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民進黨的良心犯

2021-03-05 U臺說

萊豬修法昨天進行表決,民進黨立委林淑芬棄權跑票,表示若堅持理念和價值而被黨處分,她坦然接受。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在民進黨祭出黨紀的威嚇下,仍有三名綠委在表決中對萊豬開放投下棄權票,凸顯了蔡政府決策令人難以苟同。跑票的林淑芬、劉建國、江永昌三人,被反對陣營稱譽為英雄,卻將面臨黨紀處分。

 

嚴格來說,他們都是民進黨的「良心犯」,因為信念上無法認同萊豬政策而將受懲處。黨鞭柯建銘事前發出嚴正警告,黨內還列出立委「黑名單」一路緊盯,三人應知忤逆中央的後果不輕。但他們仍決意聽從自己的良心,信守維護食安的承諾;對照其他數十名無意志的綠委,顯得身影不俗。

 

隨著民進黨「幫派化」傾向越來越強,違反「幫規」者受到的處分,也將越來越嚴厲。若所謂黨紀,只是「罰錢」了事;那外界就要質疑:為何其他人不願付出罰款來贖回自己的良心?黨內已有人放話,跑票者未來的提名將受影響;這點,恐怕才是厲害的緊箍咒。

 

在遭民意群起反對的議題上,民進黨顯更需要藉「團結」來證明自己是對的。但「團結」已是一個用爛的悖論,一個只知內聚抱團卻拒聽民意的執政黨,只會不斷地背棄民意,最後遭民意背棄。

 

表決時投錯票、又被抓到在玩麻將手遊的綠委餘天,此人夠忠誠、也夠聽話了,但這種工具立委能當執政支柱嗎?民進黨需要更多良心犯,三人是不夠的!

相關焦點

  • 短評│民進黨的不分區之亂
    為了民進黨不分區提名,傳出立法院長蘇嘉全為保其姪蘇震清進入不分區安全名單,動用派系力量讓民進黨中執會流會,蘇震清隨後還向民進黨嗆聲。
  • 短評│蔡壁如隔空殺敵
    時力幕後是民進黨扶植的身影,事實上,民進黨就是把它當成「側翼」的綠色青年軍。然而時力一路走來,有人想要塑造自己的獨特性,擺脫老大哥的控制;有人卻眷戀「小綠」的舒適,靠在巨人身邊好安穩。也因此,才過了一屆就鬧出家變。 黃國昌到底會不會加入民眾黨不分區?他曾說,自己「會拒絕」,又說時力和民眾黨是「競爭關係」。
  • 短評│吳乃仁忘了照後面
    民進黨新系大老吳乃仁。
  • 短評│高雄人對不起臺灣?
    民進黨政黨競選影片《給臺灣的一封信》,引起討論。
  • 短評│問侯友宜,不如問阿輝
    奇怪的是,侯友宜在警界「三級跳」,正是受到民進黨政府的拔擢。鄭南榕事件時,侯友宜不過是北市中山分局的刑事組長,民進黨要怪,為何不怪當時的執政者?侯友宜升任警政署長時,行政院長是蘇貞昌,副院長是蔡英文,鄭南榕的遺孀葉菊蘭則是代理高雄市長。當年他們同在政府共事,外界不曾聽說民進黨有人譴責過侯友宜;那麼,如今的圍剿又從何而來?
  • 評論│民進黨選舉焦慮症下的濫權四部曲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隨著二○二○年大選逼近,民進黨卻因總統提名問題陷於內戰,全黨上下的「選舉焦慮症」也益發嚴重。在這種情況下,民進黨開闢第二戰場以轉移民眾焦點的作法,也越來越明顯。濫用「完全執政」的權力,已成為民進黨延續執政的主旋律。
  • ​短評│蚵仔煎與藍白合作
    蔡英文吃蚵仔煎被外界聯想成「滅柯」,依民進黨的權力邏輯這是必然的發展,柯文哲逃不掉。
  • 短評│那些「狹心」政客
    高雄市議會通過新規定,市長韓國瑜備詢只到下午六點,引發民進黨批評。
  • 「造神運動」造出來的「暴力良心犯」
    相較於這種「模糊策略」,遊行其間不斷打出「政治犯」、「良心犯」口號,則充分顯示反對派極其清楚的政治意圖。如果結合過去數日來的各種反對派輿論,以及美國某些政客與報章的言論,則可以發現,反對派正在進行著一場聲勢浩大的「造神運動」,意圖將煽惑暴力違法的羅黃週三人,美化成「對抗極權的犧牲者」的形象,進而繼續誤導社會、繼續煽動年輕人暴力對抗。
  • 短評│不要管爺要管媽?
    教育部長已懸缺1個多月,傳出民進黨立委管碧玲將接任教育部長。
  • 短評│選手十年功 政客三秒膠
    立法院臨時會29日審理前瞻預算案,民進黨團以「一事不二議」反制國民黨上萬提案
  • 評論​│現在,法院是民進黨開的
    過去民進黨常批評司法不公,譏稱「法院是國民黨開的」;如今這個評語可以奉還民進黨,因為現在「法院是民進黨開的」。 北高行駁回中天假處分案的理由難以服人,主要是此案涉及政府對言論自由的侵害,法院應從大處著眼,透過司法手段來彌補NCC裁決之失。若果真如此,除可彰顯司法獨立,也能阻止執政走向獨裁或少數官員徇私之危害。
  • 短評│滅香的「謠中謠」
    民進黨把「滅香」定調為謠言,聲稱「減香」非「滅香」,但這種說明似乎越澄清反而越混濁。如果「滅香」是謠言,其源頭為何?依民進黨的說法,至少已出現三種。第一種說法,是親綠媒體引述「國安官員」的話,認定謠言出自對岸有系統的散播,企圖影響我政府決策,製造「動亂」。此一說法,也曾出自綠委王定宇之口。
  • 評論│放任東廠繼續橫行,就是民進黨的反省?
    監察委員高湧誠(圖)調查前民進黨立委陳朝龍賄選定讞案,引發法界反彈。
  • 短評│接完地氣,改打高空
    面對各方攻勢,他見招拆招,滿口大話,絕不臉紅,並宣稱「民進黨政府沒在怕」。真不愧是老江湖! 只要看看蘇揆打高空的幾個場景,人們即不得不佩服蔡總統請他重出江湖的英明。對於韓國瑜即將訪陸,蘇貞昌說「陸委會一向支持地方政府互惠互利交往」,彷彿沒看到陸委會先前如何卡韓;對於蔡英文倡議臺日安保對話被日本拒絕,蘇貞昌四兩撥千斤說「尊重每一國的立場」,看不出一絲臉上無光的表情。
  • 評論│民進黨「打假新聞」勿走火入魔
    隨著蔡英文總統的支持度不斷探底, 政府部門和民進黨不時指控在野黨或媒體製造「假新聞」,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不僅行政院官方網站成立了「即時新聞成立專區」,民進黨立委還有意提案修法,對散布假新聞者「關三天」。上自府院高層,下至各部會和發言人,不時把「假新聞」三個字掛在嘴邊。如此風風火火地「打假」,是真心尊重「知的權利」,或者只想粉飾太平?
  • 短評│不分區史上最權謀?
    民進黨不分區席次可能萎縮,加劇各派系及親綠團體的角力。上次民進黨選情看好,除滿足派系,還能收編社運,不分區名單亮麗;若這次真的削減專業與社會代表,只剩家族派系分贓,意識形態掛帥的政治組充斥,莫非想改寫「史上最爛」? 民眾黨不分區號稱「海選」,說穿了只是炒聲量的政治秀,否則黨主席親訪賢能,三顧茅廬都不夠,豈會要賢能呈件面試?
  • 評論│民進黨把《通保法》當成自家百寶箱?
    民進黨數年前在「馬王政爭」時,以「維護通訊自由」為由堅持修法限縮檢調人員的監聽權;如今執政,卻以「打假新聞」及「打擊犯罪」為由要回頭放寬檢調監聽權限。這種把臺灣法律當成自己工具箱的態度,有什麼理念可言? 回看《通保法》修法的擺盪過程,就如同看到一面政壇照妖鏡,映照出政客「換位置就換腦袋」的醜陋。
  • 短評│蔡政府遺忘的三隻小豬
    十年前蔡英文首度參選領導人,推出「三隻小豬撲滿」募款,當時監察院鑑於民進黨曾因收未具選舉權人政治獻金且未依規定返還或繳庫而遭裁罰,因此看到學童捐小豬撲滿的報導後致電提醒勿觸法。孰料監院「善意提醒」遭民進黨大肆宣揚,指控監院是國民黨打手,打壓蔡選情。
  • 評論│如今已無十一寇,民進黨只剩統一口徑
    孰料,這些人隨即遭深綠獨派圍剿,貼上「十一寇」的標籤,並要求民進黨勿再提名這些人參加立委選舉。其後,李文忠和林濁水被迫辭去立委職務,沈富雄則於二○○七年退黨。 「十一寇事件」的操作,是綠營把黨內「改革者」抹黑成「造反派」,內部的良性批評被標籤為對黨「不忠」的惡行,從此扼殺了內部不同聲音。