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以民進黨反美豬之鏡,回照它今天模樣

2021-02-13 U臺說

蔡英文當年發動反毒牛大遊行,擔任領導人後卻開放美豬美牛進口,引發反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一反民進黨向來主張的「零檢出」、「反毒牛」訴求,宣布開放美豬美牛進口,引起各界譁然。最受爭議的是,蔡英文自行拍板決定美國豬牛的開放,事前未舉行公聽會,未經立法院同意,未和農民溝通,甚至違背全臺過半縣市制訂的《食安管理自治條例》;這除反映決策正當性不足,也將造成執行上的困頓。蔡英文的拍板過於草率,她的理由恐怕也缺乏說服力。

 

蔡英文以「時空環境變化」作為開放美豬的理由,基本上難以成理,也非事實。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在二○一二年訂出的瘦肉精「萊克多巴胺」殘留標準,就是10PPB,迄今未變。當時率眾上街要求臺灣採取高標準必須「零檢出」的,是在野的民進黨,馬政府也接受了。近幾年,地方政府爭相在《食安管理自治條例》中明訂瘦肉精「零檢出」的,也多為民進黨縣市長。如今,蔡英文以一句「時空環境變化」,就要人民苦吞瘦肉精,如此大逆轉,誰能接受?

 

試問:時空環境變化,政府維護人民健康的前提就可以拋棄嗎?當年民進黨率眾上街抗議馬政府時,蔡英文、遊錫堃、謝長廷和民進黨諸立委拉著「反毒牛、反出賣、反欺騙」的布條,顯得多麼正義凜然。那番正氣,難道只是因政黨輪替,就可以全部拋諸腦後?試想,布條上的標語如果改成「愛毒豬、挺出賣、好欺騙」,是否更能形容蔡政府今天的作為?

 

在野時說一套,執政後做一套,是民進黨令人詬病的問題之一,這與其「執政無能」或「意識形態治臺」同樣嚴重。之所以在執政後必須改變在野時的立場,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在野時,民進黨更在乎的是奪取權力的「手段」,以激情煽動為追求,因此把理性拋在腦後。第二,民進黨更擅長的是論述與行銷,往往能利用話術來誤導民眾,再加上網軍操控更能予取予求。第三,太激烈或極端的在野主張,到了實際主政時往往窒礙難行,因此必須改變立場,這也是民進黨屢屢髮夾彎的原因。

 

這次美豬開放事件,已引起社會嚴重的反彈,除了臺灣豬農受到衝擊,更嚴重的是消費者遭到蔑視。荒唐的是,衛福部長陳時中完全不站在民眾健康的立場作任何防範之設想,卻聲稱願意「帶頭吃三個月」美豬美牛,以安民心。這種民粹式的回應,令人啼笑皆非。陳時中要吃多久的美豬美牛,人們並不在乎;問題在,身為衛福部長不去捍衛民眾食安與健康,卻拿出「帶頭吃」這種招式,對得起他的職位嗎?

 

同樣荒腔走板的,還有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的演出。這次開放,政府事先完全未曾試圖和豬農溝通。陳吉仲如果事先知情,他是向農民隱瞞了事實,去擁護蔡英文政策,他顯然愛官位甚於愛農民。政策宣布後,他卻到處去向業者「摸頭」安撫,聲稱一定會做好產地標示,讓臺灣豬可以戰勝美國豬,還呼籲境內養豬戶絕不可使用瘦肉精。身為農運出身的政務官,陳吉仲碰到蔡政府為外交出賣農民利益,卻只能學舌當年國民黨的「保證」說詞,還以兩套標準要求「內外有別」。如此雙邊討好的身段,真是辜負了農民。

 

從蔡英文八年前高喊反美豬美牛的激烈場景,到如今只因美國衛生部長阿查爾來臺施壓後即驟然開放,這像極一面照妖鏡,反射了民進黨的言不由衷與見利忘義。包括民進黨縣市長近幾年爭相制訂的食安自治條例,現在桃園和臺南紛紛改口,宣稱可以「修法」順應中央政策。其中包括鄭文燦和賴清德在內,你們可以吞回自己的承諾,但民眾也要跟著吞下他們不想吃的瘦肉精嗎?

 

蔡英文以為用「時空環境變化」為詞,即可輕巧飛越自己輕諾的髮夾彎。但歷史的照妖鏡,已清晰留下民進黨食言而肥的面目。

相關焦點

  • 評論​│現在,法院是民進黨開的
    圖/本報資料照。 針對中天不服NCC裁決聲請假處分案,臺北高等行政法院以四大理由駁回,使得中天確定將在十一日關臺。以蔡政府近期「一言堂」的趨勢看,北高行的裁決似乎遵循「仰望上意」的政治正確原則,並不令人意外。問題在,法院所提出的駁回理由顯得荏弱而扭曲,失卻了司法獨立精神。
  • 評論│如今已無十一寇,民進黨只剩統一口徑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選舉慘敗後,民進黨內一度譁然,要求世代交替之聲四起。但僅僅兩週,一切似已回歸沉寂,大家默默接受派系私下喬好的主席和閣揆人選,黨內心照不宣的老調是「繼續鞏固領導中心」。選舉崩盤而拒絕反省,民心悖離而無意修正,這真是令人失望的一幕。
  • 短評│民進黨的良心犯
    萊豬修法昨天進行表決,民進黨立委林淑芬棄權跑票,表示若堅持理念和價值而被黨處分,她坦然接受。
  • 評論​│蔡英文眼中,臺灣難道僅剩八一七萬人?
    蔡英文顯然意識到問題之嚴重,但她也無法迴避自己的責任;畢竟,她執政以來一直在鼓勵或縱容對「非我族類」的不寬容,關掉中天只是循其路線而行罷了。 動不動就提八一七萬票勝選,是民進黨無可遏抑的自豪,也是它難以克服的心盲。是誰說過,勝選高興一天就好?大選已經過了十個月,民進黨和它的網軍們仍不時背誦這個魔幻數字,未免得意忘形。
  • 評論│法辦,就能把蘇偉碩改造成陳吉仲嗎?
    圖/本報系資料照前榮總醫師蘇偉碩因宣導萊劑對人體有害,近日收到高雄市警局通知,要他限期到案說明。外界原以為這只是一樁警政「查水錶」的行政騷擾事件,但衛福部次長薛瑞元隨即證實,是該部提告。薛瑞元說,蘇偉碩屢屢將萊劑比為「毒品」,聲稱攝取萊克多巴胺會造成自閉症及可透過空氣傳播等,造成民眾恐慌,因此以違反《食安法》散布不實消息移送法辦。
  • 當年佔立院反美豬…蔡政府髮夾彎 當人民傻子?民眾留言炸鍋了
    他們自己肯定不吃也知道多毒, 且會知道到進口後會用在哪裡, 但就是不說, 如同要冥噤洞講誠信, 一個騙神明、一個騙人民、一個神明分藍綠, 這樣的雙標黨, 個人從三年多前就已發現其完全執政就在實施二戰前的納粹法西斯獨裁政權於臺灣再生, 現在被連任, 人民才發現, 會不會太晚了美國本來就全球輸出有害農產品, 從基改會殺精的農作物、沒營養且化學物滿滿的果汁粉、吃動物骨的美牛、到吃瘦肉精的豬牛
  • 評論│民進黨把《通保法》當成自家百寶箱?
    民進黨數年前在「馬王政爭」時,以「維護通訊自由」為由堅持修法限縮檢調人員的監聽權;如今執政,卻以「打假新聞」及「打擊犯罪」為由要回頭放寬檢調監聽權限。這種把臺灣法律當成自己工具箱的態度,有什麼理念可言? 回看《通保法》修法的擺盪過程,就如同看到一面政壇照妖鏡,映照出政客「換位置就換腦袋」的醜陋。
  • 評論│鄭南榕也絕不會苟同蔡政府的作法
    但在此法未完成前,民進黨政府以「打假訊息」為由箝制言論自由的行動已如火如荼,蘇宏達案只是其一。近一年來,民眾因隨手在手機轉發訊息或在網上發表評論而遭約談的案例,堪稱遍地哀鴻。南部有七十多名農民,因轉發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在記者會發言的影片,而分別收到地檢署的傳票,簡直禍從天降。再如,高雄市裡長陳清茂之助理因轉發綠委蔡易餘與楊蕙如之照片,也被警方帶著傳票登門,而她只是同案五十名被告之一。
  • 評論│民進黨「打假新聞」勿走火入魔
    圖/農委會提供 蔡政府執政兩年多以來,「防範假新聞」似已成為它的主要政策。隨著蔡英文總統的支持度不斷探底, 政府部門和民進黨不時指控在野黨或媒體製造「假新聞」,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不僅行政院官方網站成立了「即時新聞成立專區」,民進黨立委還有意提案修法,對散布假新聞者「關三天」。上自府院高層,下至各部會和發言人,不時把「假新聞」三個字掛在嘴邊。
  • 評論│民進黨選舉焦慮症下的濫權四部曲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隨著二○二○年大選逼近,民進黨卻因總統提名問題陷於內戰,全黨上下的「選舉焦慮症」也益發嚴重。在這種情況下,民進黨開闢第二戰場以轉移民眾焦點的作法,也越來越明顯。濫用「完全執政」的權力,已成為民進黨延續執政的主旋律。
  • 評論│勿將總統府當成民進黨競選總部
    國民黨宣布侯友宜在新北市初選出線後,次日,蔡英文總統隨即在官邸召見民進黨有意角逐的三名人選,並成功勸退吳秉叡。
  • 話題|陳吉仲說萊豬進口量會下減 怎沒人罵「死主委」?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趕緊跳出來接招,結果,說的卻是「死小孩 」何志偉的進化版,眼看萊豬議題火燒民進黨屁股,這回也沒人再罵陳吉仲是「死主委」,何志偉話說得太早,算是被白罵了。 柯文哲出自墨綠,但為了2024一役而與民進黨漸行漸遠,終至公開槓上,柯文哲不修飾的快人快語常打中民進黨的痛腳,蘇貞昌口才雖好,但遇到柯文哲卻只好避戰;近日萊豬議題發燒,柯先在臉書問民進黨「臺灣要開放進口的到底是美豬,還是全世界含萊克多巴胺豬?這就是民進黨民主?」「請問中央答案是什麼?如果你們不知道,到底是笨還是壞?」
  • 評論│若選到沒人性,討厭民進黨會再起
    一張很單純的抱女嬰照片,韓國瑜卻遭民進黨陣營無情圍剿。
  • 評論│放任東廠繼續橫行,就是民進黨的反省?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英系」監察委員高湧誠、趙永清調查前民進黨立委陳朝龍賄選定讞案,指當年判決有「違反法令之情事」,如此幹預司法,引發整個法界反彈。包括臺灣高等法院、法官協會、檢察官協會、法曹協會都已提出嚴正抗議與譴責。不過類似事件已非第一次發生,英系監委們恐亦不會因此收斂。不過核心問題仍然是:到底誰賦予這些人橫行霸道的權力?
  • 關注│啥是佩佩豬 爺爺對孫子的思念戳中淚點
    (佩佩豬)宣傳片截圖。 大陸微博、微信朋友圈18日瘋傳一支電影宣傳片「啥是佩奇?」(佩佩豬),短片講述了一名農村老爺爺為為了孫子一句「想要佩奇」的願望,從翻閱字典、廣播詢問,再到挨家挨戶上門求教,最後當老人揭開紅色裹布,拿出龐克風的粉紅色鼓風機時,大陸網友直呼「戳中淚點」。
  • 評論│挺美豬而貶RCEP,蔡政府倒錯的世界觀
    記者葉信菉/攝影閣揆蘇貞昌終於在豬內臟亂飛之中草草完成施政報告,他仍未道歉,卻誇稱臺灣必須藉開放市場「走向世界」。如果開放美豬是通往世界之路,蔡政府對待亞太「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卻是「背向世界」的態度。貿易量佔全球三分之一的RCEP成立,臺灣被拒於門外;蔡英文稱「影響有限」,經濟部長王美花更說加入RCEP「已非政府努力的目標」。
  • 評論│民進黨在非核神主牌下的嚅囁與顫慄
    然而,蔡政府的眼高手低,則證明它無法實現自己「無痛非核」的承諾,躁進的政策卻讓民眾付出了經濟成長、社會發展、環境永續,乃至健康受損的龐大代價。去年三項能源公投壓倒性通過,說明民眾對蔡英文能源政策不漲價、不缺電的承諾信任度已幾近於零。 原本許多人希望,三項公投結果能給蔡政府一記當頭棒喝,或至少為躁進的能源政策提供一個下臺階。
  • 評論|「黨政軍退出校園」,民進黨除外?
    但無論如何,民進黨利用國會預算審查的權力,赤裸裸地染指大學校長的選派,已經是醜態畢露。表面上看,這只是臺灣無止無休的「藍綠惡鬥」的一環,人們已司空見慣;然而,臺灣大學畢竟是臺灣第一學府,它的學術聲譽和校園形象必須加以維護,不容吃相難看的政客任意踐踏。
  • 民眾反對萊豬,蔡英文求「體諒」
    江啟臣日前表示,在開放萊豬進口這件事上,民進黨當局完全漠視、踐踏民意,擺出一副「自己說了算」的傲慢態度。國民黨人的提醒不是沒有道理,不排除縣市首長遭撤職的可能性。新北市長侯友宜指出,目前新北市一切按照既有的法令執行,要求公務員全力落實查驗肉品。市府一定與他們站在一起、並肩作戰,為了守護市民的健康共同努力。
  • 評論|民進黨的萬靈丹叫「撒錢」?
    遇到問題,就「撒錢」解決,似已成了民進黨執政的慣用模式。空氣汙染治不了,就撒錢讓民眾免費乘車;電力供應左支右絀,就撒錢抑低電價來平息民怨。這樣的東補西貼術,真是執政的理想手段嗎?又果真以臺灣前途為慮嗎?且看,為了急於推動太陽能發電,行政院大手筆祭出四到六成的裝置補助,但效果依舊不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