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檔期經濟學——我的電影到底周幾公映好?

2021-01-13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一起拍電影」(ID:yiqipaidianying),作者:一起拍電影編輯部,36氪經授權發布。

原定於本日(本周六)上映的《日不落酒店》又悄然改檔到了2021年1月16日,不過,仍舊是落在了周六。

《日不落酒店》的在檔期上的頻繁變動,似乎是中國電影的一種常態,但影片執著於周六上映則算是比較罕見的了。事實上,整個12月賀歲檔,目前各個國產片的發行策略,也都不再固守所謂的周五正常公映的思路。

今日我們不妨就以此為切口,聊一聊什麼樣的電影會定檔在周六,以及周五之外,電影在檔期選擇上還有什麼新的可能。

周五集中公映是行業慣例

誠然,中國電影市場發行的許多慣例基本來自於北美。隨著中國電影市場化程度的逐步加深,影片上映時間(公映日期)也從分散轉向集中。影片集中於周五上映的慣例顯然借鑑於好萊塢的傳統。周五處於一周工作日的最後一天,人們開始放鬆身心迎接周末休息日,觀眾具備了走進影院的意願。影片選擇周五上映已經可以帶動影市大盤,並推動大盤票房在周末走向高峰。

網際網路無疑也在推動影片公映時間向周五集中。隨著線上售票業務以及社交媒介的發展,影片的市場數據信息能夠即時反饋出來,口碑發酵和擴散的周期越來越短,促使同檔期(同一周上映)的影片越來越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另一方面,隨著中國電影市場開放度的提高和市場進一步規範化,以及中國電影市場體量的提升,絕大多數的進口片也選擇了落檔周五進行公映。

不過每年投放到中國電影市場的影片數量高達數百部,也不可能全部集中在五十多個周五,影片最終選擇落檔在周幾公映,仍舊還有很大的探索空間。

什麼樣的電影定檔「周六」上映

至於什麼樣的電影會定檔在周六上映?

這個問題的答案首先就是低幼向動畫片或者兒童片。作為親子觀影項目,動畫片和兒童片的觀影需要集齊大人和兒童都有空閒時間兩大條件,同時基於兒童作息時間的特殊性,這個時段往往不會集中於成年人更加活躍的晚場時間。因此,這類電影的觀影高峰要等到周末才能真正迎來,周六上映的效率比周五要更高。絕大多數的低幼動畫片和兒童片都會選擇在周六上映,在寒假和暑期也會有許多動畫片選擇周五公映。

而在親子類影片之外,還有什麼樣的影片會選擇在周六上映。目前選擇定檔周六上映的影片在數量上並不算多,但是梳理這些影片也能夠發現它們具備一些共性。

刨除那些基本裸發且最終票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小片。2017年和2018年選擇在周六公映的影片還沒有形成集群。而到了2019年則有6部影片選擇於周六公映,除了《狗眼看人心》,其餘五部電影都曾撤檔或者改檔,《蘭心大劇院》至今還未重新定檔。

五部得以最終在周六公映的影片中,只有《羅小黑戰記》是以提檔的形式落檔到周六的,而且影片本身是動畫片,具備合家歡氣質,也是幾部影片中最適合周六公映的電影。影片憑藉良好的口碑最終斬獲了3.15億票房。另一部選擇在周六公映的非低幼動畫日本引進片《若能與你共乘海浪之上》口碑尚可,但市場表現欠佳。

如果從結果出發審視其他幾部周六公映的影片的話,這幾部電影的票房表現都不盡如人意,而且口碑反響較差。顯然,影片發行方對於影片本身的質量以及預期都有比較清晰的認知,選擇周六公映也是瞄準了周末單日票房體量。如果影片選擇周五上映,周五下午影片的口碑信息就會擴散出來,不僅會影響到晚場的產出,還會直接導致周末排片銳減,不如直接定檔周六,保障周六單日排片和票房產出。

不得不承認這樣的發行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講是有效的。這一眾影片上映首日的排片佔比都要高於影片的票房佔比,尤其是《雙生》首日排片佔比高達20.8%,但票房產出只佔到當日大盤的6.8%,其票房潛質可以說是得到了充分的釋放,無奈品質不過硬,難以支撐起票房。

如果我們把周六公映這個概念擴展到影片延後到休息日上映的話,這種發行策略體現得就更加明顯了,蹭著」前任」IP熱度的《下一任:前任》顯然也是這種發行策略。而在重大檔期中,部分影片選擇將密鑰生效時間限制在下午兩點,延後影片口碑擴散時間,保障影片在下午次黃金場和晚上黃金時段的產出,與上述發行策略則是異曲同工。

儘管前文說到這樣的發行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但這樣的策略也會致使影院放映端對周六上映的影片採取更加謹慎的排片策略,同樣也會透支到觀眾的信賴,在影院端和觀眾心中發出爛片預警。

而在假期時間較長的國慶檔,部分影片將公映日期往假日中後段而非假日第一天後延則是另一種境況。

2018年國慶檔,《找到你》選擇了10月5日上映並在10月1-4日進行點映的發行策略,憑藉不錯口碑,單日票房逐步逆襲《李茶的姑媽》和《胖子行動隊》,並且在上映第二周迎來票房新高,走出比較漂亮的票房曲線。今年國慶檔《一點就到家》採取相同策略10月4日公映,最終獲得超預期的3.12億票房成績。

不過這兩部影片都不是先期定檔主動選擇落檔到節假日中後段的,而是鑑於本身體量與同檔期頭部影片相比不具備競爭優勢而臨時調整的檔期。兩部影片也都憑藉出色的口碑,實現了票房逆襲,取得了相對不錯的票房成績。

從提檔搶佔先機到有意布局「周四」

相較於後延公映時間的現象,更多的影片會選擇提前公映,搶檔周四或者說提前同檔期影片一天上映。這種策略選擇往往發生在重大檔期或者檔期內有比較強勁對手的時候。這些影片提檔原因或許各不相同,或憚於同檔期競爭對手實力太強,或有意識提前搶佔市場,甚至像《我不是藥神》因為先期點映過於火爆,提前入市收割票房。但影片本身都具備足夠的先期聲量,其提檔策略也都具有很強的臨時性。

2019年《「大」人物》和《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在比較冷門的1月和3月檔期提檔周四晚上18點,並且以黑馬之勢取得票房驕人票房成績。許多發行方看到了周四晚場公映策略的市場潛質,於是主動定檔到周四晚上18點開啟公映。

西班牙進口片《海市蜃樓》是導演奧利奧爾·保羅繼《看不見的客人》之後的又一懸疑力作。影片一開始就選擇了在周四晚上18點進行公映。其後俄羅斯票房年冠影片《絕殺慕尼黑》也選擇了主動定檔周四晚上18點。

在發行了《「大」人物》並協助推廣了《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兩部黑馬影片之後,聯瑞影業又以這一發行策略試水節假日檔期。清明檔印度懸疑電影《調音師》較同檔期上映其他影片提前一天18點上映,也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

然而前置公映時間選擇周四上映也不意味著總能締造票房黑馬。《海蒂和爺爺》《無所不能》《隧道盡頭》等影片雖然都採取了上述發行策略,影片口碑也都不差,但最終還是沒能成就票房黑馬。《調音師》《海市蜃樓》《何以為家》等黑馬影片之所以能夠成為票房黑馬,除了檔期選擇之外,更多的是依託的影片本身的品質、題材內容優勢,乃至是宣發上的優勢。《絕殺慕尼黑》其實在先期的聲量乃至類型上都不太具備優勢,因此其口碑發酵期也會更長。影片在周四周五都沒有呈現出明顯的上座優勢,到了周日才迎來票房高峰和排片上漲。

公映日期前置,需要片方和發行方對自身影片品質以及定位有明確的認知,並且在宣發上能夠充分調動受眾群體在周四或者周四晚上能夠走進影院去觀看影片並且為影片發聲。倘若認知出現偏差,貿然定檔周四公映反而會適得其反。如果影片品質不過關,則會提前暴露口碑;如果先期聲量不足或者營銷跟不上,導致影片周四上座情況欠佳的話,也會傳遞給影院排片端不好的市場信號,收縮周五周末的排片。

結語

在緊貼著周五的周六和周四之外,也有不少影片選擇在定檔工作日公映,這些影片以「裸發」小成本影片和文藝片為主。為了避免與主流商業大片直接正面對抗,保障排片基數,藝聯發行的影片也逐漸穩定在周一公映。

最終決定影片生死的,還是影片的內容和品質,是影片本身的獨特性和差異性。影片宣發,影片選擇什麼樣的檔期與什麼樣的影片競爭市場搶奪觀眾,這些因素對影片票房的影響也比影片定檔周幾的影響要大得多。但在其他因素既定,檔期不會進行大變動,宣發成本已經花出去的前提下,影片最終選擇小幅度提檔或者延後公映日期,似乎已經成了一種與同檔影片錯位競爭垂死掙扎的最後手段。這種臨時性的變動,經常打得院線端和觀眾措手不及,也被視作行業檔期不夠規範的一種亂象。

當然,影片最終選擇落檔周幾公映,採取什麼樣的方式和檔期策略與同檔期影片競爭都不能一概而論。在影片生命周期趨短,影片首周甚至首日市場表現變得越來越重要的背景下,如何利用檔期內有限地生命周期最大程度上發掘影片的市場潛質,仍然是值得行業研究的課題,還需要發行方進行更多的探索。

相關焦點

  • 中國電影進入「泛檔期」時代
    今年春節檔前夕,多部新片提檔至除夕提前公映,打破大年初一統一開畫的「行業規則」。作為歷史最為悠久的賀歲檔,從2018年的《地球最後的夜晚》開始,各大片方也在12月31日跨年檔這一概念上進行深耕,逐漸挖掘出了更多的可能性。不約而同之間,中國電影正在走進「泛檔期」時代。定義「泛檔期」對於電影檔期的概念,大家早已熟知。
  • 特殊的國內電影檔期安排 2013暑期檔亂戰
    這兩個檔期合力通常能拿下全年過半的票房,所以每逢大製作、以及那些對票房虎視眈眈,有所野心的電影,幾乎都會選擇在這兩個檔期公映。  特殊的國內電影檔期安排  只是在國內,電影的檔期安排從來就不是一個順從於市場的事情。2011年的暑期檔,國產電影《建黨偉業》選擇在6月15日上映,而當時的好萊塢大片《變形金剛3》已定於6月29日在全球數十個國家同步上映。為了讓觀眾們都去看主旋律電影,《變形金剛3》在中國被勒令押後近一個月,直到7月21日才正式上映。
  • 2020電影檔期新秩序
    正如春節檔影片的到底哪天會開啟預售一樣,或許我們並不會獲得任何官方形式的統一開業時間。 在收到通知之前,只能繼續等。 起碼,就快了。 而在影院開門後,最值得關注的問題,莫過於就是什麼樣的影片會率先上映,以及今年後續檔期的影片布局情況。作為內地影史迄今為止最特殊的一年,今年後續影片的檔期安排,會呈現一種什麼樣的新規律與新秩序呢?
  • 電影上映檔期對票房的影響!
    第六篇 電影上映檔期眾所周知,電影何時上映,是電影票房能否大賣的一個重要因素,那何為電影檔期呢,官方爸爸的解釋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就是從發行方、院線和電影院的角度:檔期是由發行方、院線以及放映方根據影片的上映日到下檔日的時間間隔。
  • 為什麼中國電影喜歡「檔期」上映?而韓國電影不談「檔期」
    大年初一上映電影1月20號徐錚卻改了檔期提早上映。有兩個原因:一、提高票房,二、提早滿足早放假的熱情觀眾。看似第二個原因比較牽強。為什麼這麼好的一個因素,韓國卻不利用呢?所謂檔期,那一定與假期相關。韓國市場對檔期的「不重視」,其實與韓國的假期有很大的關係。在韓國,除傳統節日假期有3、4天的連休之外,公休較短,而傳統節日的時間,則更多地被韓國人用在返鄉和拜訪親朋好友上。
  • 電影《八佰》重新確定檔期
    本報訊(記者丁曉晨)日前,由管虎執導的電影《八佰》(上圖海報)宣布重新確定檔期,將於8月21日在全國上映。由華誼兄弟影業等出品的《八佰》是一部重磅戰爭大片,取材於抗日戰爭淞滬會戰中的四行倉庫保衛戰。該片由管虎導演,黃志忠、張俊一、歐豪、張承、王千源、姜武、張譯等主演。
  • 工作日還是周末:電影定檔經濟學
    「我覺得主要是兩方面吧,從大的方面來說,是行業內覺得疫情真的穩定了,大家都感到安全了,而國慶檔8天近40億的大盤成績,也證明了市場真的開始好起來了,給了從業者信心。從小的方面說,國慶檔是個競爭激烈的檔期,大片很多,宣傳密度很高,在國慶檔前或國慶檔中給電影做定檔之類的宣傳消息,很容易被國慶檔大片的高密度的宣傳淹沒,所以挑國慶檔過後發,也有利於影片的熱度發酵。」
  • 2019中國電影檔期博弈論:用田忌賽馬的思維以大衝小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一起拍電影,作者|呂世明「我對三月本來是放棄不報任何希望的,但沒想到《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表現這樣好,加上《老師好》、《綠皮書》也成為小爆款,看來沒有所謂的淡季,觀眾的口味變得越來越多元了。」
  • 動畫電影的檔期迷思:連拍7部的賽爾號這次為什麼栽了?
    說起來有點兒羞恥,上星期因為和朋友一起做活動的緣故,我看了《賽爾號大電影7:瘋狂機器城》,這也是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接觸賽爾號系列動畫電影。和預期差不多,一部偏低幼的動畫電影,不過製作水平還算過得去,現場的小朋友看得也都挺開心。
  • 電影在什麼檔期上映最好?
    一部電影要想取得可觀的票房,必須要有人去看,如果上映期間大家多忙著工作、上學沒有時間去看電影,那麼即使電影製作的再優秀,票房也會折損一部分;相反如果選擇在大家有大把的時間可以消費進入電影院的時候上映,只要電影品質不是太次,一般票房也不會太差。
  • 2020中國電影檔期:「過氣」檔期翻紅,「黃金」檔期爆棚 | 盤點
    疫情攪亂了中國電影市場的節奏,但市場並未因疫情而妥協,重啟後的中國電影市場上,前些年被唱衰含金量下降的傳統電影檔期成為市場復甦主力,「過氣」檔期「爺青回」,「黃金」檔期持續發力,傳統重點檔期攜手成為下半年市場復甦的關鍵引爆點。疫情過後,檔期的含金量似乎又回來了。
  • 中國電影檔期建設觀察 | 長報導
    2019年,《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三部獻禮新中國70華誕的主旋律大片,分列檔期票房三甲,三部影片票房均突破10億元,其中《我和我的祖國》累計票房高達31.23億元,《中國機長》累計票房達29億元,分列年度第4、5名。
  • 電影史上最慘的周五誕生!是劉德華和易烊千璽太強,還是檔期太冷
    《海底小縱隊:火焰之環》是知名動畫IP「海底小縱隊」動畫劇集播出十年以後的首部大電影,這個IP在中國不是很有名。 一看介紹就知道這部電影的質量不會太高,要不然不會強調「院線」二字,本來可能是網絡大電影。
  • 拳拳之心:電影《第一次的離別》定檔於影院復業首日全國公映
    剛剛看到一則新聞,有一部院線新片三獲柏林,東京,香港國際電影節的影片《第一次的離別》正式定檔於影院復業首日全國公映。這是春節後第一個正式宣布明確檔期的影片。伴隨著此次官宣,《第一次的離別》以「久別盼重逢」發布了定檔海報。
  • 投資電影,也要看檔期,最後兩個月是屬於中小成本電影的
    一部電影的票房高低當然與很多方面有關,檔期也是一個大因素,像是春節檔、暑期檔、國慶檔,人們空閒時間多,選擇去看電影的人也就多,自然也是大製作電影首選上映的檔期,《戰狼2》《哪吒》《流浪地球》《紅海行動》《我不是藥神》等票房榜靠前的國產電影大都選擇這幾個檔期上映。
  • 電影《祈禱落幕時》公映 東野圭吾神作引爆淚點
    影片公映前預售已破300萬,創東野圭吾改編電影在國內新高,並且預售票房、上座率、場均人次均穩居同檔期上映新片第一,懸疑燒腦的劇情收穫觀眾極佳口碑,片中人物之間的親情羈絆引爆全場淚點。該片由東野圭吾本人擔任編劇,日本知名導演福澤克雄執導,阿部寬、松島菜菜子等實力派演員聯袂主演,講述神探加賀恭一郎偵破連環命案並揭開身世之謎的故事,即刻走進電影院,見證加賀恭一郎神探終極一戰。
  • 好萊塢電影檔期提前三年敲定 實不解中國電影為何經常改檔期?
    克勞利(右)細心的觀眾可能會發現,國內電影經常改檔期——2015年12月有5部,2016年12月有8部……而這在好萊塢是極為罕見的。在北京國際電影節近日舉辦的2018《好萊塢工匠》中美電影交流高峰論壇上,好萊塢製片公司(THC) CEO尼古拉斯·克勞利就直言,好萊塢電影不會隨便改檔期。尼古拉斯·克勞利幾十年來一直負責發行工作,在他的辦公室以前放著三塊非常大的黑板,上面是三年的日曆,每個周五會插一個小旗子,比如說這個周五是環球的新片,那個周五是派拉蒙的新片。
  • 系列電影速度與激情9,上映檔期再次延後,精彩劇情先睹為快
    大家好, 我是影視剪刀叉。 歡迎關注。 每天更新影視推介和精彩視頻。
  • 《大叔,我愛你》公布檔期 2013年1月4日上映
    《大叔,我愛你》,正式對外宣布檔期,定於2013年1月4日全國公映。網易娛樂10月25日報導 由新生代導演胡崇曦執導,張智霖、付夢妮、翁虹、郭美孜主演的電影《大叔,我愛你》,正式對外宣布檔期,定於2013年1月4日全國公映。這是張智霖首次主演內地投資拍攝的電影,同時,本片也是內地首部主打蘿莉愛情的電影。
  • 中國電影市場對檔期的開發程度還遠遠不夠
    總體上看,這不過是七十年建國中國電影市場的小波動罷了。 無論世界上那個國家和地區,當電影徹底進入到市場化後,都會受到所謂「優質檔期」的影響,畢竟電影的社交屬性很強,其特別依賴觀影群體的假期空閒去支撐,中國電影市場當然也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