集智攻關、團結協作、潛心研究,在基礎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研究進展。  林學院:花椒團隊在花椒種質資源高效利用和保護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系統研究了花椒和竹葉花椒的遺傳多樣性、品種間的親緣關係及栽培起源,對花椒種質資源的高效利用和保護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