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現在,法院是民進黨開的

2021-02-14 U臺說

中天不服NCC裁決聲請假處分案,臺北高等行政法院以四大理由駁回,使得中天確定將在11日關臺。圖/本報資料照。

 

針對中天不服NCC裁決聲請假處分案,臺北高等行政法院以四大理由駁回,使得中天確定將在十一日關臺。以蔡政府近期「一言堂」的趨勢看,北高行的裁決似乎遵循「仰望上意」的政治正確原則,並不令人意外。問題在,法院所提出的駁回理由顯得荏弱而扭曲,失卻了司法獨立精神。過去民進黨常批評司法不公,譏稱「法院是國民黨開的」;如今這個評語可以奉還民進黨,因為現在「法院是民進黨開的」。

 

北高行駁回中天假處分案的理由難以服人,主要是此案涉及政府對言論自由的侵害,法院應從大處著眼,透過司法手段來彌補NCC裁決之失。若果真如此,除可彰顯司法獨立,也能阻止執政走向獨裁或少數官員徇私之危害。然而,法院卻採取了輕巧的手法僅從技術面切入,以此案未釋明勝訴之高度蓋然性、無重大危急損害、無假處分之必要和僅屬「私法」的法律關係等四大理由,輕率駁回。如此一來,在蔡政府行政專斷之外,司法也被攪進了這攤泥團。

 

中天新聞之所以聲請假處分,是因為本周五一旦執行關臺,該臺現有四百多名員工將立刻失去工作,觀眾也將喪失收視權,更遑論投資人的收益化為烏有。但法院卻說,廣電執照六年一換,是投資者可以「預見」之人事及設備成本,不算「非通常性損害」。更離譜的是,法院更稱,業者還有「中天綜合臺」及「中天娛樂臺」可以繼續營利,因此應不致造成重大損害或急迫危險。

 

試想,目前議題的焦點是中天新聞臺的假處分,北高行卻扯上綜合臺和娛樂臺,不嫌離題太遠嗎?何況,除了業者收益,此事更關係新聞自由、民眾收視權和數百名新聞從業者的工作權,法院卻說沒有急迫危害,會不會劃錯了重點?

 

更可議的是,法院駁回中天的聲明中竟寫著:媒體是社會公器,其使用及發展應受主管機關監督;若法院準許中天的假處分聲請,將形同協助中天藉此迴避對頻道換照之監理。這樣的論述,暴露了法院三點錯誤的認知:第一,誤把法院當成行政機器的一環,以為自己只能附和或跟隨行政決策;第二,法院忘了司法權是獨立運作,目的在制衡行政和立法,而假處分的作用則在提供緊急救濟;第三,媒體為第四權,扮演監督執政者的角色;但北高行竟把「媒體應受政府監督」放在首位,試問,誰來監督濫權的政府?

 

北高行的裁決雖不令人意外,卻仍讓人失望透頂。原因是,對「民主臺灣」還抱存些許希望的人,原以為蔡政府的「一言堂化」還未那麼徹底,或許某些司法部門還能保持獨立見解;尤其,北高行先前對「黨產會」及《黨產條例》的違憲爭議表現得有為有守。

然而,在今年八月大法官宣告黨產條例的爭議「全部合憲」後,司法體系內僅存的一點獨立思考,恐怕全都被迫棄降。大法官的一面倒釋憲,NCC委員的全票同意關中天,到北高行關鍵時刻駁回中天假處分,在在宣告蔡政府的「一言堂」已到了大一統的無異音境地。四年多來,立法權已全然忘記自己的獨立地位,現在再加上司法權的歸順,第四權再遭打壓或收編,臺灣的民主與多元制衡已兵敗如山倒。

 

「法院是國民黨開的」演變成「法院是民進黨開的」,反映了臺灣民主的消蝕。二○一七年川普總統上臺後宣布「移民禁令」,僅靠西雅圖一名聯邦法官即以侵犯移民權利為由擋下歧視命令;在臺灣,看不到敢阻止濫權的法官嗎?

相關焦點

  • 評論│放任東廠繼續橫行,就是民進黨的反省?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英系」監察委員高湧誠、趙永清調查前民進黨立委陳朝龍賄選定讞案,指當年判決有「違反法令之情事」,如此幹預司法,引發整個法界反彈。包括臺灣高等法院、法官協會、檢察官協會、法曹協會都已提出嚴正抗議與譴責。不過類似事件已非第一次發生,英系監委們恐亦不會因此收斂。不過核心問題仍然是:到底誰賦予這些人橫行霸道的權力?
  • 評論│民進黨把《通保法》當成自家百寶箱?
    民進黨數年前在「馬王政爭」時,以「維護通訊自由」為由堅持修法限縮檢調人員的監聽權;如今執政,卻以「打假新聞」及「打擊犯罪」為由要回頭放寬檢調監聽權限。這種把臺灣法律當成自己工具箱的態度,有什麼理念可言? 回看《通保法》修法的擺盪過程,就如同看到一面政壇照妖鏡,映照出政客「換位置就換腦袋」的醜陋。
  • 評論│​以民進黨反美豬之鏡,回照它今天模樣
    當時率眾上街要求臺灣採取高標準必須「零檢出」的,是在野的民進黨,馬政府也接受了。近幾年,地方政府爭相在《食安管理自治條例》中明訂瘦肉精「零檢出」的,也多為民進黨縣市長。如今,蔡英文以一句「時空環境變化」,就要人民苦吞瘦肉精,如此大逆轉,誰能接受? 試問:時空環境變化,政府維護人民健康的前提就可以拋棄嗎?
  • 評論│如今已無十一寇,民進黨只剩統一口徑
    孰料,這些人隨即遭深綠獨派圍剿,貼上「十一寇」的標籤,並要求民進黨勿再提名這些人參加立委選舉。其後,李文忠和林濁水被迫辭去立委職務,沈富雄則於二○○七年退黨。 「十一寇事件」的操作,是綠營把黨內「改革者」抹黑成「造反派」,內部的良性批評被標籤為對黨「不忠」的惡行,從此扼殺了內部不同聲音。
  • 評論│一場選舉狂撒七千億,民進黨揮霍無上限
    國民黨立院黨團指控,賴揆兩個多月開出七千多億政策支票。
  • 民進黨裂解擴大 蔡明憲開退出第一槍│聯合報臺商版0413曬新聞
    蔡明憲。圖片取自聯合報系資料圖民進黨中執會決議延後總統初選時程,黨內擔心裂解效應逐漸擴大,前部長蔡明憲昨天發表退出民進黨聲明,指民進黨追逐派系政治利益,他無力改變,只能退黨。除了蔡明憲開出退出民進黨第一槍,臺南市無黨籍原住民市議員谷暮.哈就原本加入民進黨團,曾任黨團總召,昨也宣布退出民進黨團運作。
  • 評論│鄭南榕也絕不會苟同蔡政府的作法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民進黨蠻橫通過《反滲透法》,把臺灣帶入「準戒嚴」的境地。同一天,臺大教授蘇宏達公開了他被警方訊問的經過,原因只是他一年前在臉書批評蔡政府的「故宮南移」政策,被調查局認定「影響臺灣安全」及「危害社會安定」。蘇宏達問道:「一個失去言論自由的臺灣,又怎麼能凝聚人心,捍衛民主?」
  • 評論│防腐ATP關閉 民進黨政府將成失速列車
    殊不知民進黨政府的防腐機制早已失靈,吳宏謀去留只是民進黨能否挽回失速列車的最後一道檢驗。 解析事故迄今種種訊息,其一,官方釋出司機員關掉列車自動防護系統(ATP),超速釀禍等說法,有意無意導向司機員個人疏失,加上檢方聲押之舉,外界質疑「基層扛責」。其二,民進黨人士與親綠名嘴狀況未明就急著找「馬維拉」,意圖帶起馬政府時期引進的普悠瑪有問題、採購疑涉弊等「責推前朝」風向。
  • 今日評論│三百億救觀光 政院開錯藥單
    為化解業者憤怒,行政院日前迅速提出四大方案因應,包括提供三百億元的紓困貸款,擴大國內旅遊,及開拓多元市場等。但業者對這些方案並不領情,大呼「我們需要的是客源,不是金錢」,一語道破政府開的藥單根本「不對症」。陸客不來,主要原因是新政府不承認九二共識,導致兩岸關係轉冷。
  • 評論│民進黨選舉焦慮症下的濫權四部曲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隨著二○二○年大選逼近,民進黨卻因總統提名問題陷於內戰,全黨上下的「選舉焦慮症」也益發嚴重。在這種情況下,民進黨開闢第二戰場以轉移民眾焦點的作法,也越來越明顯。濫用「完全執政」的權力,已成為民進黨延續執政的主旋律。
  • 評論│若選到沒人性,討厭民進黨會再起
    一張很單純的抱女嬰照片,韓國瑜卻遭民進黨陣營無情圍剿。
  • 民進黨大崩盤 蔡英文辭黨主席│聯合報臺商版1125曬新聞
    丁守中認為中選會刻意操作棄保,在選舉過程出奧步,前往臺北地院聲請查封票匭。記者張宏業/攝影臺北市長爭霸,昨天創下史上最長開票紀錄,丁守中與柯文哲跨夜纏鬥,最後柯文哲以3254票險勝丁守中,丁守中認為中選會刻意操作棄保,在選舉過程出奧步,今天凌晨前往臺北地院聲請查封票匭,先保留證據,再聲請選舉無效訴訟,法院連夜審理後清晨裁定1日內補繳428萬元保證金。
  • 評論│民進黨「打假新聞」勿走火入魔
    隨著蔡英文總統的支持度不斷探底, 政府部門和民進黨不時指控在野黨或媒體製造「假新聞」,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不僅行政院官方網站成立了「即時新聞成立專區」,民進黨立委還有意提案修法,對散布假新聞者「關三天」。上自府院高層,下至各部會和發言人,不時把「假新聞」三個字掛在嘴邊。如此風風火火地「打假」,是真心尊重「知的權利」,或者只想粉飾太平?
  • 評論│勿將總統府當成民進黨競選總部
    國民黨宣布侯友宜在新北市初選出線後,次日,蔡英文總統隨即在官邸召見民進黨有意角逐的三名人選,並成功勸退吳秉叡。
  • 評論​│當蔡英文的左手對打自己的右手
    矛盾的是,橋頭園區是蔡英文爭取連任的「大南方大發展」政見,有機農業則是蔡英文任內大力鼓吹;現在面對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對打,蔡英文可有排解之計? 中崎有機農業專區的設置,是前高雄縣長楊秋興十年前向臺糖承租土地成立。十年來,有卅戶農民在此租地栽種有機蔬果並飼養雞和蜜蜂,使用面積為卅一公頃,構成豐富的生態。卅一公頃的面積其實不大,但重點在「有機」耕作的積累不易。
  • 評論│行政法院竟比大法官更忠於司法獨立?
    婦聯會向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聲請停止執行,北高行五月判決停止執行;內政部提出抗告,最高行政法院近日裁定駁回。理由是,憲法保障人民有集會結社之自由,政府約制人民團體的法律不能踰越憲法。 人民有集會結社的自由,這是中小學生都知道的民主常識。但民進黨卻胡亂修改《政黨法》,強迫所有政治團體都要轉登記為政黨,嚴重戕害人民結社自由。
  • 評論│民進黨在非核神主牌下的嚅囁與顫慄
    數日後,國際商會國際仲裁院判決,臺電須因核四停工賠償奇異公司四十九億元;對此民進黨和林義雄則裝聾作啞,沒有任何回應。從反核的誇誇其談,到缺電的狡詞強辯,到收拾殘局時的鴉雀無聲,說明民進黨一路惺惺作態,卻缺乏面對現實的勇氣。 「反核戰神」林義雄引爆的,不只是核四近廿年蓋而又停的波折,還有臺灣能源政策長期無法理性面對的困境。
  • 民進黨:守住高雄就沒輸 贏新北就是勝利│聯合報臺商版1114曬新聞
    盧秀燕說,很多人反映經濟差、空氣髒,逢甲攤商說生意掉一半,臺中市平均薪資居六都之末,年輕人很努力但所得很低,以前臺中水果外銷大陸,四年賣了六億九千萬元,現在四年只一億五千多萬;林佳龍說,有人不了解為何四年可招商九千億元,除臺積電擴廠投資,美光記憶體、三井Outlet等,招商引資可改善投資環境;他批對手要用正確資訊批評,不要嚇跑投資客、觀光客。
  • 評論|恭喜民進黨完成「圖利富豪」的稅改
    觀諸蔡英文「以黨領政」的強硬風格,以及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唯黨意是從」的紀錄,除非有重大意外,這個頗受批評的稅改案就要這樣逕行通過了。我們要恭喜蔡英文和民進黨,她終於在貧富差距日益拉大的臺灣,完成了「擁抱富豪」的使命。 執政當局一字不改地將稅改方案倉促定案,主要是為擔心輿論不斷批評的不利形勢;另一方面,卻也正因為其如此倉促,而暴露了其心虛與理虧。
  • 今日評論│陳水扁們與洪素珠們
    民進黨不解決「陳水扁們」的問題,也終究解決不了「洪素珠們」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