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等行動裝置充電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而為了給用戶提供便利,不少USB插座開始面向市場銷售,插座本身具備多個USB接口,可滿足多款行動裝置的同時充電。但不少消費者卻存有顧慮,這些USB插座能否為不同的數碼設備提供適合的電流,對手機等數碼產品的電池會不會造成傷害?為此,專門進行了實測,以打消用戶的種種疑慮。
完虐 公牛防過充USB插座對比小米插座
本次參與對比評測的兩款產品分別是:公牛防過充USB插座和小米插線板。
相信大家對這兩款產品並不陌生,公牛防過充USB插座是公牛最新推出的插座產品,由於個頭小巧易攜帶且可滿足多款行動裝置同時充電等優勢,特別合適經常外出的用戶選擇;小米插線板的個頭相較於傳統插座也很小巧,且自身支持3個USB插孔,自上市以來同樣受到了用戶的喜愛。但兩款產品在應對不同行動裝置時,表現又將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本次對比評測主要目的在於,針對不同數碼產品,兩款插座能否提供適合的電流。
小米插線板實測
通過選取2A輸入、1A輸入的數碼產品混搭測試,看其為設備提供的輸入電流是否符合輸入要求。將小米插線板中的三個USB插孔分別接入兩款iPad和一款iPhone 6手機,看其輸入電流情況。
分別接入2A、1A數碼產品
通過實測,所得到的數據如下:
實測小米插線板三個USB接口電流、電壓
通過測試結果不難看出,三個USB接口的輸出電流依次遞減,為了驗證這個結論,通過調整不同接口的插入順序實測如下圖:
實測輸出電流、電壓
由此實測結果可以看出,不管接入順序如何,每次都是第一個USB接口獲得最大的輸出電流,此後2兩U口逐漸遞減,且輸出電流大小相差不多,顯然與官網的描述不符,即USB插孔並不支持智能電流分配,其分配規則比較機械,3個USB插孔輸出的電流是固定的。
公牛USB防過充插座實測
同樣選取2A輸入、1A輸入的數碼產品混搭測試,看其為設備提供的輸入電流是否符合輸入要求。分為三組進行實測,首先接入的是兩款iPhone 6手機,實測如圖:
其中一臺iPhone 6實測數據:I=1.29A、U=5.09V
另外一臺iPhone 6實測數據:I=1.11A、U=5.11V
然後接入一個iPhone 6和一個iPad實測如下圖:
iPhone 6實測數據:I=1.37A、U=5.11V
iPad實測數據:I=1.46A、U=5.09V
看到這個實測結果,大家可能會存有疑惑,為何iPad的電流不到2A?其主要原因在於ipad隨著電池電量增加,需要電流逐漸降低,而公牛依舊提供2A輸出,但是被iPad本身限制了。
為此筆者又借來了一個iPad,而它的剩餘電量不多,僅讓它取代原有iPad充電位置,讓我們來實測下電流、電壓。
iPad實測數據:I=2.25A、U=5.07V
由此不難看出,公牛防過充USB插座可針對不同設備提供適合的電流。
最後一次測試的數據為兩個iPhone 6和一個iPad,實測數據如下:
一臺iPhone 6實測數據:I=1.31A、U=5.23V
另一臺iPhone 6實測數據:I=1.04A、U=4.96V
iPad實測數據:I=1.41A、U=5.07V
通過這組測試依舊可以看出,公牛防過充USB插座可針對不同設備提供適合的電流,但由於每個產品欠電情況不同,在設備逐漸充滿這一過程中,對電流的強度會降低,設備本身會限制輸入電流的大小。
綜上實測可以看出,公牛防過充USB插座可根據不同設備,智能分配電流,為不同數碼產品提供合適的輸入電流;而小米插線板在電流分配中則較為機械,即隨USB接口順序電流一次遞減。因此用戶在選擇USB插座產品時,智能分配電流這一功能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