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國晶片有信心5年達到70%自給率 日本成「最大贏家」

2020-12-26 騰訊網

(據環球網報導,中國國務院已經印發"政策"文件,要求到2025年,中國晶片自給率要達到70%,目前這個數字是30%)

據環球網報導,受近幾年一系列事件的共同影響,中國已經制定新的國產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政策,相關的文件已經下發。文件要求,截至2025年,中國國產晶片自給率要達到70%,目前這個比例只有30%。中國的這個新計劃,日本也將成為"最大贏家"。

日本在全球半導體設備和材料領域一直保持較大的優勢,中國發展國產晶片的計劃必然促進日本的設備和材料出口。只要日本能堅持互利共贏,中國必然不介意日本搭乘中國經濟發展"便車"。但是對於日本,保持謹慎樂觀還是有必要的。

(近幾年一系列事件已經讓中國人意識到,所謂的自由經濟在大國競爭面前,一文不值)

中國晶片發展,中日可以共贏

眾所周知,日本從幾十年前開始就是世界知名的半導體技術強國,雖然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美國的持續打壓下,日本半導體產業也受到重創,但是精明的日本人在半導體領域並未完全"垮掉"。

(根據研究,日本將會因中國的晶片計劃最先受益,日本是全球最主要的晶片製造所需材料提供者)

半導體是典型的技術密集性產業,整個產業鏈分為上遊中遊和下遊,一般的國家很難獲得全產業鏈優勢。面對美國的打壓,日本半導體產業就開始瞄準上遊,也就是材料和生產設備環節。根據公開的數據顯示,截止目前,晶片製造所需的19種必備材料,日本在其中的14種材料領域佔據超過50%的市場份額。在半導體設備領域,必備的26種半導體設備中,日本企業的10種設備佔據市場超過50%的份額。

(去年日本因日韓關係限制對韓國出口晶片製造材料的做法也表明,和美國一樣,日本也不可靠)

去年日韓矛盾,日本就用半導體材料優勢打壓韓國,當時日本限制對韓出口的三種半導體材料,日本產品的全球市場佔有率高達70-90%。即便已經成為世界公認的晶片製造大國,面對日本的材料限制,韓國還是毫無辦法。

而從這些就能看出,中國加速發展國產半導體產業,日本的優勢很大,在對華半導體材料和設備出口方面,日本很快會迎來戰略機遇。實際上在今年6月份,日本的半導體設備出口就已經開始大幅增長,當時增長了31.1%,中國大力發展國產晶片製造業就是主要推動力之一。

(短期內中國還可以用稀土出口牽制日本)

對日本還是要謹慎樂觀

從以上就能看出,中國最新的晶片發展計劃,對日本來說絕對是一個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而且中國政府早已經對世界公開宣布,中國歡迎任何國家搭乘中國經濟發展的"便車"。只要日本願意,中日在晶片製造領域的合作必然快速增加,日本一定能成為中國晶片產業發展的"最大贏家"之一。

(長期看,中國仍然需要高端設備國內全產業鏈發展)

但是日本會不會和中國相向而行,目前仍未可知。在短期內中國的稀土和市場還能牽制日本,避免日本跟隨美國打壓中國晶片產業發展,或者像對韓國那樣限制中國,但長期來看,日本仍是一個充滿未知的合作夥伴。對日本保持謹慎的樂觀,仍有必要。

相關焦點

  • IC Insights預計中國晶片2025年70%的自給率難以達成
    雷鋒網此前的文章中提到,過去15年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高速增長,產值增長近14倍,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19.2%,遠高於全球4.5%的年均複合增長率。但我國高端晶片對外依賴度高,大部分市佔率低於0.5%。國務院發布的相關數據顯示,中國晶片自給率要在2025年達到70%。
  • 8月25日:中國晶片有信心在5年達到70%自給率;臺積電3nm及4nm工藝...
    ·趨勢洞察中國晶片有信心在5年達到70%自給率近日,國務院印發《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其中提到,中國晶片自給率要在2025年達到70%,這受到了輿論的高度關注。
  • 中國提出:5年內晶片自給率要達70%,這個目標,讓企業與網友心安
    值得注意的是,國務院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晶片自給率要在2025年達到70%,而2019年我國晶片自給率僅為30%左右。自產晶片替代外國晶片有了時間要求中國明確提出「晶片自給率」的既定目標,要在2019年晶片自給率
  • 依賴美日德進口,中國自給率不足10%!日本工具機對華出口飆漲
    這主要得益於中國市場的回暖,疫情率先得到控制的中國為了拉動經濟,加大基礎設施的投資、建築鐵路需求堅挺、汽車工廠滿負荷生產等等。數據統計,6月日本對華工具機訂單同比增長34.2%,達到154億5千萬日元,這是時隔27個月"由負轉正"的數字。
  • 中企獲批收購日本這項技術!中國晶片需求下,日本或成最大贏家?
    8月24日消息,英唐智控在互動平臺表示,先鋒微技術自有的生產設備中包含有日本產的光刻機設備,其收購事項已經獲得日本政府批准。早在5月26日,英唐智控就在互動平臺上表示,按照協議約定,公司擬收購的先鋒微電子的股權交割時間預計不晚於2020年7月1日。
  • 日本媒體:美國打開潘多拉魔盒,中國獠牙漸顯有望壟斷晶片市場
    當然,這還是因為中國的科技和經濟發展迅速,我一直都為我的祖國感到驕傲,同樣的,我們現在也能感受到中國科技在世界上有怎樣的影響力。我國的科技在世界上也是開始佔據了更大的比重,可能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吧,美國才開始打壓中國的發展的,尤其是美國開始打壓中國的科技企業,其中先後就有聯想,大疆,華為等企業遭到了美國的「襲擊」,其中華為無疑是被美國針對的最慘的中國企業。
  • 聯合早報:中國或成最大贏家?
    圖片來自網絡幾天,中國網民突然流行造句:「今日全國颳風,中國或成最大贏家」「日本又發地震,中國或成最大贏家」「霧霾遍布全國,中國或成最大贏家」「北京生魚下架,中國或成最大贏家」「臉書變黨書,中國或成最大贏家」……
  • 別神化日本農業了!日本農民半成超過70歲,靠政府補貼續命
    在日本進口的農產品中,有8成的產品被日本政府徵收高額關稅,日本農業關稅的稅率遠遠高於世界其他國家。在OECD的農業"保護率"排名中,日本常年排在世界前3。 日本為農業樹立的壁壘曾引起美澳等農業大國的指責,OECD曾多次公開呼籲日本要下調農業關稅並減少農業補助金的發放。
  • 中國早稻產量扭轉七年頹勢 三大主糧自給率超98%
    農業問題專家、德國哥廷根大學教授於曉華表示,一直以來中國口糧基本上實現自給,這也是國家最優先的政策之一。根據他的調查,此次疫情對中國的糧食生產基本沒有影響,但是洪澇災害對部分地區的晚稻生產有部分影響。但到目前為止,對糧食安全的影響總體可控。在播種面積大幅增加的背景下,我國早稻今年迎來了大豐收。
  • 2017-2018年度土耳其農作物自給率提高
    據土耳其國家統計局4月19日報導,2017-2018年度土糧食總產量2150萬噸,與2016-2017年度相比增長4.4%,自給率98%,同比提高了0.8個百分點。其中小麥自給率111.7%,大麥90.2%,黑麥100.0%,燕麥99.4%,玉米73.3%,大米67.2%。
  • FPGA背後的晶片江湖:華為是最大客戶,但國產率不足5%,依賴進口
    它是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的縮寫,是基於PAL、GAL、CPLD等可編程器件的基礎上形成再次發展的一種半定製電路,也是晶片的一種。 而FPGA自誕生以來,就一直衝擊著眾多的集成路電的神經,尤其是ASIC晶片,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尤其是在電信領域。
  • 面對美國晶片制裁,中國斥2000億解決難題,官方:5年內逆轉局面
    為了達到利益目的,美國不斷地使出損招制裁華為,其中晶片的斷供是最為致命的。去年中國華為好不容易熬過了來自美國的第一輪制裁,這第二輪制裁就又快來臨了。不過根據華為所展示的財報顯示,雖然美國在第一輪制裁下了狠招,但是華為的銷售額在全球依舊是第一。
  • 「晶片荒」衝擊波:代工廠或成最大贏家
    三、晶片代工廠成最大贏家而從根源來看,晶片代工廠們成為最大的贏家。臺積電今年前10個月的營收同比增長明顯,增幅均超過了10%,最高時更是達到了53.4%,前10個月的營收已超過了去年全年。2019年,自動駕駛晶片成為英特爾最大增長的業務板塊,營收同比增長26%,佔領全球輔助駕駛晶片市場70%的份額。2020年4月,英特爾宣布,Mobileye的EyeQ晶片已經賣出5400萬枚,被搭載在全球超過5000萬輛汽車上。通過GPU業務切入,英偉達在自動駕駛晶片領域也佔有一席之地。
  • 「ICspec半導體芯聞」高端晶片製造的兩大難點被突破!
    好消息來自中國芯,高端晶片製造兩大難點解決!截至2019年,中國晶片自給率僅為30%。這意味著中國70%以上的晶片是通過進口渠道獲得的,這是一個可怕的數據。70%的晶片需要進口,暴露出兩個無奈的事實。第一,中國每年需要花很多錢買晶片;第二,我們面臨晶片供應隨時被切斷的危機。更糟糕的是,現在第二個事實BTS4880R已經在一些中國企業得到了實現。
  • 華為做出正確選擇,高通求情也於事無補,國內晶片巨頭成最大贏家
    毫無疑問,所謂的安全威脅論不過是川普為壓制中國科技公司找的說辭而已,沒有任何證據來支撐。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國內表明了堅決支持華為的態度,但是由於美國的科技領先,華為在很多方面的發展還是受到了一定的不利影響。本月早些時候,華為餘承東公開了麒麟晶片即將短缺的消息,讓人既憤慨又無奈!
  • 晶片產業鏈剖析——中遊晶片設備篇!晶片乾貨系列
    2019年,全球半導體製造設備市場規模576億美元,其中前五大半導體設備廠合計實現銷售收入456億美元,市佔率高達79.3%,前十大半導體設備廠合計實現銷售收入544億元,市佔率達94.4%。國際半導體企業歷經50年的發展,由全盛時期的數百家,通過併購整合等措施縮減至目前的數十家,細分領域的壟斷程度越來越高,形成「大者愈大」的局面。
  • 中國半導體廠商採購四大痛點 2019年半導體設備排名美日呈現壟斷局面
    在同一天,積塔半導體特色工藝生產線正式頭投片,這是上海市重大工程,總投資359億,該項目目標是建設月產能6萬片的8英寸生產線和5萬片的12英寸特斯工藝生產線,產品重點向工業控制、汽車、電力和能源等領域。 隨著中國建設半導體產業的熱潮,這兩年,半導體設備市場快速擴大。2018年,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半導體設備市場,2019年,中國半導體設備市場達到173億美元。
  • 中芯國際光刻機到貨,臺積電5nm晶片下月量產,華為或成最大贏家
    就在中芯國際的7nm晶片年底就要試產之際,臺積電的5nm晶片已經開始試產,4月份將開始大規模量產。5nm晶片工藝製程技術上更加複雜,實現了對7nm工藝節點的完整跨越,晶體密度比7nm晶片的晶體密度提升80%,運算速度上提升20%。
  • 這場鬥爭沒有贏家!一組數據證明,華為不是「軟柿子」
    對華為來說,2020年的「寒冬」來得更早一些,受美方新措施的限制,在9月15日後,華為無法再獲得外部的晶片供應,接下來的路,華為只能靠自己。就整個中國企業群體來說,華為或許是國際化程度最高的一家。不僅是來自海外的營收佔總營收的一半,華為在人才、研發、供應鏈採購都是國際化的水準。
  • 受晶片供應不足影響,大眾汽車近期陷入停產!比亞迪可充分自給!
    在中國市場,一般10萬元以上的車型,特別是中高端車型都會配備ESP。它是汽車主動安全系統的一部分,能起到防側滑作用。另一類是ECU(電子控制模塊)中的MCU。ECU廣泛應用於汽車各控制系統中,被譽為行車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